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竟讓李蓮英害怕到要逃出皇宮。

25
回覆列表
  • 1 # 歷史大大人物

    作為大清朝曾經的實際掌權者,慈禧這個名字,可謂是眾人皆知。她的一生,有人說是作惡多端,罪該萬死;也有人說她能力出眾,只是被逼無奈。不管怎麼說,慈禧這個風雲大清朝許多年的獨裁者,至少在歷史上留下了足夠的“名氣”!

    但就這麼一個強權了一輩子的封建帝制女性掌權者,你知道她臨終前說了一句什麼話嗎?

    光緒三十四年,也就是1908年,11月14號,年僅34歲的光緒帝駕崩。“國不能一日無君”,慈禧悲傷了一會兒,便立即下令封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載灃的兒子溥儀為新皇帝,年號宣統。

    第二天,慈禧像往常一樣,起床梳頭、吃早餐,然後以溥儀的名義把自己封為太皇太后。一切都看似平平常常,仿若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一樣。但到吃午飯時,她便覺得頭暈目眩,開始覺得身體極為不適。

    老一輩的都說:人在將死的時候,都會預料到自己的死亡。慈禧仿若也是如此,她自感快要離世,便慌忙交待剩下的事情。

    交待了差不多之後,遺詔也寫好了,她就對身邊的人說:“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此言一出,眾人譁然!

    想慈禧這一生,雖不像武則天一樣登上了皇帝的寶座,但也是實實在在的掌權了大清朝幾十年,臨終前竟說出“女人不可預聞國政”這樣的話,難道她後悔了?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了?

    說完這句話,沒過多久,她就去世了!與光緒皇帝的離世,僅差了一天!

    慈禧的是或非,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看法,但她曾經做過的那些事,確確實實真真切切的傷害了中國勞苦大眾,遺臭萬年不知道會不會,但流芳千古估計是不可能了。相比她的臨終遺言,有一句話特別適合她——“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啊!”

  • 2 # 湘西小木魚

    1908年,慈禧太后病逝。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在儀鸞殿去世,結束了自己禍國殃民的一生。慈禧太后“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被很多人罵一人的奢侈陪葬的是大清王朝,其實還是有道理的。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慈禧太后臨終前也有遺言,但是卻讓人嗤之以鼻。為何會這樣了?先去看看這些遺言吧:

    女人不可預聞國政。

    首先看第一條遺言是女人不可干涉國政,這就很荒謬了。1861年8月,咸豐帝病危時立唯一的皇子載醇為皇太子,命大學士肅順、鄭親王端華、怡親王載垣等八人為顧命八大臣輔佐幼帝。但是咸豐帝駕崩後,慈禧太后卻和恭親王奕訢,祕密發動政變,將肅順等顧命八大臣一網打盡,最後實行垂簾聽政,成了晚清的實際掌權人,長達47年之久。

    同治帝去時候,慈禧太后立醇親王和自己親妹妹的兒子,年僅四歲的載湉為皇帝,就是光緒帝,慈禧太后繼續臨朝聽政,是晚清掌權人。

    慈禧太后自己掌管國政多年,卻遺言女人不能干涉國政,當然是很荒謬讓人嗤之以鼻的。

    不得令太監擅權。

    慈禧太后第二條遺言是太監不能專權,但是安德海和李蓮英都是因為慈禧太后的寵愛而權勢熏天的。特別是安德海更是囂張跋扈,出京辦事時還打著慈禧太后的名號欺壓當地官員和百姓,被忍無可忍的山東巡撫丁寶楨給殺了,好在慈禧太后也自知理虧,沒有深究此事了。

    因為明朝宦官亂政,清朝對太監管理很嚴格,順治帝就頒佈了“宦官不許幹預朝政”敕諭。

    溥儀過繼穆宗,兼祧德宗,入承大統。

    光緒三十四年冬(1908年),光緒帝載湉病重的時候,慈禧太后就下令將溥儀養育在宮中。光緒帝去世後,慈禧太后命溥儀過繼於同治帝載淳,同時兼承光緒帝之祧,一人祧兩房,繼承皇統做了宣統皇帝,這也是慈禧太后的遺言了,因為沒過多久慈禧太后就去世了。

