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也是一個應該普及的問題。其實按照當時的戰場來說,雙方肯定會有斥候,所以也不存在像題主所說那樣,趙括不知道對方主帥是白起。那麼為什麼趙括在知道對方是白起之後,還是堅持勇猛出擊呢?
趙國,地薄人眾,雖處於北方疆域廣闊,但耕地有限,因此農業經濟在六國中較為落後,無力支援大規模的長期戰爭。在長平之戰的第三年,趙國已經要崩潰了,趙國沒有糧食,全國湊不出軍糧,找別國借也失敗了。這場戰爭繼續對峙下去,不需要秦軍進攻,趙軍就已經垮了,所以當時趙軍突圍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秦趙對峙三年,趙國在當時已經頂不住了,國力消耗嚴重。在廉頗被撤下戰場後,趙王和群臣相議,主張讓善於進攻的趙括任主將,希望戰局在趙國方面能有一個主動的進展,所以換趙括為將也可以說是趙國滿朝的一個決議,而趙軍在後來的主動出擊其實也正符合趙王的心意,畢竟當時的趙國已經沒有辦法在和秦國耗下去了,不如一搏。
其實,說到底,就是趙國在當時的國力已經頂不住了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也是一個應該普及的問題。其實按照當時的戰場來說,雙方肯定會有斥候,所以也不存在像題主所說那樣,趙括不知道對方主帥是白起。那麼為什麼趙括在知道對方是白起之後,還是堅持勇猛出擊呢?
趙國當時扛不下去了趙國,地薄人眾,雖處於北方疆域廣闊,但耕地有限,因此農業經濟在六國中較為落後,無力支援大規模的長期戰爭。在長平之戰的第三年,趙國已經要崩潰了,趙國沒有糧食,全國湊不出軍糧,找別國借也失敗了。這場戰爭繼續對峙下去,不需要秦軍進攻,趙軍就已經垮了,所以當時趙軍突圍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王之命,不可違秦趙對峙三年,趙國在當時已經頂不住了,國力消耗嚴重。在廉頗被撤下戰場後,趙王和群臣相議,主張讓善於進攻的趙括任主將,希望戰局在趙國方面能有一個主動的進展,所以換趙括為將也可以說是趙國滿朝的一個決議,而趙軍在後來的主動出擊其實也正符合趙王的心意,畢竟當時的趙國已經沒有辦法在和秦國耗下去了,不如一搏。
其實,說到底,就是趙國在當時的國力已經頂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