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李隆基的兒子有沒有報復或者是心懷不滿?

6
回覆列表
  • 1 # 蘇小妮

    李隆基寵愛的妃子武惠妃去世,一下子陷入頹廢之中,這時候,過了知天命年齡的李隆基,已經不是二十五歲那年聯手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清除韋后集團勢力的那個三郎了,經歷過開元、天寶盛世,到了此刻,暮年的李隆基已然沒有了多少政治抱負,享樂成了他的人生信條。

    這時候,兒媳婦楊貴妃走進他的視線。

    當年,武惠妃為壽王李瑁選妃,最後定下楊貴妃,還是李隆基和武惠妃一起操辦的呢。可見,當初李隆基還是比較疼愛他跟武惠妃生的兒子李瑁的。而且,從現實生活來看,李瑁和楊貴妃結婚後,兩個年輕人應該生活美滿,甚是恩愛。據說有一次李隆基如今兒孫們一起聚會,那時壽王妃已經變成了楊貴妃。一場歡宴之後,壽王李瑁看到當初自己的愛妃如今陪伴在父親身邊,心頭那真不是個滋味。這件事被李商隱寫在了一首名為《龍池》的詩裡,詩中這樣寫道:

    龍池賜酒敞雲屏,

    羯鼓聲高眾樂停。

    夜半宴歸宮漏永,

    薛王沉醉壽王醒。

    龍池的那一場歡宴是何等的熱鬧,而這時候壽王面對著父親和已經成了父親妃子的貴妃,大概是酸甜苦辣都在心頭吧。等到宴會過後,李隆基的另一位兒子薛王沉沉地睡去了,可是壽王卻怎麼也睡不著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唉!

    其實,楊貴妃並不像武則天那樣充滿政治野心,她只是一個隨遇而安、被帝王寵愛,又沉湎於享樂的人。卻平白承擔了禍國殃民的罪責。一根白綾結束的生命想來實在可惜,那個年代,男人犯下的錯,最後都變成了所謂的“紅顏禍水”。

    至於壽王,我們不能以現在普通的父子關係來評價一代帝王與皇子的關係,那是君臣關係,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要你一個寶貝又能怎樣呢?壽王既沒有膽略報復,也沒有能力報復。承認現實便是最好的安排,至於因看到楊貴妃晚上難以入眠,也更多的是詩人想象吧。

    李瑁最後活了五十多歲,在那個年代也算是壽終正寢了。當年武惠妃在時,曾經有打算將李瑁立為皇太子,但是,武惠妃死後,李瑁的靠山沒了。或許,於李瑁而言,他原本就沒有什麼野心吧,這樣的壽終正寢,於他來說未免不是好事。

  • 2 # 畫素說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這是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對唐玄宗李隆基與貴妃楊玉環愛情故事的一個描寫。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李隆基對楊玉環的寵愛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當然了這也不僅僅只是詩詞中的描寫,事實上楊玉環也到了寵冠六宮的地步。

    這點我們可以在史書上找到蛛絲馬跡,在這裡也就不重複了,只能說“髒唐”這個名號由來還是有原因的,畢竟搶自己兒子老婆這樣的事情放到現在也是沒人能接受的。

    這是因為武惠妃曾三次懷孕,只是這三個孩子都夭折了。所以在李瑁出生後,唐玄宗害怕在發生這樣的事於是將李瑁交於他人撫養,為的是避免再一次發生意外。

    這一情況一直延續但開元十三年(725),李瑁長到十幾歲後,唐玄宗李隆基這才將他召回宮中,並封其為壽王,意為健康長壽,從這裡我們還是不難看出唐玄宗對李瑁的疼愛。

    再到後來李瑁在唐玄宗與武惠妃的做主下娶了楊玉環為王妃,可以說小日子過得還算滋潤。就這樣李瑁與楊玉環一起一共生活了五年。

    不過在楊玉環與李瑁生活的這五年時間裡,武惠妃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當上太子,於是設計陷害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人,說他們謀反,直接導致了他們三人被唐玄宗賜死,而武惠妃也因為這件事,不久也受驚死了。

