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京川6
-
2 # 回馬一腔
(圖:已故英國前首相馬格麗特撒切爾夫人)
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英國當代著名女政治家,第49任英國首相,也是英國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前後共執掌英國政府權利11年。
瑪格麗特在階級森嚴的英國算是草根逆襲的典型。她出生於英格蘭東部林肯郡的格蘭瑟姆,原名瑪格麗特·希爾達·羅伯茨。父親阿爾弗瑞德·羅伯茨在鎮上經營雜貨店,並熱心於地方政治。 馬格麗特從小時受父親的影響,對政治有一定的興趣。
馬格里特考入牛津大學後,開始表現出咄咄逼人、毫不妥協的性格特徵以及突出的從政素質。18歲時她就申明“政治已溶進了我的血液”,在校期間她任牛津大學保守黨協會主席。
(圖:馬格麗特跟她老公,年輕的撒切爾夫人堪稱美人。)
上個世紀50年代初期,瑪格麗特作為英國達特福德選區最年輕的保守黨女性候選人,認識了丹尼士·撒切爾·戴卓爾,兩人最終相愛並結婚。老公丹尼士是一位富有的商人,有錢支援瑪格麗塔考取律師資格,同時她也不必再為柴米油鹽瑣事兒分神,可以全身心投入政治活動。
1979年,經過30年政壇摔打的撒切爾夫人成功當選英國第一位女首相。她政治生涯前期的30年,正是日不落帝國受二戰重創後國家實力和地位持續下滑的30年。英國已不復幾百年全球霸主的勃勃野心及進取精神,整個社會瀰漫著萎靡和頹喪的悲觀情緒。
(圖:當年鐵娘子的風采)
撒切爾夫人上任後進行一系列大頭刀闊斧的改革,無論反對勢力多大聲浪多猛,撒切爾夫人都表現出她一貫的堅毅、果斷與毫不動搖。由於她獨特的執政風格,她堅定反對共產主義的強硬立場,以及在對待英阿馬島戰爭時的果決和剛烈,被前蘇聯人戲稱為‘’鐵娘子‘’。
雖然後來世界上又湧現了像德國默克爾、英國特雷莎梅等女性政治領袖,‘’鐵娘子‘’變成各國政壇鐵腕女強人的代名詞。但毫無疑義,‘’鐵娘子‘’的正版專屬於當年的撒切爾夫人。
(圖:相比於當年的撒切爾夫人,如今的梅姨像是山寨版)
第二,她不是戰士,但她確實在屬於自己的戰場上戰鬥著。
公元1982年四月,英國與阿根廷馬爾維納斯群島(又稱福克蘭群島)爭端激化,阿根廷軍政府為轉移國內矛盾,派軍隊攻佔了馬島。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力排眾議,英政府、議會一改凡事扯皮的陋習,在48小時內決定派出遠征軍武力收復馬島。
整個決策過程中撒切爾夫人起到關鍵作用,知情人士評價說:‘’ 她是決定發動戰爭的驅動力。‘’
馬島戰爭歷時兩個多月,到82年6月宣告結束。英國遠征軍以航母艦隊為核心,行程1萬3千公里遠赴南半球,最終打敗了阿根廷軍隊,展現了大英帝國駝死不倒架的殘存雄威。
(圖:英阿馬島戰爭場景)
撒切爾夫人不但快速啟動了國家的戰爭按鈕,同時還在國際舞臺上縱橫捭闔。她把這場戰爭看成是轉移國內視線、振奮民族精神的良機,竭力施展外交手腕爭取國際輿論及美國、法國、英聯邦成員國的支援。
拋開這場戰爭的正義與否不談,撒切爾夫人以她鋼鐵般的意志力和成熟政治家的敏銳頭腦,把握機會擺脫了自由市場化改革招來的非議,重塑了大英帝國日益黯然的形象,讓全國上下重新團結振作起來。她不是戰士,卻在屬於自己的戰場上頑強地戰鬥著。
第三,她擁有11年的高光和輝煌,卻在中國重重摔了一跤。
(圖:撒切爾夫人訪華,受到鄧小平的接見。)
撒切爾夫人執政11年,是自十九世紀利物浦伯爵之後連任時間最長的英首相;她所制定的政治路線以及治國方略,被保守黨梅傑與工黨布萊爾兩位繼任首相延襲,史稱‘’撒切爾主義‘’,一直遲續到08金融危機。
然而,別看撒切爾夫人擁有如此高光而輝煌的歷程,卻在一件事情上面重重摔了一跤——我指的當然並非她訪華時,在人民大會堂臺階狼狽地跌倒,而是指在收復香港主權問題上,面對咱們漸漸甦醒的中國,向來以鐵腕強硬著稱的鐵娘子,很誰選擇不妥協讓步。畢竟中國不是軟弱可欺的阿根廷,而時代也不是大英帝國再能夠為所欲為的鴉片戰爭時期。
(圖:撒切爾夫人和中國服務員合影留念。)
1984年,撒切爾夫人在北京代表聯合王國和中國政府簽署了《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宣告》,為香港順利迴歸中國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強硬的、堅定反共產主義的鐵娘子,代表大英帝國低下了高貴的頭顱,不知她是否會引為終生的遺憾?
