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愛奴
-
2 # 空山飛羽
《道德經》裡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意思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
水有以下特點:
一、柔弱,水是天下最為柔弱的東西;
二、水善於趨下,善於處在低下的位置,善於停留在卑下的地位;
三、包容、寬容。小溪注入江河,江河注入大海,因而水具有容納同類的無窮力量;
四、滋養萬物而不與相爭。
想想看,一個人,總以弱者自居,從不做出頭鳥,不招惹別人,不是很好嗎?林則徐說: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這好比水,遇石則彎,順流而下,直入江海。
一個人,願意到別人不願意到的地方去,願意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他忍耐,寬容。這樣的人,誰不喜歡和他相處?
這種與世無爭的人表面看上去好像對什麼都無所謂,其實他們很有慈愛的精神,常常幫助人、救濟人,並且不排除“惡人”。
因為他們已是“善利萬物而不爭”的水。
凡夫俗子做到與世無爭是很難的。人活於世都要經過三個階段:對物質的追求,對精神的追求,對內心的追求。
第一階段,對物質的追求肯定少不了要與人爭的。眾生皆苦,活著都不容易。菜攤上買菜,你要三塊一斤,我給二塊五,這是爭,討價還價天經地義。
但是,當你歷經了生活的風風雨雨,或許某一個時刻,你看到一個鬢髮如霜的老人在街角守著一堆並不新鮮的青菜在賣,風如刀,刻著她臉上的皺紋。你會毫不猶豫地走上去,不問價,買上一些或許全部買完。
其實,這種事,生活中時有發生。
與世無爭,是看透悲觀離合後的慈悲。即便是說話大聲了一點兒,也是驚憂;
與世無爭,是悟透愛恨情仇後的豁達。執念如沙在握,越握越漏得快。不如放手,彼此解脫,爽然。
與世無爭,是舒捲自如的白雲。天宇浩渺,來去悠然;
與世無爭,是幾泡之後的茶葉,味道是淡了,但茶葉徹底舒展了,徹底釋放了自己。
與世無爭就是這幾泡後的茶葉,把身與心完全坦露。“心底無私天地寬”,說到底,與世無爭,先得無私。
-
3 # 噠噠小馬達
做到與世無爭,那得需要一幅多麼淡泊的性子啊。但是與世無爭是什麼樣子呢?我覺得得分開去說。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人,在生活中你與世無爭,只會顯得碌碌無為。在社會這個大環境下,生活會逼迫你不得不爭。
如果你已經事業有成,你與世無爭,顯得你更有格局,就像一個隱世高手一樣,會給人一個“你已不在江湖,但江湖依然有你的傳聞”的錯覺,你不是不“爭”,而是你的成功,你的地位讓你已不用“爭”,只用“守”。
-
4 # 王年平
人都是有慾望的,人若無慾望就不是人了。
人若一生不爭不鬥,這還是人嗎?
人有七情六慾,很正常。沒七情六慾就反常了。就不是人了。
所以,一個人能做到無慾,無爭就不是人了。可能會變成鬼神了。
-
5 # 認識自己whl258
與世無爭是快樂的樣子。
當一個人與世無爭是,就是向內求,對自己有要求,讓自己達到圓融,孤獨的狀態,這時的自己很瞭解自己,所做的事都是讓自己舒服快樂的,心靈也很平靜,從容,整個身心都是快樂自如的。活出了真正的自我
-
6 # 陽光托起夕陽紅
如果能做到與世無爭,是鍾心情境態,情高志懷,看清明白,人生一世常態,誰都是生不帶來,離不帶走一切,留下清白潔自身,讚美聲中是人品口碑,公德薄上抒寫有各人行善積德。心有慈善做人做事記錄載。人在做,天在看,忠誠信善良慈悲為懷是人們信仰敬畏的永遠。人生從古誰無死,留下汗青肝膽照人間!
