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是對新婚女子的稱呼,《說文解字》對這個詞的解釋為“剛結婚或結婚不久的女子;亦指妾”,最早見於《儒林外史》第二回“就如女兒嫁人,嫁時稱為‘新娘’。”那麼這個詞語到底有什麼來歷呢?我們又為何將新婚的女子稱為新娘呢?
回覆列表
-
1 # 沒有畫框的風景
-
2 # 文都楊稼
對這個題問,懶得去引經據典,就個人的見解略表一二。在新華字典裡,“娘”字是對生兒育女的女性總稱,是“再”的意思,是生養有出的上一代人。
女孩未結婚前稱“姑娘”,解釋的意思可能是“姑且快當娘”了吧!
女子結婚時稱作“新娘”,意為快當娘了,也預示著女子婚後很快有生育的下一代見面。
過去男女大婚喜歡選擇臘月初八日子,民間認為這天各路神仙昇天喜慶,這天被認定為“黃道吉日”。
民間也就有了調侃女孩大婚的葷話“臘八日子好,大姑改大嫂”,“臘八日子差,大姑改大媽”。這大嫂大媽就是做“娘”的感覺了。
在過去,結婚的程式猶如一個染缸,女孩猶如一塊白布,當經過染缸不論是否?外人認為這塊白布都變了顏色,很難再回到白色。所以古代女子佷注重貞潔。
在《玉篇·女部》中,“娘”的本義是少女,說“娘,少女之號。”
在古裝劇中,也經常出現年輕的少女,稱號帶娘字,如“芸娘、杜麗娘”等等稱號。
“娘”另一個意思是婦女,如廚娘、漁娘等等。
“新娘”可以表達一個女子人生新階段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