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知道父母恩情大於天,可是每當我想起從小到大的經歷,還是會忍不住心痛忍不住流淚。如果我的媽媽也想對我哥那樣那麼疼愛我,我該多幸福啊,或許我的性格我的心理狀態都會不一樣,我現在也不會那麼沒有安全感容易焦慮敏感。

70
回覆列表
  • 1 # 在路上走著跑著

    我知道父母恩情大於天,可是每當我想起從小到大的經歷,還是會忍不住心痛忍不住流淚。如果我的媽媽也想對我哥那樣那麼疼愛我,我該多幸福啊,或許我的性格我的心理狀態都會不一樣,我現在也不會那麼沒有安全感容易焦慮敏感。我對我的幼年、童年和少年階段,好像最大的感受就是恐懼,我爸對我媽的暴力,我媽對我哥的偏心。每次看到我媽受傷,我都覺得難過擔心痛苦,每次看到我媽對我哥是那樣好,我都不解和委屈。小時候,我想著好好學習成績比我哥好,我媽就會也多疼我,至少就能對跟我哥一樣了,可是印象裡每次成績出來的那天,我開心地告訴我媽,她都是冷冷淡淡,而我哥不管成績如何,她都是溫柔可親。我爸媽打架時,看著我媽受那些傷,我也站在我媽這邊,可是她都是抱著我哥哭,對我卻冷眼白眼,我也是小孩子呀,我也心疼她啊,我當時真是不懂她為什麼要對我冷暴力,他倆吵架了,沒一個人搭理我,我爸睡著不吭聲,我媽就牽著我哥。還記得我小學住院嗎?其實我心裡都記得。那時候我經常覺得喘不過氣來,覺得自己像要死了,上課時也覺得不出氣,每天好害怕,小心翼翼跟我媽說過幾次,她每次好凶,衝我說怎麼這麼多事就不管我了,還翻我白眼。直到終於有一天,鄰居在我家跟我媽聊天,我實在沒忍住,吐了出來,她帶我去城關醫院檢查。從我記事,我媽一直給我的印象就是對我冷暴力,我一直不明白到底為什麼,就因為我是女孩重男輕女?或者我並不是她親生的?有時想想她從小到大對我的付出,下著雨帶我去問王剛怎麼做題目,高中時半夜我餓了起床給我做飯,我又覺得她應該是關心我的。可是為什麼對我很少有好臉色呢?那個時候我還小,聽我媽說了很多她拉扯我哥的事,我很羨慕,我想如果我是第一個孩子是男孩,我媽會不會對我親一點呢。以前吃飯從來只問我哥想吃什麼,哪怕問我一次也行啊。那個時候最怕一家出去玩,因為我媽從來都是跟我哥有說有笑,我就像多餘的尾巴在後面跟著小心翼翼,動輒衝我。我哥同學去家裡她熱情招待,我卻不敢喊同學到家裡,即使鼓舞勇氣求我媽好多次,她也生氣說我找她麻煩。我以前以為我哥上大學了,我媽就能像對我哥那樣對我了,可是還是那樣,我崩潰了我高三時老摔東西,我不懂我媽這什麼要重男輕女,我是不是她親生女的嗎?做不到一碗水端平還要生下我。我對我媽很心疼,可是我心裡卻一直都很痛,在家住了十幾年,我現在仍可以非常冷靜的說,那個家給我的更多的是委屈壓抑。我常告訴自己,不管我媽是否偏心,只要是疼我就行了

  • 2 # 用心澆灌的花

    換個角度去思考,父母老了,哥哥是贍養父母主要責任人,女兒只是偶爾回去看望一下,別人會指責你不盡義務。同樣你嫁人,婆婆也一樣會偏愛你們,因為你們也肩負著贍養公婆的責任。公婆為娶媳婦花掉畢生積蓄,買房買車,帶孫子。

  • 3 # 韻嘯

    這種偏心偏愛是封建思想造成的,不要責怪爸媽,多多想想父母養育之恩把等級分開,就象這社會有人享受高等待遇,有的只是平常,當報國之心不分高低,這叫三觀,三觀擺正了,什麼陰影也沒有了!不究不責,反而贏得父母之愛!

  • 4 # 雲捲雲舒152754837

    父母對孩子的偏愛,是個存在於家庭的普遍問題……所以,對於你來說,並非個例!我只能深表同情!

