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宇海睿智

    許攸並不是被曹操所殺,也不是曹操暗示別人下的手,完全是許攸自己的不當言行造成了自己的死亡。

    但是,這個許攸的人品實在是不怎麼樣,沒有一點操守,是一個典型的只顧自己、沒有絲毫大局意識的、有奶便是孃的小人,不僅自己貪汙,而且縱容家人貪汙;一旦事發,不是檢討自己的過錯,而是馬上調轉槍口做了叛徒,給敵人獻上了導致自己一方遭到滅頂之災的計策,並且還沒有一絲一毫的心理負擔和愧疚意識。

    春秋時期,宋國大將華元在戰前犒賞士卒,卻偏偏忘記了自己的車伕,當別人提醒華元要給車伕補上一份犒賞時,華元認為事情已經過了,就沒有那個必要了;這車伕就因為將軍沒有給他應有的犒賞,便懷恨在心。第二天,當兩軍對壘的時候,車伕突然駕著車,向著敵人陣地衝去,將軍急忙制止,車伕說道:“昨天晚上分羊肉的時候是你做主,今天駕車是我做主!”於是,戰爭還沒有開始,華元這位主帥就成為了敵人的俘虜,宋國窩囊的輸掉了戰爭。

    從根本上講,許攸和車伕,也許就是一型別的人吧!

  • 2 # 呆萌小索隆

    說到三國時期的許攸估計也沒多少人知道這個人,這個人畢竟還是挺有意思的,而且在謀略方面也十分的厲害啊,但是就是眼光要短淺一些,他先後投了袁紹和曹操,但是最後卻也是死於非命了,一般人以為他是許褚殺的,但是其實並不是的,那麼他真正的死因會是什麼呢?下面就一起來揭祕分析看看吧!

    許攸,其實就是在河南南陽出生的,如果熟悉曹操的人一定知道他和曹操是一個地方出生的呀,這個許攸從小就和曹操的交情不錯,也算得上是發小了,一起唸書一起學習,放在現在那也算是基友了,但是許攸但是絕對袁紹是四世三公,而且兵多將廣的,所以就投奔了袁紹了,那個時候的曹操被譽為是太監的後人,所以根本就不入許攸的法眼了。

    但是許攸或許性格就是那樣的吧,非常的高傲恃才傲物,所以在袁紹那裡竟然犯罪了,結果袁紹要治罪於他,但是最後許攸竟然還是跑出來了,投靠了昔日瞧不起的發小曹操,這樣的看法或許就是他以後被殺的原因的吧,投靠曹操之後曹操還是非常看重這個許攸的,對他非常的喜愛,當時曹操聽說許攸來要,馬上起床襪子都沒穿,就去迎接許攸,這在曹操這還是很少見的,這件事情也成了以後帝王們愛才的一種表現形式了。

    當然了許攸也確實對得起曹操的這份禮遇,官渡之戰曹操本來已經看著要敗了,但是許攸獻計奇襲了烏巢然後扭轉了戰局,最後大勝;還有就是是袁紹的老巢冀州這個地方也是許攸用計謀給拿下來的,所以可以說這一場戰役直接傷了袁紹的筋骨,最後被曹操平定。當然了許攸的功勞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就是因為許攸感覺到自己的功勞很大,所以就口出狂言,最後惹怒了曹操遭來殺身之禍了。

    其實在《三國演義》裡面許攸的死是許褚殺,當時的情況是打完冀州回朝了,許攸就遇到了許褚,但是許攸表示你們許褚這些人如果沒有我是怎麼能進入到這個門的?許褚頓時就火冒三丈和許攸理論了一番,但是許攸畢竟文人罵人都不帶髒字的,最後差點沒把許褚給氣死,所以許褚實在是太過於的氣氛了,最後把許攸給殺了還砍了頭,送給了曹操,曹操但是那個生氣啊,但是也沒辦法最後厚葬了許攸,但是許攸在正史上並不是死於許褚之手的,而是曹操。

    在《三國志·崔琰傳》中就有明確的記載,那就是:“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魯國孔融、南陽許攸、婁圭,皆以恃舊不虔見誅。”許攸是被太祖曹操所殺的哦。其實當時的情況也比較戲劇化,那就是一次聚會上許攸知乎曹操的小名,阿滿如果不是我許攸你是不會得到冀州的,曹操雖然嘴上笑呵呵但是心裡已經記賬了,之後許攸出鄴城的時候得意的對作左右的人說如果沒有荀攸你們曹操是進不了這個門的,曹操聽到了這個之後真的忍無可忍了,所以最後就殺了許攸了。

