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巨集遠178142653

    個人認為傷寒論是整體上是精細的變證,個體上是辨症。。

    傷寒論既辯證(先辨陰陽表裡(六經歸於表裡),後辨虛實寒熱),又辨症(有是症用是方的方藥辯症,)。

    個人總結:1,傷寒論既精細辯證研究病因,病機,病勢,病位。2,個別情況下又辯症,有是症用是藥。

    個人淺顯認識,不足請指教。

  • 2 # 傷寒鈐法

    正在學習,覚的很好。

    中醫治病有四大原則:

    一,治病求本。

    二,扶正祛邪。

    三,調整陰陽,臟腑經絡,氣血津液。

    四,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傷寒論六經辯証來源於五運六氣。六經病証是五運六氣客主加臨,太過不及,乘侮勝復作用於機體後,與人體之三陰三陽六經氣化作用後之異常表現與証候群。

    干支數字是宇宙的密碼,宇宙萬物皆在數中。數中有炁,炁中有數,能知氣數者,可奪天地之造化。

    祝王相鈞老師再接再勵,法於陰陽,和於朮數,救死扶傷,大愛無疆。

    二○二O年三日二十九日,王蘇德。

  • 3 # 玩石462

    所有致病因素造成身體的損傷是相同的,都是使細胞弱表現在細胞蠕動減慢的狀態。病症相同,治療一樣。中醫學必須消滅了辨證論治才能夠崛起。天下只有一症,無須再辨。

  • 4 # 上古經方

    此書是陰陽辨證,審疾問病先別陰陽,細分三陽三陽,再細分每部陰陽又有寒熱虛實之變!橫看是六大型別,縱看有六個階段,橫縱作標建立即六經辯證體系!

  • 5 # 仁濟仁愛888

    《傷寒論》的六經概括了臟腑經絡氣血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並根據人體抗病力的強弱,病因的屬性,病勢的進退緩急等因素,將外感疾病演變過程中所表現的各種症候進行分折,綜合,歸納,從而討論病變的部位,證候特點,損失何髒何腑,寒熱趨向,邪正消長,以及立法處方等問題。因此《傷寒論》的六經是辨證的綱領,又是論治的準則。

  • 6 # 一理三式

    哈哈……還在搗鼓這些東西那?《傷寒論》早已到韓國去申遺了,很快就不是你們的《傷寒論》了,看看《東醫寶鑒》去吧!一堆二貨。

  • 7 # 醫道還原

    六經辯證。把身體分成六經,從表到裡,即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在太陽,主體表,外感來了身體啟動免疫排異功能,頭痛身痛頭暈發燒。如果病在此不解,體強的往往發展成陽明證,汗多大便不通暢,腹痛等。體弱者大都發展成少陽證,寒熱交替沒胃口,口苦咽乾頭暈,或嘔吐腹痛等。以上陽證,不會死人。病進一步進入太陰,腹脹腹痛瀉洩嘔吐沒胃口等。太陰病一般間雜少陰證,脈微細昏昏欲睡手腳冰涼,洩瀉腹痛等。最危險就是厥陰證,寒熱夾雜出死入生,上可見口腔潰瘍失眠,下可見久洩瀉手足涼。

    每經病都有提綱,概括了外感病邪侵害人體的發展規律,包括所有傳染病,這就是為何中醫能淡定面對未知的外感病,傳染病的原因,以不變應萬變

  • 8 # 使用者12345670wys888

    只對自己負責:

    16-逆:亂,錯也。

    70-汗不得法:虛?實?→體質(外因乃條件,內因乃根據)。

    60-振寒→陽傷?微:陽虛,細:陰虛→人蔘四逆湯。

    7-常:陰證,陽證。

    11-變:知常達變。

    ①據患者願望來判+舌,脈,二便。

    ②陰盛格陽(陰盛陽浮)

    350-裡熱未成實。

    →裡熱成實:厥應下之,而反發之,必口瘡爛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醫用面膜能每天敷嗎?痘痘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