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茶如荼

    (康熙大帝)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順治帝的第三子,生母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傳說康熙帝出生那日,孝康章皇后向太后(也就是著名的莊妃)請安時,孝莊太后看到其身旁有金龍繞身,對其說:凡此異景,必將祥瑞,1654年5月4號,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愛新覺羅.玄燁出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宮,小時候的玄燁深得其祖母、也就是孝莊太后的疼愛,小玄燁也尤其勤奮好學,五歲識文斷字,六歲便可以向父皇請安,深得世祖皇帝的青睞與讚賞。

    (康熙繼位)

    順治十八年正月,八歲的玄燁繼承皇位,次年正月,改年號為康熙,當朝有四位輔政大人,即索尼、鰲拜、蘇克薩哈與遏比隆。

    鰲拜因一生戰功卓著,高傲自大,身為輔政大臣時一人把持朝政,把少年康熙的權利直接架空。為了真正的掌握國家權利,少年康熙在鰲拜面前表現出一副貪愛玩耍的小孩兒模樣,讓熬拜放鬆警惕,(甚至在鰲拜心中康熙整個一玩物喪志)卻在背後暗中培養自己的力量,終於康熙八年(1669年),以大不敬之罪逮捕了整拜。由此康熙真正的奪回了朝廷大權,開始了真正的親政之路。

    (青年康熙)

    (吳三桂)

    而削藩之路他走的也是跌跌撞撞。 剛開始提議削藩時,就遭到了幾乎滿朝大臣的一致反對,只有少數官員支援康熙的削藩。康熙認為"三桂等蓄謀久,不早除之,將養癰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發。“反正己是這個局面了,倒不如趁其不備先發制人而贏得先機。於是他力排眾議,決議削藩。

    然而一事未平,又起波瀾,前有吳三桂起兵叛亂,後有京城中楊起隆舉事,察哈爾又有阿爾尼叛亂,再加上京師大地震、太和殿火災,康熙愛後赫舍里氏又因為難產崩逝。 朝內朝外、外叛內變,天災人禍、一應俱全,厄運猶如猛錘連連擊中到年輕的康熙帝身上,然康熙逢臨大事而面不改口,臨危不俱且應對有方,終於在1681年將叛亂完全撲滅,穩固政權的同時更加強了其地位的威勢!

    (康熙收復臺灣版圖)

    同樣,康熙帝也非常重視水利、農業的發展,其常頒令:停止圈地,招徠墾荒,恢復生產。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康熙一生六次南巡(乾隆皇帝的南巡只是為了玩樂,而康熙的南巡都是為了水利工程的建設),視察治理黃河、淮河、運河、永定河的效果,且興修水利,取得顯著效果與成績。

    (康熙皇帝南巡圖)

    同時,康熙興趣廣泛、精力旺盛,涉獵領域眾多,精天文、熟曆法,善數學、精騎射,使其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

    (康熙戰刀)

    從國家版圖上來看,當時的大清疆域,東起大海,西至蔥嶺,南到曾母暗沙,北達外興安嶺,西北到巴爾喀什湖,東北到庫頁島,陸地總面積為1300萬多平方公里。 因此康熙被後世尊稱為康熙大帝,世稱“千古一帝”!

    清朝十二帝獨贊玄燁,古來多帝王首推康熙!

  • 2 # 1991影視劇

    我們最一個朝代歷經二百多年,其中有過十數個帝王。那麼他們誰最牛叉呢?我保證結果是想不到的。努爾哈赤是始祖之皇,其實本來他是明朝的臣子。但是由於明後期的暴政導致其父死亡,所以他便統一自己的部落起兵抗明瞭。

    後來他建立了大金,然後建都於瀋陽。其身亡之後,皇命便繼於八子皇太極之手。其實本來並不是由他來繼承,但是其個人能力優秀、作戰勇武,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推舉。繼位之後就直接開展改革,當時他選擇任用漢人從而達到削弱明朝的實力,後同樣葬於瀋陽。

    然後就是太宗之子世宗繼位,其一生雖然沒有什麼作為,但是他六歲就坐上皇座確實是值得令人讚歎的。接下來就是康熙了,他我們就很瞭解了,他同樣也是少年登基,14的時候就開始管理政務,他的一生可以說幹了很多大事,平定三藩,加強統治,直到晚年都是勤於政務,可以說是執政時間最久的,這樣看來,他也很厲害。

    康熙之後,因為他後來未定太子,導致眾皇子為了一個太子之位開始了兄弟廝殺,最終四阿哥贏得了皇位。雍正上位後,也是一個勤勞的皇帝,讓清更加繁榮,從而也為他兒子能夠又一個更好的國家留下了基礎,他算是克服了守之艱難攻之易的老話。