    而最終李瑁在經歷了喪母之痛後,也沒有被唐玄宗立為太子,只能說這一切都落空了。

    不過事情還沒這麼結束,沒多久李瑁便遇上了所有男人都無法容忍的事情——自己被戴了綠帽。而且給自己戴綠帽的人自己還不能說,他就是李瑁的父皇唐玄宗李隆基,被帶了綠帽後的李瑁還逐漸被唐玄宗給疏遠了,這一切讓李瑁鬱鬱寡歡,但也只能打掉牙齒往肚子裡咽。

    再接著李瑁的養父寧王李憲去世,李瑁只能藉此機會自請為寧王守孝三年,暫時避開父親的鋒芒。

    也許是唐玄宗覺得虧欠自己兒子,畢竟搶自己兒子老婆怎麼說都不好聽,於是便親自主持為李瑁迎娶了韋昭訓的三女兒。而後李瑁的餘生便與韋氏相依為命,二人共育有5子,其中3人被封王。並活到了大曆十年(775年)正月十二時壽終正寢,也算是安安穩穩的度過了自己的餘生。

    或許李瑁的人生是悲催的,先是被寧王抱養,再到自己的母親為了自己受驚而死,自己也與皇位無緣,繼而又被自己的父親帶了一頂綠帽……但,至少李瑁沒被自己父親除掉,而是安穩度過了自己的餘生,其實這不是最大的幸福麼?

  • 3 # 澳古說歷史

    被自己老爸搶走了老婆,老婆變成了自己的母妃,我想李瑁是中國歷史上最悲催的皇子之一吧

    身為唐玄宗之子,母妃又是玄宗最寵愛的武惠妃,李瑁可以說就是一個含著金鑰匙,還是特大金鑰匙出身的幸運兒。他一出生,就註定他這一輩子是錦衣玉食,這天下最好的東西,他是唾手可得,毫不費力。

    但是,上天是公平的,在給你一些東西時,也會讓你失去一些東西。對於李瑁而言,他雖衣食無憂,享受著這人世間幾乎所有人臣服的榮耀,可是生在皇家,他註定是享受不到多少的親情的,身為皇子,親情永遠擺在利益的後面,他們這一生都在為皇位而爭鬥著,為了皇位,父殺子,子殺父的事情,在中國的歷史就從來沒有消失過。可以說,生在皇家,多數時候就意味著,親情將不再是他能擁有的東西

    玄宗一朝的皇子,可以說是最為威脅的一批人,他們不但要面臨著老婆被搶的命運,甚至還要面臨著被賜死的結局。唐玄宗,一位將權力視作比親情更重要的皇帝,當年就因武惠妃的一句話,他就將自己的三個親生兒子給處死,即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試想,就是這麼一位薄情寡義的皇帝,李瑁作為他的兒子,每天的生活豈不是都是如履薄冰的呢?

    正因玄宗的絕情與狠決,當李瑁的妻子楊玉環被玄宗皇帝霸佔後,李瑁是一句話都不敢說,為了活下去,他只能是默默的承受著這奇恥大辱

    當然,或許是因為愧疚,又或者說是補償,在奪走了李瑁的妻子後,玄宗對他的賞賜日漸豐厚,其待遇較之其他諸王要好上許多。之後,在天寶四載(745年),唐玄宗見李瑁日益消沉,於心不忍,所以就另為他賜了一門婚事,將韋昭訓之女韋氏為嫁於他為王妃。

    韋氏嫁與李瑁後,或許是因韋氏的賢惠,李瑁漸漸的忘卻了曾經的失妻之痛,他與韋氏兩人是恩愛非凡,如膠似漆,讓人很是羨慕。就這樣,到了至德元年(756年),這一年安史之亂爆發,玄宗逃亡蜀地,李瑁亦跟隨,此後,直至至德二載(757年)前,李瑁一直都在蜀地陪著玄宗皇帝。757年,隨著安祿山被殺,玄宗由成都返回長安,李瑁亦跟隨其返回長安。