-
7 # 福祥和昌
能做到與世無爭,滿足以下幾點就可以了:
一,寵辱不驚,浮沉莫嘆。
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三,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四,付出不求回報,助人不求感恩。
六,心如止水,面若平湖。
-
8 # 微笑了呼吸
看看那些孩子的面孔,就明白該是什麼樣子!
我們每個人來到世上,之初都是與世無爭的,只是在路上,丟了自己原來的樣子。
執迷,貪婪,慾望,塞滿了行囊,負重前行。
-
9 # 北美花花
我能做到與世無爭。爭物質利益,不會。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生命當中的資源是固定的,多做好事做加法,做壞事就是做減法。爭感覺爭情緒,不會。我不喜歡傷害別人,尊重別人別人才能尊重你,才不會傷害你。我們可以努力,但不用去爭。
-
10 # 朔方古城
與世無爭,對普通人是一種避禍求安的生活智慧,它的目的還是為了更好的活著。。。對雄才大略的人是時機未到時的一種韜晦忍耐,它的目的是為那顆狂熱的心降溫,不被自己焚燬。。。但,絕對不是放棄努力,放棄鬥爭!
-
11 # 小小書包鴨鴨
做到與世無爭該是什麼樣子?
能夠做到與世無爭的人很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慾望,有人渴望錢財,有人渴望權利,有人渴望愛情,很少有人什麼都不想要,什麼都不想,有與世無爭,渴望平平淡淡的生活。
1、想要與世無爭應該有淡泊名利的性格。
2、與世無爭,要有一定的物質基礎,或者是有一顆與眾不同的堅強的心靈。
3、要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做到自己有可能吃虧的打算。
-
12 # 鄒仁龍之品茗社
能做到與世無爭者,前提必須是無慾。
無欲則剛,無慾則無所求。這種境界是至高的,可望而不可及的。孔聖人也未能達之。因為他仍然有所求…
人之初,生而平等。本如白紙一張。後因左右於善惡之間而行,不可避免地染上了這樣那樣的貪念。人之念想,有一部分是與生俱來的,是一種本能,為此念想而索,而求。天經地義。
但事實上,人的貪念是難以滿足的。這是個無底洞。慾壑難填。特別是生於當今這個滿目宣揚財富,物慾橫流的社會,要能達到這一境界堪比蜀道,難於上青天…
但有兩種人與這一境界己近在咫尺。第一種乃大智者。大智若愚,而愚者往往都是少欲,甚至無慾之人。他們只差一步,便可登天。
還有一種人,就是心死了的人。一個死了心的人,己然如行屍走肉,他的身體內己裝不進其它的慾念了,因為心死之人往往被溺亡於其哀。一個哀亡者,夫復何求?…
回覆列表
與世無爭你要看緯度,
韓信受胯下之辱也挺不爭的,但是度陳倉,滅三晉,斬龍且,困霸王。這爭得簡直讓人眼紅。
諸葛亮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哥們兒不爭錢,不爭鮮衣怒馬。但七擒孟獲,六出祁山,這爭得是天下。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分明是說,不爭是方法,天下莫能與之爭才是目的。最後的最後到底是爭了還是沒爭還真的難說得很。
所以回到緯度上來,
所以絕對的“不爭”永遠難以達到,人間大部分的所謂“不爭”,翻開底牌無非是“取捨”。爭了利就舍了健康和悠然的生活。爭了美女就要捨得時間,精力和金錢。人要現世安穩,不能靠不爭,只能靠無事不可地取捨。活著就是一個拆了東牆補西牆的過程。東邊透風就補東邊,西面走光就補西面。若是東西都有風有雨,只好咬緊牙關,蹲在牆根,期盼天晴。
所有的人無論富貴貧賤,無論男女老幼,水漲船高,欲求總是不滿。總是在無力地掙扎。然而,天總有晴的時候。對於庸俗的凡人,雲清霧散,天朗氣清,Sunny下的愜意便是活下去的根本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