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村隨手錄
-
2 # 小丙哥
如果說哪個農民不會噴藥,那簡直就跟說誰是外行一樣!而事實上,真正能做到科學噴施農藥的人卻不是很多,究竟該怎麼科學噴藥?一瓶農藥應該兌多少水?有很多農民還不太清楚。最近我發現了一個簡單易懂的農藥配量表,對照表格很快就能找到所需要的劑量。
農藥配量表
此外,科學噴施農藥還需掌握以下原則:
1.把握噴藥時機
經常見到菜農朋友習慣於三天或四天噴一次藥,以為這樣就可以高枕無憂。事實上,這種方法是非常錯誤的,不僅成本提高,而且這樣用藥特別容易引起害蟲抗藥性的迅速提高,以至大發生時無法控制。
合理的方法是在害蟲發生初期用藥,病害則建議定期噴保護性殺菌劑。病害發生初期則根據病害種類採取對症的治療性殺菌劑。
2.適宜的噴液量
噴液量並非越多越好。平時經常有菜農問我噴藥時一畝地打幾桶水合適,其實這是個沒法回答的問題,噴藥時是最合理的噴液量就是噴到葉面溼潤而又剛好不滴水為最佳。
科學試驗表明,如果噴到葉片滴水後,葉片上殘留的藥液量僅為藥液在葉片上將滴未滴時的一半左右,所以噴到滴水時不僅造成大量浪費,而且實際防效也大打折扣。
也有些菜農朋友習慣噴藥液很少,用藥濃度很高,這樣也是不科學的,因為這樣不僅容易出現藥害,而且漏噴現象嚴重,噴不到目標物件,防治效果也不理想。
如果噴藥防治薊馬、蚜蟲、白粉蝨等這一類害蟲,則應重點噴施植株的幼嫩部位或中上部,如果防治一般病害,則重點噴施中下部易發病的老葉片,防治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等病害,則應重點噴施莖基部。
4.藥液配製
配製藥液時建議大家採用二次稀釋法,即先將農藥溶於少量水中,待均勻後再加滿水,這樣可以使藥劑在水中溶解更均勻,效果更好。
5.農藥混用順序
如果一次噴施多種農藥,如有殺蟲劑、殺菌劑、葉面肥等情況時,大家一定要記住,配製藥液時,要先加葉面肥,再加粉劑劑型的殺菌或殺蟲劑,最後加入乳油劑型的農藥。 按此順序,藥效受影響較小,反之,可能會對各種農藥效果有很大影響、甚至失效。
-
3 # 黃石民205
農作物發生病蟲害時,需要噴霧農藥除蟲。需要提醒的是要用無公害,低毒的農藥。每種農藥都有說明適應作物何種蟲害,也標明配量及如何兌水。我們按照說明書配比用藥,如果多了,造成藥害。少了蟲害難除。病害也同樣。但要掌握病蟲害發生的時間,最好是剛開始時效果較好,等到病蟲害橫行一切都晚了。
-
4 # xiaoxiaoyeluo
農藥的配比一般按照兩種方式:
一種是按畝用量或者公頃用量,這一般針對大田作物,每畝用水量約為40-60公斤。例如:30毫升/畝。目前流行的飛防可以大約按此方式,只是畝用水量更少。
第二種方式是按照兌水倍數,例如2000-3000倍,就意味著該種農藥一公斤可兌水2000-3000公斤水。或者按照ppm(百萬分之幾),例如1ppm,即一噸水兌原藥劑量為1克。噴施一般要求均勻細緻,噴勻打透。
-
5 # 家居裝修工
1:每一種農藥都有使用說明,可以使用有刻度的容器,按使用說明,在噴霧器裡新增農藥跟水的比例。
2:不是大面積種植,常規噴藥方式還是以人工使用噴霧器為主,一壺藥水要噴霧多少面積,就要靠噴霧的速度跟噴霧器噴霧功率,這隻能靠個人經驗來積累了。
3:現在很多地方大面積種植的已經在使用無人機噴撒,這個噴灑就比較均勻,也科學,我家這邊目前是按120元一小時來收費。
-
6 # 聯沃農業
如何調配農藥的濃度
1、根據作物不同的生長階段來調配農藥的濃度:
作物在苗期的時候,需要使用殺菌劑、殺蟲劑或葉面肥噴霧時,我們可以使用較高的稀釋倍數,這樣就不容易使作物產生藥害反應,如可以選擇一千倍到一千五百倍或更高的稀釋倍數。如果作物是處於壯年期或中後期,我們就可以選擇較低的稀釋倍數,如五百倍到六百倍等。這個時期採用較高的藥量濃度,對防治效果會更加好。2、根據天氣變化來調配農藥的濃度:
