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存信網

    結論:《史記》不能視為“真”史,作者目的也不在於“著史”,但此書具有其獨特價值,應作為“諸子”來讀,而非“史”。

    原因如下:

    首先:傳統文化,文史混而為一,沒有現在嚴格意義上的“史”,如“春秋”等。

    其次:《史記》作者將書稱之為“記”,“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記載事物,並透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寄景抒情,託物言志。如碑記,遊記,史記;我們耳熟能祥的《岳陽樓記》亦是,司馬遷尚且將其書稱之為記,我們卻視之為史,只是我們一廂情願罷了。

    再次:《史記》中記錄了大量“兩人私密對話”,試問私密的“兩人對話”,外人如何得知?司馬遷如何得知?故此類內容使用了傳統諸子寫作方式,志在表達其論,是文學虛構手法,非史。

    最後:司馬遷寫《史記》時,其家族就已經傳承了幾千年,而漢武時期,百家爭鳴,各家爭相成為顯學,故作為司馬遷家族來講,此書至少代表了司馬遷“究天人之際,成一家之言”的目的,史記的寫作,如孔子述《春秋》,是一種“立言”,故《史記》應視為“諸子”來讀。

  • 2 # 皮皮小屋

    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在司馬遷寫史記時期,正處西漢的漢武帝時期,有些東西必須經過漢武帝審批,比如對漢武帝不好的東西。所以不可能實事求是。

  • 3 # 丹布利多

    《史記》是由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通史,記載了黃帝時代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3000多年的歷史,整部《史記》歷經14年才得以完成,包括八書、十表、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130篇,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為“前四史”。

    《史記》在史學方面的成就無人能出其右,所以它也被歷代官方納入史書傳承體系,後人對於歷史,尤其是正史大多是信奉,很少懷疑,從而忽略了歷史的細節。

    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列傳》中提到,《史記》缺少十篇,三國魏張晏曾列出這十篇的名錄,很多人對這名錄存在疑慮的,但我們今天《史記》確實是殘缺的。史記共130篇,有史學家根據內容推斷,這其中確有後人偽託其名做的偽文。

    這其種最出名的要數《孝武本紀》,開頭便寫“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孝武”是漢武帝劉徹的諡號,而司馬遷去世是漢武帝還活著,有人說這一篇是一個叫褚少孫的人寫的。

    類似的還有一篇《報任安書》,是司馬遷給當時在獄中的任安的一封書信,值得懷疑的是這封書信是如何被一個死囚看過之後流出牢獄的?而且司馬遷寫寫封信的時候,漢武帝尚在人世,很難想象司馬遷會對任安說出這麼多肺腑之言,難道他不怕為自己來殺身之禍嗎?所以我們推測,任安根本沒看過這封書信,而這封書信也並非司馬遷所寫,而是後人做的偽文。

    最後,《史記》在完成之後15年才由司馬遷的外公開,這十幾年來,其外孫是否對《史記》做出修改,整理也未可知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砂仁為什麼要三年才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