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是東周的前半期,與戰國相區別,時間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史稱“春秋時期”。是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發生的重大事件,分別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後來由孔子編纂成書,命名為《春秋》。
那麼,為什麼把這段歷史叫春秋,而不叫夏冬呢?根據《周禮》:
——春天,周天子要外出視察各地的耕種情況,補助勞力不足的農戶。秋天,周天子又要外出視察收穫情況,救濟缺糧農戶。如果某個諸侯國的土地開墾得多,田野整治得好,老人得到贍養,賢人受到尊敬,有才能的人在位做官,那就有表揚。如果某個諸侯國土地荒蕪,遺棄老人,排斥賢人,貪官汙吏在位,那就給予責罰。
在那段時期,周王室雖然衰弱,但諸侯在形式上還是尊重周天子和《周禮》的。而周天子行使自己的權力,主要在春秋兩季外出視察瞭解各諸侯國百姓的耕種和收穫情況。
所以,後來把那段歷史時期稱為春秋時期,而不是夏冬時期。
春秋時期是東周的前半期,與戰國相區別,時間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史稱“春秋時期”。是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發生的重大事件,分別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後來由孔子編纂成書,命名為《春秋》。
那麼,為什麼把這段歷史叫春秋,而不叫夏冬呢?根據《周禮》:
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入其疆,土地闢,田野治,養老尊賢,俊傑在位,則有慶,慶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蕪,遺老失賢,掊克在位,則有讓。——春天,周天子要外出視察各地的耕種情況,補助勞力不足的農戶。秋天,周天子又要外出視察收穫情況,救濟缺糧農戶。如果某個諸侯國的土地開墾得多,田野整治得好,老人得到贍養,賢人受到尊敬,有才能的人在位做官,那就有表揚。如果某個諸侯國土地荒蕪,遺棄老人,排斥賢人,貪官汙吏在位,那就給予責罰。
在那段時期,周王室雖然衰弱,但諸侯在形式上還是尊重周天子和《周禮》的。而周天子行使自己的權力,主要在春秋兩季外出視察瞭解各諸侯國百姓的耕種和收穫情況。
所以,後來把那段歷史時期稱為春秋時期,而不是夏冬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