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筱朱侃車

    如今市場上銷售的合資品牌及進口車型中控的按鈕都是英文標註的;反觀我們的自主品牌絕大多數也是英文標註的,只有比亞迪是個例外,那麼為什麼大多數都以英文來註明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敘述下。

    1、眾所周知汽車文明是從西方國家引入進來的,而西方國家的語言英文是全世界通用的語言,自然用英文進行註明。

    2、成本控制問題,現在汽車行業全球一體化,零部件全球流通,都使用一種通用語言達到成本控制,如另需增加其他語言的話,需要另開模子,增加成本。

    4、最後就是有些消費者有如下思想,覺得英文高大尚些,崇洋媚外。

  • 2 # 李老貓說車

    當然這個事情也沒有什麼死規定非要用什麼語言,能用英文那就肯定能用中文,在中國人的汽車上,用中文標註其實是更方便易懂的,根本不用再去翻說明書,這個按鈕是幹啥的,那個按鈕是幹啥的,一目瞭然,簡單易懂。目前也就是比亞迪有魄力敢這麼幹,比亞迪的各個型號車型都是在用中文進行標註的,對此董事長王傳福表示:這個涉及到中國文化,底子的東西要堅持。

    早在比亞迪之前謳歌其實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們最早開始用中文進行按鍵標註,不過對於這種適應中國人使用習慣的操作卻被噴慘,消費者普遍認為太low,導致車型滯銷。自此好像再也沒有哪一家主機廠再這麼搞了。

    比亞迪確實有一定的民族情懷,從旗下車型唐,宋,元的命名就可見端倪。董事長王傳福也公開表態,用中文標註要堅持,即使它最後它被證明是錯誤的也在所不惜。比亞迪這種對中國文化的敬意還是很值得推崇的,有氣節,給所有中國產主機廠帶了個好頭。消費習慣是可以被改變的,說不定哪天中文汽車按鈕就會成為高階的主流。

  • 3 # pigliu0311

    就事論事 以愛國無關 寫英文是可以的 我反而認為寫英文好 第一 汽車公司要做大做強 必然要出口國外 出口的再開一副英文的模具 成本很高 要是出口的還搞中文 外中國人是要罵爹的 第二 汽車本就是外國發明 所以很多功能都是用的英文縮寫 中文講起來很繞口 那麼小的按鍵最多放3個漢字 太多了字就太小看不起 定速巡航可以簡稱巡航 acc 怎麼辦 esp怎麼辦 另外中文比劃較多 辨識性不強 第三 英文按鍵已經形成國際規範體系 又要建立一套中文的規範體系 要統一所有汽車製造商的規範 很難 總不能同一個定位功能 比亞迪叫位置 吉利叫定位 那客戶換車的學習成本很大 所以說一定要統一規範 很麻煩 第四 隨著中國人的文化水平不斷提高 我相信大部分年輕人還是看得懂的 只有部分年紀大的看不懂 第五 按鍵中識別度最高的不是那幾個字母 而是符號 我們主要還是看符號的 人對圖形的敏感度是超過文字的 就像儀表盤上都是報警符號 沒有文字一樣的道理 綜上 不喜勿噴 不接受反駁

  • 4 # 攬遍世界風景

    汽車按鍵用中國字當然可以,並沒有誰規定必須用英文,但是重點在於很多按鍵已經成為一種符號了,相比之下可能比用中文更簡單明瞭。比如ESP的全稱是“車身穩定系統”,有些車上設計有關閉ESP的按鍵,用英文符號就是"ESP OFF",這幾個字元刻在按鍵上清晰明瞭。如果用中文的話應該是"關閉車身穩定系統",這按鈕得做多大?還是字型能做多小?還有我們熟知的USB,它的中文全稱是"通用序列匯流排"。USB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插優盤播放音樂、可以連線手機充電、傳輸檔案。而且大多數人提起USB都能想到這些功能。但是我弄個"通用序列匯流排"按鍵你還知道它是幹什麼的嗎?