    再之後,史書再無記載他的事蹟,料想他是安安心心的作他的閒散王爺,雖無權,但至少衣食無憂,榮華富貴享之不盡用之不竭。唐代宗大曆十年(775年),李瑁因病逝世,代宗追贈他為太傅。

  • 4 # 丫丫說史

    唐玄宗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歷史為大家所熟知,但是楊玉環曾是李隆基的兒媳婦可能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公元734年,楊玉環參加了咸宜公主的婚禮,同時唐玄宗李隆基與兒子李瑁也參加了這場婚禮,兩人同時喜歡上了美貌的楊玉環,李瑁的母親武惠妃為了避免楊玉環進宮之後爭寵,也為了兒子李瑁的幸福,就一力促成了楊玉環與李瑁的婚事。

    李隆基將楊玉環冊封為李瑁的壽王妃,武惠妃也一心期望李瑁能當上皇帝,所以在公元737年,陷害了太子李英、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謀反,三人被處死,李瑁此時距皇位已不遠,但是不知是害死人後害怕還是報應加身,武惠妃沒有多久就過世了,沒有了武惠妃的幫助,李瑁處境日漸衰退,開始滑向人生的低谷。

    武惠妃去世後,李隆基對楊玉環的思念也越來越強烈,甚至達到了日思夜想的狀態,最終不甘寂寞的李隆基下定了決心要得到楊玉環。公元740年,李隆基下令楊玉環在長安太真宮出家為道士,但是僅僅過了幾天,楊玉環就被接到了李隆基的皇宮之中。

    李瑁沒有辦法抗爭,只能無奈接受被父親搶了妻子的現實。正好此時李瑁的養父寧王李憲恰好去世,所以李瑁就為養父守孝三年,李隆基也不想在看到李瑁,就慢慢疏遠他。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冊封楊玉環為妃時,想起啦李瑁沒有王妃,於是給李瑁許了一位姓韋的妃嬪,其後李瑁和韋妃相依為命,生下了幾個孩子。

    公元775年,李瑁享年55歲去世,這悲劇的一生也算結束了。

  • 5 # 楚風說歷史

    李隆基搶了兒子李瑁的媳婦楊玉環,那麼後來李瑁怎麼樣了呢?還能怎麼樣啊,只能忍氣吞聲啊,自己的老子是皇帝,想反抗又不敢。不過李瑁也是個明白人,老老實實的活著,最後也算善終。

    李瑁和楊玉環

    李瑁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十八子,出生時間史書沒有明確記載,根據排行推算應該是在公元720年左右,而楊玉環出生時間是公元719年,所以李瑁和楊玉環也算是同齡人。

    李瑁的母親是唐玄宗有名的寵妃武惠妃。武惠妃是武則天的侄孫女,很小的時候就接入宮中扶養。李隆基登上皇位後,武惠妃已經長成個亭亭玉立的大美女,並且引起了李隆基的注意。武惠妃一開始被封為婕妤,很快就寵冠後宮,為唐玄宗生下四子三女,並且生的孩子也很受唐玄宗喜愛。

    楊玉環,父親是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叔父楊玄璬曾任河南府土曹,楊玉環的童年是在蜀州度過的。後來父親去世,楊玉環投靠叔父。楊玉環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使她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再加上天生麗質,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真是個完美之人。

    唐玄宗和楊貴妃

    唐玄宗李隆基一直是一個比較有特色的皇帝,他的前期和後期幾乎是兩個人,前期勵精圖治政治清明,是個好皇帝,後期驕奢淫逸、重用奸臣、荒廢朝政,終於爆發了安史之亂,使大唐由強盛變為衰敗。其實仔細分析李隆基這個人就會發現,他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但是也是一個有了成就開始得瑟和享受的人。同時他還是個風流好色之人。

