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言好書畫
-
2 # 甘肅思者
題主你好,我來回答。我以為三國第一英雄當屬劉玄德,先主起於微末,以織蓆販履為生,雖託漢皇帝胄,但相較其餘梟雄幾屬無業,然黃巾起義,四海鼎沸,玄德公攜義兄弟,以微末之力欲救天下黎民倒懸,其間多有挫折,直至不惑之年仍無成大業之基,然其百折不撓,縱橫開闔,篳路藍縷,終成三分鼎立之勢,雖其後人功敗垂成,但無愧於天下第一英雄之稱。
-
3 # 五代柴榮
當然是曹操。曹操是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政治方面屯田、唯才是舉、促進了國家的穩定發展;軍事上,官渡之戰是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殺呂布,滅袁紹、徵烏桓,統一北方,為晉統一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文學方面,開創了一代建安風骨,詩人,觀滄海、龜雖壽等都成了膾炙人口的佳作,與兒子曹植、曹丕合稱三操,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都是在他統治的時代。再觀劉備、孫權相比,與曹操差遠了。
-
4 # 邱令鍾
曹操。
挾天子以令諸侯,足見其謀;
舉賢任能,文治武功,足見其智;
寧可負人,不可被負,足見臉厚;
三國鼎立,分久必合,足見其志。
-
5 # 封了6個id的實話評論
三國亂世第一英雄,非曹操莫屬。
曹操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東漢末年,群雄並起,黃巾猖獗,然最後是曹操平定各方,剿滅群雄,統一了北方,這完全是其個人的能力所決定的,而不是什麼運氣!
-
6 # 海小馬
每一個時代對於英雄的定義都會有所不同,但是每個時代的英雄都會有同一個特質: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直面危局、勇於擔當、敢於勝利,先主劉備恰恰具備上述特點,因此我認為劉備可以稱為三國第一英雄。
也許有人對曹操是否當得起英雄這個稱號有疑義,但對於曹操當世豪傑的身份認定肯定沒有任何異議。
那在曹操這個真正對手的眼中,誰可以當得起英雄稱號呢。
在史上最有名的酒會之一“青梅煮酒”中,曹操酒後吐真言:“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姑且不論曹操評價是否客觀,單從劉備當時的處境來看:寄人籬下、仰人鼻息且手無寸兵,曹操就完全沒有理由去恭維討好劉備。
部下的認同劉備的前半生,完全可以用無家可歸、四處流浪來形容,作為一個沒有穩定地盤、沒有穩定財源、沒有後臺背景的三無領導,他的身邊卻總有幾人忠心耿耿、不離左右。
在那個有奶便是孃的時代,三國第一猛將呂布朝秦暮楚,三姓家奴,曹操五子良將中除了樂進,其餘四人都是改換門庭,投奔曹操。
反觀關張二人,從桃園結義開始,出則同行,睡則同寢,無論劉備身處什麼逆境,二人皆忠心不二,不離不棄。
除了說明劉備有強大的個人魅力外,他的寬厚仁慈、愛民如子、重情重義、遠大理想,無不閃爍著英雄的光輝,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極具領袖氣質。
英雄的行為金庸先生金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正是劉備一生的寫照。三國之時,人命如草,劉備算是各路諸侯中的另類,他不曾殺降,不曾濫殺,不曾屠城。
從不忍北海百姓被黃巾騷擾,而義救孔融,到長阪攜帶十萬百姓同行,而怒摔阿斗,無不彰顯著劉備的人性光輝。
當年夷陵之戰敗北後,劉備部將黃權被迫投降曹操,所有人都斷言黃權留在成都的家人必遭毒手,只有黃權堅信劉備不會下此狠手,事實也印證了黃權的判斷:劉備是寬厚之人。
凡此總總,無不顯示著劉備的英雄氣概、君子之風。
也許正像毛阿敏《歷史的天空》所唱:歷史的天空閃爍幾顆星,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劉備不愧是那顆最亮的星。
-
7 # 鄧眼看世界
三國亂世時期,群雄並起,名將如雲。可在這諸多流芳百世名將中,只有一位被後世“封神”並享受國家祭祀的殊榮,他就是蜀前將軍、漢壽亭侯“武神”關羽。
關羽能夠在歷代名將中脫穎而出,享受國家祭祀並非偶然。陳壽在三國志中點評關羽“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三國志》記載,關羽身在曹營時,袁紹派大將軍顏良圍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操任命關羽與張遼為先鋒。“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袁紹諸將無人能敵,足可見關羽之英勇。
身為蜀漢的五虎將之首,關羽從“桃園三結義”開始隨劉備征伐天下,戰功赫赫。更與普通武將不同的是,關羽膽略過人、忠義兩全。為了追隨劉備毅然放棄曹操的名利財帛,關羽不惜“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與兄長古城相會。以及後來義釋黃忠,為了維護孫劉聯盟單刀赴會。這些英勇的事蹟讓關羽不僅作為功勳名將,更是道德楷模為後人傳頌。
而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繼承了《三國志》中的史實,更是私心為關羽增添了BUG級的武力值和戲份。最為世人津津樂道的便是“溫酒斬華雄”。此外,“賺城斬車胄”“關張共擒王劉二將”體現關羽作為將領的勇敢和謀略;“關公約三事”、“華容道義釋曹操”更是將關羽品性中的“義薄雲天”體現的淋漓盡致。
