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丸子與大叔
-
2 # 長不大的叔叔
首先,加到面裡的話,應該是準備要吃而不是儲存了吧?這種情況下不考慮麵條口感,冰箱裡放一兩天應該問題不大。
單說油的保質問題的話,不同的環境影響食用油保質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兩個是油的種類和存放環境。食用油中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越多,越容易發生氧化。
常見的5種食用油,變質難易程度,從易到難依次為:葵花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花生油。
食用油開蓋以後,極易在光、熱、氧、水、微生物、金屬離子、高溫等作用下加速變質過程。很多人為了方便,炒完菜隨手把油桶放在爐灶邊,這樣做是不對的,高溫環境會大大加快油脂氧化速度。
正常生活環境下,沒新增抗氧化劑的食用油在開封2個月後一般都會達到變質的臨界點。再過幾天,就會出現油脂酸敗特有的“哈喇味”。
添加了抗氧化劑的食用油開蓋後能存放更久的時間,但具體多久,並沒有研究結論。一般情況下,建議在3個月內吃完。
從油的本質分類來說,常吃的油一般分為四種:高油酸型、高亞油酸型、均衡型、飽和型,在營養上各有優勢,烹飪中也各有所長。
高油酸型
代表:橄欖油、茶籽油
優點:
橄欖油含有豐富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利於降血脂、抗血凝、阻止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橄欖油中還含有橄欖多酚、角鯊烯和β-谷固醇,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病。
茶籽油和橄欖油十分類似,營養價值不分伯仲。不過,相比橄欖油,中中國產茶籽油價效比更高。
缺點:相對大豆油來說,橄欖油和茶籽油的維生素E含量不高。
使用建議:
淡綠色且散發橄欖清香的高階初榨橄欖油最好用於涼拌或做湯,而一般橄欖油用來炒菜、燉菜均可。中中國產茶籽油炒菜、涼拌都行,購買時優先選擇壓榨產品,質量更好。
均衡型
代表:花生油、芝麻油、米糠油、低芥酸菜籽油
優點:
壓榨生產的花生油香氣濃郁,其中維生素E和胡蘿蔔素等營養成分儲存較多。
芝麻油也有沁人心脾的香氣,同時富含維生素E、芝麻素、芝麻酚、植物固醇等,有益於預防心血管病。
缺點:這類油所含單不飽和脂肪酸不及橄欖油和茶籽油,以花生油為例,油酸含量大概是茶籽油的一半左右。
使用建議:
這類植物油耐熱性不錯,適合一般炒菜,如用來油炸就比較可惜。花生油分為壓榨產品和溶劑浸提產品,前者更香,購買時,最好挑選大品牌、等級高的產品。
透過傳統壓榨法或水代法生產的芝麻油,在香氣和營養價值上更好,但芝麻油的香氣經不住高溫加熱,因此最好用於涼拌、蘸料或做湯新增。
高亞油酸型
代表: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麥胚芽油
優點: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均富含維生素E。
大豆油含卵磷脂、玉米油含抗氧化物阿魏酸酯、葵花籽油含植物固醇和磷脂,各有保健作用。相比之下,壓榨型葵花籽油更值得推薦,因為其所含抗氧化成分比其他幾種油更多。
缺點:這類油脂在煎炸或反覆受熱後,容易氧化聚合,對健康有害。
使用建議:
這類植物油怕熱,所以適合用來燉煮菜餚,日常炒菜也行,但要控制溫度,別讓油鍋冒煙,應熱鍋涼油,用來油炸十分不妥。
飽和型
代表:豬油、黃油、牛油、椰子油、棕櫚油
優點:豬油中飽和脂肪酸佔比很高,耐熱性較好,長時間受熱後氧化聚合較少。因此,這類油脂常被用來加工麵點、煎炸食品,打造酥脆的口感。
缺點:大多動物油脂含較多膽固醇,以豬油為例,平均每百克含膽固醇93毫克,不適合心血管病患者食用。
使用建議:
除大運動量人群外,不建議多數人經常食用這類油脂,因為攝入肉類和奶類足以獲得充足飽和脂肪酸成分。
回覆列表
加熱油——KSK油 加熱油用作合成反應的熱載體,原由日本進口,代號為KSK油,具體成份不詳,其主要成份可能是1、4位二甲基苯,此油特點是高溫不易氧化生成碳,長期使用不變質,在230℃以下揮發性極小,用於>210℃的傳熱為宜。現在我們摻用部分中國產導熱油。其它物化常數如下(這些資料為北京有機廠的KSK油資料,僅供參考): 分子量 156 導熱係數(液相) (kcal/m.h.℃) 100℃ 0.11 蒸氣壓(表壓)kgf/cm2 200℃ -0.7比重(20℃) 1.02 200℃ 0.13 260℃ 0.0比熱kcal/m.ol.℃ 0.63 300℃ 0.13 300℃ 1.26沸點(1atm) 263℃ 粘度(釐泊) 110℃ 1.0 350℃ 4.40凝固點 -10℃ 200℃ 0.6 引火點 110℃蒸發潛熱(kcal/kg) 7.24 300℃ 0.3 膨脹係數 8.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