第四,一位視體面與尊嚴如同生命的女人!
上世紀90年代撒切爾夫人卸任後,在國際社會和英國仍然享有極高的知名度以及聲望。她也偶爾會出席一些公眾活動,慢慢退去鐵娘子的稜角,變得老態龍鍾。
(圖:晚年的撒切爾夫人)
公元2013年4月8日,撒切爾夫人因中風病逝,終年87歲,骨灰被安葬在切爾西皇家醫院墓地、亡夫丹尼斯的墳墓旁邊。
據說,撒切爾夫人晚年行動已經不便,容貌更是蒼老憔悴得令人不忍睹視。要強的撒切爾夫人索性謝絕一切外來人的拜訪,維繫著從前她在人們記憶中的形象。
這個訊息終於使我明白:這是一位視尊嚴和體面如同生命的女人!她用畢生精力捍衛了自己的體面尊嚴,更捍衛了她的祖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殘存的體面與尊嚴。
-
3 # 隨雨飄渺
這是英國遇上了三次變革期,撒切爾夫人使英國再一次破繭成蝶,獲得經濟上的轉型成功,英國當年的處境尷尬,國營企業效率低下,產業需要轉型,撒切爾擔當了強硬推行內政外交,對內改革,對外捍衛馬島,使英國從新煥發青春。
鐵娘子使英國渡過了政治與經濟上嚴重危機,堪稱八十年代的三大傑出政治家。
-
4 # 馮瑋
1979年,英國駐法國大使尼古拉斯·亨德遜在離任前,向英國外交大臣呈交了一份報告,題目是《非迎合性報告:英國的衰落,其原因和後果》。他痛心疾首地指出:“今天的英國不僅不再是一個世界強國,甚至已不是歐洲的一流國家。今天,我們就像昔日被看成是成功的化身一樣,被看作是疾病的化身。”評價撒切爾夫人,不能脫離這一歷史背景。
作為英國保守黨第一位女黨首和英國第一位女首相,撒切爾上臺後即推行了被稱為“撒切爾主義”的改革。如何評價“撒切爾主義”是評價撒切爾夫人的基本依據。
撒切爾夫人認為,凱恩斯經濟學不僅未能解決失業和生產衰退問題,而且戰後40多年的國家干預經濟、“需求管理”和赤字財政,導致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基於上述認識,她在理論上選擇了長期反對凱恩斯主義的美國經濟學家弗裡德曼的“貨幣主義”經濟學。“貨幣主義”強調控制貨幣數量,對資本家的經營活動不加限制,從而有利於市場經濟更自由地運作。隨後,撒切爾提出了以參照貨幣主義理論的經濟改革為主攻方向,以行政改革和“工會戰略”為必要前提的改革。這些改革,被稱為“撒切爾主義”,主要包括:一、將加強私有化、控制通貨膨脹為重點,實行較自由的物價政策、改革稅制,刺激投資,工資改革;二、將強化政府巨集觀調控職能,實現經濟自由,弱化其服務職能為重點,改革文官制度,精簡人員和改革結構,加強行政監督;三、對工會進行改革,通過法律限制工會活動,對罷工採取強硬政策,通過策略手段分離工會會員和工黨的關係,並將維持高失業率作為政治和經濟武器。
撒切爾主義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效,使英國經濟企穩回升。但是,英國民眾對撒切爾夫人的評價相當分裂。2002年,在英國廣播公司即BBC舉辦的“100位最偉大的英中國人”評選中,她名列第16位。但僅時隔一年,英國電視臺第4頻道進行題為“你最痛恨的100個最壞的英中國人”的民意調查。撒切爾夫人被評為第三名,排在她前面的是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和以胸大出名的豔星喬丹。
回覆列表
撒切爾夫人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政治人物,給英國和世界都帶來了深遠影響。她的人生經歷可以用"一個時代,一場戰爭,一個宣告”來概括。
