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6
回覆列表
  • 1 # 東坡和肉

    所謂“用一句詩詞證明你有文化”,肯定不是隻用一句固定的詩詞名句。比方說,你不能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或“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什麼地方,什麼場合都用!(這就已經不止一句了)

    要想證明你有文化,你得會一些一般人不熟的。但是,有不能因為這個原因,不分主次、不分好壞,什麼詩詞都看、都背(你也記不過來)。你得找那些既是一般人不熟,又比較有品位的詩詞呢。

    那麼什麼是一般人不熟的,還比較有品味的詩詞呢?

    那就不能只滿足於唐詩宋詞了,因為早就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說法。你會,別人也會。那就不能證明你有文化。

    我覺得要想達到這個目的,最起碼還需要看以下這些內容:

    詩經,不能連《關雎》都只會頭一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連後面的“參差荇菜......"都不知道。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總冠軍武亦姝,飛花令環節時那句: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這句,大家現在都不陌生了,這是那一屆爭奪總冠軍的勝負手。但是,如果沒有這次大賽,有幾個人知道這句呢?可見詩經要是弄熟了佔多大優勢!

    在一般人群中,陶淵明名氣大,《桃花源記》名氣大,陶詩名氣卻不大,但陶詩水平絕對高,蘇東坡都非常推崇,所以若把陶詩搞熟練,你的優勢將更鞏固。

    再其次,庾信、鮑照的詩多讀一些,揀有興趣的多背幾首。

    庾信、鮑照這兩人的作品,人群中99%以上都不知道。

    別說作品,就這兩人的名字,估計90%的人都沒聽說過。但是作品水平絕對高。符合咱們的入選要求。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不是嶽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庾信就是庾開府,鮑照就是鮑參軍。能讓詩聖推崇,那肯定錯不了,而且這兩人又不是唐朝的,所以他們的詩也不是唐詩,很多人就沒見過。你要是通讀一遍,能記住其中一些有共鳴的,背下來。那就更厲害了。應該屬於人群中萬分之一的那種級別。

    最後說一句,讀多少詩詞,都不要抱著炫耀的心理去顯擺自己。會說話的人,不用出口成章也讓人聽著舒服;不會說話的,無論會背多少詩詞,張嘴說話都讓人感到不爽。

    對於那些相對冷門但水平又很高的詩詞,你有什麼建議呢?請在留言裡告訴我,讓我也漲漲學問!

    以上看法,純屬個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多包涵!

  • 2 # 楊吉炫

    融匯貫通

    很顯然,不難看出來,隨著社會生活的演變和文化歷史的發展,後人、後世已然把它們細劃歸入音樂和文學兩大門類。只可惜文學天天唸叨它們的語言文字之華美,音樂卻絕口不提它們的曲調和詞牌,音樂的旋律已經遠遠趕超時髦和流行。以至於諸如我等的教書先生甚至許多靠語言文字混飯吃的人,即便幾十年跟唐詩宋詞相依相伴、相親相愛,都只是在華麗的外表上用語言文字作文章,根本不管西江月、如夢令、小令、散曲究竟該是怎麼唱!

    唐詩宋詞同宗同源,兄弟姐妹,被與時俱進地強行洗盡鉛華,精神被抽離,心靈被剝離,靈魂被摒棄,思緒被遊離……越來越多的人只會想盡辦法、絞盡腦汁去欣賞語言文字的精美。不好意思,也很慚愧,讀書、教書四十幾年,年紀活到五十幾歲,真的沒搞懂任何詞牌和曲調,要開口唱一唱根本就不可能!

    文學與音樂的分離之痛,音樂與文學的割裂之苦只好由後世兒孫、莘莘學子去承擔、去忍受,還得要拿出考古學家的學識、見識去發掘、去探寶。究竟是從哪裡來的這麼多彎彎繞?可不可以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裁彎取直、融匯貫通?可不可以不要再犯為了求一個方面的唯美、一個角度的盡美不由分說、不管不顧地迫使它們分道揚鑣、各奔東西的那種錯誤,以至於出現風、馬、牛不相及,神龍見首不見尾?

  • 3 # 三尺講臺兩袖清風

    文化的概念非常廣泛,它是指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而詩詞僅僅是文化的一小部分,所以說用一句詩詞很難或者說根本不能證明某人有文化。

    但是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尤以《詩經》最為經典。《詩經》,中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是中國詩歌的起源。內容豐富,文采斐然,蘊含著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資訊,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下面從《詩經》中選一名篇,大家一起來欣賞。

    蒹葭

    先秦·無名氏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可以通俗的翻譯為:

