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這些歷史要讀
-
2 # 活躍小雨魚
答案是不一定,因為當時的遼國契丹以北宋建國早50年並且是人丁興旺,他和唐朝和漢朝不一樣。那個時候的遼國已經擁有了耕種的能力。不需要依賴北宋的物資,也不需要去掠奪。
更重要的一點就是,當時的藩鎮格局受到了唐後期嚴重的影響。所以才會有杯酒釋兵權的一齣戲。後來發展成重文輕武的格局。就是為了防止唐朝後期,那種局面出現。在趙匡胤那個時代,就已經在做這件事情。換句話講,趙匡胤時代那個兵力確實很厲害,可是當建國以後,慢慢的就開始,收回兵權。北宋初期面臨的格局狀,非常複雜。不光有聊過這麼一個強敵。西面,北邊,南面都有強敵。咱就遼國實力和當時的北宋不差上下的。
-
3 # 穿插游擊隊
宋朝失去了幽雲地區,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同時,宋朝的話語權被知識精英掌握。有趣的事情發生了。
由於宋朝沒有掌握幽雲地區,這意味著華北平原的北部在遼朝手裡。但是整個華北地區的經濟、文化情況是相近的。這時,宋朝的知識分子會一廂情願地認為,被遼朝統治的華北地區的民眾會自認為和宋人才是“一家”,他們無比願意為中原王朝效力。范仲淹就曾說,“幽燕各州的人,沿襲漢人習俗,他們時刻思念迴歸中原王朝,世世代代,子孫都不忘記。”面對西北的西夏政權,有大臣曾上書宋朝皇帝,“西北地區的興州、靈州這兩個地方,大多是漢人,他們雖然被西夏的統治者俘虜,但時刻希望被宋朝君主統治”。
這些宋代知識精英一邊放飛想象,一邊在皇帝跟前唸叨,直接影響了朝廷的決策。我們以前在談到宋朝收復幽雲地區的時候,總是說,這是出於軍事考量。其實,文化意識在其中也起到很大作用。
比如,宋太宗下詔收復燕地的時候,就說出了這樣的話:幽雲地區的人們對契丹的統治非常憤懣。只要我們出兵,當地人就會接應我們,一起趕跑契丹人。
不過,幽雲地區的人並不這麼想,也沒有這麼做。宋太宗帶兵北伐的時候,當地人反而幫助契丹人抵抗宋軍進攻。根據記載,宋軍傻呵呵地發放榜文,要求當地人效力。當地人看到榜文後,自然而然驚呆了。太宗的北伐都以失敗告終。
直到這時,一位大臣仍然固執地說,“這是因為當地人一時糊塗,他們誤以為咱們貪戀他們的土地。所以,今後咱們必須要把宣傳工作做好,要讓當地人知道我們是在拯救他們於水火。”
過了幾十年,宋朝人的心思仍然沒有發生多大變化。大名鼎鼎的蘇軾在參加科考的時候就說,“我們應該重點聯合幽雲地區計程車大夫。他們承繼了華夏的文脈,通曉事理。沒聽說嘛,宋太宗當初北伐失敗要南返的時候,幽雲地區計程車大夫哭得那叫個慘啊。”
讀到這些內容,我們會疑惑,為什麼宋代知識分子這麼天真呢?試著站在宋代知識分子這個群體的角度思考一下。從相似性來說,幽雲地區的人跟我們同文同種;從利益角度考量,中原文化顯然更先進,他們在契丹人手下,只會被野蠻對待。所以,從任何角度看,幽雲地區的民眾都應該站在我們這邊。
可事實上,幽雲地區五代的時候就已經被契丹人收入囊中了,一百多年來,契丹人透過輕徭薄賦,已經爭取到了民心。而宋朝,從沒有統治過這裡。
這個夢一直做到了南宋。這時,北方的強敵從遼變成了金,宋朝的可控土地進一步縮小,不只是幽雲地區沒收回來,連中原核心區也落入北方強敵之手。但陸游這樣的“愛國詩人”仍然寫詩操心北方的“同胞”。最有名的就是那句“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後來,南宋權臣韓侂冑領兵北伐。他提出一個戰略構想:女真雖然已經統治中原八十多年。但是中原人一定仍然忠於大宋王室。只要我們起兵,他們就會加入北伐隊伍。結果呢,事情並沒有如韓侂冑所想。宋軍慘敗,韓侂冑的頭顱也被作為南宋求和的代價之一,送給金國。
我們接著想,南宋滅亡之後,這種國族意識還會繼續存在下去嗎?
其實,這種觀念不僅沒有因為宋朝的滅亡消失,反而對後來的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直接受到宋朝影響的是明朝。14世紀中期,漢人再次建立了政權。明朝人也像宋朝人一樣,把明朝看作是一個“漢人”的國家。漢人知識分子再次積極主張用文化、族群以及地域尺度區分漢人與外族。而元朝和清朝,雖然統治者是少數民族,但他們以宋朝的“國族意識”為藍本,構建起一個更復雜的觀念。它們將漢人和中原看作帝國中的一部分。然後強調自己的族群具有足夠的能力,協調帝國境內各個族群、各個地域之間的關係。
回覆列表
很難說!雖然,不可否認的是,宋太祖趙匡胤的軍事水平和政治能力都要比宋太宗趙光義要強。但是,關於收復燕雲十六州這個事,實際上趙匡胤自己也是沒有多大信心的。這點我們從他設立封樁庫,就能看得出來了。
趙匡胤在位時期,制定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統一戰略。而隨著南方的平定,趙匡胤也開始考慮收復燕雲十六州的事宜了。然而對於能否收復燕雲故地,怎麼收復,趙匡胤自己也沒底。所以,他才在京中設立封樁庫。按照趙匡胤的想法:
”欲俟斯庫所蓄滿三五十萬,即遣使與契丹約,苟能歸我土地民庶,則當盡此金帛充其贖值。如曰不可,朕將散滯財,募勇士,俾圖攻取耳。“意思很簡單,就是打算花錢把燕雲十六州給贖回來。實在不行,才考慮把這些錢用於擴充軍備,用武力收復。
也就是說,即便是趙匡胤,他也是優先選擇花錢解決,而不是武力收復。因為,對於能否戰勝國力如日中天的遼國,其實趙匡胤自己心裡也沒底。
要知道,趙匡胤可是位久經沙場,運籌帷幄的馬上皇帝。如果連他都沒這個信心和決心動用武力來收復燕雲十六州,那麼趙光義的失敗,其實也不難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