晴天或氣溫較高的天氣,尤其是超過三十度以上的時候,我們就要調配較低的農藥的濃度,以避免發生藥害。反之,則可以調配濃度高一些。3、根據不同的作物來調配農藥的濃度:
葉片大、吸收力強的作物,調配農藥的濃度就要低一些,免得出現藥害,如白菜、菠菜等。如果是玉米、小麥、水稻等這些比較窄葉的作物,角質層比較厚,農藥不易被吸收和滲透,就要使用濃度高一些了。對於果樹則可以使用五百倍到六百倍的藥液濃度,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4、根據病蟲害的不同情況來調配農藥的濃度:
2、根據病蟲防治指標和作物生長狀況進行適期施藥,克服見蟲就治的思想,避免肓目用藥,儘量降低農藥的使用量。在害蟲對藥劑最敏感的發育階段就要及時進行施藥,以達到最佳防治效果。
3、針對病蟲的為害方式、發生的部位以及農藥的特性,採取合適的施藥方法。
4、按照農藥的有效成分進行配比及施藥。
5、儘量使用生物農藥。
-
7 # 農藥專科
提到配藥和噴藥,按說種植戶最清楚,因為他們田間管理中經常病蟲害打交道,少不了打藥這種活。但是,在我做農資服務的十餘年裡,接觸到的老百姓是“稀裡糊塗”的居多,都是憑感覺在下劑量,有的人家農資店賣藥人已經囑咐好每桶水加多少毫升,到他手裡就變了,總感覺:能行嗎?打次藥不容易,別不管事。一邊琢磨著一邊加大了劑量。不能科學使用農藥,這也是造成當下病蟲害抗性大的一個重要原因。
去年我參加農藥工業協會舉辦的安全、科學使用農藥培訓。
農藥配量如何兌水?1、按照農藥說明書中的稀釋倍數進行配藥。
拿到農藥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仔細的閱讀標籤和說明書,上面寫的比較全面尤其是註明了稀釋倍數或者畝用劑量。如果標籤上直接寫著畝用多少克就直接按照那個劑量使用就好了,如果標籤上寫的稀釋倍數,就我們只能再換算下了。換算的公式為:每桶水使用農藥劑量=每桶水量÷稀釋倍數。我們以每桶水15升、稀釋倍數為1500倍來舉例:每桶水使用農藥的劑量為:15升÷1500=0.01升=10毫升。我做了一個表格,常見的幾組數字,大家記住就好了。見下圖:
2、按照二次稀釋的方法進行兌水。
二次稀釋也就是兩步配製法,就是先將農藥倒到一個小容器里加水充分溶解、稀釋配成母液,之後再次稀釋到所需要的濃度。我們做技術服務的,經常吆喝著、倡導著讓老百姓使用二次稀釋,因為它確實有很多的好處:
如何科學噴藥?1、避免酸鹼中和。
一定要多看多問,多看農藥的標籤和說明書,多問賣藥人一些注意事項。搞清楚我們這次使用的農藥,哪個是酸性的、哪個是鹼性的,能不能一起混配使用等。常見的大多數農藥都是酸性的,這點還好;個別的殺菌劑和除草劑是鹼性的,如:銅製劑、石硫合劑、波爾多液等。一定要不能酸鹼農藥一起使用,避免酸鹼中和降低藥效。
2、早上或傍晚打藥。
這點是常識,很多人都知道。中午前後的溫度和光照較強,不利用田間打藥。
溫度高,蒸騰作用下藥液揮發性就強,容易引起打藥中毒事件。2010年我在湖南永州出差的時候,就見到過老百姓打藥中毒的事情,上午11點鐘左右,剩下一點田沒有打完,老百姓覺得不值當的下午再來一趟了,就想趕時間打完。結果最後一桶水藥沒打完,人就暈倒地裡了。水稻田,使用的阿維菌素和毒死蜱。光照強,代表著紫外線強,很多農藥在強光下容易分解。儘量避免中午前後打藥。3、儘量選擇細度高的噴頭。噴頭越細的話,停留在葉片上的藥液往往更多。可以提高農藥的利用率。
4、選擇交替、輪換用藥,避免連續使用同一種農藥。
很多時候,老百姓覺得這種農藥效果好,就每次打藥都用這個,結果導致了病蟲對這種農藥抗性迅速產生,下次再用效果不好了。長此以往,導致很多蟲害、病害無藥可用。正確的做法是:這次使用這種藥、下次使用另外一種藥,中間輪換幾次。在害蟲剛剛對這個藥有抗性的時候,還沒反應過來就被我們用另外一種藥給滅了。這樣方法不易產生抗性,農藥的產品壽命也會更長。
