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聚光燈娃娃

    總有很多人,特別是沒有經受過大苦大難的人會對於苦難輕描淡寫的說:苦難創造價值,從苦難中成長,或者是感謝苦難這些話,我都特別反感。

    我想,但凡經受過苦難的人,你去問問他們會感謝這段經歷嗎?會不會感謝苦難帶給他們的人生價值?我想答案應該是百分之兩百的肯定回答是,不會,如果可以選擇,沒有人會選擇通過經受苦難的方式來證明人生的價值,或是從苦難中去獲得所謂的寶貴的財富。

    苦難本身是不具備任何價值的,只有從苦難中熬出來的人,能夠從苦難中得出自己的體悟,能夠在這段經歷中使人變得更加通透,這樣的經受過苦難的人才是具有真正意義上的價值。

    那些被苦難壓垮,在苦難中消失的人,對於他們來說,苦難的價值卻是負的,而且還是糟糕罪惡的。

    從苦難中走出來的人,絕大部分會活得比以前更加豁達、更加風清雲淡地去看世事紛擾,對於往事他們有自己的感悟與總結,閱歷就是這麼來的,只有經歷才有閱歷,那些平日裡生活得很滋潤,無波無瀾,被捧著寵著抬著的人,永遠不會懂得有一種境界叫“豁達”。

    很多事情,人們會通過講道理的方式對後代或旁人講,但是他們怎麼都不會明白,即使聽了也終不得究竟,往後遇到了同樣你講過的事,他們還是會走很多彎路,還是會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最後,在自己的遭遇裡總結出你給的經驗是對的,但是,這個過程還是要自己去經歷,聽是聽不來的,學也是學不會的,唯有自己去經歷,得到的才是自己人生的閱歷。

    當吃過大苦大難之後,又必然會形成兩種性格的人:

    一種是極端主義,內心的不平衡情緒陡然增長,憑什麼這一切要我去經受,憑什麼我不能過別人一樣的享樂人生,憑什麼命運對我如此不公,憑什麼……

    無數這樣問題會盤旋在頭腦裡,讓你越想越氣,便會產生一種極端的厭世情緒,產生報復的動機,做出危害社會的行為,最後的結果便是兩敗俱傷,得不償失。

    另一種便是出塵之境,像莊子老子一樣的道家“獨善其身”的想法,凡事都看開了,凡事都隨緣了,聽天由命,命由天定,只想避世樂逍遙,不再如從前般鋒芒畢露,凡事爭個輸贏,經歷過了,才知生活中自己最看重的是什麼,什麼對自己來說才是值得付出的,才真正走進了自己的內心去抉擇自己想要過怎樣的餘生,去選擇一種自己最喜歡最舒適的方式。

    拋開了萬丈紅塵,看淡了悠悠歲月,餘生只想過不將就的人生。

    王小波說過一句話:人必須要吃一些無益的苦,虛擲一些年華,以此來達到崇高的境界。

    事實證明,苦難本身的價值是不值得讚揚與歌頌的,唯有真正從苦難裡走出來,然後形成了樂觀豁達的自我人生觀,堅韌無悔地活到最後的人,才能證明苦難對於他們真正的價值。

  • 2 # 大海無憂

    不知道我的朋友經歷算不算苦難。

    我朋友出身草根階層,高中三年學校太亂,沒有學到東西。

    高中畢業上了大專,但是大專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於是發奮讀書考研,最終考上研究生迎來的逆轉。

    一、苦難實際是一種財富

    人生太順也不是什麼好事,如果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最終一場細雨可能就淋溼生命了,但是經歷過風浪的人,更加堅定自信,更加勇敢威猛,更加不怕事也不惹事。

    有些人經歷過一些苦難,後續更加的成功穩健,所以說有些苦難是一種寶貴的人生財富。

    二、性格是多方面影響發展的

    性格的形成和周邊的環境以及自身價值觀有很大關係,如果自身性格不是很好,外在環境經歷一些挫折,可能會改變性格,但是依然取決於自己內心的堅持。

    經歷過苦難的人,性格肯定更加沉穩,面對未來不確定性,更加有自信和毅力,面對風險更加的理智。

    三、人生肯定是向好的

    不吃苦中苦,難為人生人,沒有經歷過風雨,肯定見不到彩虹。

    為啥開國皇帝都是很威猛,建國後國家欣欣向榮,但是皇帝的繼承者一代不如一代,最終導致王朝的顛覆。

    因為後續繼承者沒有經歷過苦難,沒有經歷過生與死,最終沒有開國皇帝的能力和手段,面對一些困難和問題,沒有良好的解決辦法。

    之前有人問,如果朱元璋處於崇禎的位置會怎麼樣,好多人回答,朱元璋處於崇禎的位置肯定會力挽狂瀾,因為崇禎手裡的牌,比朱元璋創業時的牌好很多,但是就是這樣一把好牌,崇禎依然最終打的很爛。