    約定俗成,全球通用我們其實可以想一想,其實除了汽車以外,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用英文按鈕的,比如說電腦、電視機按鈕甚至收音機、隨身聽等。原因很簡單,這些電子產品最開始都是從國外研發生產的,而英文是全世界最通用的語言,因此使用英文按鈕就成了約定俗成的習慣,已經是全球通用的標識。節約成本對於合資車來說,使用英文按鈕很好理解,因為這款車型可能是全球通用車型,使用英文按鈕,不用開發額外的中文模具,可以節約成本。至於中國產車,大部分車型也出口發展中國家,所以也是節省成本的考慮。

    也許汽車上採用中文按鍵以後剛開始有些彆扭,畢竟很多已經習慣了英文標準,可習慣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動不動就和愛國連在一起的自主品牌是不是應該得考慮一下怎樣改變這種習慣呢?把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自己的汽車中,這並不需要什麼理由吧?

  • 5 # 一流來氣噴

    為什麼不用中文按鍵?這其中的原因,關乎到語言文化。

    眾所周知,汽車是發源於德國的。也就是西方。而西方人一般說的都是英語,自然而然,汽車按鍵就會設計為英文。

    2.貿易問題

    車企一般都是跨國大企,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東西文化差異。如果用中文,絕大多數的外中國人都會不認識,從而導致銷量低。

    3.美觀度

    不同於英文,中文不可以縮寫。而中文複雜而繁多的筆劃,再加配上繁多的按鍵,會給人造成一種較亂的觀看感。所以為了美觀,一般車企都會選擇可縮寫的英文。

    如果實在是不喜歡英文,車企們也給出瞭解決方案。

    寶馬旋鈕+小屏

    這種搭配會在不失美觀的情況下,為使用者提供了便利。只要把系統調節成中文就可以啦。空調的控制面板採用的是數字+形態的形式,十分直觀。

    比亞迪大屏整合式

    這種做法就比較方便了。只要把系統裡的語言文字改成中文就行了。如果要出口,也只用更改系統設定就行了。

    再來對比一下之前比亞迪中文按鍵,是不是感覺現在的比亞迪更好看了點呢?

  • 6 # 老實生活

    首先不是不能寫中文,而是寫不了。因為中文在汽車上未形成標準用語。

    為何現在車企絕大多數都不用中文,直接寫英文,主要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 、設計上設計美學不允許

    從設計上來說,統一、對稱、精簡是設計美學準則。

    而汽車內飾按鍵很多,有很多詞語無法用中文表達,也就是無法寫中文。這樣如果用中文標識就會導致一部分中文,一部分英文,還有一部分圖示符號,這在設計美學上是不符合美學基礎的。

    這會導致視覺混亂,整個內飾設計美學降低檔次。

    2、中文語意的博大精深

    我們知道中文一個詞語能表達多種意思,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你可能理解成馬,另外的人可能會理解成驢。

    中文大多數情況無法簡寫。汽車按鈕的標識必須精簡幹練,字數多了,那麼小的空間內印不了。而汽車按鍵裡就有很多按鍵如果用中文你就得印很多字才能表達清楚,比如ESP、ABS等等,中文兩三個字表達不清楚,如果全用中文寫上去,按鍵也印刷不了,就算印刷上去了,也會大小不一致。這又回到第一點:設計美學混亂。

    3、國內不統一,沒有統一中文用詞標準

    不管我們說英文如何精簡,如何更好更符合設計美學標準。但終究原因還是中文在汽車上沒有形成標準用語。

    如果形成標準用語,統一了設計美學就不存在問題。依然跟英文一樣符合設計美學。

    所以對於比亞迪首次採用中文印在車上,這是開創性的行為,只能佩服。但不管行為多麼偉大,實際情況,依然還是比亞迪按鍵絲印是混亂的,至少設計美學上不如用英文。

    但如果中國所有車企聯合起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針對中國車內絲印,對中文化做一個標準的化,所有中國產通用。

    這一切設計美學就不存在任何問題。但要他們聯合,這是不太可能的。

    不過現在的汽車觸控式螢幕越來普及,按鍵越來越少,全印中文便會慢慢可能。

  • 7 # 西貝郎

    開車多年,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國內的“汽車按鍵”幾乎都是英文標識的,對於大多上年紀的車主來說,可能會因為按鍵名稱不是中文而看不懂。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國內汽車按鍵為什麼不用中文呢?

