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雨
-
2 # 樂成一派
作為我而言,並不擔心自己會失業。每當有革命性的新科技進入我們的生活,都將帶來部分舊職業的消亡和新職業的產生,所以,科技的興起,帶來的是利益的流動,而非是很多人失業,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總會找到更適合的工作。
另一方面,人工智慧本身是為了服務生產、工作,它本身具備的特性是重複性的流程,而非創造性的工作,所以它的產生本身是對我們勞動力的解放,這種情況下,我們會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創作和思考之中,而這些創作和思考在人工智慧的幫助下會更快速的迸發。
當然,有的人認為現在的人工智慧也能寫作、畫畫,做創造性的事情,實際上,它仍然是按照既定的規則進行創作,沒有思想的表達,而創作最重要的就是傳遞思想。
舉個例子,比如軟體製作,如果把編碼模組化,那麼人工智慧就能夠進行軟體製作,但這意味著程式設計師失業嗎?不是,程式設計師的職能將轉變,變為核心功能理念的決定者,在人工智慧的幫助下設計軟體。
再比如演員,如果人工智慧實體化,他們能取代演員嗎?在我看來,好演員是無法替代的,那些整天使用替身的演員倒是危險了。因為人工智慧可以透過模式輸入決定行為模式,但是要在每個場景做出好的行為,是需要大量資料積累的,而這種積累很難做出評價,不同的場景定義也不一樣,所以很難搬用。這是人工智慧和好演員的差別,也是差演員和好演員的區別。
我們不得不承認,人工智慧正在迅速興起。所以許多人就產生了這樣的擔憂:人工智慧不僅有可能在機械性的工作中,搶走人類的飯碗;而且在創造性的工作中,同樣有可能把人類給擠出去。
舉個例子,加州大學音樂教授戴維·柯普花了7年的時間,寫了一些計算機程式,取名EMI。EMI專門模仿巴赫的風格,在短短的一天之內,就譜出了5000首巴赫風格的讚美詩。總之,這種觀點認為,有朝一日,大多數人類將不再擁有經濟價值和社會力量。
不過也有人對人工智慧的興起保持樂觀。他們認為,與其想贏過人工智慧,人類倒不如把重點放在人工智慧的維護和運用上。這樣一來,人工智慧也是可以帶來新工作的。
舉例來說,因為無人機取代了飛行員,有些工作確實消失了,但同時在維護、遠端控制、資料分析和網路安全等方面,也創造出了許多新的工作機會。美國軍方每派出一架“捕食者”無人機或“死神”無人機,就需要有30個人在幕後操作;至於收集完資料的後續分析,至少還得要80個人。
2015年,美國空軍就曾因為訓練有素的人不夠用,而面臨沒人操作無人機的窘境。這樣從長遠看來,人工智慧還是可以創造新的就業機會,為社會帶來更大繁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