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光學法則
-
2 # 老李62022161
全畫幅其實感光器件CCD或COMS是原來135底片面積大小。普通單反都是0.6倍的面積。為此鏡頭焦距,在全畫幅下與標尺等同的,而普通單反需要除0.6。比如50mm,在普通單反上是83mm
-
3 # 喜喜雨1
有幸被邀請回答問題,就不能不用心點,各位看官也耐心聽我囉嗦囉嗦,我對這個問題還是蠻有討論興趣的。我喜歡把兩者的區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引數區別,一部分是使用效果區別。先看引數方面最大的區別就是感光元器件CMOS的尺寸不一樣大,全畫幅的尺寸是36*24mm,普通單反大多數是APS-C畫幅23.5*15.5mm,小了一點點。別小看這一點點,價錢可就差了不只一點點啦。其他的什麼功能類引數對比就沒有意義了,全畫幅單反能做出來的功能普通APS-C畫幅單反也可以,更多的是廠家產品定位的考慮。第二部分使用效果的區別是一般沒對比兩類產品的消費者最喜歡問的問題,換個問法就是全畫幅單反到底好在哪裡。我就試著提出我的感受,不夠全面希望大家輕噴。首先感光元器件大了(圈內人士俗稱“底大壓死人”)在使用同一鏡頭的情況下,可視角度也就大了。這麼說很多人還不理解,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用使用50mm f1.8這款定焦鏡頭分別裝在全畫幅單反和普通單反上,你從取景器裡看到的景物是完全不同的感受,比如你站在一個離美女2-3米遠的地方給美女拍照,普通單反只能給美女拍個面部寫真,如果是全畫幅單反你就可以拍一個半身寫真,這就是可視角度的區別,鏡頭沒有變,焦距變了。有人說這沒什麼啊!大不了我往後站兩步也可以給美女拍個半身寫真啊!那你要這麼問,我就呵呵了,可以另外開一個話題討論焦距的知識。另外,感光元器件大了,可感光也就更亮了。這麼說很多人更不理解了,我再舉一個例子。還是給這個美女拍照,但不是在白天而且在傍晚,還是使用同一個鏡頭,就上次那個50mm f1.8好了,在不呼叫任何引數的情況下,你會發現全畫幅單反照出來的美女比普通單反照出來的美女膚色更白,背景更亮。有人又說了,我把曝光補償增加一級,或者把ISO放到3200效果不一樣嗎?那你說一樣就一樣嗎?那能一樣嗎。
以上就是我總結的兩類相機的最大不同,本質上的不同,不是功能上的不同。功能的問題廠家只要是認為不考慮市場因素,全畫幅單反相機的所有能實現功能,普通單反相機都能實現,就是這個“底”的不同帶來的焦距的不同,感光的不同是不能不區別的。而這個區別對於選用什麼樣的鏡頭是很有影響的,不妨再開個話題討論全畫幅單反和普通單反選擇鏡頭的問題。
-
4 # 奔跑的馳騁
其實就是全畫幅和非全畫幅的區別。而這兩個名稱的由來,皆源自膠片時代的135膠片和135相機。什麼叫全畫幅?就是指感光元件尺寸與135膠片同樣大小的數碼相機。為什麼數碼相機不直接都做成135尺寸的全畫幅?這是因為數碼相機初創時期的技術和成本決定的。一開始,數碼相機的“膠片”——感光元件成本太高,所以尺寸只能做的小一些,畫素也低(密度小)。即便如此,上世紀九十年代數碼相機開始量產上市之後的價格非常昂貴,數碼單反的價格就更不用說了。記得那時,單位買的專業數碼單反相機十幾萬一部,與當時的一臺桑塔納轎車同價,但畫素才500萬。要知道,當時許多人的收入不過才1000多元,萬元戶還被當作土豪的美譽。隨著技術的提高和產品的進步,數碼相機畫素如今已經進階到主流畫素在2000萬以上,主流相機價格從幾千元到幾萬元的時代,數碼單反也普及到普通家庭。那麼現在為什麼還要分成全畫幅和非全畫幅這兩個規格呢?我認為,這裡面主要是歷史沿革和成本的原因。非全幅數碼相機的產生源於成本控制因素,至今已形成了自成體系的成熟產品,相應配套鏡頭等單反相機附件的生產已很豐富,也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即使對比全畫幅相機也有其優勢:體積小更便於攜帶、價格更低廉。其弱點也毋庸置疑,那就是畫質不如全畫幅相機。然而,如果僅僅是在普通電腦上觀賞,或僅僅是列印五六寸的製作家庭影集的照片,非全幅數碼相機完全能夠勝任了。至於“非全幅賺長焦”(比如200毫米焦段鏡頭在尼康C幅單反上相當於300毫米焦段),千萬別太當回事,因為那不過是同一焦段鏡頭在全幅單反和非全幅單反上使用時視角的不同而已。建議:凡有志於攝影的人士,起步就從單反全幅開始(如今入門級全幅不到一萬元),這樣添置鏡頭時不用糾結,以後升級機身即可;即使買了非全幅單反,在配鏡頭時也儘量配全幅鏡頭,因為非全幅鏡頭今後升級全幅單反後不能使用。如果在攝影上沒有太大喜好,只是作為記錄工具,那麼普通單反甚至微單足矣。個人認為,相機只是一個工具,好的相機和鏡頭只能讓善攝者如虎添翼,而不可能讓不用心的人成為高手。要想成為高手則必須儘可能全面地熟悉相機和鏡頭,鑽研光影技術,多看、多拍、多琢磨,假以時日,多按快門,高手就是你了!