    唐玄宗前期的寵妃是武惠妃。後來武惠妃為了讓兒子李瑁當太子,陷害了當時的太子李瑛以及另外兩位皇子。唐玄宗聽信武惠妃的話,處死了三位皇子。但是自從陷害了太子等人之後,武惠妃害了疑心病,屢次看到他們的鬼魂,竟一病不起。請巫師在夜裡作法、為他們改葬,甚至用處死的人來陪葬,各種辦法都用盡了,可全都沒用。最後,還是被自己嚇死了,年僅38歲。

    武惠妃死後,李隆基鬱鬱寡歡,後宮佳麗三千,竟然都不對李隆基的胃口,高力士看到主子整天悶悶不樂,於是絞盡腦汁想起了壽王李瑁的妻子楊玉環。

    不過沒事,高力士馬上想出了主意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先讓楊玉環成為女道士,為唐玄宗的母親竇太后祈福,這樣就破壞了楊玉環和李茂的婚姻。在唐代,許多皇室婦女用這種方法結束了自己的婚姻。然後過上幾年再把楊玉環納為妃。唐玄宗聽從了高力士的建議,下了一道命令,給楊玉環道號“太真”,讓她馬上搬離皇宮出家。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楊貴妃其大姐被封為南韓夫人,三姐封為虢國夫人,八姐封為秦國夫人,每月各贈脂粉費十萬錢。楊貴妃的遠房兄弟楊釗,本來是市井無賴,後來因為楊貴妃得到重用,身兼數職,權傾朝野。楊家得勢甚至都超過了皇室,很多皇室人員都要巴結楊家。當時以至於像白居易寫的,“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壽王李瑁的結局

    其實我覺得李瑁還是挺識時務的,並且結局也不錯。李瑁和後來的王妃兩個人感情也不錯,並且生了好幾個孩子,這比和楊玉環在一起強多了。

    雖然父親搶了自己的老婆,這確實比較恥辱,但是沒有辦法啊,誰叫父親是皇帝呢,如果是普通家庭,肯定可以抗爭,但是生在皇家,一切都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不過李瑁為了活命,老老實實做人,最後於唐代宗大曆十年(775年)去世,活了五十五歲,還是不錯的。比起楊玉環和李隆基還是好的多,要知道李隆基晚年活的也不好,失去了皇位,兒子李亨天天監視著他。

  • 6 # 黑白MCN

    公元775年,55歲的李瑁去世,這悲劇式的一生也正是的結束了

    楊玉環出生於719年,李隆基出生於685年,時隔34年。這就是古代兩代人的不同,李隆基可以是楊玉環的祖父。公元734年,楊玉環、李隆基、壽王李瑁參加了咸宜公主的婚禮。兩人一見鍾情,楊玉環一見鍾情。此時,李隆基最喜歡的妃子武惠妃看到自己的兒子和丈夫都喜歡上了這個女人。因此,為了實現兒子的夢想,避免在楊玉環宮裡的競爭,領主把楊玉環嫁給了李瑁。

    母親武惠妃去世後,李瑁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擊。首先失去了皇太子,然後他的父親搶劫了心愛的女人。但因為李隆基是皇帝,他沒有辦法戰鬥,他只能接受現實。

    楊玉環離開後,李瑁的養父寧王立賢剛剛去世。灰心喪氣的李瑁選擇向養父致敬三年。李隆基不想再見到他,於是慢慢疏遠了李瑁。公元745年,當李隆基想讓楊玉環做小妾時,他想起了李瑁沒有妃子。作為補償或貿易,李隆基安排了一個名叫韋的妾給李瑁,然後李瑁和韋住在一起,生了五個兒子和三個女兒。

  • 7 # 青花瓷老五

    李隆基娶了兒媳楊玉環,上演了一出歷史大劇《長恨歌》。那麼他的兒子後來生活的怎麼樣呢?