雖然關羽有了這麼多技能加成和戰功逸事,但後世評價他時,往往繞不開他一生中最大的失誤——大意失荊州。一般認為,關羽失去荊州三郡是由於粗心大意。可縱觀關羽一生的戰績,卻從未有過粗心莽撞的記載。相反,在呂蒙偷襲荊州之前,關羽在荊州的表現可謂不俗。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劉備平定蜀地,令關羽掌管荊州地區劉備實際控制的部分。其中包括荊州南部四郡,和從東吳借來的南郡治所江陵和附近的公安城。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自立漢中王。此時關羽經營荊州已有五年。
為了實現光復漢室的目標,關羽在安排好南郡太守糜芳鎮守江陵,傅士仁鎮守公安之後,率領駐紮在江陵的軍隊進攻屬於曹魏勢力範圍的襄陽、樊城。襄陽守將曹仁聽信夏侯存的計策打算以逸待勞截殺關羽,但關羽讓關平廖化誘敵深入,一舉斬殺夏侯存,大敗曹兵。曹仁退守樊城不出,向曹操告急。曹操派左將軍于禁、立義將軍龐德求援曹仁,抵達關羽的攻勢。對於敵兵援軍的到來,關羽冷靜分析局勢。利用秋季荊襄地區多雨河道暴漲的特點以及敵軍駐紮在低窪地區的戰略失誤,集結水軍,屯兵高處。待漢水暴漲、山洪爆發,水淹于禁七軍。一舉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水淹七軍一役,展現了關羽的勇武之外,對於戰役局勢的掌控裡和指揮能力的高超,關羽無愧天下名將!
所以荊州之失,絕非主觀上的“大意”可以概括,其實更多是由於“後方失火”。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謀略的失誤,更是情報的失利!《三國演義》中的每一個正面戰場背後,都隱藏著你死我活的情報爭鬥。
-
8 # 佃璽民俗藝術博物館
三國初期曹操可以說是第一主要人物。沒有曹操就沒有後來的孫劉。《三國演義》評價曹操就當作看戲,千萬別當做真事。曹操是有大貢獻的一個人。別太醜化了曹操。人家的天下也是順應民意,自己打下來的。曹操管理自己國家,尤其自己的地盤,還是有板有眼的。當時三國,魏國最富裕,也是客觀實際。
-
9 # 狂拽炫酷你梅西
當然是曹操。曹操是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謀略家。政治方面屯田、唯才是舉、促進了國家的穩定發展;軍事上,官渡之戰是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殺呂布,滅袁紹、徵烏桓,統一北方,為晉統一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文學方面,開創了一代建安風骨,詩人,觀滄海、龜雖壽等都成了膾炙人口的佳作,與兒子曹植、曹丕合稱三操,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都是在他統治的時代。再觀劉備、孫權相比,與曹操差遠了。
回覆列表
曹操,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是三國群雄中最愛惜人才的君主,文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賈詡、司馬懿等,武有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張遼、許褚、徐晃、張郃等,在魏、蜀吳三方中曹操文、武人才實力最雄厚,然而曹操在征戰的過程中不斷的收服、籠絡人才、使用人才,使曹操的勢力由若到強,特別是他採用荀彧“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挾持漢獻帝,以皇帝名義號令諸侯,在名分上有了無與相比的優勢!
有漢丞相名分要正確使用才能發揮作用,征戰四方,要有軍事才能才會讓雄兵猛將甘願為其效力,本來袁紹擁有冀、青、幽、並四州勢力最大,但是曹操以弱勝強,火燒烏巢袁紹糧草,在官渡之戰中大勝並消滅袁紹勢力,一舉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奪得袁紹地盤,曹操的實力急劇增長,又陸續消滅兗州的呂布、荊州劉表之子、西涼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期間張遼還斬殺匈奴塌頓單于,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實行屯田制度,穩定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曹操精於兵法,南征北戰勝多負少,沒有統一中國是因為劉備與孫權也是兩個有雄才大略的對手,他還是個文學家,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
曹操在世時,長期擔任東漢丞相,所有政事由其決定,漢獻帝只是名義上的天子,沒有實際權力,赤壁之戰失敗,漢中之戰失敗後,曹操年事已高,再也無法帶兵統一中國,最後封為魏王,其子曹丕篡漢後追尊其為魏武帝。
曹操生逢亂世,在漢室衰落,宮廷大亂,董卓逞凶的惡劣環境下,靠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的本家弱小家族勢力起事,因善於籠絡與使用人才,而成就霸業,拯救萬民於水火之中,統一併恢復中國北方的社會經濟發展,雖未一統天下,但是擁有三國中最強大的實力,為後輩司馬氏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是名副其實的三國第一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