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張愛玲幾本小說,分享下我的讀書筆記:《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易經》/張愛玲
看張愛玲的小說,總讓我想起高中時讀的那篇《天才夢》,便覺得唏噓不已。年輕時的她奇裝異服、性格乖張,一句“出名要乘早”何等的桀驁,晚年卻落得客死他鄉無人知曉的淒涼下場。
相比《紅玫瑰和白玫瑰》,我更偏愛《傾城之戀》和《易經》。前者故事裡的人物刻畫太過清醒和刻薄,接近通俗小說的格調了。她將世俗和人性攤開了講,讓人如鯁在喉。
後者不管是《傾城之戀》還是《易經》,她始終存有溫情。
《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和範柳原兩人雖然以情場高手的姿態鬥法,但怎麼看也是帶著調情意味的。況且,戰爭的傾覆最終成全了他們的愛情。就像書中所說:“他們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僅僅是一剎那的徹底的諒解,然而這一剎那夠他們在一起和諧地活個十年八年”。
而《易經》作為張愛玲的一部自傳體小說,描述了她與母親之前的愛恨糾葛,也寫了戰爭的殘酷,但在結局她終究給了自己一個圓滿。和現實中不同,她沒有死在異鄉,而是冒著生命危險回到了上海。
最近看了張愛玲幾本小說,分享下我的讀書筆記:《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易經》/張愛玲
看張愛玲的小說,總讓我想起高中時讀的那篇《天才夢》,便覺得唏噓不已。年輕時的她奇裝異服、性格乖張,一句“出名要乘早”何等的桀驁,晚年卻落得客死他鄉無人知曉的淒涼下場。
相比《紅玫瑰和白玫瑰》,我更偏愛《傾城之戀》和《易經》。前者故事裡的人物刻畫太過清醒和刻薄,接近通俗小說的格調了。她將世俗和人性攤開了講,讓人如鯁在喉。
後者不管是《傾城之戀》還是《易經》,她始終存有溫情。
《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和範柳原兩人雖然以情場高手的姿態鬥法,但怎麼看也是帶著調情意味的。況且,戰爭的傾覆最終成全了他們的愛情。就像書中所說:“他們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僅僅是一剎那的徹底的諒解,然而這一剎那夠他們在一起和諧地活個十年八年”。
而《易經》作為張愛玲的一部自傳體小說,描述了她與母親之前的愛恨糾葛,也寫了戰爭的殘酷,但在結局她終究給了自己一個圓滿。和現實中不同,她沒有死在異鄉,而是冒著生命危險回到了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