    唐玄宗李隆基其實也不是歷史上第一個娶兒媳為婦的皇帝。

    如果說最早霸佔兒媳婦的老公爹皇帝,應該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衛宣公。其人生性好淫,亂倫成性。不但與自己父親的“小媳婦”私通,還把這個“小媳婦”給自己生下的兒子娶的媳婦霸佔,又成為自己的媳婦。致使兒子的生母自盡,然後他乾脆把兒子也陷害致死了。

    還有楚平王,強娶兒媳孟嬴,致使忠臣武奢父子被殺。

    西夏皇帝李元昊,因為搶奪兒媳被兒子削掉了鼻子。

    後梁開國皇帝朱溫,其人喜歡召集眾位兒媳輪流侍寢,最後被兒子所殺。

    因此說,李隆基娶了兒媳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實質上,楊玉環和兒子壽王李瑁的婚事還是李隆基御賜的。

    據說,李隆基寵愛壽王李瑁的母親武惠妃。而李隆基在一個婚禮上看見楊玉環時,就一見鍾情。並且請求其母親成全,於是武惠妃去求李隆基,便玉成了這樁婚事。

    婚後,壽王夫婦也是甜蜜恩愛。

    但是武惠妃去世以後,李隆基卻以給太后祈福為名,令楊玉環去做了道士。並立刻給壽王又娶了一房妻子。後來,就把楊玉環迎回自己宮中,封為貴妃。

    因此,在歷史上留下了許多有關所謂“愛情”的風流佳話!

    那麼,楊玉環被皇帝老子收了以後。做為兒子的壽王李瑁如何呢?

    據說,壽王李瑁其人性格溫和,而且極其“仁孝”。所以,並沒有因此做出什麼有傷大雅的事情,更沒有什麼報復親爹的行為。至於心裡是如何感想,就無從查證了。只知道是遠離朝堂,安穩度日,並與後來父皇給娶的妻子生育了五個孩子,直至五十六歲善終。

    所以說,壽王李瑁,應該是前邊幾位被皇帝老子“綠”掉的兒子當中,最知進退的一個。畢竟他沒去“弒”父,也沒有被父所“弒”!

    而相對來說,這位被“三千寵愛於一身”的楊玉環,卻成了犧牲品。

    前邊幾位被公爹強娶的兒媳,最起碼都得到了善終。而唯有這位,和公爹上演了一出轟轟烈烈愛情的兒媳,被公爹賜死了。

    可見,帝王對於江山和美人的側重。什麼愛情?什麼親情?在皇權之下都如糞土!

  • 8 # 文史漫談

    壽王李瑁

    李瑁原來不叫李瑁,而是叫李清,是李隆基的第十八個兒子。他母親是李隆基最寵愛的武惠妃。因為武惠妃之前生的兒子都夭折了,李隆基也怕這孩子早夭,所以就把李瑁寄養在寧王李憲家裡。可能這法子起作用了,李瑁逃過一劫,安全長大了。

    開元十三年,年僅五歲的李瑁被封為壽王。

    開元二十二年,李瑁在姐姐咸宜公主的婚禮上遇見了楊玉環,一眼萬間,心中不斷響起"是她!是她!就是她!"

    情竇初開的李瑁為了娶楊玉環為妻,就跑去找自己的母親武惠妃,讓她去找唐玄宗,下旨賜婚。

    兩個小年輕恩恩愛愛的過了五年。在這五年裡,武惠妃為了讓自己兒子登上大寶,一直攪弄風雲,設計構陷太子李瑛,順帶捎上了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二人。李隆基也是個狠人,竟然不顧親情,一口氣將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廢為庶人,不久,又被賜死。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武惠妃自知傷天害理,成天活在驚恐之中,不久就因為疑神疑鬼受驚嚇而死了。

