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拳心育拳骨朵
-
2 # 郝峰濤
累的了……
《高考,從固定制走向自選制》
教育的功利性和應試性,促使高考變成了新式科舉,我們必須對教育進行反思。
一,人才是全科(全面)發展,還是優科(優勢)發展?
縱觀歷史,橫觀社會,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領域的優科專才,而非均科全才,正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孩子各有未知的興趣和天賦,是自然分化和社會分化的必然,就會選擇“優勢中心發展模式”,即以某一方面為核心,帶動相關或相近方面的學習,而強制性全科發展是以大量的知識磨去了孩子的“中心趨勢”,最後連興趣和天賦一塊埋葬。
二,學習是“從外到內”的灌輸,還是“由內到外”的覺醒?
我能理解天下父母進行“從外到內”的填鴨式教育的良苦用心,但是誰能理解孩子“由內到外”覺醒的渴望呢?學習的本質是:三分知識,七分非知識;三分看的見,七分看不見;三分學習已知,七分探索未知;三分靠教育引導,七分靠自我覺醒。學習的原力在於自然和社會變化的引導,而教育只是一種輔助孩子成長的手段。過度的知識教育就是“拔苗助長”,反而會延遲、扼殺孩子“由內到外”的覺醒。
三,教育是因材施教,還是無差別包容?
“因材施教”只是強勢灌輸的幌子,畢竟我們連自己有什麼才能都不清楚,豈能妄議孩子有什麼才能呢?唯有以包容的態度讓孩子在“自然世界、社會人文和無差別學科”中無差別學習,以寬容之態讓學孩子培養興趣、尋找方向和建構高度。
四,高考是“指揮棒”,能否從固定制走向自選制?
高考要打破固定的“語數外+文理科”,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發展,以自身優勢學科為中心進行知識建構,可在高考科目“語、數、英、政、史、地、理、化、生、體、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選四科進行計分選拔,其餘參試科目分數作為參考。如:甲生自選“生數理英”四科計分,乙生自選“生化數史”四科計分,可同時報考清華生物的相關專業,擇優錄取。自選制既可維護高考公平,也可保護孩子成才的自主性、多樣性和差異性。
教育的功利性和應試性,正在侵蝕著孩子的童年和未來!
致謝:
-
3 # DIY依閣原創班服
分享一個例子你看下先:
二年級小學生在家連掃把也沒摸過大學生不會剝雞蛋、洗衣服—— 在南寧市一所小學考察期間,記者發現,為了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學校課間常常安排孩子拿起拖把、抹布清潔樓道、走廊扶手。但孩子們對此似乎並不領情。“我討厭勞動,在家爸爸媽媽才不用我幹活呢。”一名二年級的男生說。 “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懶了。”考察團成員裡一名教育學專家搖搖頭,“這主要是由於家庭勞動意識教育缺失造成的。” “誰的成績好,誰就不用幹活” 但家長們似乎並不這麼想。 “現在生活好了,不能讓孩子受那麼多苦。”家住柳州市的張老太太說。她的孫子已經上小學二年級,在家老太太連掃把也沒讓他摸過,有時連飯都得喂。 南寧市的龍女士也常常為自己27歲的兒子阿韋(化名)的吃飯問題擔憂。每天不管生意多忙,她都要跑回家為兒子做飯,一天不回去,回來兒子肯定還餓著。從阿韋小時候起,除了要求阿韋學習,龍女士很少讓他碰家務事,結果兒子長這麼大了什麼都不會幹,什麼都懶得幹。有一回,龍女士夫婦倆要一起出差,思前想後,只有打電話向孃家親戚求助,讓人到家給兒子做飯。 阿韋有7個表兄妹,最小的在上小學,最大的已經大學畢業。小到掃地、洗碗,大到買菜、做飯,他們個個對家務活都得心應手,除了阿韋。原來,龍女士孃家有個不成文的規矩,“誰的成績好,誰就不用幹活。”阿韋的成績從小名列前茅,因此自小大人對他寵愛有加。“怎麼不學學阿韋啊,他的學習好”,“成績不好以後就去掃馬路”,這是大人常對孩子們說的一句話。在這樣的環境中,阿韋一直讀到大學畢業,儘管找了一份理想的工作,但生活卻始終無法自理,令龍女士後悔莫及。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某個階段是特別願意勞動的 大學生不會剝雞蛋、不會洗衣服……北京科技大學一名老師告訴記者,有一次新生開學,別的新生都在忙上忙下整理鋪蓋,一名女生卻在那裡哭,老師問她怎麼了,她說自己不會掛蚊帳……近年來,這樣的新聞不斷出現,原先被家長看作“小事一樁”的家庭勞動意識教育問題越來越凸顯。有專家指出,之所以會形成現在這種狀況,與目前家長對家庭勞動意識教育存在認識上的誤區關係很大。 誤區一:孩子勞動越幫越忙。採訪中,一名家長對記者說,她的女兒要求自己洗手帕,結果弄得滿地都是水,此後就再也沒讓孩子幹家務了,還不如自己幹更省心些。無意之間挫傷了孩子對勞動的興趣。 誤區二:把勞動當負擔,怕影響孩子學習。孩子上學了,父母們總是這樣教導:“只要你好好學習,家裡什麼事情也不用你做。”