    雍正死後,乾隆的時代開始了。他的一生跟他的爸爸,他的爺爺所付出的可以說是差不多的,但他是清朝掌握實權最長的皇帝,也是活的時間最長的皇帝,這樣看來就比他的父親以及爺爺強了很多。

    乾隆死後,他的第15個兒子成了皇帝,也就是清仁宗。他在位的時候,想要整治貪官,但收穫並不大,又歷經了工業革命的影響,清朝也開始不行了。後來就是道光、咸豐、同治、光緒這幾位皇帝,我們都知道,他們因為外敵的入侵鮮有作為。皇帝

    最後就是清僅存末代道統溥儀,可是說無論是清的建立者,還是發展者,亦或是消耗者,都沒有他厲害。我們就會詫異到底是為何?他並沒有做過什麼大事,而且還是個傀儡,最終還讓外中國人從皇位上拉了下來,怎麼可能是最厲害的皇帝。其實這個原因說出來,大家都會覺得腦洞很大,因為比起其他11位皇帝,只有溥儀的是存有照片的,而其他人則是以畫代相。

  • 3 # 小宋視野

    清朝作為中國封建時期的最後一個王朝,被滿族人統治了中國幾百年的歷史當中,雖然出現了被後世讚揚的康熙皇帝,同時也是出現了慈禧這樣讓近代中國蒙羞的罪人,因此在整個清王朝當中也是有好有壞,在清朝的十二代皇帝當中,功勞最大的皇帝相信大家就會去說是康熙大帝,說到哪個皇帝最無能的話,我也相信大家的眼光驚人地一致,想必現在各位就已經是有答案了。

    此人就是咸豐帝,我們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代皇帝究竟是如何讓百姓對其有了如此一致的看法?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咸豐皇帝的缺點有哪些?第一個好色,都知道皇帝的生活就是眾多妃子陪伴,但是作為明君的話,肯定不會讓這些女色矇蔽了自己的雙眼,所以皇帝不是誰都可以做,想要坐上皇帝的寶座,必須要有自律能力,要不然就成為咸豐這樣的好色之徒,咸豐皇帝終日和妃子嬉戲玩鬧,實在是不像一國之君應該做的事情。

    第二個缺點就是愛喝酒,作為皇帝要是成為酒鬼的話,那豈不是終日不理朝政,每天在酒罈子裡泡著?咸豐就是這樣的一個酒鬼,酒量不行還總愛喝一口,喝點就多,自然就沒有時間管理政務,因此清朝的腐朽衰敗從他這個時候就開始了。第三個缺點就是面對西方列強的鴉片不採取管理而是自己就吸上了,一國之君都是如此表現,還指望臣民能夠有多大的作為,所以鴉片腐蝕人們的身心健康,咸豐則是起到了帶頭作用。

    說完他的這些缺點陋習,還有就是他所做的一些荒唐的事情。

    面對沙俄政府的無理要求,咸豐皇帝沒有帶領軍隊和他們進行爭論,而是直接賠款割地,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他們的囂張氣焰,從而讓人們對咸豐皇帝的認識就是軟弱無能,除了這樣的表現,還有就是面對西方列強的入侵,索性直接逃亡避暑山莊,等到他們在京城霍霍完之後,才再一次回到了京城,領導者都這樣做了,底下的百姓還有什麼力量站出來和侵略者一較高下。好不容易有人站出來抵制外來侵略,咸豐皇帝還下令讓清軍圍剿他們,簡直是豬腦子!

    咸豐一生最為無能的表現就是讓慈禧掌管了清朝的政權,導致清王朝的統治最終落在慈禧這個老妖婆的手中,這樣一位女人掌握大權更是驕奢淫逸,無所作為,將清王朝的命運白白斷送,實在是讓人們對這位皇帝沒有任何好感,對於他的死可以說就差鼓掌慶祝了!

  • 4 # 沁冷墨

    努爾哈赤

    天命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後金政權創立者。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圖阿拉稱“覆育列國英明汗”,年號天命。在位11年。努爾哈赤順應歷史發展趨勢,完成了統一女真各部大業,對後來滿族共同體的形成,對加強各民族間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遼東經濟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皇太極

    天聰汗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1643年),滿族。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極在瀋陽稱帝,建國號大清,改年號為崇德,並以是年為崇德元年。前後在位17年。在位期間,注意發展生產,增強兵力,不斷對明作戰,確定滿族族名,建立清國,為清王朝的確立和後來統一中國打下了堅實基礎。