    許攸其實能力有,但是就是貪了一點,但是就是情商太低了,這麼恃才傲物的,面對曹操這個人他都不放在眼裡,可見他是有多傻,所以他死其實也死在自己手上了。

    最後借用荀彧的一句話吧:“許攸,貪而不智”。

  • 3 # 趣談歷史故事

    許攸在年輕時與袁紹、曹操交好。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許攸與冀州刺史王芬、沛國周旌等連結豪傑謀廢漢靈帝,改立合肥侯為帝,並試圖勸說曹操一起參加,但曹操拒絕,王芬欲趁漢靈帝北巡時,以防黑山賊為由發兵,以便起事,但最後漢靈帝欶其罷兵,並召他入朝,王芬害怕而自殺許攸等逃亡。

    在此之後,許攸轉逃,並尋找袁紹作為其主公。許攸雖然身在袁紹之所,但內心卻十分輕視袁紹,認為其無能,但袁紹背景好,擁有精兵良田,可以說是勢力最大的一方,許攸想要依靠袁紹的實力來幹成一番事業。

    在歷史上,許攸確實是被曹操裡下令殺死的。但在《三國演義》中,許攸因為驕縱被許諸一刀斬斷首級。想想那個場面也是挺好笑的,許攸喊你有本事就砍我啊,許諸大怒說砍就砍,就只見頭顱落地了。曹操在知道這個結果後,內心是大喜的。曹操當時肯定這樣想,不行,我得忍住,不能笑,不行,我實在忍不住了,來人啊,把許諸拉上來。為了最後保留自己的名聲,還得演一波戲,下令殺掉許諸。曹操不可能真心的要殺掉自己身邊這名忠心的大將,好的是,旁邊的人能夠了解到他的想法,積極勸住曹操。曹操當時心中肯定在想,你們快拉住我啊,所幸是拉住,否則還得演一波,再把許諸放了。

    總之,驕縱者必自害,從許攸身上,我們還是可以吸取到一些經驗與教訓的。

  • 4 # 大王小娛樂

    在很多人的眼中,對於曹操的評價都是不一樣的,但有一點卻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的殺伐果斷,可以說他的一輩子殺過的人很多,不管是對於敵人還是自己手下的人,都是一樣,但是大都會有一個正當的理由,那麼對於在官渡之戰當中的關鍵人物許攸,他為什麼要將之殺掉呢?

    可以說你在三國時期的各領導人之間來說,曹操算得上是手上沾染的血債最多的,對與他來說,既是能夠容人的,也是能夠整人的,可以說他還是非常的識人善用的,對於人才相當的愛惜,但就整體來說,他可以算得上是一個不好伺候的主子,一旦是被他所猜忌,基本上都是會被弄死,而且不管來頭怎麼樣,都是一樣的下場,可以說是手段很辣的。

    對於他的出身大家都是知道的,他是宦官的養孫(他父親是宦官的養子),在他剛剛入朝為官的時候,是被當時的很多的謀士所看不起的,在這些名士當中有一個叫做邊讓的人,對他更是看不上眼,而在東漢末年的時候,世家大族的形成與鞏固,已經成為了當時不可逆轉的潮流,而這些名士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自己的一個圈子,喜歡臧否人物,互相點贊給好評,曹操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融不進這個圈子,邊讓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瞧不起他的人。那麼曹操的辦法是什麼呢,一個字,殺。當然這裡有點扯遠了。

    但是也充分的體現了曹操這個人的性格,他是由一定的氣量不假,但是也是相對的比較心狠手辣的,可以說不管是脾氣再好的老虎,其屁股是摸不得的,而許攸卻是一個敢於摸老虎屁股的人,對於許攸這個人來說,他可以說是有著一定的背景的,在東漢的時期,他曾於曹操、袁紹同朝為官,並且與兩人都可以算的上是朋友,從這裡也是可以看得出來,他是有著一定的能力的,