    我們先來看看網友時怎麼說的:

    網友A:因為外中國人可能也要買,中文搞不好會出歧義,引發一陣聯想。

    網友B:請把眼界看開一點,不要只盯著中國。

    網友C:比亞迪的中文按鍵,周圍的人說自主車就是土,處處顯得低檔。

    網友D:為了給你一種高檔的感覺啊,就像有人提到的把鍵盤換成中文,這逼格瞬間就……自己看圖慢慢體會吧▼

    國外品牌的車使用英文,這是能理解的,可是咱中國人研發的中國品牌汽車,為何不照顧下自己人呢?而且它們當中很多是不出口國外的。難道,國內消費者真的沒有人喜歡中文按鍵嗎?還是廠商崇洋媚外?

    小編整理了網上普遍受認可的幾個答案,可供參考:

    1、慣性的延續

    先在什麼地方已經流行,並且成了規範的東西,後傳入的地方基本上就是遵從規範。國外汽車工業發展較早,當中國汽車產業開始起步的時候,汽車按鍵的很多圖形和部件功能都有了比較成型的模式,已經成為慣例想要改變比較困難。同時,目前汽車按鍵也有國家標準,符號的大小、形狀都有規定。而這份標準中很多內容是根據國際慣例執行的,也就是使用了英文。

    2、品牌形象

    很多車企,特別是外國車企都有非常規範的VI體系,不能輕易更改。他們車內按鍵的佈局、形狀、顏色等都是為了突出品牌個性或符合車內內飾風格而特別設計的,更有一些車型可以通過獨特的按鍵佈局模式,讓消費者一眼辨認出自己的品牌。

    3、化繁為簡

    目前,車輛的按鍵過多,可按鍵體積比較小,若在上面列印筆畫較多的文字,太多按鍵集中一起,可能會造成視覺上混亂。比如用中文表示ESP,則是車身電子穩定系統。雖然通俗易懂,可不好辨認過小的字型。而英文字母佔用的面積較小,在按鈕這樣的微小物品上進行標註的時候,佔用面積小的圖表可以做得略大一些,這是它的天然優勢。

    4、節約成本

    在汽車製造上,按鈕都是用模子印的,而如今無論是哪個國家的車型都是賣到全球各地的。如果每賣一個地區,廠家都要重新找供應商做模型,再印上不同語言的話,成本就高了,所以統一使用英文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一些成本。

    看了這些原因,你覺得車內按鍵使用英文,是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呢?

    最後,為了大家用車方便,附帶了汽車中控臺上的所有符號解釋,有需要的可以收藏起來哦!

    ▼▼▼

    ECU 汽車定速巡航系統基本功能

    AM/FM(SELECTOR) 調幅/調頻

    AUTO REVERSE 自動換向

    AUTO STOP 自動停帶

    BALANCE CONTROL 平衡控制

    BAND SELECTION SWITCH 波段選擇開關

    BASS CONTROLS 低音控制器

    CLOCK/RADIO FREQUENCY LED DISPLAY 時間/收音訊率發光二極體顯示(屏).

    DIAL POINTER 度盤指示器(指標)

    FADER 漸變(鈕)

    FADER CONTROL 漸變控制

    FF*PROG*REW 快進*換向*快退鍵

    FF*REW 快進與快退(鍵)

    FF/EJECT 快進/出盒(鍵)

    FM STEREO 調頻立體聲(鍵或燈)

    FREQ RANGE 頻率範圍

    FRONT(FEAR)SPEAKER 前(後)揚聲器

    HCC 高頻切除控制

    HOUR*MINUTE SET 小時*分鐘(調校)

    JUST/TUNE 正確調諧

    KEYING 鍵控,.鍵入

    LINE OUT 線路輸出

    LOCKABLE FAST FORWARD 同步快速向前

    LOCKABLE FAST REWIND 同步快速回轉

    LOUDNESS 響度補償

    MANUD TUNIND KNOB 手動調諧(鈕)

    MEMORY INDICATOR 記憶指示器

    MEMORY SWITCH 記憶功能開關

    METAL/CRO2 TAPE SWITCH 金屬/鉻帶選擇鍵

    MONO/STEREO 單聲道/立體聲

    MONO/STEREO SWITCH-OVEV 單聲道/立體聲變換(開關)

