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是晚於朱熹先生,從小王陽明就受朱熹思想的影響,為了“格物”王陽明曾經幾天對著竹子格,以至於病倒,所以,從兩者之間來看,王陽明心學是朱熹心學的繼承個修正,是在朱熹心學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
如果要評價“去人慾、存天理”和“滅人慾、存天理”的有何不同,那麼不同處就於“去”與“滅”的不同。雖然一字之差,卻有不同寓意。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王陽明先生所說:“只要去人慾、存天理,方是功夫。靜時念念去人慾、存天理,動時念念去人慾、存天理,不管寧靜不寧靜。若靠那寧靜,不惟漸有喜靜厭動之弊,中間許多病痛,只是潛伏在,終不能絕去,遇事依舊滋長。以循理為主,何嘗不寧靜?以寧靜為主,未必能循理。”先生還說:“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則自然心中凝聚。猶道家所謂‘結聖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馴至於美大聖神,亦只從此一念存養擴充去耳。”
透過王陽明先生的回答,我們可以瞭解到“存天理”就是立志,這個方面朱和王是相通的,那麼“去人慾”更注重的是一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無論動靜,時時堅守志向,而“滅人慾”則有需要藉助外力,如果不是心甘情願的,就會一直潛伏在,遇事又會反覆。這就是我所理解的兩者的不同!不知大家有何高見,請賜教!
王陽明是晚於朱熹先生,從小王陽明就受朱熹思想的影響,為了“格物”王陽明曾經幾天對著竹子格,以至於病倒,所以,從兩者之間來看,王陽明心學是朱熹心學的繼承個修正,是在朱熹心學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
如果要評價“去人慾、存天理”和“滅人慾、存天理”的有何不同,那麼不同處就於“去”與“滅”的不同。雖然一字之差,卻有不同寓意。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王陽明先生所說:“只要去人慾、存天理,方是功夫。靜時念念去人慾、存天理,動時念念去人慾、存天理,不管寧靜不寧靜。若靠那寧靜,不惟漸有喜靜厭動之弊,中間許多病痛,只是潛伏在,終不能絕去,遇事依舊滋長。以循理為主,何嘗不寧靜?以寧靜為主,未必能循理。”先生還說:“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則自然心中凝聚。猶道家所謂‘結聖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馴至於美大聖神,亦只從此一念存養擴充去耳。”
透過王陽明先生的回答,我們可以瞭解到“存天理”就是立志,這個方面朱和王是相通的,那麼“去人慾”更注重的是一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無論動靜,時時堅守志向,而“滅人慾”則有需要藉助外力,如果不是心甘情願的,就會一直潛伏在,遇事又會反覆。這就是我所理解的兩者的不同!不知大家有何高見,請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