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趣文談史吧

    這個問題問得好,且聽我細細到來。

    1.最重要的原因是名分與正統。

    古代最講究的就是名分和正統。古代起義還是其他,都會有一個足夠正當得理由。如,劉備,雖然是一個小商,但是作為漢朝後裔,他走到哪裡都會被人所尊敬,他起義名分就正統。

    再如曹操,一輩子也不敢稱帝,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名分與正統,頂多只能挾天子以令諸侯,因為自立,名不正言不順,天下臣民就不會歸心,就很難能夠一統天下。

    再如那些諸侯,起兵還是自立,都是找的理由就是起兵勤王,絕不會自立。

    可見,古代對名分與正統得看重。所以,沒有名分和正統得人很難自立,很難奪取政權,很難得到人心。

    如劉邦,就是一市井無賴,但是他能知人,識人,會用人,敢用人。因為這樣,手下有蕭何,張良,韓信這些能人。

    如朱元璋,曾經還做過和尚,但是他天生有領導能力,手下就有劉伯溫,藍玉,徐達等能人。

    如劉備,曹操,也許自己能力不怎麼樣,但是擁有別人沒有的領導能力。

    所以,有能力但是不足以做領導人!

  • 2 # 大覺主

    首先能人異士是指在某方面能力強的 比如說蕭何擅長處理政務,後勤但如果讓他領兵打戰 他肯定不如當時的名將,所以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當老大的。其次當帶頭人 不光是有能力就可以的 你需要氏族豪門的支援 你需要更多的能人異士相助才行,所以帶頭人更多的是需要人格魅力來吸引他人來投資你。

    這發麵也恰恰是99%的人缺少的,更多有才華的人都是孤高自傲的 很難與他人相處導致他們無法去得到更多人的相助。比如說 劉備能為了諸葛亮三顧茅廬 那諸葛亮會為了某個人像劉備一樣三顧茅廬相邀嗎?所以有能力的人只能通過帶頭人的勢力來實施自己的能力。而很難自己成為帶頭人。

    帶頭人不僅要文武全才,還要擁有實力和勢力,人財物都要齊備,懂得文韜武略,知人善任,不僅要決勝千里,更要料敵於先。廣聽眾人之見,制定最佳策略和方案。懂得進退自如,攻守兼備。而謀士只需盡言獻策即可,不需具備太多。一個好的謀士,往往出奇策制強敵,以文勝武。危機時刻扭轉乾坤。所以,一個好的帶頭人,必然組建自己的智囊團。這個智囊團的強弱,直接繫系到整個團隊的興亡。三國之中曹操之所以能勝出就是兼備了上述條件,超越了蜀吳。最終完成統一霸業,成為一代梟雄。

    以三國為例,帶頭人不是那麼好當的。要做好帶頭人,要有下面幾個基本條件。

    1、有聲望

    亂世時,能否做到“一聲令下,八方來投”不好說,怎麼也得讓人才聽過你的名字,這樣才能投奔過來。

    2、有地盤

    有自己的一個安全的後方大本營,供應糧草,安置人才。

    3、有軍隊

    槍桿子裡出政權,沒有自己的嫡系軍隊,一個山賊過來就被滅了肯定不行。

    除了這三項,其他還有諸如武力值、內政值、能否禮賢下士、能否聽取意見等等其他條件。能在戰亂前就擁有三項基本條件或者其中一項基本條件的,才可以做帶頭人,擁有的條件越多,做好帶頭人的機率越大。

    另外,亂世當中謀士往往只具有一定的聲望,憑聲望無法做到整個家族或者個人的生命安全,而謀士另一個特點就是在選擇下注的時候深思熟慮,在有條件的情況想盡量選擇明哲保身。

    2、曹操: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歷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漢桓帝時被封為費亭侯,曹嵩繼承了曹騰的侯爵,在漢靈帝時官至太尉。曹操年輕的時候又得到南陽的許劭的評論:“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

    後來曹操刺殺董卓不成逃到陳留後,“散家財,合義兵”,且首倡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

    再後來曹操出任兗州牧,擊敗青州黃巾軍,獲降卒三十餘萬,人口百餘萬。當時的謀士早期紛紛投奔袁紹,就是因為袁紹在當時看來已經是霸主級人物,人力、地盤、財富、軍隊都首屈一指,投奔袁紹表面上看起來是最安全、最有前途的。

    曹操後期戰勝袁紹後,才得以籠絡到原先袁氏家族的文成武將,成就霸業。

  • 3 # 記住歷史123點滴

    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

    1,個人的侷限限定了這些有能力的人,其人設將其定位在輔助的位置上。

    往往政治領袖必須具備某些經歷、身份或者功勳,才能一呼百應統領群雄、號令天下,才有廣大的社會基礎和支援。這些有能力的人臣都是智者,很明白自己應該如何處世,又或者他們知道使用手段衝擊王位的風險,因為歷史上這種慘烈的案例太多太多!!!比較有名的典故:“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杯酒釋兵權”等等都是寫照。

    2,最高統治者為維護其統治權力,需要對這些有實力的輔佐賢臣進行表彰,給予其榮譽上的肯定。對招賢納才也是很好的宣傳。其次,“最高榮譽”既是對這些賢臣的褒獎與肯定,同時也是道德的枷鎖,時刻警示你不要逾越“人臣”的紅線!!!