    倒黴李瑁

    唐玄宗死了愛妃,十分難過,其他女子也看不上眼,直到遇見了自己的兒媳婦楊玉環。

    李瑁算是倒黴到家了,母親死了,皇位沒了(李隆基立李享為太子,即後來的唐肅宗),自己的媳婦也被搶了。

    關於楊玉環的入宮,

    《舊唐書》說“或奏玄琰女姿色冠代,宜蒙召見。”《新唐書》則說: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內禁中,異之,即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號“太真”,更為壽王聘韋昭訓女,而太真得幸。

    可見,唐玄宗以前並沒有注意到楊貴妃。而是有人給唐玄宗進言推薦的。這種推薦顯然對壽王不是好事,要不是是武惠妃得罪人的後果,要不就是有小人貪功進言。

    李隆基搶了兒子媳婦,心裡多少有點過意不去,就給他新找了個物件:韋昭訓女。兒子有了新王妃,李隆基也就不客氣了,也把楊玉環立為貴妃。

    後來安史之亂爆發,李隆基和楊貴妃入川,李瑁帶兵護衛左右。馬嵬坡病變,楊玉環被賜死之時,李瑁應該就在現場,而且後來決定留下太子李享抗敵時,還是李瑁和高力士替皇上與太子告別。

    於是誅國忠,賜貴妃自盡。車駕將發,留上在後宣諭百姓。眾泣而言曰:"逆胡背恩,主上播越,臣等生於聖代,世為唐民,願戮力一心,為國討賊,請從太子收復長安。"玄宗聞之曰:"此天啟也。"乃令高力士與壽王瑁送太子內人及服御等物,留後軍廄馬從上。《 舊唐書卷十本紀第十》

    不知此情此景,李瑁是什麼感受。

    唐詩裡的演繹

    李瑁的痛苦無人能知,但是說風涼話的到是不少。以李商隱為最。

    《龍池》 龍池賜酒敞雲屏,羯鼓聲高眾樂停。夜半宴歸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

    龍池在唐玄宗的興慶宮裡面,歌舞昇平之中,薛王無所顧忌喝得酩酊大醉,可憐的壽王卻無比清醒。對於這個對比,後人評價李商隱:“詞微而顯,得風人之旨。”(宋代羅大經《鶴林玉露》)

    明朝王鏊《震澤長語》中說:

    餘讀《詩》,至《綠衣》、《燕燕》、《黍離》,有言外無窮之感。後世唯唐人尚有此意,如“薛王沈醉壽王醒”,不涉譏刺,而譏刺之意溢於言表,得風人之旨。

    我們讀詩經,都能夠感覺到言外無窮之意,後來的詩篇中唐朝人有這種表現,例如“薛王沈醉壽王醒”這一句,並不是直接譏刺,但是譏刺的意思卻讓人很容易感受到。這就是得到了風人之旨。

    《驪山有感》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

    這首詩換了地方,場景換作了驪山長生殿。皇帝和楊貴妃每次去長生殿,不願意跟隨的只有壽王。這首詩的最後一句“不從金輿惟壽王”,常常被批評太露骨,沒有“薛王沉醉壽王醒”含蓄。例如清朝紀曉嵐說:

    既少含蓄,亦乖風雅,如此詩不作何妨,所宜懸之戒律者此也。

    結束語

    老子搶兒子媳婦這事,對於任何一個男人來說都是恥辱。但是楊萬里在《讀武惠妃傳》裡,竟然把李瑁寫成主動送媳婦給李隆基的"大孝子",反諷程度也是史無前例了。

    "壽王不忍金宮冷,獨獻君王一玉環"

