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先王堂下守將

    用人之道不得不說一個全民皆知的人物,曾國藩。為了說講清楚自己的用人理念,曾國藩還專門寫了一本書,叫《冰鑑》。

    用人之道首先就是識人,識人之後才是用人。識人不準,必然導致用人不善。來看看曾國藩怎麼識人用人。

    1、餘所見將才傑出者極少,但有志氣,即可予以美名而獎成之。

    2、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滿意之選不可得,姑節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3、凡將才有四大端: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覘敵情,三曰臨陣膽識,四曰營務整齊

    4、馭將之道,最貴推誠,不貴權術。

    5、帶勇之法,以體察人才為第一。

    6、用人極難,聽言亦殊不易。全賴見多識廣,熟思審處,方寸中有一定之權衡。

    7、事事順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遠之。

    8、雖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需調劑入情,發明事理,俾大家信從,然後動有成,事可久。

    9、揀選將材,必求智略深遠之人,又須號令嚴明,能耐辛苦。三者兼全,乃為上選。

    曾國藩說過一句話,叫“盛衰看氣象”,氣象盛雖衰也盛,氣象衰雖盛也衰。曾國藩識人的獨特之處,即傳承了傳統的相術,也對傳統的相術有突破。

    現代企業管理中流傳牛根生的四句話,也可以作為一種參考。

    1、有德有才者破格重用;

    2、有德無才者培養使用;

    3、無德有才者限制錄用;

    4、無德無才者堅決不用。

  • 2 # 一眼朦朧

    用人之道在於用人之人,別人的道你弄得清想得明白,但不一定用的好。

    在我看來,用人之道就是兩三個詞:

    一是用人不疑。

    1.張良與漢高祖。

    張良是劉邦的軍師,為其出謀劃策,屢建功業,是東漢的開國元勳。劉邦滅項羽建漢稱帝,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大封功臣。高祖說:“運籌帷幄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並讓張良選擇3萬戶作為封地。張良不敢接受,曰:“我和帝初見面時在留,把我封在留就可以了”,因此張良被稱為留侯。張良多病,晚年避居留城封地,死後葬於留城東微山島上。現在,墓前還有一個很大的村莊叫“墓前村”。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讚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

    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於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裡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

    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

    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二是用其所長。

    老天爺大致還是挺公平的,一個人如果在某個方面很強,那其他方面可能就弱。比如在電視電影裡,最頂尖的科學家一般都是“怪蜀黍”,天才們在小時候一般都是“問題兒童”,就是這個道理。這可不是藝術手法上的胡編亂造,而是源自生活的啟示。所以,跟能力特別出眾的下屬打交道,就要學會主動遮蔽一些東西,多看對方的優點,少看對方的缺點。大凡才高的人,都會有點恃才傲物的感覺,所以管理者必須大人有大量,尊重對方的習慣,不是觸及根本的事情,沒有必要刨根問底上綱上線,這就需要氣量了。

    舉例來說,一個公司,前臺是門面,用美女還是用知性女,代表的是一個公司的門面,也是一個公司定位所在,這個前臺的定位應當根據你的客戶物件的定位來確定,否則,你一個娛樂公司(類似ktv等)的前臺,放一個長相一般的文縐縐的女人,效果肯定沒有放一個姿色出眾,身材火爆的女人好。由此,在任何崗位,都應當用其所長,發揮其最長板的優勢。用人最忌走偏門,學了特例,用人之短終究受傷的是用人者!

    三是權責對等。

    管理不是管制,如果做一刀切,事情是簡單,管理看起來也會暫時很有效,但是,這樣的管理往往會造成機構運營不暢。用人也是一樣,一刀切就是上管下聽命,這種模式會難以激發基層辦事人員的創新,減少動力,因為沒有人願意做提線木偶。

    權責對等就是,適當的,甚至全面嗯放權,然後建立制度,確定你的責任,將用人者和被用者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是否做到以人為本,是否努力踐行民主化管理,而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衙門做派,將被用的人當成管制的物件。馬雲說過,員工不想幹活,原因就是兩個方面,要麼掙得太少,要麼心裡不爽(大意)。作為用人者,只要解決好錢與思想的問題,別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 3 # 此路或有蹉跎

    首先感謝作者提問了一個很有深度的問題,用人之道範圍很廣,小到黎民百姓,大到君王臣子,最主要的還是兩點,如何選對人?咋樣做才能人盡其才?知人之難,聖哲所病,歷來如此。

    領導者的胸襟是關鍵。作為領導者,得有一個寬闊的胸懷,只有這樣才能廣攬人才,招賢納士,才能讓人才“來的了,留得下,待得住”,這是客觀的必要條件,否則再好的人才也會流失掉的。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他能根據每個人的特長,將其安排在最合理的崗位,讓其發揮作用,做到人盡其才。像房玄齡雖不善於處理雜物,但卻善於謀劃和決斷國家大事,任命為宰相。戴胄雖然不通曆史,但為人處世剛直不阿,李世民就讓他做個大理寺卿,負責案件的審理。魏徴則直言不諱,李世民就讓他做了諫官。可以說在李世民的團隊中每個人都能盡展其長。他們雖然也有缺點,但李世民卻只用其長,讓他們發揮出最大的力量,正是李世民這種用人之道才締造出第一個大唐盛世。

