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梧桐樹邊羽
-
2 # 柔美的風飄悠的雲
菜鳥與雄鷹(現代詩)
如果你要高飛,那就去做雄鷹
在千年老鬆中用純潔白雪
清洗羽毛上附著的歲月塵埃
在堅硬的雪山中尋找可飽腹的食糧
劃過雪山之頂的彩虹魅力四射
你在深山老林的一聲長嘶高吼
令所有的蟲鳥恐懼的丟下家園和孩子
使所有的鼠狼聞聲落慌而逃狼狽而竄
在高聳入雲頂峰,突兀的巨石上
你才真正體驗到什麼是孤獨英雄
尖銳的眼晴依然仔細搜尋每寸山石
是否還有蟲鼠狼在雜樹叢中躲藏
寸草不生的頑石上,你鋒利的爪子
緊緊抓牢猶如你冷酷無情的心
站得高遠才可與悠悠白雲同歌歡舞
才可最先接受太陽月亮的恩龐
為何要做菜鳥在小天地無所事事
以更可憐的小毛蟲填肚皮的角落
腳下的土地太小,頭頂的天空太小
隨時隨地都有別人蠶食入肚的危險
-
3 # 鐵騎無聲
這位朋友:真誠的祝賀你!當你發現“自己是個菜鳥…”時,你真的已經進了一大步。發現自己的短處,並能對公眾講出來,這不僅需要坦誠和勇敢,也是你的學術水平提高的結果。
很多人學習寫作,經過一段努力,小有了一些成績。往往都會以為自己寫的東西“已經很不錯了…”因而沾沾自喜、非常受用地生話在別人的讚賞之中!即使偶爾聽到批評的聲音,也不會警醒自查,而是立即組織語言反擊。這樣的人,往往也就是如此而已了。
也有一些人,他們憚精竭慮,勤學不掇,在取得一些成績時。會很快發現自己的不足,正如古人所說:學然後,知不足。甚至越學越感不足,而惶惑起來。
沾沾自喜於一得之功,是一種固步自封的淺薄。發現自己是一個“菜鳥”,卻是實質上的進步。寫不出自己滿意的東西。不是才氣枯竭,而是欣賞水平,先於創作水平的提高。經過努力,不久就可以創作出面目一新的東西。再經過一段時日,可能會再次進入類似的迴圈,然後再上一個臺階。這就是學習,和做學問的必由之路吧。
祝你成功!
-
4 # 一斗樓
像你這般想的人極多。我自已便經歷這段歷史,後來發現所有的詩人都經歷如此。這種經歷有個最典型的現象,即學寫詩初期,一天可寫一大堆詩,其實都是臭不可聞狗屁不通的打油詩,及至中期,作詩興趣略降,一星期約有一二首,那時自我感覺最好,以為詩詞可立最高巔。及至晚期詩文大成,始覺今是而昨非,作詩靠靈感了,有感觸方有思想,但並不一定想寫,想寫好的,那真是千錘百煉,老杜說一字不易,實在太難了,有時歷數年方能寫出。我曾於大雨日遊文成百丈漈景區,那是2018年夏的事,直至19年才靜下心來寫了37句長風,末了,晒出結尾幾句,以飧讀者。
嗟夫,造物之鍾靈,在於瑰奇。
而瑰奇之彰顯,
正極道之高危。
嘆吾生之大觀止,
偏暴烈之搏中為。
聞莊生之蝶有夢,
難飛廉之究竟慈。
恐所見冉冉,
無稽之仙路。
惟凝眸久久,
空冥之逶迤。
-
5 # 煙雨榕容
1.發掘內心最真誠的聲音。現在是一個好的時代,允許甚至提倡個性化的發展。事實上,也是正確的導向。靜下心來,審視一下自己,我的初心是什麼,我是否對詩真的充滿熱愛?排除干擾和雜念,如果得到肯定的答覆,就增強自己的信心。如果不是很明確,則可把這個問題留下,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留心去思考。
