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看過一個廣告。 小女孩一路小跑,跑到爸爸的房間,充滿期待地說,爸爸,你陪我玩。 爸爸在電腦前忙碌著,頭都沒抬,漫不經心地問了句,好啊,你要玩什麼。 小女孩被難住了,她咬著手指頭,皺起了眉頭,然後失落地走出了房間。過了一會兒,小女孩又跑過來,依然很興奮地跟爸爸說,爸爸,你陪我玩。 爸爸保持原來的姿勢,還是那句,好啊,你要玩什麼。小女孩想了想,又低著頭走開了。 爸爸忙完,走到小女孩的房間,看到她坐在一堆玩具中,正百無聊賴地擺弄著。爸爸面有愧色,拿起手邊的某個玩偶就去找小女孩玩。 小女孩玩的很開心,對爸爸又是抱又是親,濃濃的父女情溢位來,畫面很是溫馨。 雖然這個廣告是為了推銷某款玩具,但我認為它還原了大部分現實。 生活中對陪孩子玩這件事不那麼上心的父母真的為數不少,他們對和孩子玩提不起興趣。 如果不是孩子主動要求,他們不會跟孩子玩。 又或者只玩某些固定的遊戲,很少主動發明一些新的玩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拉近與孩子的關係。 所以,很多父母的問題是,陪伴的時間保證了,但投入不夠,和孩子互動很少,陪伴的質量很低,根本達不到增進感情,拉近關係的作用,反倒造成很多問題。
4
回覆列表
  • 1 # 拆箱狂阿正

    現在確實有很多家長誤以為自己花了很多時間陪著孩子,但孩子卻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愛。父母回到家,身心都很累,這時會以完成任務的心態,去督促孩子學習、不要看這麼多電視和手機等等,看似在教育孩子,其實孩子只會更委屈,會有“父母一天到晚不理我,回家只知道罵我”這樣的負面情緒。父母這樣做,久而久之孩子可能會越來越自卑、孤獨,或者是反抗,成為家長口中的“叛逆期的孩子”。

    由此可見,父母的陪伴與否,會決定孩子的性格形成,以及和孩子之間的關係的走向。與父母不親近,而與照顧自己的人親近,一般都是老人家,孩子與爺爺奶奶關係好,就會開始遮蔽疏遠父母,留在相對來說更熟悉的城鎮和家人身邊。又或者留孩子一個人在家,沒有長輩照看,孩子長期不與他人交流,自卑、敏感情緒增加,容易形成自閉和孤僻的性格。

    家長應該選擇正確有效的方式陪伴孩子:如果平時都很忙,在崗位上工作,那麼回到家就要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工作儘量不要帶進家門,不要捧著手機玩或者工作,而是跟孩子溝通,互相分享見聞、做家務活、做運動,增加共同話題,互相走進彼此的世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米八和一加六,效能來說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