    詩人文人們逼逼叨叨,嘲諷人家,但是也許人家想開了呢,遠離權利紛爭,安安穩穩度過餘生。

  • 9 # 歷史簡單說

    楊玉環的來歷

    楊玉環生於公元719年,唐玄宗李隆基是公元685年,也就是說李隆基比楊玉環大了34歲。

    楊玉環生於蜀州(今四川省成都市),他的父親叫楊玄琰,在楊玉環十歲的時候去世,所以楊玉環寄養在她的三叔楊玄璬洛陽家中。

    楊玉環天生麗質,讀過書,擅長彈琵琶與歌舞。

    公元734年,唐玄宗很寵愛武惠妃,這個武惠妃是武則天的侄孫女,是武攸止的女兒,武惠妃的女兒咸宜公主出嫁,楊玉環有參加了她的婚禮,在婚禮上,他見到了武惠妃的兒子壽王李瑁。

    李瑁對楊玉環一見鍾情,就讓武惠妃跟唐玄宗請求立楊玉環為壽王妃,兩人過得還不錯。

    楊玉環怎麼變成了李隆基的妃子?

    公元737年,武惠妃去世,李隆基甚是感傷,雖然後宮人數眾多,但李隆基無一看上,這時候,就有人向李隆基推薦了一個人,說這個人很漂亮,很合適,這個人就是楊環玉環,李隆基就派人召楊玉環入宮,而此時楊玉環與李瑁婚後兩年。

    公元740年,李隆其為其母親竇太后祈福為由,讓楊玉環出家,道號為太真,也就是所說的楊太真。

    公元745年,李隆基立韋昭訓之女韋氏成為李瑁壽王妃,而冊封楊玉妃為貴妃,也就是楊貴妃了。

    李瑁有什麼想法?後來他怎麼了?

    李瑁與楊玉環的感情還是不錯的,可是李隆基要,李瑁沒有辦法,只能給,也沒有史料記載說李瑁有啥想法,有啥表現,他即使內心不滿,也不能說出來,只能埋在內心,追憶與楊玉環過去的種種。

    到是有一個記載,公元741年,在安史之亂後,李隆基帶著楊貴妃西逃,李瑁有隨行,在馬嵬坡的時候,楊國忠被處死,楊貴妃被賜死,李隆基讓李瑁去安慰那些兵士。李瑁死於公元775年。

  • 10 # 博古論今天

    望著前面這個曾經的老婆,現在卻成為了自己的媽,他心裡那是五味雜陳。

    楊玉環很漂亮,李瑁第一次在姐姐的婚禮上見到楊玉環時,他就被楊玉環的外表所驚豔到了,17歲的李瑁就讓自己的母親武惠妃求唐玄宗下詔立楊玉環為自己的王妃。這時候的楊玉環是被立為壽王妃,也就是李瑁的正室老婆,他們婚後一起度過了五年。

    五年之後,轉折點到了,李瑁的母親武惠妃死了,這武惠妃死的時候才38歲,一直以來是唐玄宗最寵愛的妃子,這時候她的離去一下子讓唐玄宗失去了精神依託。但是唐玄宗很快找到一個代替武惠妃的人選,那就是自己的兒媳婦,李瑁的王妃楊玉環。

    沒辦法,兒媳太迷人,公公扛不住啊!

    當唐玄宗跟李瑁提出的時候,李瑁猶如晴空霹靂,還好他比較機靈,很快就同意了。他心裡當然是非常不爽,自己的老婆被別人搶走了,搶走的人還是自己的老子,而且自己還不能有怨言,換做是誰都會火大。

    沒辦法,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李瑁心裡那是一千萬個不滿,但是表面又不敢表現出來,因為那個男人所做的所有荒唐的事都是不容置疑的。他就像被自己的父親在眾人面前脫掉了自己的衣服一樣難堪。他甚至不敢說半句不是,更別說報復了。

    而且經過這個事情,皇位的繼承他是一點機會都沒了,因為唐玄宗也不想讓後人說到有一女共事二皇吧!還好過了幾年,唐玄宗又給李瑁找了一個老婆,這個老婆還為李瑁生了幾個孩子,就這樣,李瑁跟自己的老婆低調的過完了餘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年,要不要提前還房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