    ON-OFF SWITCH & VOLUME CONTROL 帶電源開關的音量控制(鈕)

    POWER SWITCH,VOLUME&STEREO BALANCE CONTROLS 電源開關.音量及立體聲平衡控制(組合鈕)

    PROGRAM SWITCH 音樂帶正反面放音變換開關

    PUSH*CLOCK 按下時鐘(鈕)

    RANGE BUTTON 波段推拉鈕

    ROD ANT 拉桿天線

    SCALE 刻度(盤)

    SCAN 自動掃描.搜尋

    SCAN MEMO 自動搜尋儲存

    SEEK 搜尋

    SELECTOR 選擇器

    SMC 軟靜噪控制

    SNC 立體聲噪聲控制

    STEREO INDICATOR 立體聲指示(燈)

  • 8 # 丨暴躁老哥

    汽車的內飾設計,現在越來越智慧化,物理按鍵的數量也是設計的越來越少,對於那些對汽車無感的人來說,那麼多按鍵,密集恐懼症都要發作了,比如現款的奧迪A8L或者保時捷的內飾。

    幾乎所有在國內出售的車型,都是用簡單的英文縮寫來表明按鍵的作用,那麼你是否想過,作為一箇中文國家,那些按鍵為什麼不設計成中文標識呢?是不是更方便人們的使用呢?

    1、國際慣例;

    汽車是歐洲人發明的,目前汽車上各種系統也是如此,在汽車進入全球各個國家的時候,都是用統一的英文縮寫來標識,比如我們最常見的ESP—車身穩定控制系統,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序列匯流排),如果你想翻譯成中文標識一下的話,那麼按鍵該設計的多大呢?每個按鍵的標識都要這麼設計,那還談什麼設計?任何一項好的設計,都是美觀與實用的結合體。

    在這裡,你可以自行腦補一下,汽車進入日本市場,是不是要標上日文,進入印第安地區,是不是還要標上印第安的文字呢?

    這些基礎功能的按鍵用簡單易認的英文縮寫已經是最優化的解決方案了,在目前幾乎所有車載的互動系統中,所有廠商都會根據當地的語言環境進行本地化設定,所以實際上來說,根本不會影響到車主的正常使用。

    隨著語音技術的普及,未來越來越多的功能都會簡化到用語音進行控制。在這裡吐槽一下,那些進入國內市場而不漢化作業系統的汽車,其實除了懶,沒別的藉口。

    2、那麼有沒有進行中文標識的車型呢?

    肯定有啊,國內自主品牌比如比亞迪,很多車型的一些功能按鍵都是用中文標識的,但那大多都是些音量,多媒體這些好翻譯的,而不是USB—通用序列匯流排,這種莫名其妙的標識。

    比較有意思的是,謳歌這個日系高階豪華品牌也曾經這麼做過,要知道謳歌都是在北美生產的,為了擴大銷量,用了這麼一招,也真是夠拼的,可惜這也無法影響國內消費者的購買決定,謳歌依舊是墊底的豪華品牌。

    所以,也可以做出論斷,採用了中文標識的按鍵也不會影響到這款車的銷量,畢竟現在國內的文盲也並不多。那些採用了中文按鍵的國內廠商,其實與其做這種努力,不如把技術和設計風格烙上中國的標籤,比起這種表面的功夫,更容易贏得尊重。

  • 9 # 微茶童隱客俠

    實際在中國市場是完全可以有中文的 主要是中國汽車發展史比較發達國家還有些慢了人家很多!所以需要自家民族品牌的提升 爭取汽車領域的制高點 自然有其的話語權!這也好比中國足球。水平哪時能提升,自然申辦足球世界盃也就不再話下了!

  • 10 # 農村大喇嘛

    無論合資還是中國產前期都是引進的國外技術成本制約

    省時省力拿來就用方便快捷,車主不懂沒關係就那麼幾個按鍵早晚能記住

    英文就是高階貨看著順眼,中國人普遍這麼認為

    書法用漢字就是文化要改成英文就不倫不類道理差不多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工業革命不是發生在中國我們沒有主導權

    崇洋媚外到骨子裡去了瞧瞧那些地產大亨起的那些小區的名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公對吃要求高,每天離不了魚肉,我們經濟條件一般,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