2.興趣的路上還需要堅守。如果內心喜歡,就應該義無反顧去前行。有天資稟賦很好,一切會順風順水。但如果由於以往的不足或缺失,影響了現在的儲備也沒有關係。真正的天才有,後天的澆灌和培養也很重要。沉下心來慢慢吸收養料,相信“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定會有噴薄而出的一天。
3.如果不能成為詩人,也可以成為朋友。喜歡就是喜歡,無所謂怎樣。不必介意是否是“菜雞”還是“菜鳥”,只要喜歡就去寫,自我欣賞未必不可。何況,真情流露就是好文章,探尋內心深藏的美,說不定會有驚喜。人生之路,一番成就固然可喜,但快樂最重要。喜歡就去做,即便如此,就已經很美好。
-
6 # 大海
寫詩,這事兒得看自己如何看待。
如果純屬自己愛好,那麼寫成啥樣又如何,只要自己隨心所寫,自己喜歡,別人的評價有能於自己何加焉。
如果想到名利,那麼就要好好研究,從古至今,從詩經歌賦,唐詩宋詞等經典中吸取滋養,培養自己的稟賦,在通過技巧的學習,刻意的練習,就會取得不錯的成效。
寫詩,看似有趣,實則費神費力,而且不容易出好詩。不用說別的,李白寫了那麼多首詩,但是會背常背的也就那麼幾十首,其他的依然旁人不知。
菜雞,這個稱謂不見得合適,姑且認為是寫的不入流吧。也許是你堅持的不夠,也許是你沒有摸到訣竅,也許是量過於少,也許是思索的不深,也許是靈感不多,也許是素材單一…不管哪種,你都要捫心自問一下,寫詩為了什麼?為了生活,必須加強,為了興趣,就這樣又何妨?
詩者,生活之歌也。用心懂得生活,體味生活,感悟生活,創作的源泉也就出來了,也就為大眾接受了,喜歡了…
首先,問問自己,為了什麼寫詩…
-
7 # 程紫衣
寫詩為了打發時間娛樂自己,順便陶冶下情操,如果把寫詩當做生命的全部,況且水平還不咋地的情況下,需要調整下心態了。本人認為寫詩需要意境和靈感,外加些許天賦,好好工作,努力掙錢才是正道
-
8 # 單眼皮的喵
詩歌是什麼,就一個字:玩兒。
為求一字安,捊斷數根鬚的講究,目前大概率不存在。
說你的詩行,不行也行,說你的詩不行,行也不行。
認真,你就輸了。
只有玩兒,方能體會個中滋味。
詩歌,儼然形成一個又一個小圈子,在這些小圈子裡,呼風喚雨,一旦出了這個圈子,大神也可能是菜鳥。
網路上,看起來詩歌方興未艾,一片繁榮,其實,深看下去,你會迷失在漢字的林間小道。
我們的詩歌,很缺乏巨集大的骨架,或許跟我們多愁善感、隱忍內斂的性格有關。
我們的詩歌 ,更傾向於內心獨白,因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脫離泥土氣息的詩味,註定孤芳自賞。
所以,中規中矩,便是菜鳥,反其道而行之,則有可能成神。
別把自己寫的東西當回事,名聲顯赫者除外,能寫,就很好。
-
9 # 一笑貫長天
說明你進步了!
進步就是高興的事,你應該沿著這條路繼續走下去不斷進步,你才能找到更多的樂趣!
詩詞本身就是一件遣情,立志的文人事,一個詩詞好的人,我代表你的文化素養深厚!詩詞絕不是那種簡單地使用平仄或是不使用平仄說一件事的文體,她需要有深刻的道理的感悟,她需要蘊藉,她需要意境,她需要你精準到每個字含義的文化功底!
一個好的詩詞絕不能以一個簡單的事物為說辭,她一定會隱含另一個較為深刻的道理,或是她想說的事,這就叫做詩詞的蘊藉!
中國的詩詞博大精深,願你遊的更遠,更好,成為一個出色的詩人!