    在後來的時候,他便投在了袁紹的帳下,成為袁紹帳下的謀士之一,更是袁紹帳下的重要謀士,在早期的時候,曾主張袁與曹結盟,但是在後來的時候,在河北等地被袁紹統一之後,與曹操之間也就產生了矛盾,之後更是勢同水火,也使得許攸所提出的一些建議沒有辦法得以實現。而在這一戰役爆發的時候,他也斷定曹操會是傾巢而出,建議袁紹趁著曹操後方空虛,派兵奇襲許都,直接攻打曹操的大後方,但是他的建議依然是沒有被採納。

    之後的時候,再加上許攸的家人犯法被捉拿,按理說因為犯法被捉也是常理,但在他看來卻是在有意的針對於他,這樣的情況之下,便改投在了曹操的帳下,這樣一來他也就成為了這一戰役的關鍵性人物,正是由於他改投曹操,給曹操帶來了大量的有關袁紹軍中的資訊,使得這一戰役的情況發生了重大的轉折,可見他的人品真的是不咋地。

    當時的時候是淳于瓊在守護袁紹的糧草,淳于瓊儘管是袁紹的心腹,但和曹操袁紹也是舊相識,三人都曾是東漢末年早期的西園八校尉之一,這樣的資格來說已經是老資格的了,但是在他戰敗之後,卻是被割掉了鼻子,對於這樣的事情來說,可以說是奇恥大辱,本來的時候曹操是打算留他一命的,但是許攸進言說他五官不整,以後肯定是要報仇雪恨的,其意思也是很明顯,就是要讓曹操殺掉他,當然最後也是因為他的進言,淳于瓊真的被殺了。其實,許攸這一建議,可以視為防患於未然,自己剛剛躋身曹營,需要立功可以理解,但拿以前同事的人頭給自己刷功勞,總歸不地道,可見這人人性實在不咋地。

    這一戰役,最後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告終,也確實,許攸的計策是決勝的關鍵,袁紹最後的全軍潰敗,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軍糧沒了,士氣渙散所致。然而戰後的他,就開始有些飄了,不知道是不是之前在袁紹那邊因為內鬥搞得自己一直不得志,可能是被壓制的太久了,他在曹操面前表現的極為張狂,屢次不分場合直接稱呼曹操的小名,還說沒有他的話,曹操便進不了冀州城,對於他的言論曹操也多次配合,陪笑稱是,但心裡的不快,可是真真記錄在相關的典籍裡的。最後,曹操果然還是殺掉了許攸,因為他的狂妄無禮。

  • 5 # 佳寧說歷史

    然後再反過來調頭和曹操對打,時間一長,曹操必定會因糧草不濟而投降,不知為什麼這麼一條看似天衣無縫的絕妙好計,袁紹卻沒有采用。袁紹的做法讓許攸憤恨不已。但是這也不至於他背叛袁袁紹啊。 許攸之所以背叛袁紹,那是因為許攸的一家老小被袁紹收押當了人質。

    曹操聽說許攸要來,高興的手舞足蹈,沒來的急穿鞋,赤腳跑出去迎接。曹操是一個愛才之人,他恨不得周圍所有的聰明人都為自己所用,那時候曹操正是用人之際,許攸要來他高興的不能自己。

    曹操虔誠的向許攸討教征討袁紹的方法,許攸建議曹操想辦法燒掉袁紹的糧草,這樣袁紹支撐不了幾天必敗無疑。曹操聽完許攸的計策也是拍手稱快,然後火速命令下人,讓他們偽裝成袁軍去燒掉袁紹的糧草,結果袁紹的糧草真的就變成了灰燼 於是,曹操乘勝追擊,一舉擊敗袁紹的10萬大軍,取得了官渡之戰的最後勝利。

    許褚殺了許攸之後,戰戰兢兢的來到曹操面前,他本以為曹操會重罰於他,因為他知道曹操是個愛才之人,殺了他的一個謀臣,罪過有點大。但是讓許褚感到意外的是,曹操並沒有過多的責怪於他,起碼沒殺他的頭,從這點看出許優早已經得罪曹操,官渡之戰以後,許攸居功自傲,竟然在私下裡多次喊曹操小名“曹阿瞞”這樣曹操很不爽,因為許攸這麼做,明顯就是看不起他。

    總結:許攸之所以會這樣,完全是因為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高估了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地位,荀彧比他厲害,但是在曹操面前還不是戰戰兢兢,許攸情商有點低,照現在的話說就是太高調了他的去世,完全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 6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曹操這個人是個標準的政治人物,為了政治需要,他會表現出寬巨集大量、不計前嫌的一面,同樣為了政治需要,他可以翻臉無情、殺害名士,被曹操殺害的名士有邊讓、華佗、孔融、楊修、崔琰、許攸等人,估計除了許攸被殺沒有人認為可惜外,其他人被殺都讓人感到痛惜。

    為何許攸被殺沒人同情,曹操為何要殺許攸?

