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文化正在漸漸模糊,年味兒越來越淡。
鞭炮沒有了,年少了熱烈的氣息;
作揖磕頭的舊禮沒了,年少了儀式感,少了隆重;
人手一機,聊天嘮嗑的少了,年少了親切感。
唯一讓年味兒彰顯的,只有淡淡的酒香了!
曾幾何時,村子裡的年才是真正的年。從除夕到正月初五,每天的鞭炮聲此起彼伏;初六到十四,就是由孩子們製造的零星的鞭炮響聲炫耀著他們的富有;十五這一天,鞭炮聲又連成一片了......
走親訪友一般就從初二開始了,家家戶戶人來親去,笑語盈門,酒香冽冽!即使在以前大家都不富裕的時代,過年時,酒和肉是必不可少的,沒有肉,不叫過年;沒有酒,就不是待客之道!
一兩錢的小酒杯,常被叫做酒盅,大家慢慢喝慢慢聊,天南地北,奇聞怪錄,說者興奮,聽者喜悅。每到下午,路上總見到步行歪歪扭扭騎腳踏車回家的醉酒人。
如今的交通工具很多都是騎車了,酒駕查得嚴,也為了自身安全和健康,喝酒的越來越少了,自然也沒了勸酒、拒酒、攪酒的場面,飯桌上的氣氛越來越淡了!一般來說,只要說不喝,再也沒人執著地勸酒了!
不喝酒,或飲料或茶代酒,總覺得年味兒寡淡的很!
年文化正在漸漸模糊,年味兒越來越淡。
鞭炮沒有了,年少了熱烈的氣息;
作揖磕頭的舊禮沒了,年少了儀式感,少了隆重;
人手一機,聊天嘮嗑的少了,年少了親切感。
唯一讓年味兒彰顯的,只有淡淡的酒香了!
曾幾何時,村子裡的年才是真正的年。從除夕到正月初五,每天的鞭炮聲此起彼伏;初六到十四,就是由孩子們製造的零星的鞭炮響聲炫耀著他們的富有;十五這一天,鞭炮聲又連成一片了......
走親訪友一般就從初二開始了,家家戶戶人來親去,笑語盈門,酒香冽冽!即使在以前大家都不富裕的時代,過年時,酒和肉是必不可少的,沒有肉,不叫過年;沒有酒,就不是待客之道!
一兩錢的小酒杯,常被叫做酒盅,大家慢慢喝慢慢聊,天南地北,奇聞怪錄,說者興奮,聽者喜悅。每到下午,路上總見到步行歪歪扭扭騎腳踏車回家的醉酒人。
如今的交通工具很多都是騎車了,酒駕查得嚴,也為了自身安全和健康,喝酒的越來越少了,自然也沒了勸酒、拒酒、攪酒的場面,飯桌上的氣氛越來越淡了!一般來說,只要說不喝,再也沒人執著地勸酒了!
不喝酒,或飲料或茶代酒,總覺得年味兒寡淡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