-
10 # yhtooooo9
寫詩只是美麗人生的一個小插曲,不能因一小小的挫折而懷疑人生。詩是心境靈感的顯現,並不是每個人隨時都能寫出好的作品來,就連李白,杜甫,也不能首首都是佳作。留傳下來的都是憂中選優的。只是他們相對好的詩品多一些罷了。所以寫一首好詩是很難得的,有時要引經據典遂字推敲,就連快炙人口的“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就曾幾經改動,最後才成點睛之筆。所以凡事都需有個過程,也就是熟能生巧吧。,
-
11 # 南國文化雜談
詩具備三美:詞美、韻律美、意境美
古詩詞是中國文化瑰寶,千年傳承的經典文化。那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經典的詩詞如今無法超越,那是因為:環境不同、思維方式不一樣了、生活方式不一樣了、社會制度不一樣,語言方式不一樣了,方方面面的改變,現代人無法寫出古代的古詩詞是正常不過的。但是,我們可以多看,學會欣賞古詩詞的意境美、用詞美、韻律美可以提高自己的鑑賞能力和學會欣賞美。
接下來需要多寫多看,最好能找到一個寫詩的老師幫你指導下,那麼你的進步會更快。
寫詩我個人認為是需要有一定的悟性,以及對世間萬物有悲憫之心的人,還有對情感超敏銳和豐富的人更有可能成為詩人。比如:徐志摩、海子、戴望舒……
寫詩是為了想要表達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經歷和情感的感悟。所以對自己做到不卑不亢,好好的用心寫就好。
“你就是你,是不一樣的煙火”。不妄自菲薄 ,但要學會謙遜。對待優秀的詩歌要有敬畏之心。要從內心深處真正的熱愛詩歌,熱愛生活、熱愛生命。這樣才能成為好的詩人。圖片來自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
12 # 田田田甜甜田
不要急於否定自己。首先祝賀你,你能發現自己的不足。而沒有為一點成績沾沾自喜,這恰是你無形之中一個進步的階梯。
人都是在努力中進步。如果真的喜歡寫詩,就應堅持下去。試著感悟人生,多想著為播灑真善美而努力。靈魂的修行到了一定高度,靈感自會光顧。
-
13 # 藏修嘉文
首先詩歌本身是靈魂的訴說,是藝術語言的凝練,如果發現自己不如別人,這正是你進步的開始。詩歌無國界,但心靈卻有別。每一行詩都是一種修煉。好的詩歌一定出於靈魂經歷,只有不斷打磨、淬鍊,才能把共鳴笛吹響。懷疑人生大可不必,重理手中書,溫故而知新,你會發現手中的筆已經不是用手指拿捏,而是靈魂驅使。放下爭強好勝的心,不與別人攀比,可向別人學習,做到超越自己即可。生命的長明燈還在燃燒,你的詩行怎堪寂寞呢?從心提筆,重新啟動詩意,在江風裡聽鳳鳴,在荷塘裡疼月色,在麥浪裡拾起鄉情,在酒杯裡醉個人生,在雨花裡吻個純淨,在炊煙裡畫個故鄉……,好了,風也在呼喚你的詩行,別再氣餒,別再迷茫,前行的路就是前行,前行的歲月有多少流浪?有多少瘋狂?你不知可以,你不想,不做,就是一種失常!
回覆列表
自信一點,把“可能”去掉。
人是生來自信的。
人是動物,生來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只有我們脫離了動物思維,進入人類思考範疇,不再以獸性為唯一的價值衡量標準的時候,我們才能稱作“人”。
人是社會動物。為什麼少年的稜角最終都會被磨滅?為什麼我們都會成長為我們曾經討厭的樣子?為什麼我們都迷失了初心,還美其名曰“成長”?
因為人開始藉助社會關係、外部反應來認識自己、改造自己、成為道德社會的一份子,成為對他人有用的一份子,成為為了價值而活著,而不僅僅是為了生存而活著的社會部件。
當你開始審視自己了,說明我們開始成熟了。
我們超越了動物的自私自利的原則,開始使用利他、利眾的心理準則來更好地活下去。
做人如此,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寫詩也不外如是。
為什麼那些豪氣沖天、痛罵平仄為鐐銬的,都是初入門徑的詩歌作者?為什麼只要表達了我的情感,其他都不必在乎的宣言,都來自半桶水的晃盪?