    劉備臨終前叮囑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諸葛亮並未聽取。北伐時期,諸葛亮力排眾議,任命馬謖為先鋒,結果蜀軍在街亭慘敗給魏將張郃,這也導致了諸葛亮第一次最有把握的北伐徹底失敗。不可不說是慘痛教訓。

  • 4 # Jonyway

    用人,先決在於識人,識而後懂。用人在於達到驅動以及引動效果,並且得到結果,乃止持續得到結果。用人之道,強調重點:在於人亦有道,人道之由來,於心,於腦,這是人體基本結構。腦對應理性思維,心對應感性思維,大腦控制人,主要決定對或錯的結果,而內心控制人,主要是感受好壞的問題,比方說,有些人總是那麼冷靜,幾近無情,有些人就是暴脾氣,爆情緒,情緒難以自控等等。情緒控人的機理主要是感受的好壞,可以不經過判斷現實狀況的好壞,與行為的合適與不合適,可以直接越過大腦,做出行為。而理性行為,卻又通常忽略掉感受,而做的對事情自認為合適的答案。懂人之機理,懂人性,顯得尤其重要,懂人,方能用人,用人之道重在懂而後用。古人云,度才量德而用。論事之看法,以及解決之方,可知其識事之能,論心之感受,可識心之品性。孫子兵法雲:知己,知彼。有先後之分,先識己,後識人,或識人,識己,相較:思感而行。或隨師修習,或以武(或舞)或各種而入道,繼而用道皆可。人相處多了,多反思,也就更容易習得處人,用人之道,用人之方。用人之道在於,盡其能,成其志,予其果。

  • 5 # 生活望遠鏡

    詞典裡對用人之道的解釋是指舉用賢才的方法,從古至今諸多英雄選用賢人的方法,如何選擇能人,如何運用能人的方法與心得。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就是形形色色的人。而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也必然離不開這兩個字——用人。但是應該如何用人,用什麼樣的人,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因為在這方面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導致滿盤皆輸。

     用人之道,最重要的,是要善於發現、發掘、發揮屬下的一技之長。用人不當事倍功半;用人得當,事半功倍。

    我認為人之道所講的用人絕不僅僅是如何去馭用別人,也包括如何馭用自己,即管理者本人,或者說是用人當事人。而這一點,似乎常常被人們所忽視,導致了這些用人之人的職業盲點。

    古今中外,對於如何“選人、用人”,案例不勝列舉。

    老子有言:“善用人者為之下。”也有人說:“善用人者得‘天下’。”

    “為之下”和“得天下”是什麼關係?“為之下”,就是為人“謙下”,不狂妄,不自大。所謂“天下”又有廣狹之分。廣袤疆土是“天下”,拔尖領域是“天下”,企業市場也是“天下”。自身謙遜,才能得到無數英雄的認可、追隨,為之奮戰,從而同心協力開出一塊“江山”,打出一片“天下”。

  • 6 # 筆端流雲1226

    用人之道首先一定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俗話說,會用人的人,把別人累死別人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不會用人的人,把自己累死都不知道是自己是怎麼死的。這就是說,在用人的問題上,要做個好的伯樂,才能發掘千里馬,凡事要放手放心的讓人去做,而不是無論什麼大小事都要自己去親力親為。

    不妨我們可以借鑑古人的用人之道,太宗令封德彝舉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於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於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

    劉邦在用人方面確實有他獨到的地方,在謀略方面,他比不上張良、陳平;在打仗方面,他比不上韓信、彭越;在治理國家上,他不及蕭何。然而,劉邦能夠最大限度地使用人才,知道把手下的人才放在最合適的位置,這就是劉邦的用人之道,其精妙之處,究竟在什麼地方呢?

    劉邦的用人之道

    一:知人善任

    二:不拘一格

    三:不計前嫌

    四:坦誠相待

    五:用人不疑

    六:論功行賞

    古往今來,得人才者得天下。舉賢任能、德才並重。用其所長、避其所短,知人善任、量力使用。公平競爭,擇優任用。打破常規、“怪才”巧用,這就是用人之道。

  • 7 # 王輝程964

    電視劇大染房,可說經典劇中陳六子,從個討飯到大老闆,劇情言語好好看看,值得做管理的人看,懂得感恩與做人的處事之道。

  • 8 # Sam的詩和遠方

    關於用人之道,個人在外企工作,也是在管理崗位,下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很多人談到用人之道都是知人善用之類的云云,誠然,知人善用非常重要,瞭解團隊的每個人的習性,特點,工作習慣等等很重要,發揮他的長處。但是很難碰到一個團隊內都是高職業素養的經驗,往往一個團隊素質良莠不齊,所以要帶好一個團隊用人之道非常關鍵。其實最好的就是樹立威信,恩威並施。給他提高的空間同時也要給員工危機感。

  • 9 # 玄學文化傳播者

    何為用人之道也,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能夠很好駕馭別人,並能充分發現別人的長處,避免短處,所謂用人之長,天下人人可用,若用人之短,天下無人可用,我是這麼認為,元芳你怎麼看?

