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11事件後,拉登成為了美國點名的通緝犯,他的故鄉本來在沙特,是建築業巨頭。他為什麼要逃到落後的阿富汗,而不在沙特尋求庇護,躲避美國?

6
回覆列表
  • 1 # 百里赤雲

    本·拉登是沙特一個建築家族富商的兒子,當然,他有很多兄弟姐妹,這就不介紹了。

    拉登家族和沙特王室有著很密切的關係,因此家族的生意也是非常的好,而本·拉登就是一個穩穩的富二代、闊少。

    本·拉登大學畢業後,在家族企業中工作了一段時間,靠著石油以及建築業賺了一大筆錢,當時他的個人財產估計高達數十億美元。

    在1979年,蘇聯對阿富汗發動戰爭,而本·拉登像眾多的“遜尼派穆斯林”熱血青年一樣,投入到抵抗蘇聯紅軍的戰鬥中。

    剛開始的時候本·拉登只是提供了一些財力上的支援,為那些自發來到阿富汗的“聖戰者”修橋鋪路,開設醫院和購買武器。

    後來,本·拉登又出錢在阿富汗修建了聖戰者訓練營,還聘請了作戰經驗豐富的教官,教給他們戰場上必備的技能,同時為他們提供武器。

    而美國也伸出了援手,提供了跨國的幫助,幫助了本·拉登進行聖戰訓練,還為他提供約兩億多美元的經費援助,這為聖戰者們抵抗蘇聯紅軍起了很大作用。

    就是這期間本·拉登和塔利班有了接觸,彼此像多年的好友一樣,這麼的默契,而美國和本·拉登為各自的利益走到一起。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威脅到了沙特的利益,此時的本·拉登不但財力雄厚,還有一支戰力不俗的伊斯蘭聖戰組織,從而主動提出為沙特政府出力,但沙特政府毫不領情。

    反而向美國求救,美國為了其在中東的利益,爽快的答應了沙特政府的請求,派出數十萬軍隊進駐沙特,就一個舉動激怒了本·拉登,他給沙特國王寫信直言道:這是褻瀆了伊斯蘭教義,是一種犯罪行為,無異於引狼入室。

    沙特政府無法接受這樣的言論,認為這是對沙特王室的侮辱,開除了他的沙特國籍,剝奪他公民的資格將他逐出沙特,就這樣本·拉登走上了反美之路,對美國恨之入骨,誓將美中國人趕出阿拉伯。

    之後,本·拉登開始策劃了一系列針對美國的恐怖行動

    1992年,針對駐索馬利亞美軍的葉門旅館爆炸案。

    1993年,美國的世貿中心爆炸案,導致六人死亡數百人受傷,謀殺約旦王儲阿卜杜勒未遂。

    1994年,本·拉登宣佈向美國發動聖戰。

    1995年,自殺羅馬天主教教皇若望·保祿二世未遂。同年11月,利雅得美軍軍營爆炸案,五人死亡,埃及駐巴基斯坦使館爆炸案,17人喪生。本·拉登承認在沙烏地阿拉伯本土的利雅得和達蘭執行恐怖活動,被剝奪沙烏地阿拉伯公民權。

    1996年,宰赫蘭美空軍住所爆炸案。

    1997年,開羅外國旅遊者客車爆炸案。

    1998年,東非美國大使館爆炸案,257人死亡5000餘人受傷。

    2000年,葉門美國科爾軍艦爆炸案,17人死亡。

    本·拉登也因此成為了美國的頭號恐怖分子,對他的懸賞從500萬美元一路飆升至5000萬美元。

    本·拉登一路逃向了阿富汗,而不是回沙特,他在沙特已經被開除國籍,這時候回去也只是自投羅網罷了。

    本·拉登在阿富汗早就建立有人脈、有基礎,地理環境複雜,這裡的人民對於美中國人的死傷根本不感興趣,而且還是阿富汗的抗蘇英雄,在這裡有槍有炮,還有基地組織,人員上也有保障,這種情況下可比回沙特安全的多。

    阿富汗也願意庇護本·拉登,而本·拉登和塔利班的關係本就親密,塔利班政權建立後,卡達,沙特和巴基斯坦承認了該政權的合法性,沙特多次希望他們能交出本·拉登,但都被拒絕,美國也以此為藉口對阿富汗發動戰爭。