    清朝十二位皇帝中,幼年繼位的有五位:順治(6歲),康熙(8歲),同治(6歲),光緒(4歲),宣統(3歲)。前面兩位是孝莊太后的兒子和孫子,孝莊太后是用心培養自己的兒子和孫子沒有絲毫私心。後面三位皇帝中同治帝是咸豐唯一在世的兒子只能他繼承皇位,但是卻是慈禧太后把持朝政。最後兩位小皇帝都是慈禧太后所擁立的,慈禧太后是有私心的,因為皇帝小,自己可以繼續輕輕鬆鬆控制皇帝把持朝政

    慈禧太后臨終前又立下一個小皇帝溥儀,為何會這樣了?因為慈禧太后想著萬一病體痊癒了還得繼續把持朝政,年幼的小皇帝好操控,於是就立下年僅3歲的溥儀為帝。這樣的遺言自然讓人嗤之以鼻。

  • 3 # 娜娜聊古今

    晚清時期在咸豐和同治帝相繼逝去之後,慈禧立光緒為新帝,但是光緒在執政期間並無實權,因慈禧毅然違背清朝後宮不得干政的祖制,獨掌大權,禍亂朝政達40多年。

    在1908年,慈禧最終因病久治不愈,病逝在中南海儀鸞殿,但她在臨死之前,竟然迴光返照,但她自知時日無多,用最後的精力留下臨終遺言:“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但是這遺言卻讓無數後人對此嗤之以鼻。

    慈禧所謂的遺言可以簡單理解為:後宮女人此後不得干涉朝政,宦官太監不得專權。另外,因光緒帝和慈禧太后死期僅差一天,慈禧在死前決定立三歲溥儀為新帝,這也算是慈禧死前的遺願之一了。其實後人對她遺言嗤之以鼻的主要原因是她臨死之前所叮囑的,正是她一直所犯的錯誤,故認為她的遺言,其中有作秀的成分,但也可能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吧。

    立三歲小兒溥儀為新帝

    因光緒逝世之時並未留下任何子女,慈禧便立醇親王載灃的兒子溥儀為新帝,但當時的溥儀僅為三歲的小孩子,所以心機深沉的慈禧立溥儀為新帝的原因,並沒有表面上那麼簡單。

    首先從出身來說,溥儀的祖父的嫡福晉為葉赫那拉氏,與慈禧同源,而且是慈禧的妹妹,另外,溥儀的母親瓜爾佳氏亦與慈禧淵源頗深,首先瓜爾佳氏是慈禧的養女,而且她的父親是慈禧的心腹大臣榮祿。最重要的是當時的溥儀年僅三歲,易於被身邊的人操控,慈禧認為若自己的身體能夠恢復,溥儀對她重新掌握大權並無影響,另外,即便自己病死,瓜爾佳氏和榮祿是自己的人,朝局還是掌握在自己扶持的勢力手中,自己死後顏面也可以得以儲存,所以立溥儀為新帝對她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對於一個普通家族來說,這樣的做法無可厚非,但是作為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來說,這樣的做法就有些自私自利了,畢竟她當時絲毫沒有為國家和當時的百姓著想。

    後宮女人此後不得干涉朝政

    清朝時期,皇家的祖制明確禁止後宮不得干政,可慈禧作為一個深宮中的女人,毅然違背清朝祖制,實際執政清朝達四十多年,她本身自私的享受了一輩子的權利,但卻在臨終之際,言稱後世不允許後宮女人干政,這操作無疑有些不知羞恥,這也是後人對她嗤之以鼻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隆裕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若慈禧去世,隆裕便順理成章的升級為太后,慈禧所立溥儀僅為三歲,隆裕必然需效仿慈禧繼續垂簾聽政,而且慈溪死後事情正是像這樣發展的,溥儀登基之後,交由隆裕和載灃一起聽政,所以慈禧這條遺言只是空話和口號而已,她看似維護了祖制,但這只是她在死前挽回自己存世不多的名聲的操作而已。