    三國演義上說許攸是被許褚殺的,說許攸辱罵曹操,許褚聽到,一氣之下斬了許攸,畢竟三國演義是小說,這是編造的,歷史上真實的許攸不是許褚殺的,而是曹操下令殺的。

    如果呂布被殺是因為呂布不忠不孝謀殺舊主的話,那麼許攸的被殺也是同樣的理由,從某種意義上說,許攸與呂布是同一類人,只不過一個武,一個文

    關於許攸被殺的常規理由,一般是認為許攸持功自傲,大呼曹操的小名,雖然這個有原因,但絕對不是主要原因,曹操是個政治人物,即使是殺人,也是有理由的,曹操殺了那些名士有各種各樣的理由,比如孔融,曹操殺孔融的理由是因為孔融多次侮辱曹操,同時還有孔融士族這個身份,曹操要打壓士族,以防止士族坐大。

    同樣,曹操對於張繡和賈詡這樣的殺子仇人,卻格外厚待,不是曹操仁慈,而是政治需要,張繡和賈詡殺了曹操的親生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將典韋,曹操不僅不殺張繡,還與張繡結成兒女親家,並且給張繡的食邑比夏侯惇還要多2倍,原因何在?政治需要嘛,那會曹操正在打官渡之戰,最需要的就是各種力量的支援,張繡投降曹操做了一個很好的表率,所以曹操不殺張繡。

    再回過來看許攸,為什麼說許攸和呂布一樣,是個不忠不孝謀殺舊主的人,看看許攸的一生經歷就知道。

    許攸是曹操的年輕時的好友,當年在京城洛陽是玩到一起的官家子弟,但兩人的人生卻是完全不同的,許攸乾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聯合冀州刺史王芬、沛中國人周旌密謀廢立漢靈帝,還邀請曹操參加,曹操拒絕了許攸的建議,那是公元184年,也就是黃巾起義爆發的當年。

    雖然東漢末年有些亂,但是畢竟還沒有滅亡,同是天下思漢,許攸居然密謀廢立皇帝,這簡直就是大逆不道,十惡不赦,皇帝是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和最高領袖,就算皇帝有什麼問題,也不是你許攸決定廢立,身為漢朝人,背叛皇帝圖謀廢立,這種行為就是叛國,是讓整個天下得而誅之的行為,基本上許攸這一行為就站在了所有漢朝人的對立面,無論是不是擁立漢朝的人,都會反對許攸,包括曹操。

    曹操當時還是個有心立志興復漢室的人,雖然沒有告發許攸,但是也沒有參加許攸廢立皇帝的密謀,曹操沒有參加許攸有兩個原因:

    一是認為許攸不會成功的,也不可能成功,因為這事違背了漢朝的倫理道德,失了天下民心。

    二是曹操與許攸是故友,有些交情,所以也沒有告發許攸。

    但是,曹操從心底絕對是厭惡許攸的,這是曹操對許攸印象變差的第一件事。

    曹操對許攸厭惡的第二件事就是官渡之戰許攸賣主求榮。許攸是袁紹的謀士,因為家人在鄴城犯法被抓,於是許攸就背叛袁紹,給曹操提供謀略,讓曹操去攻打烏巢,曹操聽了許攸的建議,成功地燒了袁紹存放糧食的烏巢,這一事件是官渡之戰的轉折點,直接導致袁紹在官渡的大敗,所以許攸是曹操在官渡大勝的首要功臣。

    但是這事曹操不能提倡,因為曹操是一方之主,他不希望自己的手下會像許攸一樣賣主求榮,站在曹操的角度想問題,求榮可以,不能賣主,許攸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不僅求榮,還賣主,把舊主公袁紹坑得身敗名裂,曹操雖然在官渡之戰取得勝利,但是遠遠沒有統一天下,曹操是個政治人物,他得給自己手下樹立一種政治道德,不能在自己後面的戰爭中賣主求榮。