    想告訴你的是,這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天地,而這篇天地是自己營造的,與父母無關……說白了就是自己人生之路……當你成人之後,你會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你也會有屬於你自己的一切……

    父母親情,更多的時候,我們感恩都來不及……不說母親帶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九月懷胎之苦,即使是從小到大的父母養育之恩,那也是每個人這一輩子難以忘懷的……

    所以,更多的時候,我們可以把父母對自己過於嚴格的要求看做是一種動力……看做是一種鞭策……

    心若Sunny,無畏悲傷……

    人,還是要有感恩之心……

  • 5 # 樂金瓊9

    以前的封建思想的殘留,父母偏心是必然也正常的,一碗水是端不平的。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朋友別在想那麼多了,別給自已自尋煩惱的。這種事情希望不要在出現在你和下一代人身上了。做好自己,為兒女樹立一個好榜樣。父母的生養之恩還是要報的。贍養老人也是兒女的責任。父母已經老了,忘記過去,回到現實中,好好的善待待他們。

  • 6 # MHlove1982

    我和你差不多,很早就知道媽媽重男輕女很嚴重到做夢夢到都哭醒。現實中獨立,脾氣暴躁,決不讓步。但能理解我媽媽,她有重男輕女思想是她的自由。不恨也不怪媽媽。由她去吧!沒有如果,我也是非常沒有安全感焦慮敏感的!人生就是這樣修煉過來的!

  • 7 # 萍水相逢169579615

    別把父母的偏心放在心上、我的童年和你一樣、父母特偏心弟弟妹妹、對我好像不是他親生的一樣,由於父母長期不喜歡我、從小讓我的性格變得堅強、長大以後的我不管什麼事都是自力自強的去解決。父母老了他們偏愛的子女都不盡養老義務,這個時候的我站出來成擔了父母的全部費用、他們必定生養了我二十多年、我得還禮報恩、他們走後我無遺憾。人生不能過得太認真了、這樣很累。

  • 8 # 東北向前

    想的太多,還是貪心太多。

    健康成長就好。

    想多了一點用都沒有。

    自己都要強吧。

    父母把我們養這麼大也挺不容易的。

    不要跟父母去爭寵計較這些事兒意義。都是骨肉,都是親情。其實沒有什麼遠近之分。只不過你心中的怨恨太深,分別心太重。

    還是缺少一顆感恩的心。

    要知道父母把我們養這麼大就算完成任務了。

    自立自強吧。

  • 9 # cj談情

    簡答。

    父母的偏心這個有時候沒法去理論。

    一般常理來說都是往下親,但是你家就比較疼哥哥,但絕對不是完全的忽略你的存在,只能說是相比較而言,要不你早餓死了。

    所以我建議,你可以離開,去尋找自己想過的生活,沒事就回家看看,眼不見心不煩嗎。

  • 10 # 我是心理諮詢師

    你媽的偏心是該不了了!兒子從遺傳基因上更多的隨了媽媽,在媽媽眼中兒子就是最喜愛的異性自己,其實媽媽喜歡兒子是在喜歡另一個角色的自己,是對自己生命延續和完美化的熱愛。通常說法,兒子就是媽媽前世的小情人。可想而知,媽媽對兒子的愛由生而來,嫉妒不得。而女人基因上隨爸爸多些,尤其是性格,如果夫妻關係不好,媽媽很容易把對爸爸的厭棄和憤怒投射到女兒身上,而爸爸對女兒的深愛,更是激起媽媽對爸爸的憤怒,從而女兒也備受打擊。所以幸福的家庭裡孩子才會身心健康的長大,而不幸的家庭裡總有人受傷,孩子最終會帶著傷痕長大。理解了這一點,也許自己就可以原諒父母,畢竟那個傷害你的人也是可憐人。

  • 11 # 獨孤落燕

    我父母也從小偏心我哥,小時候只要我和我哥吵架,我媽覺得都是我哥對的。好的都是我哥的。但是我覺得偏心就偏心吧。單獨來說,對我也還不錯,就是不能和哥哥比。兩孩子的家,父母總不能一碗水端平,要自己看開。想想父母對自己的好,別去比較對另外一個怎麼樣,對你也有養育之恩。我就是長期在偏心的狀態下長大,也對父母孝順,漸漸得,我媽發現我的好,也慢慢得對我很好。保持自己的樂觀心態,孝順父母,別的不用去多想。

  • 12 # 淳戶彥

    謝謝信任。我認為太陽底下極少有不偏心的父母,父母一碗水端平是需要理智的,明白這點心態就不要那麼糾結啦,家庭生活不要問為什麼,沒有理頭的事太多太多了,在家裡任性妄為的人很多,不會因為為人父母了,年紀大了而有所變化。

    比如“母親”這個角色,說起來孩子們都是她身上掉下來的肉,可是她就要偏心眼,同樣是兒子她也一樣不會公平對待滴,所以我們周圍才有那麼多心理不健康的可憐人,那麼多“不孝”子孫……其實凡事皆有因果,每個人遇見的好事壞事都是自己種的因,結的果。

    我認為在子女跟父母的關係中,父母是第一責任人,且不說遺傳基因的優劣,單是後天的教育父母也主導了90%的選擇,孩子的人生50%取決於原生家庭的影響,40%取決於社會環境的作用,10%取決於後天個人自身的努力。