    宦官太監不得專權

    縱觀歷史,但凡宦官專權,必然會導致貪汙腐敗,朝局不穩,慈禧遺言宦官太監,不得專權,但是歷史上的著名太監安德海和李蓮英,卻都是因為她的賞識和寵愛才得以權勢熏天。

    慈禧寵臣安德海,在皇宮之中憑藉慈禧的寵愛,經常打著慈禧的名號,招搖過市,為所欲為,作惡多端。後來安德海受命出宮,仍然脾性不改,私自打壓當地官員,最終因過於驕狂,逾越了規矩,被山東巡撫丁寶楨砍頭,慈禧自知理虧,也無可奈何,這件事情便草草了事。

    李蓮英是陪伴在慈溪身邊最久的“男人”,李蓮英比安德海聰明懂事,在皇宮之中,盡心盡力的伺候慈禧,對於慈禧想要的東西,他都會盡量去滿足,最後慈禧也為他違背了雍正留下來的太監以四品為限的祖制,賞賜李蓮英戴二品頂戴花翎 ,在李蓮英當權期間,為滿足私慾,他也收受了不少的賄賂,牽扯了不少是是非非。

    總結:因為慈禧遺言所叮囑之事,大多與自身所做自相矛盾,所以後世對她最後的遺言,並不認可,皆嗤之以鼻。

  • 4 # 萌妹子軟軟

    慈禧,統治中國半個多世紀的女人。她一生把權力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上,架空同治帝,害死光緒帝。在她的統治之下,給大清帶來沉重的影響,使清朝一直處於腐朽的社會,國家任人宰割。

    就這樣一個女人,臨死之前還不忘把光緒給逼死。1908年11月14日,慈禧得知自己要即將要死去了,可她心中對這個光緒帝不放心,想要他以前陪同自己去死。於是當天夜裡派人用砒霜把光緒皇帝毒死了,自己次日就死了。慈禧死之前留下了三句話,可這三句話看起來十分可笑和矛盾。

    第一句,後宮女子不得干預朝政。自己本人已經干預朝政這麼多年,一直把權力玩弄在手掌之中。怎麼臨死前就想明白了,是覺得自己在統治期間沒扭轉逆局,反而清朝更加衰敗,才覺得女子干政不利吧。

    第二句,太監不得弄權。估計當時李蓮英在現場聽到的話,肯定會嚇得半死。自己經常把祖訓掛在嘴上,要求別人不能這樣,會威脅到大清的統治。早在雍正期間就規定太監不能超過四品,而慈禧卻違背祖規,寵信李蓮英,居然把他升到二品的位置。慈禧說這句話時估計當時大家都笑崩了。

    第三句,立載灃的兒子溥儀為帝,這一遺言更加不靠譜了。這時溥儀才三歲,而且當時清朝大把的優秀成年皇室可以作為繼承人繼承皇位,然而偏偏選了一個三歲的溥儀來當皇上,著實可笑。慈禧莫非是想女子繼續幹政,走路的路。

    因此,慈禧臨死之前的三句話著實可笑和矛盾,讓人無法理解。如果慈禧沒逼死光緒的話,興許光緒會力挽狂瀾,積極變法;或者慈禧選一個成年的優秀皇室成員當皇帝,大清或許不會那麼快走向滅亡。但這一切都是如果,誰叫慈禧選個三歲小孩當皇帝,大清不滅也就怪了。

  • 5 # 與書居

    慈禧太后病逝之前留下遺言其實並不是什麼驚世之論,概而言之就是,“女人與太監不得干政”。有意思的是,慈禧的一生卻與她的遺言相悖。正是因為她的極度戀權,致使中國錯失近代化的機遇。這也是她最為後人所詬病的地方。

    鴉片戰爭之後,中國國門被西方列強用炮火開啟,中國開始淪為西方列強宰割的肥羊。為求自救,以奕訢、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為代表的洋務派提出開展洋務運動,通過“師夷長技”來“求強”、“求富”。應該說,洋務運動開展初期,慈禧的態度基本是支援的。但隨著洋務運動的發展,慈禧開始有意打壓洋務派,通過“清流派”去制衡洋務派。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也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失敗。