  • 3 # 醉珺

    古語中有這麼一句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我一直都相信,上天是公平的,只要你有所付出,就一定會有所收穫的。

    但是,吃過大苦大難的人,最後都變成了什麼性格呢?

    如果你是在少年時候,吃苦、遇難,那麼一定會比同齡人更懂事;

    如果你是在成年之後,吃苦、遇難,那麼一定會變得不符合這個年紀的沉穩;

    如果你是在三十歲後,吃苦、遇難,那麼你一定會看到人間冷暖,也會感謝這次苦楚讓你拾起初心;

    一般吃過苦、遇過難的人,他們的性格更加沉穩、冷靜。

    因為吃過的苦難有所不同,所以每個人在每個階段,他所走過的苦難,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畢竟千人千面,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但是他們的人生一定會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精彩。

    何為精彩?人生中經過繁華、沒落、真情、假意等,將這世界的酸甜苦辣盡收眼底,那麼今生將註定無悔。

    這些人最後一定會選取自己想要的人生,因為他們比任何人都看得透徹。

    他們會比我們更早醒悟,更早看開,也會更加明白人生的真諦。

  • 4 # 開心一家人7941

    吃過大苦大難的人,是老天爺對你的眷顧,是在考驗和磨鍊你,如果你經受到了狂風暴雨的摧殘,依然能爬起來,老天爺才放心,會把更大的任務交到你手裡,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然後才能擔當大任,所以有時要感謝老天爺給你的災難。

  • 5 # 天澤1967

    真正經歷過大苦大難的人,會具有這樣的性格特徵。

    儘管外在的性格可能會各有不同,但都不會輕言,或不言“苦”和“難”。曾經的痛不會輕易去觸及,深刻的感受別人無法理解。對別人的所謂“苦難”,也因此淡然處之,不會輕易加以褒貶。

    內心平和,寧靜,樂觀,輕易不起波瀾。經過“苦難”磨礪過的心,會變得“皮實”許多。平和來自曾經滄海再觀水的寬容,寧靜是風浪過後需要安歇的一池春水,樂觀是風雨過後生活獎賞的一抹彩虹。

    對生活的熱愛進一步加深,對細節的感受更加敏銳。苦難,尤其是“大苦大難”,會讓你對生命的脆弱和堅韌,都會有不同於常人的認識和感覺,使你更加熱愛生活中的點滴美好,關注生活中每個小細節對你的真實意義。

    得失觀會變得與眾不同。苦難是生活的最好教科書,由此你會學到該放棄什麼,該珍惜什麼,患得患失的通病在你身上會蕩然無存,你的生活方式也因此變得輕鬆簡單,迥異於人。

  • 6 # 環球旅行家文文

    吃過大苦的人其實差不多一樣,只有兩種,要麼有錢,要麼沒錢,而身在農村的人最有感想,怎麼說呢,你看看你爸媽,是吃了一輩子的苦吧,也就那麼兩種結局,有的農村家庭父母吃苦後給你買房買車了,而有的農村人父母窮極一生依舊是苦不堪言,這一點在深山窮地方最有說服力,他們窮了幾代,但是如果你正好是深山出來的,你會發現還是一樣的日子難過。

    以前生活,大部分人都吃過苦,就比如說你父母這一輩甚至你爺爺姥姥這一輩,他們基本都是從農村吃了一輩子苦的,因為在毛主席年代,大家基本都是吃苦的,一起親密一起努力,就算是城市的人,也是需要去下鄉做知青的,所以說那個年代的人基本都是同一生活水平的,買啥都是憑票據的,也沒有炒房團,甚至連小偷都很少,而差距也是從你父母這輩開始的。