    當然,除了阿富汗,本·拉登當時確實是無路可逃,沒有哪個國家願意頂著美國的壓力收留本·拉登

    塔利班政府在當年12月被推翻,而本拉登在巴基斯坦的一座豪宅中被美軍海豹突擊隊擊斃。

  • 2 # 大東北的小豆包

    其實本拉登一直在阿富汗。

    本拉登是沙特籍的阿拉伯人,而且出身於沙特一個財力雄厚的大家族,也就是說本拉登並不缺少錢,而作為恐怖分子的大當家的,本拉登其實最早成名就是在阿富汗。

    蘇聯入侵阿富汗

    抵抗蘇軍的阿富汗游擊隊

    塔利班炸燬阿富汗境內的巴米揚大佛

    而本拉登的祖國沙特,雖然也是推崇遜尼派的伊斯蘭教,但是顯然在本拉登看來,沙特王族並沒有嚴格遵守遜尼派的伊斯蘭教規,沙特也並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政教合一國家。

    2011年的911事件,在本拉登看來無論反蘇還是反美都是信仰的一部分

    此後包括2000年葉門的美國驅逐艦科爾號被基地組織炸成重傷,2001年美國911恐怖襲擊等。

    所以藏在阿富汗包括後來的巴基斯坦北部山區,不僅僅是因為沙特不足以讓他感受到安全,更主要的是,在阿富汗,在巴基斯坦才是本拉登的理想和追求的所在地。

  • 3 # 密探零零發

    本·拉登的全名是奧薩馬·本·穆罕默德·本·阿瓦德·本·拉登,他出生於沙特一個土豪家族,家族是做建築業的,並且與沙特皇室有著密切的關係。在本·拉登在大學畢業後,進入家族企業,從事家族生意,賺了一大筆錢,這些錢也成了他後來從事基地組織活動的資本。年輕時候的本·拉登也曾是一個熱血青年,曾夢想執劍走天涯。

    綜上所述,911事件後,面臨美軍的追殺,留在阿富汗是拉登的最佳選擇。就這樣,拉登在美軍的追殺下,一躲就是10年。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2011年,美軍的海豹突擊隊襲擊了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藏匿的院落,將本·拉登擊斃。至此,本·拉登結束了其傳奇的一生。

  • 4 # 本草百曉生

    1993年3月5日,沙特法赫德國王對外宣佈:剝奪奧薩瑪.本.拉登的沙特公民權,一個葉門後裔,卻擁有沙烏地阿拉伯的護照,無疑說明本.拉登家族在皇室內擁有著極高的地位,因為沙特王國對公民權向來嚴加控制,極少授予外中國人。但為什麼要撤銷奧薩瑪的公民權呢?

    作為沙特本.拉登家族54個小孩其中的一員,奧薩瑪.本.拉登出身富貴。在70年代,還只有十六七歲的小本.拉登開的是一輛白色的大克萊斯勒。他開車的時候,總控制不住自己,老往油門上踩,沒過多久,大克萊斯勒“光榮退役”,翻在暗溝裡。出車禍後,非但沒有嚇退奧薩瑪,他朋友哈利法每次跟他出去騎馬,或是開車兜風,總提心吊膽,生怕本.拉登重蹈覆轍。哈利法說“只要看到沙丘,他就會開著車飛快地翻過去,我們根本不知道沙丘另一面有什麼,真的,他多次讓我們置身險境。”

    或許正因為這種不知死活的冒險,讓奧薩瑪把自己一步步推向死亡的深淵。

    1979年聖誕節,蘇聯趁著節日的夜色入侵阿富汗。“我憤怒之極,立刻趕去那裡”本.拉登後來宣稱。其實,在這之前,本.拉登根本就沒有聽過阿富汗這個國家,當他的富二代朋友在談論女人、車子、遊艇的時候。本.拉登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錯,居然迷上了恐怖主義。不僅暗地加入埃及恐怖組織“穆斯林兄弟會”,還特愛庫特卜的恐怖主義理論。

    尤其在聽了巴勒斯坦學者阿扎姆關於阿富汗聖戰的“彩虹屁”後,他就更加堅定要去阿富汗“建功立業”。1984年,本.拉登總算到了阿富汗,但對於阿富汗人來說,這些沙特人只是“尊敬的客人”,根本不算是聖戰者。

    一般的沙特人或是其它志願者,僅僅把他們的阿富汗之行當作是渡假,或是來尋找刺激。但本.拉登把它當作畢生的事業來做,很快他就在白沙瓦建立“服務局”組織,他每月向“服務局”提供2.5萬美元來維持運作,簡單說來,服務局就是一個資金匯集點,他們固定把籌集來的資金髮放給阿富汗的聖戰組織指揮官。另一方面,本.拉登向沙特當局彙報自己的工作。

    很快這個大方的沙特人,引起了阿富汗反抗組織的注意,他們評價本.拉登說“他吃得很少,睡得也很少,他非常慷慨,他會把自己的衣服給你穿,把自己的錢給你用。”

    然而,本.拉登並不是一位很有魅力的領袖。一位久經沙場的巴基斯坦聖戰者回憶“跟他握手,感覺像和一個女孩子握手。”他顯得害羞而嚴肅,許多人都覺得他有些天真幼稚,笑起來的時候會以手掩口。

