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藻巧翁
-
2 # 喀什徠寧城
大平調,又名大梆戲,俗稱大油梆。流佈於豫北、豫東、翼南、魯西南等地。唱腔渾厚深沉,吐字清晰,輕重緩急分明,基本分為慢板、二八板、三板、流水板等,並發展出其餘輔助板式。大平調錶演粗獷,場面宏大,剛毅豪爽。代表劇目有《七郎八虎同幽州》《李炳下江南》等。
大平調,又名大梆戲,俗稱大油梆。流佈於豫北、豫東、翼南、魯西南等地。唱腔渾厚深沉,吐字清晰,輕重緩急分明,基本分為慢板、二八板、三板、流水板等,並發展出其餘輔助板式。大平調錶演粗獷,場面宏大,剛毅豪爽。代表劇目有《七郎八虎同幽州》《李炳下江南》等。
大平調:戲曲劇種。流行於河南滑縣、濮陽以及山東、江蘇、安徽部分地區,因其使用梆子特大,故亦名“大梆子戲”。唱腔與豫劇大體相同,但調門較低,故亦名“平調”。其源流一說由豫劇演化而成,一說是武安平調傳到豫北後和當地民間音樂結合而成。明未清初已有演出。唱腔發聲一般用真嗓,惟在慢板、拐頭釘等板的起板時,尾聲使用極高的假嗓。主要伴奏樂器文場為大弦、二絃、三絃、大梆子等;武場除一般鑼鼓外,有大鐃、大鈸、長尖子(大號〉等,表現古代戰鬥氣氛十分熾烈。擅長演歷史戲,腳以生、淨為主,表演動作粗獷有力,傳統劇目有四百多個。
宛梆:也叫“南陽梆子”。戲曲劇種。流行於河南方城、鎮平、南召、西峽等地。一說由秦腔演變而來,一說是豫劇傳入南陽後與當地民間音樂相結合而形成。尚無定論。伴奏樂器有大弦、二嗡、月琴、笙、笛等,唱腔豪邁。傳統劇目有《渾圓鏡》、《百花詠》、《九蓮燈》、《狼煙洞》等三百多個,現多已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