採訪中,北京史家衚衕小學一名姓武的學生家長就說,“學習落下了就很難趕上,是大事,會不會做家務倒是其次了。”另一名姓蒙的學生家長告訴記者,現在孩子們的壓力都很大,她的孫女上小學四年級,每天放學回家一放下書包就開始寫作業,寫完家長還要修改,週末要參加英語、數學班,寒暑假背古詩、古文,玩的時間少之又少,又怎麼忍心讓她做家務呢? 誤區三:鄙視普通勞動者。一些家長經常這樣教訓孩子:“你現在不好好學習,長大了就讓你去掃馬路、當工人!”在孩子心目中,普通的體力勞動就成了下等的事情,結果,躲避勞動、鄙視勞動成為必然。 誤區四:現在條件好了,沒必要讓孩子勞動了。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不少條件好的家庭對勞動意識的培養很欠缺,一些家長認為,過去,“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如今,家裡生活好了,當然得讓孩子多享幾天福。 誤區五:用勞動懲罰孩子。有些家長把幹家務活當作懲罰手段,這樣使孩子從小就對勞動產生了不良的心理定式,即使家長有心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也很難調動起孩子對勞動的熱情。 南寧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科研室主任耿春華認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其實有某個階段是特別願意勞動的,但如果家長不讓他們幹,錯過了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最佳時機,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懶了。 耿春華說,學習累了,在家適當做些家務,可以刺激大腦,緩解壓力,對學習有很大幫助。而且,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裡,可以培養一種責任感,珍惜家長對自己的付出,而這種對家庭的責任感最終會轉移到學習上,使孩子對學生產生一種責任感。 不過,耿春華認為,勞動意識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貫穿整個幼兒、青少年階段,有些家長雖然意識到了,但由於不能堅持,最終還是失敗了。所以不是現在的孩子懶,是因為現在的家長太慣孩子了,把所有的事都做了,把所有的活都幹了,孩子沒事可做,還說孩子懶,都是家長太勤快,反而是吧孩子害了,請大家反思一下。
-
4 # 英語曹老師ABC
作為一名老師我來說一下我的觀點,從教14年,明顯感覺到每一屆學生的變化!時常有老師抱怨"現在的學生一屆不如一屆"!這個問題確實存在於大部分學生之中!我認為這與家庭有直接關係!現在的大環境往往是全家圍著一個孩子轉!老人和父母把原本該屬於孩子自己做的很多事情都"包了"!導致孩子做什麼都過於依賴!久而久之,孩子缺失了一些做事情的"本能",覺得什麼都麻煩,不想去做!因為,他們認為,他們不做總會有人幫他們做!
-
5 # 笑吻細雨
個人觀點:1.在大城市裡教育資源非常豐富,大多數孩子被父母強迫上各種補習班,孩子變的越來越累,不能自由支配時間,感覺生活枯燥無味,也就變得越來越懶。2.在農村地區,很多年輕的父母經常外地打工,由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平時溺愛孩子,捨不得打罵,孩子們變得越來越任性,再加上父母打工回來掙的也不少,給孩子傳遞一種錯誤資訊,於是"上學無用論"肆意盛行,孩子們久而久之在學習上變得懶散了。
-
6 # zwhyxdh50502
題主這個問題我也有同感,究其原因,主要是現在家庭經濟條件好了,再加上獨生子女政策實施了幾十年,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從小就不讓孩子做家務,一心一意讓他們讀書學習;學校也不重視勞動教育,高考指揮棒也是以分數論英雄;整個社會,體力勞動者無論是報酬還是社會地位都比較低,也使家長不重視孩子勞動習慣培養的重要原因。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那是因為艱苦的條件能夠磨鍊人;如今家庭條件變好了,但勞動教育絲毫不能放鬆,家長不能跟他們一輩子,生活的道路還要靠他們自己去闖,如果因此放鬆對孩子勞動習慣的培養,就會使他們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懶漢和寄生蟲,最終受害的還是孩子自己。
-
7 # 雅的俗齋
這是一個偽問題。首先,你能說多少年義務教育下的學生他才不懶呢?其次,這個越來越懶,你有一個數據的曲線變化嗎?這一代學生不懶,只不過他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功課上了。說他們懶是不成立的,也是一個無理取鬧的問題。——我們給他們不懶的時間和機會了嗎?