    順治皇帝

    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1661年),,清入關後第一位皇帝。6歲即帝位,由叔父睿親王多爾袞攝政,14歲親政。清初滿漢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極為激烈,而至順治朝結束時,清廷擊敗了各種抗清勢力,完成了全國的統一。

    康熙皇帝

    清聖祖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年)。他平定了三藩叛亂,收復了臺灣,驅逐了沙俄勢力,又平息蒙藏地區動亂,加強了多民族國家的穩定和統一。在經濟和文化建設上,康熙也創下對後世產生積極影響的重大業績,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

    雍正皇帝

    清世宗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關後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他對有礙於皇權的反對勢力大加撻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國庫收入,為乾隆朝社會的繁榮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乾隆皇帝

    清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關後第四位皇帝。他在將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頂峰的同時,也親手將它帶向低谷,他是影響中國18世紀以後歷史程序的重要皇帝。

    嘉慶皇帝

    清仁宗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 (1760—1820年),清朝入關後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開立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曆內禪即位,以是年為嘉慶元年,時年36歲。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弘曆死,始親政。在位25年。顒琰親政後,立即剷除貪贓枉法蠹國肥私的權臣和珅,使人心大快,復多方採取措施,力圖保持康乾之盛世,但內憂外患重重,積重難返。由於腐敗勢力甚強,又缺乏新生機制,終難擺脫江河日下的命運。

    道光皇帝

    清宣宗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1782—1850年),清朝入關後第六位皇帝,嘉慶皇帝第二子。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為道光元年,時年29歲。在位30年。在位期間,由於國力開始衰落,故極力提倡節儉,改革鹽政,部分弛禁開礦,並整頓吏治。但由於腐敗成風,阻力過大,奏效甚微。對鴉片之害,他最初力主抵抗,但因他本人對時勢無知,主要大臣懦弱無能,戰略動搖無定,反而迫害禁菸主力,不能抵抗列強的侵略,釀成百年遺憾。

    咸豐皇帝

    清文宗咸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關後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為咸豐元年,時年20歲。在位11年。在位期間,正逢清朝亂世,國庫空虛,危機四伏。即位不到一年,太平天國即在金田起義,且三年左右就危及北京,咸豐帝屢派兵將鎮壓太平天國及各地農民起義。戰火未息,英法聯合侵略軍又迅速攻佔天津、北京,奕詝從圓明園逃往避暑山莊。只命奕欣留北京與英法講和。侵略軍竟野蠻地焚掠了圓明等園。不得已奕詝與英法等國簽訂了數宗不平等條約。奕詝縱有重整江山之心,已無回天之力。

    同治皇帝

    清穆宗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1856—1874年),清朝入關後第八位皇帝。5歲即帝位,終身成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簾聽政的傀儡。

    光緒皇帝

    清德宗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1871—1908年),清朝入關後第九位皇帝,因其沖齡踐祚,導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簾聽政。在其親政期間,甲午之戰中他力主反擊,大力支援維新變法,但因變法失敗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宣統皇帝

    清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後,以遜帝身份居住在皇宮。1924年11月5日,被馮玉祥驅逐出宮。

  • 5 # 半壁江南

    滿清十二帝,獨愛康熙穆麟德。

    滿清入關,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朝代。

    封建朝代直接的問題自然是封建勢力,皇帝其實就是一直在鞏固自己的政權,滿足自己“家”的需要而培植親信。

    但是無論哪個朝代都存在這樣的問題:都是人,我為什麼服你?

    康熙的父親愛新覺羅福臨六歲登基,康熙八歲登基。他們所面臨問題真可謂“內憂外患”!

    福臨開始也是躊躇滿志,但是後來力不從心,甚至一度到了剃髮出家的境地。順治十八年,福臨駕崩,把一整個國家交給了年僅八歲的康熙。

    康熙面對內憂外患,他的逆襲之旅絕對令人震撼!

    擒鰲拜、平定三藩、收臺灣、親征準噶爾、驅逐沙俄!哪件事情都能算得上驚天動地。

    金庸先生寫《鹿鼎記》其實就是側面講了康熙逆襲的過程,雖然虛構了一個韋小寶,但是不影響康熙的偉大。換個角度,把韋小寶協助康熙完成的那些壯舉放到康熙一個人的身上,你就能發現他的偉大。

    先平內憂,再驅外患!你可以想象,他到底經歷了什麼樣的風險,下了多大的決心!

    真是時勢造英雄,這個任務福臨沒有完成,但是康熙完成了!

    內憂外患平定以後,他並沒有醉心攻城略地,而是發展了經濟,停止圈地,“家給人足,而後世濟”,蠲免錢糧、固定丁銀、修治漕運、廢除匠籍……多大的魄力!