    講一個劉邦的小故事,就會明白曹操的心態,劉邦在彭城之戰被項羽打得大敗,在逃亡過程中,項羽的手下有一個叫丁公的人,在路上追殺劉邦,遇到劉邦後,沒有下殺手,而是網開一面放了劉邦,項羽失敗後,丁公投靠劉邦,結果被劉邦殺了,劉邦殺曾經救過一命的敵人手下的根本原因,就是想樹立一種效忠的政治道德,與曹操殺許攸的意思是一樣的。

    都是呂布是三姓家奴,賣主求榮,謀殺舊主的人,其實許攸也是,一是圖謀廢立皇帝,二是向敵人提供機密害死自己的舊主,這本身就是賣主求榮,謀殺舊主的行為,另外,許攸還有一件事,也讓曹操厭惡,就是曹操在烏巢之戰俘虜了淳于瓊,曹操割了淳于瓊的鼻子,許攸在一邊建議應該殺了淳于瓊,因為許攸說:淳于瓊如果天天照鏡子看到自己的鼻子,一定會怨恨曹公你的,留著也是個禍害,不如殺了他。

    要知道淳于瓊可是許攸的以前的同事,要不兩人有仇,許攸也用不著趕盡殺絕吧,許攸這個行為應該是公報私仇,曹操也明白,況且淳于瓊與曹操也是故友,兩人同在西園八校尉中擔任校尉,但許攸提起這個問題,曹操也只能殺了淳于瓊。

    所以,這幾個原因綜合在一起,再加上許攸持功自傲,口出狂言,所以曹操就下令收捕許攸並殺了他。

  • 7 # 戲說歷史的貓

    1、自恃功高,直呼曹操小名

    《資治通鑑》記載,在曹操佔領冀州以後,許攸自恃功高,多次在大庭廣眾之下直呼曹操小名,說曹操小時候的醜事,誇耀自己的功勳。

    這種事情,足以證明許攸智商高,情商低。為人君主者,最忌諱的就是有人看穿他的心思和破壞他的威嚴,多年後的楊修,就是因為看穿了曹操的心思被殺。

    對於曹操而言,事情的正確與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的威嚴。許攸在大庭廣眾之下大呼曹操的小名,並把曹操小時候的醜事公諸於眾,這正是犯了曹操最大的忌諱。

    2、德行不佳

    許攸有才不假,但德行不佳。荀彧曾對許攸有過評價:”許攸貪而無治。”許攸至少有三件事,讓曹操對其印象不好。

    公元184年,許攸和冀州此時王芬等人密謀廢掉漢靈帝,曾經想拉曹操參加,被曹操拒絕。事敗後,王芬自殺,許攸逃亡。

    早年的曹操還是心存漢室的,許攸此舉,一是顯示了自己的才能其實並不算上等,二是給曹操留下了一個很不好的印象。

    許攸背叛袁紹的原因是家人貪婪獲罪,一怒之下投靠曹操。漢代選拔人才的制度是察舉制,才能固然重要,但德行才是第一位的,許攸和他的家人如此貪婪,曹操肯定是看不起他的。

    而且,古代講究的是忠臣不事二主,許攸因為家人獲罪就能背叛袁紹,以後也能因為其他事情背叛曹操。曹操雖然喜歡人才,但喜歡的都是有德行,有才能的人才。

    如張遼,以罵求死,反而被曹操收入麾下備受重用,日後成為曹操的五子良將,鎮守一方;關羽,有了降曹三約才答應歸降,且忠義無雙,千里走單騎去投奔劉備,也讓曹操欣賞不已;

    許攸此人,雖然有才,但德行低下。對大漢不忠,為人貪婪,不能管好家人,又自恃功高,屢次觸犯曹操的底線,曹操當然要殺他!