    電影的例子,王健林和馬雲他們父母都是做過知青的,所以更別說其他人了,而改革開放後,貧富差距越來作大,當然這也是社會的進步,因為現在的農村跟以前已經是今非昔比了,看看現在的結婚三件套就知道社會發展到啥程度了。

    我們那個鄉村,以前是屬於國家貧困鄉,大家都吃不飽到,捨不得買肉,大家都說自己養雞養鴨和產雞蛋,基本生活能夠保障,但是肉還是捨不得吃,記得我小時候讀小學時,吃頓雞還要等好久,甚至雞專為兒子準備,我妹就是小時候吃不到雞所以怪我媽偏心,但是這有啥辦法呢,以前豬肉貴,其他肉也買不起,更別說買其他的生活工具了。

    可是現在,我們鄉已經擺脫了貧困鄉,甚至家家都有三層樓房,而且大部分都在市區買房了,甚至有的在一線城市買房了,而差距也越來越大了,而我父母就是這一種吃了一輩子苦,但是依然是生活不好,買不起房,也沒錢為我娶老婆,我也沒怪過他們,因為我也是差距越來越大了,小時候的玩伴,甚至同學,他們基本都有車有房,甚至小孩都打醬油了,而我呢,苦了半輩子依舊是啥都沒有。

    所以說吃過太多苦的人基本都是懂得一個道理,只有努力提高自己實力,也就是有錢了,你才能跟你同學或朋友共處圈子,要不然一切都是廢話,你看看現在沒錢的人,還有多少朋友,甚至除了父母還有多少人記得你,又有多少人會微信找你聊天呢,甚至又有幾個妹子看得起你呢,你跪舔式的追求一個自己喜歡的女孩,只能得到渣女般的對待,各種玩弄,沒辦法,你沒錢最好結局也就是備胎而已。

    所以,小夥伴們,吃過苦是一種福利,也是一種修為,對於以後的你絕對是一種甜,只是時機還沒到,用一句哪吒的話來說,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所以,永遠別抱怨命運的不公,因為社會對誰都是公平的,大家都是一天時間24小時,所以說,在這裡只說三個字,努力吧,加油,未來會更好的

  • 7 # 壹身証氣

    三起三落才是人生,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大愛無言吧!

    就像人說出的話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有水分的,也像不在一個意境或一個世界,也如兩個人說話,一個在欣賞高山流水風景如畫,一個又在體會人生何其短去日苦多,經歷不同看待問題角度自然不同!

    有的人會羨慕經歷豐富人,有的人更羨慕沒有經歷更加純真的人,人本矛盾!不知什麼是自己想要的,得到的不會珍惜,失去了後悔莫及!道理大家都懂,但又不切實際!

    誰想要那些苦難的經歷,只不過在堅持不住的時候自我勉勵而已,誰又能體會瀕臨奔潰的邊緣,又靠自己騙自己堅持!不知前方多坎坷,不騙自己能如何,充滿了無奈!度過以後回想當初不過如此,但是又不想再過一次,不能說經歷多就高人一等,天外有天,山外有山!

    走自己的路,雖然有時不太平坦,但是始終還是要走的!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這句話是我在不同年齡不同境遇,體會與眾不同一句話!唯一不同的是別人笑我太瘋癲的時候,我也不會笑了!

  • 8 # 木林談心理

    生活中的大苦大難,會改變一個人很多方面,不只是性格和人生。還有態度、認知,甚至是這個人的身體。

    如果勇敢面對,選擇堅強的活下去,那麼最後會變成一個出眾的人。

    如果逃避現實,選擇逆來順受的態度,那麼最後會變成一個出局的人。

    而在這場生活的戰役中,性格可能變得堅韌、自強,也可能變得懦弱、自卑。

    當然,也有人經歷不住這樣生活的洗禮,選擇了消極面對人生,甚至是生命的結束。

    不是有句老話經常說嘛,“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不只是指運氣的成分,更含有已經看破人生,積極面對的心態。

