首頁>Club>
在社會走向上,儒家反對放任。 所以孔子說:小人懷土。荀子說:仁者好告示人。 老子則不同,他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還說: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漢朝初時行黃老之道,後來武帝時改行儒道。孰是孰非?
2
回覆列表
  • 1 # 闢玉

    一、不管是儒家還是道家,都在嘗試解決由亂世轉為治世這一先秦時期最根本的問題,只是儒家強調人的社會性,透過以仁愛忠孝為主的人倫觀來實現,而道家強調人的個體性,透過個體的絕對自由與獨立來實現。

    例如,要使社會上沒有矛盾,儒家就會教育,感化那些想製造或正在製造矛盾的人,從而使社會上沒有矛盾。而道家卻是與人在思想行為上不發生關係,這樣也使社會沒有矛盾了。

    二、從儒道兩家所勾勒的理想社會看。儒家是一個人有吃有穿有房住,並且受到良好的教育,人與人相處達到“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的美好社會。而道家則是“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社會,那是一個視物質基礎與人際交往如不存的社會,那又是一個精神世界絕對自由而獨立的社會。也正因此,才有了“入世”與“出世”說,這樣來看,兩家思想之於社會風向,不僅矛盾,而且是尖銳對立的了。

    三、其實關這個問題的最激烈爭論,在西漢初就出現過。最後以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做為最正確的答案,而這個結果也奠定了西漢和漢武帝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崇高地位。

    四、其實許多思想,從主觀目的與客觀效果,從目的和手段,從此時此地此境與彼時彼地彼境等不同方面看,這些思想往往是矛盾混合體。而這應該恐怕是它們魅力之所在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你的戀人主動放棄你,你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