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就聽母親說過,她的耳朵上面的耳洞是外婆用兩個小米粒給她碾出來的,想想就覺得疼,都是上代傳下來的。古人打耳洞除了米粒還會用綠豆碾薄,耳垂神經麻木後用燒熱的針穿過。還有自小用鉛做的鉛環,兩邊為針尖狀,掛在耳垂,鉛針入肉,逐漸成孔。
古代女子也打耳洞,還是很多兄弟民族的習俗。最近對打耳洞印象比較深刻,倒不是紅雨身邊增加了打耳洞的人,而是在前不久很火的《延禧攻略》第一集,乾隆選妃的時候,聶遠飾演的乾隆皇帝對一位秀女“一耳三鉗”的滿族傳統裝飾非常認可。後來專門查了一下資料,還真有這個記載:
漢朝樂府詩中就有“耳中明月珠”這樣的句子。最開始的時候,耳環這個東西並不是用來裝飾的。尤其是在漢族人群中,最開始以鈴鐺的形式掛在女子耳邊,以防女子入夜私會情夫。後來逐漸成為一種裝飾。
小時候就聽母親說過,她的耳朵上面的耳洞是外婆用兩個小米粒給她碾出來的,想想就覺得疼,都是上代傳下來的。古人打耳洞除了米粒還會用綠豆碾薄,耳垂神經麻木後用燒熱的針穿過。還有自小用鉛做的鉛環,兩邊為針尖狀,掛在耳垂,鉛針入肉,逐漸成孔。
古代女子也打耳洞,還是很多兄弟民族的習俗。最近對打耳洞印象比較深刻,倒不是紅雨身邊增加了打耳洞的人,而是在前不久很火的《延禧攻略》第一集,乾隆選妃的時候,聶遠飾演的乾隆皇帝對一位秀女“一耳三鉗”的滿族傳統裝飾非常認可。後來專門查了一下資料,還真有這個記載:
“旗婦一耳帶三鉗,原系滿洲舊風,斷不可已飾,聯選包衣佐領之秀女,皆帶一墜子,相沿至於一耳一鉗,則竟非滿洲矣,立即禁止”。就是說一個耳朵帶三個耳環是滿族的傳統風俗。《晉書》也有記載說“夷人大種曰昆,小種曰叟,皆曲頭木耳環”可見耳環這種東西是從中國古代遊牧民族開始的。古書中也有記載說“興於蠻夷,盛於華夏”,耳環作為飾品興起於遊牧民族,最後在整個華夏民族流行。漢朝樂府詩中就有“耳中明月珠”這樣的句子。最開始的時候,耳環這個東西並不是用來裝飾的。尤其是在漢族人群中,最開始以鈴鐺的形式掛在女子耳邊,以防女子入夜私會情夫。後來逐漸成為一種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