  • 8 # 口袋歷史聽堂

    三國謀士許攸在官渡之戰中,棄袁紹而投奔曹操,為曹操獻計出奇兵襲擊袁紹的糧草重地烏巢,使得曹操贏得了這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

    但是在曹操麾下的許攸,不久就被曹操給“收殺”了,即“明正典刑”。

    許攸生平坎坷,開始為袁紹效力,官渡之戰的時候由於家人被袁紹所殺,後來投到曹操門下做參謀,並且為曹操立下汗馬功勞,也正是因為投奔曹操,最後也使得袁紹大敗官渡,許攸的成名戰役奇襲烏巢,正是曹操之後重用他的緣由,也使得袁紹大敗,死後被曹操覆滅。

    許攸此人正是因為跟隨曹操立下汗馬功勞,從而變得驕縱蠻橫,蔑視曹心,甚至連曹操都不放在眼裡,這也是為什後來被曹操大將所殺但是大將並沒有受到曹操的懲罰的關鍵。

    許攸之所以背叛袁紹投奔曹操,並不是看重曹操的能力

    官渡之戰前曹操和袁紹比起來根本不是一個檔次。之所以許攸投奔曹操是因為他在袁紹那裡犯了事,確切的說是許攸的兒子犯了事,被鄴城掌管法紀的官員拿下,其實許攸向袁紹求情未必沒用,但是許攸想當然覺得袁紹不會給他面子。理由是他曾經向袁紹提出打敗曹操的建議,驕傲自大的袁紹沒有同意。

    有此四罪,曹操豈能讓他苟活?

  • 9 # 水面清溪

    一、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擊退了袁紹的進攻,更是奠定其北方軍事地位的決定性一戰。當時曹操只是十八路諸侯之一,袁紹是家世顯赫、力量雄厚的諸侯盟主。在佔領北方後,袁紹率領十萬大軍攻打曹操的根據地許都,曹操最多隻有三萬兵將,兩軍交戰於官渡。

    由於袁紹兵精糧足,雙方對峙了數月。在曹操不足三日糧之際,袁紹的謀士許攸深夜喬裝拜訪曹營,獻給曹操奇襲烏巢之計。曹操依計摧毀袁紹十萬大軍的糧倉,一舉殲滅袁紹大軍。

    官渡之戰後,曹操趁勝追擊,佔領了袁紹的大本營鄴城,以此奠定了其統治北方的軍事基礎,這才有了之後的收烏桓、許昌建都、赤壁之戰、定軍山之戰等一系列的豐功偉績。

    二、許攸之死

    許攸在大街上公開炫耀自己的功績,四處揚言“沒有我,你們都進不了鄴城”,還依仗自己曾與曹操同門求學,直呼曹操的小名阿瞞......

    對於這樣的“功臣”許攸,“奸雄”曹操表現得很是容忍。然而曹操的貼身侍衛許褚性格直爽,在幾次目睹許攸的傲慢後,當街殺死了許攸。

    曹操聽聞許攸被殺後,只懲罰許褚到馬廄洗馬三個月。曹操的大謀臣荀彧大讚許褚:“你做了一件主公想著而不敢做的事情。”

    三、曹操為什麼藉口殺許攸

    官渡之戰無疑是曹操軍事生涯中的輝煌戰役,而取勝的關鍵人物是許攸。按理說,曹操不會輕易殺許攸,只能說許攸自己作死。

    其一,許攸本是一名降將,曹操礙於招攬名士和鼓勵賢才的戰略部署,必須一再優待許攸。許攸卻無自知之明,沒有擺正位置,真把自己當成最大的功臣,變本加厲。作為同學,曹操打心裡看不起許攸這樣的蠢人。

    其二,許攸立下大功後,對曹操越發傲慢無禮,肆意貶低曹操,再也沒踏實地為曹操建功立業和分憂解難。作為君主,曹操壓根不認可許攸這樣狂妄自大的“人才”。

    其三,許攸是因在袁紹處得不到個人的名利,才投降曹操,並不是真心忠於曹操。留許攸這樣無原則又有私心的人在身邊,相當於一顆定時炸彈,曹操得提防著許攸再一次賣主求榮和見利忘義。

    與許攸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張遼,同樣是降將,曾是呂布手下,卻成為五子良將之首。張遼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忠心耿耿,招攬關羽,以八百死士追打孫權十萬之眾,令東吳上下聞風喪膽,有夜啼張遼之名聲。即使身為外臣,曹操死後,其子孫仍敬重張遼。