    蘆葦一片白蒼蒼,

    清早露水變成霜。

    我所愛的心上人啊,

    站在對岸水那方。

    逆流而上追尋她(他),

    道路艱險又漫長。

    順流而下去找她(他)。

    好像就在水中央。

    蘆葦一片悽清清,

    清晨露珠尚未乾。

    我所愛的心上人啊,

    她(他)就站在河那邊。

    逆流而上追尋她(他),

    越走越高道兒難。

    順流而下去找她(他),

    像是站在水中小洲上。

    蘆葦茫茫連成片,

    清晨露水沒有完。

    我所愛的心上人啊,

    她(他)就站在河岸邊。

    逆流而上追尋她(他),

    道路險阻又彎曲。

    順流而下去找她(他),

    像是藏身水中陸地上。

    景情交融意境美。

    金秋時節,黎明之時,蘆花泛白,清露為霜。秋風瑟瑟,秋水茫茫。一位痴情的戀人,躑躅水邊,熱烈而急切地追尋心上的戀人,但河水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及。“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更是家喻戶曉的名句。於是這位戀人徘徊往復,心醉神迷,內心痛苦,難以自拔!詩中描寫了蘆葦,白露,秋水三種景物,情景交融,意境優美,把情感推向高潮!

    一唱三嘆音樂美。

    三章句式相同,詩意既相似又有發展,一唱三嘆,把主人公相思和失望的情緒推向高潮,極富感染力。

    詩意更深朦朧美。

    詩中主人公苦苦追求的那個心上人有更深的含義,象徵著一種美好的理想和追求。詩中表達了主人公為了理想不怕艱難險阻,勇於追求的探索精神。

  • 4 # 東莞大叔老陳vlog

    這個問題問得挺愚蠢的。

    先弄明白詩詞是什麼?

    詩者,言志也。詞者,怨也。古代好的詩歌,直抒胸臆,寫眼中所看、心中所想,率真親切,感染力強,所以才能流傳千古。到現在還有人願意讀古詩,喜歡古詩,就是這個道理。

    而詞,是宋代坊間妓女所唱的曲子,詞人們給這些固定的曲子填的歌詞,所以宋代的詞牌多有哀怨、纏綿悱惻,或萎靡婉轉,或心情沉痛。

    提問者所謂怎麼用一句詩詞來證明你有文化,我認為,他所指的“有文化”,大概就是指有古典文學修養,會欣賞詩詞,懂詩歌的美,而且還有一定的創作能力。我想說的是,除非附庸風雅的人,或者是急功近利的人,否則,沒有人會用詩詞來假惺惺地裝點自己,充門面的!因為好的詩歌都是直抒胸臆的。

    “陟彼南山,

    言採其薇。

    未見君子,

    我心傷悲。

    亦即覯止,

    我心則夷。”

    這是一首女子思念物件的詩,寫得大膽直白,率真。但是辭句優雅,比興,復調,詠歎,結構精緻,是這首小詩的精髓所在!創作這首美麗詩歌的無名氏姑娘,她只是一位采薇的勞動人民,你說她“有文化"嗎?你可能會覺得勞動人民沒文化,但是這位女子確是“有文化”的,她的創作還被孔子輯錄到了《詩經》當中。

    文化這個詞太廣了,民俗的,也可以是“文化”的。

    正因為這樣,我們有清明、端午、除夕、年,這種民俗文化節日,也有迷笛、草莓音樂節等地下音樂文化,有酒吧文化,有學術文化,吃有吃的文化,喝酒有喝酒的文化,喝茶有喝茶的文化,就連泡個澡,也有沐浴文化。

    文化是無處在的,是融合了各類民俗、活動、事件、作品、書籍的詞。既然文化無所不在、無所不包,那就不用特意地去“證明”,就像你不用證明有“空氣”一樣。

    “我文化了你,還一笑而過;

    你自己太懶,我就不囉嗦!”

    哈哈!

  • 5 # 煙醉湖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宋代詞人晏殊寫的《蝶戀花》裡的這一句詞,被王國維先生定為做學問的第一重境界,這一點相信對詩詞有興趣的讀友們都知曉的。能背得出這首詞的,又讀過《人間詞話》的讀者,是否能說明這個人有點文化呢?

    其實,我不能算有文化。在大學者大詞家晏殊的傑作面前,誰敢班門弄斧呢?之所以回答這個問題,是因為太喜歡這首詞,借題主的問答來直抒胸臆,湊個熱鬧,豈不快哉?

    晏殊的《蝶戀花》全詞如下:

    檻菊愁煙蘭泣露。

    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別苦,

    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

    山長水闊知何處!

    初讀這首詞,真是愛不釋手,整日吟哦。剛讀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只覺得讀來朗朗上口,餘香滿屋。似有一個俊郎男子,對一個遠方的絕代佳人訴說著他的傾慕之情,而又不得相見,輾轉發側,情絲纏綿。欲寄情書,又無從寄起,真是百感交集,惟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而已!