因為他們還處在文學中最基礎的階段——自我表達。
瘋狂地自我表達,並且以為自我表達就是詩歌和文學存在的意義——這其實就是純粹情感來了,喊兩嗓子,並不在乎好不好聽的天然吶喊——換個說法,這就是獸性。
為什麼會有押韻?為什麼會有對仗?為什麼會有四聲?為什麼會有音韻學?為什麼會有平仄?為什麼會有格律?
對於長嘯就抒發了情感衝動的人來說,這不是多此一舉的鐐銬是什麼?
別把祖祖輩輩的詩人都當成二傻子。
打個最簡單的比方,猜大小就可以賭博,可為什麼會出現麻將?為什麼會出現撲克?為什麼會出現象棋?為什麼會出現賭場?
就憑猜大小就可以賭博儘性,那設計這麼多規則和用具豈不也是多此一舉的麻煩手段?
這些指定博弈遊戲規則的人,都是人精。
詩人也一樣。
為什麼格律詩被稱為CROWN上的明珠?不管你古體詩如何古樸粗豪,如何酣暢淋漓,如何被今人當做極品來反對格律詩,近體詩卻自魏然不動,佔據著中國詩詞領域一塊獨特而高杆的領地。
有規則,才通行,才能比較。
就好像秦始皇時代的“車同軌,書同文”,唯有統一了規則,才能在共同的起點上較量文采。
這其中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規則是利他的,是在大眾公認的情況下制定,大家都遵守的。
當我們開始使用利他的規則來審視自己初級階段瘋狂自我表達的作品時,就會發現真的是垃圾啊。
人開始自我審視是好事,從做人來說,我們開始脫離動物的自我中心行為;從寫詩來說,我們開始關注社會與個人的連結,開始考慮我的作品自我表達的邊界,開始創作能夠打動讀者的作品,從而讓它更加利於流傳、利於溝通,達到詩歌的真正目的。
詩歌的真正目的是言志。
言志可不是對著天空喊完就算了,得有人聽,得人家聽懂並被感動,作品的流傳,才是詩的成功。
中中國人的認知論講究“看山是山”,覺得自己挺厲害的,基本上都趴在第一層,“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那自然我天下第一,我所見是必然正確——因為只是看,並沒有走進大山和大水。
當我們進入下一層次,“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因為走過太多的山水,發現此山非彼山,此水非彼水,這其中太多的區別與奧妙——自然會覺得自己是個菜雞,對原來的價值觀來了一個大的推翻或者更新——這是正常的認識提升階段。
題主就正處在這個階段。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階段,不但可以看遍名山大川,還會因為風物人情而眼花繚亂——這些都是進入第三層次的積累,量變引起質變,在某個靈臺清明的時刻,也許瞬間就會進入第三階段——“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為什麼會出現“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這種層次的提升?是景色,或者說我們寫詩的手法改變了嗎?
並非如此。山一直是山,水一直是水。
變化的是我們。
看過太多的山水,發現了高於山水,更有價值的目標,那麼山水的各種形態,是否嫵媚都與我無關了。
山不過就是山,水不過就是水。
我們已經成長,眼光已經超越了山水。
在寫詩的過程中,我們的心境、想法已經超越了那個曾經認為自己很厲害的初級階段,學會了既守住自我表達的天然性情,又顧及他人閱讀感動的通用情感溝通,這就進入了真正寫詩的境界——我們也許能稱之為化境吧。
詩是韻文,詩以言志。
詩歌絕對不僅僅是個人表達,同樣要聯絡社會、關注民生,只有有機地糅合個人小情調和人間大情懷,寫出來的作品才有可能超越技巧,出類拔萃。
發現自己是個垃圾不要緊,只有垃圾才自以為不是垃圾。
晃盪多是半桶水,不論哪個領域的大師,越到淵博,越不敢言,只能畏畏縮縮地說:“這個我不大清楚,這個我要去查檢視。”
因為學的東西越多,越是瞭解到自己的微小,越是對知識本身充滿了敬畏。
只有傻子才會大言不慚:“老子天下第一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