    值得一提的是,康熙推廣西藥,展現了一個國家領導人的世界格局。他並沒有囿於傳統文化的高深偉大,而是吸收了西醫的快捷有效,震古爍今。

    可以說,康熙是滿清史上最有魅力的一位皇帝!他以身作則,夜以繼日,日理萬機,一直工作了六十一年!

    他八歲登基,只活了六十八歲駕崩!把自己的人生都奉獻給了國家和人民!

    這樣的人,值得人們銘記!這樣的皇帝,足夠打動人心!

  • 6 # 君莫lmq

    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對於清史我們津津樂道的都是康乾盛世,貌似這個夾在康乾中間的雍正皇帝總是被人所遺忘了,雍正皇帝在位13年間整頓吏治,康熙末年,官場貪汙腐敗成風,社會風氣敗壞,國庫空虛。對此雍正皇帝整飭吏治,對貪汙行為嚴懲不貸,其抄家追贓手段雷厲風行,成就了“雍正一朝,無官不清”的官場氛圍。並且一系列改革政策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等一系列政策都對國民經濟發展緩和社會矛盾起到很大作用。

    設立軍機處,加上了中央集權,真正的集權利於一身,總理天下庶務,標誌著清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達到了頂峰!

    平定西北叛亂,雍正初年羅布藏丹增叛亂,雍正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兵分三路,一舉平定西北叛亂,奠定了了西北穩定的局面。

    改土歸流,雍正帝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改土歸流,雍正四年取消土司,改派隨時任免的流官。這一政策減輕了對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的壓迫和剝削,對國家統一有著重要意義,但是在推行改革過程中過度強調使用武力,對這一地區的反抗採取了殘酷的武力鎮壓,也給其帶來了災難!

    對俄政策,雍正五年派遣策凌為首席代表與俄國簽訂《布連斯奇條約》,第二年又簽訂了《恰克圖條約》,這也是中俄《尼布楚條約》的補充,劃定了清俄中段邊界,穩定了清俄邊界局勢,促進了清俄邊界的經濟發展和貿易往來!

  • 7 # 久仰久仰很高興認識你

    清朝給大家留下的卬象肯定是不好的。不過清朝十二位皇帝倒還是各具傳奇的。

    我覺得清帝王巾宣統皇后溥儀的功勞最大。因為他的不能換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歷史上有哪位皇帝願意犧牲自己的榮華富貴和名聲去換百姓的安居樂業業溥儀你牛[贊][贊][贊][贊][贊][贊][玫瑰][玫瑰][玫瑰][玫瑰][作揖][作揖][作揖][作揖][作揖][作揖][作揖][作揖][作揖][作揖][作揖][kiss][作揖][kiss][心][心][心][心][傷心]

  • 8 # 縱影四方

    個人認為是千古一帝康熙:先舉一下四例:

    1.削平三藩三藩是指三個降清的明將:平西王吳三桂,鎮雲南;平南王尚可喜(子之信),鎮廣東;靖南王耿繼茂(父仲明、子精忠),鎮福建。三藩佔據要地,擁兵自重,成為清初的三個地方...

    2.統一臺灣,開府設縣。明天啟四年(1624年),荷蘭人侵佔臺灣。順治十八年(1661年)...

    3.抵禦外侵,締結和約。當時的大清可以說是內憂外患,除了來自三藩的威脅之外,大清東邊的沙俄都...

    4.親征朔漠,善治蒙古。努爾哈赤和皇太極解決了漠南蒙古問題,康熙則進一步解決了漠西蒙古和漠北等等

  • 9 # 望雲山上

    最大功勞的當然是雍正皇帝,他夾在康熙和乾隆中間作用很重要,如果沒有他就沒有清朝的鼎盛時期!當然我喜歡乾隆小時經常看他的電視。

  • 10 # 芬芳隨筆

    清王朝先後經歷了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十二個皇帝。

    清政權統治了前前後後二百九十六年的時間。

    我個人認為這中間功勞最大當屬康熙。

    幼年登基到老年退位,康熙在位統治時間長。

    政治上清明,冊封了西藏班禪,推行了滿漢文化交融。

    經濟上重視賦稅,利圖復興家國大業,他主政時重視農業,大興水利建設,為經濟上覆興,奠定了基礎。

    十六歲除鰲拜穩定了政權,後又經歷了平定吳三桂,削藩,收復了臺灣,平定了葛爾丹,御駕親征等等,打敗了沙俄,簽訂了巜尼布楚條約》在青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文化上偏纂了《康熙字典》,開創了”康乾盛世”的時代,所以受到後人的稱讚和喜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做油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