    甲午戰爭的失敗對中國社會震動極大,整個社會掀起一股維新變法的思潮。變法圖強一時成為朝野的共識,尤其是清朝部分高層官僚的共鳴。為此,光緒帝積極支援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變法運動,試圖通過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來促進中國的富強。然而,這場轟轟烈烈的變法運動,卻在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的打壓下失敗了。

    此後,中國又經歷了義和團運動帶來的社會動亂和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苦難。而清朝的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與這一切都有脫不開的關係。所以她的臨終遺言儘管可能是發自肺腑,但是因為她的私慾和貪權給中國社會造成的巨大傷害卻是無法彌補的。

  • 6 # 歷史茶坊

    1908年11月15日,74歲的慈禧太后走向了人生的終點。臨終前,慈禧留下了三句遺言,出人意料的是這三句遺言不僅讓後人嗤之以鼻,甚至連史學家都認為極度無恥。正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可慈禧究竟留下了什麼遺言,讓後人如此反感呢?

    慈禧聲稱“女人不得干預國政”是祖宗家法,可自己年輕時迫於形勢,不得已而掌管朝政,今後還要將這條祖制恢復起來。這是實打實的打臉,誰不知道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漢族大臣都是由肅順一手提拔起來的,況且當時英法聯軍已經退兵,太平天國安慶被克復,剩下的捻軍只不過是強弩之末,哪有什麼形勢危急,純粹是找藉口罷了。

    慈禧這條遺言再度打臉,清朝兩百年來一直沒有出現宦官亂政的現象,唯獨到了慈禧太后時期,出現了安德海,李蓮英,小德張等幾位太監,他們勾結外官,賣官鬻爵,收受賄賂,慫恿主子大興土木,修三海,修頤和園,使晚清吏治腐敗進一步加深。

  • 7 # 歷史課課代表

    二、所有軍國大事交由攝政王全權處理,遇到重大事件,仍要請示皇太后(隆裕太后)裁決。攝政王畢竟是臣,而太后是君。

    說完這些話,這位一生歷經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五朝、三度垂簾聽政,擁立三位皇帝、統治中國四十七年的太皇太后慈禧就嚥氣了,在宗親個群臣一片痛哭中,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 8 # 歷來現實

    關鍵時刻,《大公報》主筆呂碧城女士在報紙上刊登詞作《百字令》一首:“排雲深處,寫嬋娟一幅,翠衣輕羽,禁得興亡千古恨,劍樣英英眉。遮蔽邊疆,京垓金弊,纖纖手輸去,遊魂地下,羞逢漢雉唐鵝。”雖沒有指名道姓,但明眼人一看便知,這是在咒罵慈禧,生前把大片國土淪喪,把大把賠款奉送給洋人,死後的遊魂在地下飄來蕩去,羞於見到漢代的呂后、唐代的則天大帝這兩位祖奶奶。

    呂女士的諷刺挖苦居然逃過了清政府的處置,不可謂清朝末年的法治不夠進步,但更是反映了慈禧死後清政府的混亂無能,不要說革命黨,就連一個弱女子,也敢跳腳出來開罵了。當驕奢淫逸的慈禧太后生前“魚肉國民”時,沒人敢說半個不字,然而當慈禧臨死之際“憂國憂民”時,一個大巴掌就響亮的扇了過去。

    至於坊間流傳甚廣的“女人不得干政”一說,聽上一聽,笑上一笑,也就罷了。慈禧哪裡又有這等內心情結,去做個類似“罪己詔”出來消遣。

  • 9 # 歷史中的眼淚

    這個問題是由兩個部分構成的,第一,慈禧臨終前說了什麼?第二,讓大家唾罵?這兩個問題前一個問題很好回答。

    武則天留下無字碑任後人評價,慈禧留下政治遺產給噴子唾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婦喝豆漿加山藥補羊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