    真正讓本.拉登聲名大噪的是在1987年5月,本.拉登挖的“獅穴”只有9人,成功抵擋了蘇聯100人的持續進攻,後來更是添油加醋,認為獅穴之戰是現代阿拉伯的一個神話,他們成功打敗了超級大國——蘇聯。

    1989年,本.拉登回到沙特故鄉吉達,31歲的他獲得英雄般的讚美,沙特當局鼓吹他率領的阿拉伯軍團擊敗了一個強有力的超級大國,本.拉登的聲望幾乎超過沙特國內所有人。

    他父親所敬愛的法赫德王室,卻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沙特國王擁有價值1.5億美元的波音747飛機,飛機上竟裝有噴泉,每次去英國倫敦遊玩時,必在當地的賭場賭錢,一夜輸掉數百萬美元是常有的事。其它沙特王子亦紛紛效仿父王的做法,特別是默罕默德王子,收受超10億美元的賄賂,用於支付“妓女、色情物品”以及百餘輛高效能轎車組成的車隊的各自奢侈消費。

    讓本.拉登無法忍受的是:沙特當局竟然讓異教徒美國駐軍沙烏地阿拉伯這塊神聖的土壤,作為一名伊斯蘭教狂熱分子,這是無法讓人接受!

    在公開場合不斷抨擊沙特王室的腐朽,以及如何跟美帝國主義勾結在一起。當王室正式剝奪本.拉登沙特王國公民權後不久,一名使者向他正式通告此事,並要求本.拉登交出護照。本.拉登將護照扔給他“既然你們覺得這東西能左右我,那就拿去!”

    從此以後他就跟沙特一刀兩斷,阿富汗對他而言就是第二故鄉,是成就他的福地,再加上阿富汗山地眾多,是躲避搜捕的好地方!

  • 5 # 歷史好奇怪

    當然本拉登也確實生了不少的孩子,他17歲的時候就迎取了一名敘利亞妻子,此後他一共結過22次的婚姻,和其中的三名妻子生了13名子女,總共本拉登有多少孩子並沒有詳細的統計。

    父親去世之後,本拉登就繼承了家裡的大筆遺產,當時據估計他的財產已經達到了3億美元,隨後他成立了蓋達組織抵抗蘇聯,這是本拉登武裝力量的形成。

    在1990年的波斯灣戰爭爆發前,美軍進駐了沙特,本拉登對沙特王室允許由外族所組成的美軍保衛自家地盤非常不滿,認為被褻瀆了,由此雙方矛盾深化,隨後他離開了沙特,前往蘇丹和阿富汗組織了對美軍開始的戰爭。

    此後在1994年美國的壓力下,沙特剝奪了本拉登的國籍,他成為無國籍人士。

    一開始本拉登曾在肯亞和和坦尚尼亞襲擊案期間躲避在蘇丹,但隨後美國對蘇丹政府實行壓力,導致他不得不離開蘇丹前往阿富汗。

    此外一點就是作為武裝組織的頭目,他在阿富汗可以有更大的施展空間,因為他在阿富汗有武器裝備,拉登很早就在阿富汗成立了基地組織,在資金人員上都有充足的保障,而且沒有像沙特政府這樣的親美政府來圍剿……

    拉登最作死的一點就是他悍然發動了911的恐怖襲擊,導致美國對阿富汗用兵,報復塔利班和基地組織,這本拉登不得不開始了他長達10年的逃亡生涯,最終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一座豪宅中被海豹突擊隊第6分隊擊斃,時年54歲。

  • 6 # 飛狼

    本·拉登自從與沙特鬧翻,被沙特剝奪國籍遭到驅逐,並接連向美國發動恐怖襲擊,製造了美國駐肯亞與坦尚尼亞大使館、“911”等慘案後,註定是喪家之犬,無路可逃,除了他戰鬥了十年的地方阿富汗,在那裡,他收到了熱烈的歡迎與強大的庇護,可以算是他的地盤,他甚至被阿富汗人稱為“阿富汗的阿拉伯人”。

    沙特富二代本·拉登在沙特阿卜杜拉國王大學就讀期間認識了二個伊斯蘭教士,受其影響,沉迷於伊斯蘭教的《古蘭經》教義與聖戰思想。1979年,本·拉登跟千千萬萬的阿拉伯人一樣,拋妻棄子,離開祖國,奔赴中亞的阿富汗,開戰聖*戰,抗擊蘇聯的侵略,整整戰鬥了十年,直到1989年蘇聯從阿富汗撤軍。