    基於此還有10%的機會改變自己的性格、命運、三觀等等,所以不要過於計較原生家庭和社會因素,首先做自己想要的最好的自己,然後努力做父母希望的自己。成年人的人生只能是自己對自己負責,不要再去找父母討說法,父母的侷限性不能再成為你人生的包袱,母親的選擇有她的道理,你沒必要弄清楚。

    幸福,愛,焦慮,安全感等等都是個人主觀感覺,與心態有著密切聯絡,而心態與基因與身體健康狀況又有密切聯絡,有些因素可控,有些因素不可控,所謂盡人事聽天命說的就是主觀努力很重要,自己瞭解到這些邏輯關係後就要從主觀上積極干預負面情緒的滋生與漫延,不要放任自流,更不要陷進去不能自拔。

    理不清的時候就保持距離,讓自己冷靜。

    但願你早日找到幸福的感覺。

  • 13 # 劉氓律師我思故我在

    哦,爸爸媽媽偏心?誰不偏心呢?你不偏心嗎?

    只是角度不同罷了。

    與其糾結別人是不是虧待自己,不如自己努力做到獨立自強,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事情都是自己決定的,你想怎麼樣就會是什麼樣的世界。你可以覺得父母偏心,也可以覺得老師偏心、同學偏心,同事偏心、身邊每一個人都偏心。那怎麼辦?你自己就不偏心了?你能夠把每一口碗都端一樣平?

    做不到的。

    人都是偏心的。

  • 14 # 王姐艾養生

    只要不是一個孩子,家長總會偏心的。一種是重男輕女使然,還有就是性格不合,家人也很朋友一樣,有聊得來的,有性格差異,兄弟姐妹們多了,也有合得來,合不來的,看我們父輩那一代就知道了,有的兄弟之間老死不相往來,還不如鄰居。也許就是三觀不同吧。父母偏心兒子,可能認為養兒防老吧,女兒終歸還是要嫁人的,女生外嚮。

  • 15 # 紫螺

    重男輕女很常見的

    對孩子有影響是肯定的,不僅對女孩不好,對男孩的教育也好不到哪去,啃老族就是“重”出來的。

    慢慢看淡吧,農村出身,家境不好,誰的童年沒點陰影呢。

  • 16 # 老耒樂

    你這裡提到走不出媽媽偏心的陰影,你想和他們說開,但爸媽都強烈遣責你,難道你爸爸也偏心麼。我有兩個兒子,每當有人提起父母偏心,一碗水端不平,我何止寒心,我傷心至極。我的兩個兒子從上小學到參加工作,兩個人走的路基本是一樣的,化的錢,費的事也基本是一樣的,我為他們沒少費心,沒少跑路,直到最後參加工作娶媳婦帶孫子一路走耒貼人貼錢,只是在有些小事處理上各人競遇不同處理不一樣,主要是結婚時大兒早彩禮少,費用低,小兒結婚晚費用高,大兒說我偏小的,小兒說我愛他哥,有一度時間大兒曾說他不是我親生的。至今我看得出耒還有陰影。每每想起這些我何止痛心。我狠不得把心掏出耒讓他們看。說到這裡我多麼希望孩子們多站在父母角度理解父母的所做所為。多從自身找找原因,對父母的遣責多問幾個為什麼?究競是你做錯了,還是父母偏心。

  • 17 # 使用者曦睿

    一個人從出生到教養成人,父母要用多大的財力和精力,沒有父母的付出,何來今天的你。母恩似海,父愛如山。羊跪乳,鴉反哺。畜牲尚知報恩,而你怨忿父母,畜牲不如。深刻反省,好自為之,成為孝順之人。

  • 18 # 不需要理由3644374

    哈哈哈……

    都經歷過的。

    都是母親造成的,父親一般不會。

    我十三四歲時,有一年春節姐姐提議去照相館照個全家福,我生氣,指責母親,姊妹幾個,為何唯獨把我留在老家?她們都有照片,為何我沒有?那一年沒有照成全家福。

    有時母親說我,知道你這麼不聽話,還不如當時把我按痰盂裡溺死,我就懟她,你真該那樣做。噎的母親半天說不出話來。

    我嫌她嬌慣弟弟,她則說弟弟比我聰明,會來事兒。

    可是父親則是對我們都一視同仁,不偏不倚。

    我的感覺是,沒有文化的母親,講道理的不多,她是媽媽她就是理。

    [偷笑][偷笑][偷笑]

  • 19 # 自如自在的嘉比裡娜

    過去的就算了,放下為何要糾結呢?未來的路還有那麼長,未來怎麼過?要做什麼想活成什麼樣,有那麼多事情要做,忙都忙死了,幹嘛還要糾結於過去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隋、唐至明、清,皇帝是怎樣通過科舉制約、消除門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