一,“一個時代"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被謄為"鐵娘子”,在英國曆史上創下了三個"笫一”。
1,第一位女政黨領袖一一1975年2月,撒切爾夫人當選為保守黨領袖,成為英國這個男子主義最嚴重的政黨裡的第一位女領袖;
2,英國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一一她於1983年6月和1987年6月她兩次連任首相,成為英國19世紀初以來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
她出生平凡,父親是英格蘭林肯郡格蘭瑟姆市的一位雜貨鋪商人。因為刻苦勤奮,她18歲進入牛津大學薩維爾女子學院攻讀化學,顯示出對政治的興趣,參保守黨並擔任牛津大學保守黨協會主席。26歲時,瑪格麗特與丹尼斯-撒切爾結婚,兩年後成為了律師,34歲當選為保守黨下院議員,45歲起任教育和科學大臣。50歲被選為保守黨領袖,54歲出任首相。
撒切爾夫人被稱為"鐵娘子"與她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有關。她任首相期間,財政上推行貨幣主義政策,壓縮公共開支,降低稅收,經濟上實行大規模私有化,社會領域削減,控制與改革社會福利制度等,被稱為"撒切爾主義"。但其成效也有共睹,給英國社會經濟各個領域帶來了深遠的變化,在此後慢慢得到認同和理解。1990年11月,撒切爾夫人辭去首相職務。1992年6月,她被封為終身貴族。
在她擔任教育與科學大臣期間,她對英國的大學實施市場化改革,其中的第一個重要措施就是囯際學生收取學費。這一制度影響深遠,眾多將英國列為留學目的地的中國學生可能不知道,英國向國際學生收費的制度,是拜撒切爾夫人所賜。
二,"一場戰爭”
1982年,英國和阿根廷因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主權問題打了一場持續74天的戰爭,撒切爾夫人充分展示了其“鐵娘子”作風。當時英國的軍事力量暮氣已現,英國國內對能否打贏這場橫跨大西洋的遠征存在分歧,並沒有必勝的把握。戰爭的勝利,為撒切爾奠定了她在英國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一個宣告"
1982年,撒切爾訪華就香港問題與鄧小平會談。1984年12月,撒切爾夫人再次訪華,中央兩國政府簽署了香港問題的聯合宣告。鄧小平提出了"一囯兩制”構想,她曾評價說:
“一國兩制的構想,即在一個國家中保留兩種不同的政治社會和經濟制度,是沒有先例的。它為香港的特殊歷史環境提供了富有想象力的答案。這一構想樹立了一個榜樣,說明看來無法解決的問題如何才能解決以及應該如何解決"。
2013年4月8日,撒切爾夫人因中風醫治無效去世,享年87歲。中方對她不幸去世表示哀悼,稱其為"一位傑出的政治家,生前曾為中央關係的發展,特別是香港問題和平解決作出了重要貢獻"。
2013年4月17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以及來自200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政要代表及各界人士等在倫敦出席撒切爾夫人的葬禮。倫敦一些政府機構大降半旗為撒切爾夫人默哀,英國標誌性建築"大本鐘"則以"靜音”形式表示哀悼。極盡哀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