    許攸離曹操心中的良臣標準差太遠了,對曹操而言,許攸死不足惜。

  • 10 # 鐵馬冰河wu

    公元200年9月,官渡之戰爆發前,曹操兵少,軍糧也不充足。而袁紹則實力雄厚,兵精糧足,氣勢逼人。

    兩軍對峙階段,後勤保障是攸關戰爭成敗的關鍵。曹操看出袁軍糧草似乎很充足,但軍隊人數多,消耗也大,如果能斷其糧道,就會不戰自潰。於是,曹操一方面嚴令後方催辦、轉運糧草,以供應前方軍需;另一方面,準備派遣一支精兵前去偷襲並焚燬袁軍糧道。恰巧袁紹派驍將韓猛監押數千車糧草,正急匆匆趕往官渡前線。韓猛是袁紹麾下一員悍將,但他驍勇無謀,而且輕敵無備。曹操謀臣荀攸瞭解到這個情況後,建議曹派兵去劫奪韓猛押運的數千車糧草。曹操派猛將徐晃、史渙率軍襲擊袁軍運輸隊,擊走了韓猛,並將數千車糧草、器杖、甲冑、箭矢等軍需物資付之一炬,焚燒殆盡。

    由於前一次數千車軍糧被燒燬,一度造成袁軍給養困難,軍中乏糧,差一點就要餓肚子,因此謀士沮授特別提醒“多謀寡斷”的袁紹,要他另遣一將率軍駐防在淳于瓊部的外側,加道雙保險,以防曹軍偷襲。袁紹認為多此一舉,沒有采納。

    按《三國志》所載,縱觀曹、袁鏖戰 ,袁紹軍隊一直勢如破竹,所向披靡,而曹軍實力不濟,節節敗退。尤其是曹軍被圍困在官渡後,四面楚(魏)歌,敗局已定。但曹操最終之所以能鹹魚翻身,轉敗為勝,正是因為袁紹帳下謀臣許攸突然前來降附之故。

    其實,許攸之所以棄袁投曹,並非全是為了貪利。《三國志》載,此前,許攸認為曹操兵微將寡,而且主力都集中在官渡,其後方老巢許都一定防守空虛。因此,他建議袁紹派出一支精銳騎兵,出其不意,去奔襲許昌。但盲目自大又首鼠兩端的袁紹,並沒有看出許攸此計的精妙,也不重視他的意見,反而傲慢的說:“不必如此,憑我的兵勢,一定可以在此團滅曹軍,生擒曹操”!許攸見他如此驕傲輕敵,最終一定會失敗。因此,他內心開始動搖。正在此時,許攸的族人犯了法,被留守鄴城的審配逮捕下獄。許攸憤恨不已,於是乾脆背棄袁紹,去投效曹操。

    既然史書記載說許攸貪財,那麼不排除曹操為了徹底摧垮袁紹,用重金收買了他。

    淳于瓊被殺,軍糧被燒燬的訊息傳到官渡前線,張郃心知大勢已去,對袁紹很失望,頓時沒了鬥志。他和高覽將攻城器械搗毀,乾脆到曹營投降去了。袁軍糧草被燒,本已軍心動搖。如今主將又投了曹,秩序更加混亂,袁軍大部分潰散而去。曹操乘勢揮軍反擊,袁軍士氣低迷,大敗虧輸。袁紹、袁譚父子只領800親兵渡河逃回河北。曹操大獲全勝,擄獲無數,他將大部分袁軍降卒殘忍坑殺。官渡之戰,袁紹精銳主力幾乎全軍盡沒。

    許攸是幫助曹操取得官渡之戰、平定北方的大功臣。那麼,這樣一位有功之臣 ,後來卻為何被曹操所殺呢?

    《魏略》記載:“......攸自恃勳勞,時與太祖相戲,每在席,不自限齊,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太祖笑曰:‘汝言是也’。然內嫌之。其後從行出鄴東門,顧謂左右曰:‘此家非得我,則不得入此門也’。人有白之, 遂見收之” 。

    原來,許攸自恃功高,和曹操說話不太尊重,口無遮攔,當眾直呼其小名,遂為曹操所憎厭。他還常以功臣自居,妄言“曹家若不得我,就得不到冀州,更進不得鄴城大門” 。被人告發後,被逮捕下獄,後遭處死(並非許褚所殺)。

    一句話:許攸死於狂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現代Elantra1.5自動精英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