-
5 # 名字長一點容易記住
簡單歸納幾點,一是CMOS面積不同,這涉及到畫素密度及成像品質問題。主要是畫素密度和ISO成反比。二,鏡頭的焦距是以全畫幅制定的,這涉及到焦段運用及景深問題。有句話叫做拍得不好是應為離得不夠近,同樣焦距拍同樣構圖,半畫幅拍攝距離尼康增加1.5倍,佳能增加1.6倍,而景深又和拍攝距離有關,拍攝距離和景深都不同,最後的成像差距就大了。拿個35 1.4準備給長腿美女拍個清涼私 房照,才發現房間不夠大。啊啊啊。三,取景器可視範圍不一樣,涉及到構圖問題。四,定位不同快門設計不一樣,這涉及到使用壽命問題。五,如果是入門機還有個坑爹的4K分之一極限快門問題,經常讓你手握85 1.4極品人像鏡頭,Sunny下,不得不收到2.8以上才能正確曝光。包括50 1.2 85 1.4 35 1.4 ……這些鏡頭。
-
6 # 與蘭有緣
感謝邀請。首先區別在於他們價格不一樣,十分簡單道理,一分價錢一分貨。全畫幅和半幅,一個貴一個便宜,從價格上,就知道它們的區別了撒。全畫幅單反或者微單,在畫素畫質成像效果等,都遠遠好於c畫幅單反或者半幅微單,這就是它們最基本區別吧。如果你不差錢,建議還是直接入單反或者微單的全畫幅吧。
-
7 # 蜀人好攝
首先糾正題主的認識誤區,全畫幅單反和普通單反並非兩種機型,因為普通單反中既有全畫幅也有C畫幅,而全畫幅單反中也是既有高階機型又有普通機型。
揣測題主的意思,應該是問單反中的全畫幅機型和C畫幅機型的區別吧?
如果沒猜錯,那麼回答就很明確了。
全幅單反和C幅單反最根本的區別就是感測器面積了。全幅單反的感測器沿用了膠片時代135片幅的尺寸36*24mm(全畫幅的稱號也由此而來),C幅單反感測器則規格較小,約為23.4*15.6mm。
為啥在數碼時代廠家要研發C畫幅單反呢?直接用36*24mm感測器不好嗎?
其實這是廠家向市場妥協的結果。因為感測器是相機的核心部件,其面積大小直接關乎成像質量,當然也關乎成本高低,面積越大成像質量越好,成本也越高!這就是全幅機價格普遍高於C幅機的主要原因。而大多數使用者限於經濟能力或者使用場合,抑或並不追求高畫質,因而也就並不需要價格比較高昂的全幅機,較為便宜的C幅機完全能夠滿足需求。廠家研發C幅機就是衝著這部分市場需求去的。而C幅機在單反中的份額確實也比全幅機大得多。
全畫幅和C畫幅除了CMOS面積區別外,在效能引數上也有差距,但也有C畫幅在某些引數上優於全畫幅的情況,但論畫質,則肯定是全畫幅更好的。
至於各人怎麼選擇,全看預算和用途。一般而言,主要用於旅拍或家庭,入門級C畫幅足夠用了(就是題主所說的普通級別)。如果在攝影上有所追求,預算也比較寬裕,那麼選擇全畫幅機型更有空間。
回覆列表
全畫幅相機和普通殘幅相機最大的區別就在於CMOS的大小,而至於其他方面並沒有本質的區別,一些頂級的殘幅相機的對焦速度、感光能力或者連拍效能甚至都要比全畫幅的入門機型要好一些。
CMOS直接決定一張照片的細節是否足夠多,就是俗話說的底大一級壓死人。例如下圖,紅色框框是全畫幅相機的底,殘幅相機是藍色框框,而綠色框框則是手機的CMOS的大小,可以看出來他們差了非常大,那麼效果上差了多少呢?我使用手機和普通殘幅相機拍攝同樣的畫面來進行對比。
放大影象中間汽車的部分位置,可以看到在車燈處,手機和普通殘幅相機相比差了非常多的細節,當然如果不放到特別大去看的話,還是不容易看出來的
而殘幅相機和全畫幅相機相比差距更小,但是差距肯定存在,否則商業攝影也不會只考慮全畫幅相機,全畫幅相機對於光線的還原以及細節的找回有非常大的優勢,尤其是在有過曝或者欠曝的區域,全畫幅相機的寬容度更高,更容易把細節找到。在拍攝逆光和夜景照片時,全畫幅相機更加好用
這就是全畫幅和殘幅相機在本質上的區別。除了CMOS的大小以外,不能以其他任何的引數來決定一臺相機是否是全畫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