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吸引我的還是年的千年文化傳承!有句順口溜,形象地道出了過年的規矩和程式,即是: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蒸棗花;二十九,要打酒;三十兒,包扁食兒;貼對聯,掛年畫!
像我們這種漂泊在外的打工族,縱使與家相隔萬水千山,過年還是會想方設法地回家與父母孩子團聚。年前大掃除,置辦年貨,年三十貼對聯放鞭炮掛紅燈籠,如同例行公事一般。好像過年了,總得整出點應景的東西來。
但其實現在的過年已經不像我們小時候那樣了。小時候雖然缺吃少穿,但到了過年一套新衣服,一些自家人親手製作的小糕點,都能讓我們無比期待無比滿足。大人們圍著火盆,嗑著瓜子,閒話家長,看著春晚;小孩子們是坐不住的,在院子裡外追逐嬉鬧,沒有玩具沒有手機,照樣歡騰。吃完年飯,鄰里間相互串門,到處都是歡聲笑語。那才是我記憶中的年味,簡單而快樂。現如今,雖然過年了,在外的遊子大多都趕回了家。但年輕人個個抱手機,父母和孩子還是被冷落一旁。無論是親人相聚還是朋友相會,都少了往昔地開懷暢談。當然,肯定還是會有比較自律的人,把時間花在陪伴老人孩子身上。其實年味很簡單,珍惜著短暫的相聚相守,品嚐著家鄉的味道。年復一年,改變的是形式,不變的是傳承。
最吸引我的還是年的千年文化傳承!有句順口溜,形象地道出了過年的規矩和程式,即是: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蒸棗花;二十九,要打酒;三十兒,包扁食兒;貼對聯,掛年畫!
像我們這種漂泊在外的打工族,縱使與家相隔萬水千山,過年還是會想方設法地回家與父母孩子團聚。年前大掃除,置辦年貨,年三十貼對聯放鞭炮掛紅燈籠,如同例行公事一般。好像過年了,總得整出點應景的東西來。
但其實現在的過年已經不像我們小時候那樣了。小時候雖然缺吃少穿,但到了過年一套新衣服,一些自家人親手製作的小糕點,都能讓我們無比期待無比滿足。大人們圍著火盆,嗑著瓜子,閒話家長,看著春晚;小孩子們是坐不住的,在院子裡外追逐嬉鬧,沒有玩具沒有手機,照樣歡騰。吃完年飯,鄰里間相互串門,到處都是歡聲笑語。那才是我記憶中的年味,簡單而快樂。現如今,雖然過年了,在外的遊子大多都趕回了家。但年輕人個個抱手機,父母和孩子還是被冷落一旁。無論是親人相聚還是朋友相會,都少了往昔地開懷暢談。當然,肯定還是會有比較自律的人,把時間花在陪伴老人孩子身上。其實年味很簡單,珍惜著短暫的相聚相守,品嚐著家鄉的味道。年復一年,改變的是形式,不變的是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