    所以,大家看到了很多的亂世之能臣賢相最後未能善終,而歷史上彪炳的賢臣良相,都是如履薄冰、順勢而為的具有大智慧的人。能善終的,比較少。

    因為人要控制自己的慾望容易,但是要一輩子不因自己的慾望而一個錯誤都不犯的人,這世界上沒有!!!

  • 4 # 陽光下小草863

    人類不懂得團結就不可能,戰勝其它的食肉動物,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團隊的力量是互補的,蜂群的社會制度更能體現團體的力量,每一個蜜蜂都會有它擅長的,偉大自然賦予生物的職責,讓它們來維護它們這個團體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每個人的出生環境和成長環境決定了每一個人的性格。每一個人的性格奠定了每一個人的職責。某個團隊如果缺乏了,某方面的人才。這個團隊就不可能走的太遠!蜀漢的滅亡就是一個人才不全,欠缺第一號領袖人物導致的。諸葛亮可以勝任,第一號人物的所有職責,做的也很出色。諸葛亮活著的時候可以,以一人之力保得蜀國的周全,而且可以以弱犯強。但是諸葛亮死後,爆漏了蜀漢的巨大的政治欠缺。諸葛亮活著的時候是。黨政軍統一歸諸葛亮指揮。諸葛亮死後,三權分制。封建王權不夠統一!導致的劉禪的腐敗墮落,讓蜀漢的政權的支持者們寒了心。所以鄧艾的斬首行動才能順利的得以實施。諸葛亮的政治抱負和個人理想的忠君思想,導致了蜀漢的滅亡!諸葛亮有可能怕三權統一對劉禪不利。

    每一個人都會有每一個人的性格,每一個人的性格都會有每一個人能勝任的職責,即使某一些人可以超出這個範圍,但是還會遺留下很難平復的溝壑。

    第一號人物,如果不遇到第二人物,也許一事無成!劉邦就是一典型如果他沒有,蕭何韓信張良陳平的輔佐,也許早就被項羽給殺了。第一號人物,就是建築工地上砌牆,磚與磚之間的膠泥。如果沒有了這膠泥,這牆是砌不起來的。

    古代的謀士,是深深的瞭解自己的能力性格的。可以說都是有自知之明的人。所以說他們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去做自己不能勝任的傻事去!

    沒有了自知之明還能,稱得上謀士嗎?天才都是有欠缺的。如果沒自知之明的天才,那就是楊修謝晉之流了吧!

    在有能力的第一號人物也有智慧不足的時候!秦始皇的始皇夢,曹操的赤壁之戰!等等吧!

  • 5 # 愛幻想的小青年

    就題主這個問題個人有一些不太成熟的觀點與題主分享一下。

    古代確實有許許多多有能力的人,題主提到的諸葛亮郭嘉也是其中的一份子,首先我個人認為但凡是有能力的多半是識文斷字的人,而識文斷字的本領誰教的?先生教的嘛,先生也多半是先教做人再教授學問,而且每一個先生所擅長的領域不大相同。但是古代的先生有共同點就是一定會傾盡自己所學教授學生,這必然就會有意無意影響到學生向自身學習做人的準則。

    那既然是有學問的人才有能力,那麼就接著講有學問的除了學問之外還要怎麼樣才算是有能力。那就是背景,現在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說你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行也不行”,這就是背景的重要性,如果有背景再有點學問,那順理成章就是有能力的人。郭嘉諸葛亮作為代表為什麼不自立門戶非得做臣子呢。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他們的學問和能力並不能支撐他們去做一些自己能力之外的事,開個玩笑啊,比如說讓他們二人衝鋒陷陣。當然了,只是開個玩笑啊,這說明他們並不是全能的,他們就缺乏像曹操那樣的領導才能和駕馭像諸葛亮郭嘉這類人的能力。

    第二,他們的背景不夠,有人可能也要說那曹操背景就夠了嗎?曹操同樣背景不夠,可曹操恰巧就有獨自經營自己霸業的想法和行動。而像郭嘉諸葛亮之流卻沒有這樣的魄力和執行力。

    第三,像郭嘉諸葛亮這樣有能力的人書讀的多了就會有兼濟天下蒼生的想法是不喜殺戮的,而作為領導者就要生殺予奪。他們更希望在領導的堅強領導之下充分發揮自己的所學所長為天下蒼生做些事。比如解放戰爭中的粟裕司令,他就是在陳毅的領導下盡情的發揮自己善於戰爭指揮的長處而不必為了其他的什麼事情分心。