-
8 # 大板牙說教育
這個懶惰的問題不應該讓義務教育來背鍋,嚴格來講它是家庭教育培養失當的結果,學校教育7是家庭教育的輔助與補充,而一個孩子的行為習慣卻是在家庭教育的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的。
導致學生越來越懶的原因有三點,一是父母本身就懶惰,遇事能拖就拖,能推就推,這樣的家庭孩子也奇懶無比。二是父母急性子,什麼事情沒等孩子做呢,父母已經等不能孩子磨磨蹭蹭的做事,天天跟在孩子屁股後面嘮叨催促,結果越催促孩子做事越慢越磨蹭,慢慢的連做事的積極性都懶得做了。三是父母對孩子過分溺愛,包辦代替太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因此,行為習慣的養成在於家庭教育的養育,學校教育可以說是一種生存技能教育,它只會將孩子在家庭中已經習得的行為習慣進一步放大而已
-
9 # 蓬蒿石頭康
非常贊成您問題的這個觀點,這個可能還是和貧富有關係吧,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同時也影響人的積極性,現在家庭生的小孩都比較少,家庭條件不管好的還是差的,都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確實是造成了一種現象,小孩普遍思想成人化,動手能力智障化,不像以前,家裡孩子多,好多家庭又普遍都窮,家長都自顧不暇,也沒那個精力去過多的管小孩,所以孩子從小自食其力的能力就強,不僅不添麻煩,很多還幫家裡幹活,現在的家長開口閉口就是好好學習,去寫作業,一年級有多少自己不會洗襪子的,多少不會疊被子的,這可能已經不是單個家庭的陋習了,已經發展成了一個社會病,越窮的地方,小孩動手能力越強,越優渥的家庭,可能小孩越糟糕,窮的可能學習優秀,也有可能早早就不讀書了,優渥的家庭,學習一般都不會很差,因為爹媽告訴他說以後要做那個人上人……
-
10 # 花兒朵朵開666666
首先,這和當前的教育大環境有關,大學普及率高是一個原因,想當年,我們上大學,一年全國招生才幾十萬,大學生真正是象牙塔的嬌子,人人羨慕。如今,不管怎樣,招生率入學率翻了十幾倍,不上大學的人,可以說所剩不多,所以,大學生就此落下神壇。
其次,如今的大學,就業率也不是很樂觀,很多專業,畢業即失業,如果不是985和211,想找個好工作,並非易事。
還有,如今讀書無用論大行其道,也給很多無知家庭和學生造成一種誤讀。這也是原因之一。
回覆列表
如果是學生看到這個問題,他們肯定覺得很冤枉:為什麼說我們越來越懶?我們哪裡懶了?
也會有部分學生看到這個問題後,高興到:都知道我們懶啦,我們就是懶,管它高樓起平地夷,管它潮漲又潮落,來,等爺先看看手機,找些吃的喝的再說。
其實說學生越來越懶了,主要要看2個層面,一個生活方面,一個是學業方面,不能只從學業方面就把這群花朵般鮮豔活潑的肩負著國家未來的一個個個體都給打壓了。我用些個例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曾經有個漠視學業的男娃給我上了珍貴的一課,讓我知道了他的自尊和努力。
這完全不像他自己所表現出來的行為那樣,是的,他是作業不做,上課不聽,教師勸話他不理,家長頻頻責備,他無聲抵抗……各種行為都指向了一個可以預知未來的他——一事無成。
可是有一天,我給了他一個小任務,他卻老到地處理了碰到的小問題,把事情的進展和現狀彙報得一清二楚,讓人一下子明白了事情的關鍵,不消一會,這件聽起來有些棘手的小任務就輕鬆解決了。
那一刻,我覺得,他並不懶,相反,在生活方面,他勤得很,強得很,他有自己的思考和付出,這樣的人的未來不會是不可預期的,但也充滿變數,畢竟他的現在還是很讓人擔憂的。
曾經也有一個孩子,他的行為讓我不知所錯,他的懶,甚至我都要覺得與我有莫大的關係了。
有一段時間,我發現了他是個很愛思考,數學上是勤於計算的孩子,但考試成績總不好主要是被計算方法和計算水平給耽擱了:高年級了,他還老用手指掐。我不敢當面給他指出來,所以就微信了他家長,給他留了言,希望他家長能做些細緻適合他的輔導和幫助。
可是事情不但沒有朝著我預期的方向去改變,卻還出現了“負增長”,他開始不作業,不聽課,不聽勸,做其他事情悄悄地對著幹。
後來在與他家長和班主任的溝通中,我才知道,我看似沒有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卻“明目張膽”地傷害了孩子家長的自尊,原來這家長是非常在意老師的反饋,憤怒下對孩子橫加指責,並不能給出耐心持久的幫助和輔導。這件事,成了我的教育之殤,後來,我再怎麼去鼓勵他,關注他,都收效甚微,當然,這種事是不能放棄的,不管怎麼樣,該我做的還是要做。
還有些孩子,我都不得不說,在學業上,是真的懶,他們會使用一些障眼法欺騙老師,欺騙家長,麻痺家長,所以這樣一些事關品性的懶,家長們若不早有預備,學校方面也很難做些具體的有直接幫助的事情出來的。
所以啊,“懶”字裡有文章,有生活方面的,有學業方面的,有心理原因的,有品性成因的,需加區別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