5、幾種農藥混配使用時,使用科學的噴藥順序。
先後順序依次為:葉面肥、粉劑、水分散顆粒劑、幹懸浮劑、油懸浮劑、懸浮劑、微乳劑、水乳劑、水劑、乳油、助劑。這樣的噴藥順序,會使藥液更穩定,更大程度降低不同劑型之間的物理反應(沉澱、結晶、絮狀物等)。
總結:兌水配藥時,掌握好固定的稀釋倍數公式,利用二次稀釋的方法配藥。噴藥時,記得早晚打藥、選擇細點的噴頭、避免酸鹼中和、以及正確的配藥順序。掌握好以上的方法科學使用農藥,可以讓我們的防治效果提升、施藥更加安全。以上為我的回答,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
8 # 川哥在非洲
作為農村的我,在農作物發生蟲害時,我們須要打農藥除蟲,什麼蟲對什麼藥,這樣才有效果,用藥多少?兌多少水,按藥包裝裡說明書兌水就好了,可以跟據自己農作物的面積計算用藥多少。
最好是在晴天打藥比較好,如果下雨,你打的藥被雨水沖洗,稀釋了嚴重影響藥效,達不到除蟲的效果。
最好在剛發現蟲害的時候就要打藥,效果更好,等蟲害大面積損害時,打藥都來不及了。
-
9 # 賞花小院
農藥的配比說明書都有,一般買農藥時老闆就會告知,科學用藥很關鍵,如噴藥時間,一般是上午10點以前,下午15點以後效果好,用藥也安全。再就是噴藥要看天氣預報,雨前6小時噴完不影響藥效,一般情況下使用農藥都加助劑,可以加快作物“害蟲”吸收,增加藥效,病蟲害防治一定要統防統治,前後左右農戶一起防治效果最好。
回覆列表
關於農藥配量如何兌水及如何科學噴藥的問題,我們應當根據不同的情況來選擇使用農藥和調配農藥的濃度,如作物種類、生長階段、天氣情況以及病蟲害特點等。只有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來正確選擇及使用農藥和合理調配農藥的濃度,才能起到一個比較好的效果。
如何調配農藥的濃度1、根據作物不同的生長階段來調配農藥的濃度:作物在苗期的時候,需要使用殺菌劑、殺蟲劑或葉面肥噴霧時,我們可以使用較高的稀釋倍數,這樣就不容易使作物產生藥害反應,如可以選擇一千倍到一千五百倍或更高的稀釋倍數。如果作物是處於壯年期或中後期,我們就可以選擇較低的稀釋倍數,如五百倍到六百倍等。這個時期採用較高的藥量濃度,對防治效果會更加好。
2、根據天氣變化來調配農藥的濃度:晴天或氣溫較高的天氣,尤其是超過三十度以上的時候,我們就要調配較低的農藥的濃度,以避免發生藥害。反之,則可以調配濃度高一些。
3、根據不同的作物來調配農藥的濃度:葉片大、吸收力強的作物,調配農藥的濃度就要低一些,免得出現藥害,如白菜、菠菜等。如果是玉米、小麥、水稻等這些比較窄葉的作物,角質層比較厚,農藥不易被吸收和滲透,就要使用濃度高一些了。對於果樹則可以使用五百倍到六百倍的藥液濃度,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
4、根據病蟲害的不同情況來調配農藥的濃度:病蟲害發生之前,只要是預防為主,農藥的濃度應當低一些;病蟲害發生時及情況輕微時,調配農藥的濃度相對發生前要高些;嚴重時就要調配濃度比較高了。害蟲方面,高齡蟲比低齡蟲使用的農藥要多濃度要高;難防治的害蟲比容易防治的害蟲所使用的農藥同樣要多濃度要高,如螟蟲、地下蟲等。
如何科學噴藥1、根據農藥效能及防治物件,合理選擇農藥和對症下藥。目前防治同一種物件的農藥可選擇的藥劑有很多,應當選擇那些高效安全、低毒低殘留的農藥。
2、根據病蟲防治指標和作物生長狀況進行適期施藥,克服見蟲就治的思想,避免肓目用藥,儘量降低農藥的使用量。在害蟲對藥劑最敏感的發育階段就要及時進行施藥,以達到最佳防治效果。
3、針對病蟲的為害方式、發生的部位以及農藥的特性,採取合適的施藥方法。
4、按照農藥的有效成分進行配比及施藥。
5、儘量使用生物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