  • 10 # 命理婚姻養生健康

    用人之道都是帝王之學,放在當代是老闆之學,首先你要有人管,看各人的才能與品德的不同而區別使用;揚其長而避其短。每個人就象每一種藥,而你是醫生,你根據病人的不同病症而調整用藥,關鍵是變化;要先了解一個人;之後才是用人;

  • 11 # 星空星中心6866

    在國內,打工的都比較多,個人有多高水平及能力剛開始都表現不出來,做為領導短時間內也看不出哪個人的所為,但是基本上能瞭解個大概,這個時間內怎麼辦呢,那就要先看領導的用人之道方面的水平了。

    比如,單位領導看某個人順眼,應象也挺好,有意想發展他(她),可是又不太瞭解他(她)的思想及能力,唯一的辦法,就是讓他(她)單獨去完成一項任務,最後只看結果而不想知道過程,因為大部分領導都是看結果的。

    任務完成的很好,一是領導的眼光不錯,選對了人,二是這個員工能力不差而且很爭氣,是一位為企業或公司敬職敬業的人,以後就好辦了,可以提撥重任。

    還有一種用人之道,比方說一個小組,承包了一項工程,小組成員只有四名,而且都是單項工種的,有些事情個人基本都能完成,而遇到大重活僅靠四人之力是完不成的,怎麼辦,小組長只有請民工了,但是民工工資是按天結算的,幹一天就多少錢,像這種情況,就要看小組長的用人之道了,如果小組長是個無能之輩,可以說,乘包的活沒有按期幹完,民工費還付了十幾天的真不少,最後工程乘包費就剩不了幾個了,如果小組長是個精明的人,又懂工程技術,如何安排民工,一時一刻都不讓民工閒著,反正民工是按天拿錢,屆時效果就不一樣了,工程按期完成不說,民工費只付了3天的。

    小小的例子,在平常不論對什麼領導而言,理論上和方法都是一樣的,做為領導必須要先懂業務,才能去安排用的人去做事情,如果連自己都不懂業務,又怎能去安排人呢,用人的地方多了,但必須會用人,會給被用的人找活找事情去幹,這樣才能省時,省力,又省錢,任務還完成的圓滿。(科學領域問答題)。

  • 12 # 拓普理德企業管理

    任何領導都希望用“德才兼備”的人,可是現實中這種人往往並不多,如果兩者非得取其一,你會選哪種人呢?恐怕多數領導都會選有德之人,因為這種人價值觀正,不會背地裡耍小聰明、玩心計、凡事斤斤計較,領導會很放心。

    如果真要用古人的標準來衡量“德才兼備”,估計也沒幾個人能夠算得上。在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中這樣寫道:“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由此可見才德全盡之人實乃鳳毛麟角。我們不妨把德才的標準放低一些,放在今天的企業環境中來看,對我們企業用人的現實意義是什麼呢?

    我認為,還是牛根生曾經說過的那句話比較透徹:“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錄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

    一家企業要想做大做強,應該不拘一格用人才,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最重要,正如《三國演義》中所說:“賢者居上,能者居中,工者居下,智者居側。”

    賢者居上:賢者即企業的領導者。任何成功的企業領導必須擁有某些品德和本領。既有敏銳的戰略眼光,又有果斷決策的能力,懂得激勵人心,同時具備厚重的品格,比如重承諾、負責任、公平公正、以身作則;

    能者居中:能者即企業之將才。在現代企業中,他們處在經理層的位置,被稱作職業經理人,能夠透過管理才能的發揮為部門、為組織創造價值;

    工者居下:工者即廣大員工,工者居下,並不是把員工看成下等人,可以隨意輕視,而恰恰相反,員工是各項管理制度的最終執行者和產品生產者。

    智者居側:智者,他們是企業中最富有創造力和想像力的人,也可以是第三方的智囊,他們能夠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保持清醒的頭腦,給到企業在發展成長過程中出謀劃策,不斷進步。

    綜上所述,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領導者的用人觀:“找到價值觀相近,能力互補的人,彼此協作增效,創造高收益。

  • 13 # 媒體聯盟特別報道

    所謂用人之道,從字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用人之道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yòng rén zhī dào,“用人之道”舉用賢才的方法,從古至今諸多英雄選用賢人的方法,如何選擇能人,如何運用能人的方法與心得。出自《資治通鑑》“唐太宗論舉賢。

    原文

    太宗令封德彝舉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於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於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

    ( 選自《資治通鑑》)

    在當今社會,用人之道體現一些企事業單位領導對人才的價值觀,善於發現人的長處,知人善任,因為企業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需要伯樂去發現,從某種意義上講,用人之道也體現管理層的管理水平,學識修養與敬業精神。真正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才能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發揮人才的潛力,最大限度發揮人的創造價值,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在發現中具有核心競爭力,確保企業可持續性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友不願意為我穿衣打扮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