    本·拉登抗擊蘇聯的第二年,也就是1980年,便在阿富汗成立了恐怖組織基地組織,日後針對美國發動了一系列的恐怖襲擊,特別是造成重大傷亡的美國駐肯亞與坦尚尼亞大使館、“911”等慘案,成為當今世界影響力最大的恐怖分子,被稱為恐怖主義的“精神領袖”。他也因此被美國全球追緝,以及被沙特剝奪了國籍,在蘇丹躲藏了一段時間後,被蘇果政府驅逐,成了喪家之犬,實在是無路可逃,除了第二故鄉阿富汗。

    本·拉登在阿富汗與蘇軍抗擊了十年,被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的普什圖族人稱作“抗蘇英雄”,收穫了尊敬與友誼,並收到了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的堅定庇護,他在阿富汗,以及以普什圖族人為主體的巴基斯坦西部地區賓至如歸,這裡就像他的家。

    2011年5月1日,美軍的海豹六隊突襲了巴基斯坦的一座豪宅,擊斃了世界恐怖主義的旗幟人物本·拉登,終年54歲。本·拉登被美軍打死了,但他的恐怖主義思想依然陰魂不散,繼續禍害這個星球。

  • 7 # 虎賁軍huben

    因為在這之前,本拉登就已經不被允許呆在沙特了,所以根本不可能回去。

    把事情從頭捋一下,本拉登是沙特建築家族富商的第17個兒子,這個家族和皇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因此家族的生意也是紅紅火火,拉登穩穩的富二代。

    1979-1989年,本拉登在阿富汗抵抗蘇聯並且成立了基地組織,1991年和沙特政府鬧翻,逃離沙特來到了蘇丹,1994年沙特取消了本拉登國籍,2001年發動911恐怖襲擊,拉登家族也選擇和他斷絕關係。

    可見本拉登在2001年已經失去了沙特國籍,根本沒有回到沙特一說,另外自己家族和皇室已經斷絕和自己的關係,沒有對拉登下手已經仁至義盡,更別說會收留他。

    而阿富汗的基地組織已經成立了13年,這裡有很好的基礎,適合本拉登發展自己的武裝組織。其次本拉登也不是一直躲在阿富汗,很長一段時間,本拉登實際上在阿富汗鄰國巴基斯坦。最後本拉登被擊斃,也是在巴基斯坦首都的附近。

  • 8 # 朱興子

    本.拉登之所以逃到阿富汗,是因為實在是無路可逃。而留在老家沙特,情況會更糟糕,直接像普通罪犯一樣被抓到美國就是他的下場。

    雖然說本.拉登在沙特是建築業巨頭,大財閥。但拉登家族並不敢冒太大的風險保拉登無事。沙特王室一直是美國的盟友,本.拉登先前在肯亞,坦尚尼亞的美國使領館爆炸案的行為已經激怒了沙特王室。加上海灣戰爭中本.拉登批評王室,沙特絕不會保證拉登的安全。

    本.拉登曾經在肯亞和坦尚尼亞襲擊案期間在蘇丹躲避,但隨後美國對蘇丹政府的壓力,以及阿富汗的工作使他不得不主動離開蘇丹,前往阿富汗,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拉登在阿富汗有人脈,有基礎。本.拉登第一次來阿富汗是80年代響應阿拉伯世界“到阿富汗參戰去”的抗蘇浪潮,那一戰後來醞釀了許多恐怖分子,比如扎卡維,奧馬爾,杜達耶夫等,他們自稱“阿富汗阿拉伯人”,拉登就是其中一個開著推土機的“阿富汗阿拉伯人。”他在阿富汗很有人緣。

    第三,阿富汗願意庇護本.拉登。當時在阿富汗執政,控制國家的是穆薩維.奧馬爾領導的塔利班。拉登和塔利班是密友,他們很早就認識,拉登還是塔利班的資助者之一,他本人的背景和性格也讓他在阿富汗人中很有魅力。塔利班政權建立後,卡達,沙特和巴基斯坦承認了該政權的合法性。沙特多次希望奧馬爾交出拉登,卻被拒絕。塔利班敢於庇護這位被美中國人點名捉拿的通緝犯,也確實敢於應對美國發動的阿富汗戰爭。

    第四,阿富汗環境複雜,人文風情吸引了拉登。塔利班的基礎是南方的普什圖族,他們給予拉登庇護的名義是為這位抗蘇英雄行使普什圖人的“賓主權”。在延續古老傳統的普什圖山民看來,即便是仇敵,也可以在這種權力下生存,即便犯罪也可以容忍,更何況,山民們對於美中國人的死傷不感興趣,拉登的頭上是“抗蘇英雄”。

    第五,除了阿富汗,拉登當時真的是無路可逃。沒有多少國家願意頂著美國的壓力收留本.拉登。

    當然,塔利班庇護本.拉登也為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創造了藉口,塔利班政府在當年12月被推翻。而拉登本人也在2011年5月被美軍擊斃在巴基斯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牛市中,選低價股好還是高價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