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許願姐姐
-
2 # 楷書
是否可以這樣推測,教師與家長鬧頂了?還是屢次通知家長不到?如果確有原因,應雙手靜下心來協商解決,萬不可感情用事。
-
3 # 卑微的大多數
說說你的孩子和你都做了什麼,把情況說清楚再來提問!能讓老師跟你說話不客氣的情況,一般是你孩子做錯了事,一般還不止一次,然而作為家長的你不但不配合管教,還出言不遜!作為老師,我跟我班的孩子常說,孩子犯錯誤很正常,但是犯了錯誤就要有犯錯誤的認識,別以為四海之內皆你媽,都得慣著你!
-
4 # 沙中古道
首先我要鄭重提醒一下:教師是無權對家長朋友“發號施令”的。教育行政號令的物件是教師和學生,家長能做的就是儘可能配合學校各項工作,督促孩子遵守校紀班規。老師能做的除了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道德品質,培養規則意識集體榮譽感,提升審美情趣增強學習思維能力而外,就是儘可能贏得家長的信任支援與強有力的配合。“發號施令”一詞從根本上割裂了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輔相成的關係,人為破壞了家校之間的和諧與默契進而造成教師與家長的對立。
教師有必要針對學生在校的表現,適時向家長反饋資訊,無論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方面——這是教師應盡的責任。沒有也不應當有任何功利性目的。現實中,個別教師在反饋資訊尤其是負面資訊時,採取了個人情緒化的表達方式,極易引起家長的誤會:以為教師指責批評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以為教師有意識的居高臨下頤指氣使含沙射影指桑罵槐。後面的故事情節不必贅述大家也清楚:衝動疏遠了理智,故事變成了事故!溝通交流心靈碰撞的過程,技術含量藝術品味都非常高。
作為家長,完全不必理會教師所謂的“發號施令”,甚至可以針鋒相對以牙還牙,但有必要清楚的瞭解孩子的動態——孩子是自己的,一個外人(包括教師)能在無法監控的時段替自己關注他,這個人最起碼不是壞人!“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經驗的取得源於教訓的累積。所以,假如撞上類似的情況,教師也好家長也罷,即便遭遇了暴風驟雨,也應迅速調整心態迴歸平靜。一切為了孩子,相逢一笑,絕不是懦弱!
-
5 # 一抹老師
當中學教師對學生家長髮號施令,家長怎樣做呢?我覺得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一、凡事對孩子成長有幫助的,我們家長要欣然接受,如支援孩子買書,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與孩子的成長無關,家長又不能做到,可以婉言謝絕。
三、如果家長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可以辦到,就儘量的答應吧,畢竟老師教我們孩子,你的付出是會有回報的。
-
6 # 李雪波741
說說本人的真實工作情況吧。
座標:四川南充鄉鎮
這裡屬於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許多人都到外地找錢了,這樣一來,班裡留守兒童佔了很大部分。這部分兒童基本都是很跟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住的。
目前本班小學一年級,共有學生49人。本人執教語文。
因為留守兒童較多,平時所謂的家庭作業最多就是抄抄寫寫,即抄寫生字和詞語。其他的作業如練習冊等都放到課堂上我守著做了。
平時我有要求家長陪著孩子寫寫作業,甚至還要求儘量聽寫一下當天教的生字詞。不過只有一小部分家長堅持了的。
跟爺爺輩的孩子太多,有的甚至一字不識,也沒法統一要求。但真的希望家庭能幫著分擔一些事情。
不是我懶,想推卸責任,我也不想去辯論這到底該誰的責任!而是真的有太多該做的事情,都沒條件做,只是希望共同創造機會做做!比如閱讀、交流這些本來該做的事情目前也都只能想想了。
一年下來,感覺很忙很忙,甚至早上中午都經常早去教室半個到一個小時,都依然覺得忙,然而效果並不太好!每當這個時候,就更覺得農村孩子太吃虧,就更想家庭幫忙分擔一些,哪怕一些,我也可以滕出手腳來帶孩子們做其他更應該做的事。
我想,推卸責任的家長、推卸責任的老師,應該都有,但肯定不多,我們更多的還是應該多溝通、體諒,少抱怨,多合作。不為老師,也不為家長,僅僅為了孩子!
回覆列表
如題,家長如何應對。我看了下下面的回答。幾乎是一面倒,我也同樣有個疑問,到底是發了怎樣的施令。不過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分幾方面去考慮。老師為什麼要發號施令,發號的什麼施令。
老師為什麼要發號施令。無非兩種情況,一來因為學生太淘氣。導致老師找家長。二來,老師因為自己的一些私事,讓家長出人出力。如果因為第一種,學生淘氣。那這樣的問題,我覺得我們不必要過多探討,學生淘氣,請家長,家長被訓,幾乎是天經地義的了。這也是為了你自己的孩子好。無可厚非。如果因為第二種老師因為私事,讓家長出力。那我覺得。這樣的事情,家長要堅決杜絕,並且要不卑不亢,義正言辭。並且要通知校方。讓其行為,公之於眾。如果老師苛責自己的孩子。那就要保護好自己的孩子,並且要跟校方說的明白。請求官方的保護。
說到這。我要說的是,不要用有色眼鏡去看人,更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什麼職位都有一些不好的負面,這是一個社會不可避免的情況。教師的職業不容許任何去玷汙和詆譭。我們要尊敬老師,尊重他們的付出和辛苦。遇到一些不好的現象。要用正確的手段去解決和麵對。網路暴力要不得。不要人云亦云。做人做事,不要博眼球。憑良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