    王國維先生想來也是沉浸於這首詞的絕妙意境,走不出來,而想到這跟做學問的第一重境界有異曲同工之妙。然後才有了王國維做學問三重境界的巧妙比喻,入木三分。

    晏殊才情高絕,一生仕途順暢,享盡榮華富貴。他的詩詞,多為閒情偶寄,輕愁淡憂,而無大起大落的訴說,跌宕起伏的情懷。他的詞,適合在閒淡的時候,坐於庭軒之前,花蔭之下,喝一口紅酒,聽一曲古箏,慢慢讀誦,悠然品賞。

    回想當初讀這首詞,愛之至極,想要背誦出來。可我記性不好,為背這首詞,真是茶飯不思,日夜朗誦。終於有一天能倒背如流,可喜可賀。

    從此這首詞變成我思想中的一部分,夢幻中的一美景,與我日夜相守,永不分離。喜之愛之痴之,故與朋友們共享。

  • 6 # 磊落故人

    小學時寫過兩首打油詩,可以證明嗎?

    五六年級的時候,讀到那首著名的數字詩:

    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就憋著勁兒要自己編一個,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終於讓我給湊成了,還是兩首!

    先是正著來的:

    一人獨行不如二,

    三人行必有我師。

    四書五經六七卷,

    背個八九不離十。

    還有倒著來的:

    十年九荒民難生,

    八室倒有七室空。

    留得五經四書在,

    三心二意念一通。

    現在看來,幾乎令人不忍卒讀,但當時得意壞了!念給別人聽,他們都誇我有文化!

    其實小時候哪裡讀過四書五經,只是把一部《唐詩三百首》翻來覆去的看而已,因為那本書封面寫著: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湊。

    結果在以後的二十多年的時間裡,我真的是在湊詩而已,直到近兩三年,才開始注意格律、平仄。

    最後不說清大家指教了,請大家一笑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7 # 巨集巨集老師

    曾記得,那是八三年的深秋,我高中畢業後,參加縣聘代課老師招考,有幸考上被分在鄉中學,任教畢業班兼班主任。光陰荏苒,一干就是十多年,所任班級,‘學期期期考優先,年年中考片縣成績名列前茅……可天有不測風雲,因超生二胎,鄉計生辦罰款三千元,可那時我每月工資只有四十元,到後漲至六十至九十元呀,簡直是天文數字,如同晴天霹靂!家中二畝地,每年除上交公糧,收入只夠半年吃。妻子嚴重缺營養,一年三季老貧血,三十多歲的人,老得像五六十歲要飯婆……

    永難忘,當時夜深人靜時,佇立鄉村二小間茅屋外,不知哭多少次淚眼……文章何處哭秋風?!此處難留文酸漢,只好含淚毅闖他鄉,尋找實業救家好方案。當時懷揣借來一百元,留給妻子五十元,流浪市區五元一晚小旅館,一天二碗二元一碗的青菜面……

    功夫不負有心人,考報社,投企業,潛滋暗長學營銷,後自主創業又十秋,終於柳暗花明又一春。扶今思昔說文章,唯有實幹實業可救家!?此時,受難文友請切記,文章何處哭秋風,成功之路在腳下!

    敬請名家文友多指教,巨集巨集恭謝了。

  • 8 # 逸玉虎詩詞書法

    我們大多數知識分子、文化工作者都有一種生不逢時,滿腔報負無處施展,滿腹經綸無人賞識的感慨!感嘆如今社會一切以經濟為主,金錢至上,一切藝術如脫離經濟,要使其發揚傳承,其路途必定堅苦萬般。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託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乎!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王勃懷才不遇的感概也正是我等文化人今日之吶喊。

    請問諸公,我是有文化的人嗎?

  • 9 # 白溪釣客

    隔江柳舞拂輕塵,兩岸遊人共競春。

    路轉幽清沾翠綠,足攀梯石散艱辛。

    樓亭有聯傳僧語,石像無心佑客身。

    微雨來時驚破夢,欄邊極目水粼粼。

    一一與友登東山(閬水漁民白溪釣)

    碧水自東流,紅雲嶺上悠。

    人聲驚鳥起,山影鋪江幽。

    草木難知意,風煙寄所求。

    遙看船盡處,多少力夫愁。

    一一江行有感(1993年6月)

    遠山慘淡墨雲收,坐岸垂釣一水秋。

    歸路傾心頻四望,迎風對雨最消愁。

    一一與友釣魚遇雨因歸

    嘉陵江岸渡,飛鳥下寒沙。

    水遠蒼山小,天高白日斜。

    枯枝思落葉,野徑發黃花。

    鴿笛飄空過,行人悵返家。

    一一嘉陵江晩秋

    高樓危坐久沉思,月色清霜入酒杯。

    可解莊周蝴蝶夢,空知望帝杜鵑哀。

    秋蟲斷續聲如泣,往事漸離意已灰。

    吟罷低眉無盡意,而今幾處有寒梅。

    一一暮秋之夜酒後有作

  • 10 # 光華的小說鋪子

    怎麼用一句詩詞證明有文化?答案當然是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這句詩出自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全詩內容如下:“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鄰。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騎驢三十載,旅食京華春。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主上頃見徵,欻然欲求伸。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於百僚上,猥誦佳句新。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貧。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形容讀的書多,學識淵博,作文寫得精彩,有如神助一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怎麼堅持在大城市漂泊的,有沒有很強的動力,還是因為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