    強者,自強不息,堅定自己的人生

    國外有一個著名的演說家,他的名字叫尼克·胡哲。1982年出生於墨爾本。

    他的身上發生了很多人看來不幸的事件,因為他天生沒有四肢,只有一個“小腳”。

    在成長的過程中,他經常被同學嘲笑,曾經自己試圖把自己淹死,沒能成功。

    在他19歲的時候,想要推銷自己的演講給學校。多次打電話聯絡,被拒絕了52次之後,學校給了他5分鐘的時間。從此之後,開啟了演講生涯。

    2003年,胡哲從大學畢業,並獲得了會計與財務規劃雙學士學位。2年後,被提名為“澳洲年度青年”。

    2008年來到中國,在清華、首都師範、復旦大學進行演講。2年後,出版自傳式書籍《人生不設限》。

    2012年,與妻子宮原佳苗結婚,13年,伴隨著兒子的出生,生活很幸福。

    他的人生履歷,就像他的自傳書一樣。人生不設限,成功者不是因為資源很豐厚,而是因為自身很努力。

    弱者,滿心抱怨,生活就是命運的安排

    生活的大苦大難,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下來的。很多時候,不怕苦難,只是不敢面對他人對自己的態度和語言。

    我們都熟悉的歷史著名人物,項羽。就是個關鍵時刻選擇“逃避”典型的例子。

    當年,項羽是何等的威武,帳下英勇能人那麼多,自己也是個大英雄。

    但是,在與劉邦對決的時候,還是敗給了劉邦。項羽自覺“無顏”再見江東父母,選擇了烏江自刎。

    如果他能夠有越王勾踐的“臥薪嚐膽”的毅力,當年劉邦最後能否奪得天下,還真是未可知。

    弱者,在面對命運中的大苦難時,無法挑戰,就會長嘆一聲“時也,命也”。

    從此,一蹶不振。不再有勇氣面對人生,也無法正視過去的成就。

  • 9 # 藍雪夢語

    1.心中充滿負能量,報復社會。

    這樣的人由於自己經歷了很多苦難,覺得世界上的人都是壞人,都不善良;所有的事也都不順自己的意,長久下來,形成了扭曲的價值觀,產生了報復社會,報復人類的心裡。比如:前段時間會聽到訊息說某某持刀在街上砍殺群眾,造成多少人員傷亡。而他自己還不以為然,還覺得是別人對不起自己在先。

    2.心中充滿正能量,苦難中成長

    古人有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能成大事的人必定不是溫室裡的花朵,不是被父母捧著長大的。只有經歷過風雨,才能見彩虹。這樣的人在經歷苦難之後,沒有消極,而是讓它成為自己成功路上的墊腳石,在苦難中成長,在苦難中進步,在苦難中磨鍊自己的意志,總結經驗,為以後的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人們常說:凡事都有兩面性,你怎麼看它,它就能怎麼影響你。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們都會經歷很多困難,才能不斷進步。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我們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不懼怕苦難,才能取得美好的未來!

  • 10 # 蕭晗之十二子門

    什麼是大苦大難,這就猶如大山裡的小孩,又比如海邊的漁民,沒有糧食,亦沒有遮體的衣服,有的只是生存的渴望而已,這裡面還沒有遭災,又比如“屋漏偏逢連夜雨”,這裡還沒有雪上加霜的味道,只是條件有點艱苦而已,這隻要挺一挺就過去了,這至少在性格上會表現的不屈不撓,但是這時候人的心理會發生變化,比如仇視和仇恨,假如這樣的感情給予了正確的誘導則會是走向對社會有益的地方,假如這樣的感情再落井下石,則只會激發人的仇恨,但是這裡有一個前提就是你沒有做過壞事,假如你做壞事只會越做越多,那麼別人也只會是對其改過自新不抱任何幻想,亦不會期望他成為什麼英雄來救人,這裡面的善良與邪惡都被生存內容所取代了,那麼這樣的善良與邪惡只會是與生存沒有關係的一個精神概念而已,所以,假如能夠從這樣的逆境困境之中走出來的話,那麼就一定是會回報社會的,假如沒有這樣的逆轉那就會是再也找尋不到了,這樣的逆境與大苦大難與平常人來講則只會是沒有來由的是是非非,所以,除了無妄之災,那些人為的苦難只是讓人討厭的作惡而已,是非本來並沒有太多懸念,加上一個人的無所事事的多事,就會有很多是非,這裡有些讓人詬病,或許本身就對這樣的大苦大難有多少的認識,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是是非非,因為你無所事事的多事,這讓人沒來由的有種遭人暗算的感覺,與其自身來講,只有工作與生活的努力程度,並不會有什麼大苦大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威尼斯商人裡鮑西婭說的可以割肉但不能滴血,如何用邏輯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