    第四,有能力的人心思都是比較重的,不知道在想些什麼,可是他們的那點心思在真正的上位人眼中卻如同透明,根本無處隱藏。他們想做的只是站在領導的背後給領匯出謀劃策,讓領導依賴自己,自己的報復也就可以實現了。

    第五,借用《亮劍》裡面的一句話,理想的實現分為兩種,一是我實現了理想,二是理想通過我得到了實現。而他們兩位就是後者。

    第六,他們對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知道自己不是當領導的人所以才會心甘情願的做臣子。

    第七,士為知己者死這句話對古代士子的影響非常深遠,他們感謝領導的知遇之恩定會為了領導鞠躬盡瘁。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粗淺觀點,請各位看官多多指教。[祈禱][祈禱][祈禱]

  • 6 # 江城boy

    我的理解如下,說的不對請指正。

    在亂世想要自立門戶,建立自己的政權,需要滿足很多條件:

    一、錢。諸葛亮、郭嘉等人固然才華無雙,能力出眾,但金錢是物質基礎,沒錢可做不成事;

    二、人。人人皆崇拜英雄,各種人才也是因為崇拜和看好某個人,才會投入其麾下效力,如劉備麾下人才濟濟,雖然不乏少數對諸葛亮的才能心服口服的人,但絕大多數人是衝著跟隨劉備去的,簡單來說就是沒有自己的人才班底。

    三、自我定位。諸葛亮等人的自我定位就是謀臣、幕僚等,不一定有劉備、孫權、曹操那樣統領服眾的綜合能力和號召力,當老闆的人不一定有才,但有才的人也不一定適合當老闆,找準自己的定位,確定人生目標才是最重要的。

    四、古人操守和名譽。三國時期,雖逢亂世,但古人的操守還是值得今人敬佩的。篡權自立,背叛主公,在當時是被多數人所不齒的行為。另外,諸葛亮等人作為響徹天下的名士,是非常看重自身名譽的,他們有著自己的驕傲、尊嚴甚至文人的風骨。

  • 7 # 味哎兒

    第一頭領與第二第三等頭領是咋區分的,由此題可答出了。

    一個團伙集體式的人群,與不團伙散散的人群差別是: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團伙的人群。

    各顧個,誰都不服誰。.................散散的人群。

    實際上就是記憶功績否的差距。

    因此團伙人群按功封賞條件下,第一創始人的功過記憶最全,因此保住他,誰功大功小記憶全面周詳,從而確保自所做不被忘記忽視,促人們願積累功績,又不計較一時得賞大小與不公不均。

    這樣的人群自奮進,上進心強,又可讓益,不發矛盾糾紛,爭長論短,斤斤計較,弄得不團結。

    所以笫一創始人,很穩定人心,其他再來者沒有這樣全面周詳的記憶,僅憑自感論功封賞,使積累眾多功績者遭忽視,引發不滿,甚至陷入糾紛,人群不團結,漸趨向解體分散。

    用古代軍隊表述最清楚:

    皇帝只認識授其權的將帥,不識再下層的小軍官。

    將帥只認識自任命的下級軍官,不識更下層的軍管。

    軍官只識自任用的軍管,不識帶兵的領兵人。

    領兵人識得自使用的排連長,不識具體的士兵。

    連排長識自頂頭上司,不識更上級職位人,而清楚每個士兵。

    由是,士兵功績由連排長記憶,打敗仗保連排長不死,士兵功績才被記著,死了連排長再大功績全白廢了,甚至此軍裡有無此兵士都沒人知道。

    同理,一級級上去,個保自頂頭上司,才不致於功過被記掉,甚至不知有其人的狀況發生。

    說了算,另一詞則是:民心所向。

    因此民心所向條件下,即便又來了比其高明的人,也不能取代此人。

    所以曹操可欺負皇帝,自己不敢當皇帝,若稱帝,全中國人討伐他,他必滅無疑。因此曹操到死沒稱帝,別人勸他稱帝,他言勸者是讓他受全國大火烤灸他。

    因而,皇帝有時還在他娘肚子裡呢,別人仍不敢取代他,也是4歲5歲坐皇位的原因。

    即,封賞功績者,不必自有功績,有功績者須有一個總主持按功封賞者存在,才不陷入互不服爭功造成打鬥糾紛局面中。

    這就是團伙人群需要一個:終極評判權及解釋權的人,才可維持團結,不造成分裂散掉的。

    這如同體育競技比賽,須有一個主持裁判員一樣,參賽選手不能當裁判員,否則偏心眼,或各參賽者不服氣了。

    從而,劉備再無能,孔明替代不了他。甚至劉備三兄弟死盡,也輔佐其兒子的。

  • 8 # 金微大都護

    古代凡是做大事都需要名分,也就是個人威望或家族背景,劉邦與項羽就是很好的例子,項羽是楚國宗室世家後裔,劉邦卻以草莽遊俠名聞當時,雖然各有不同,卻都是眾望所歸,韓信以破落士族的身份最初是奔著項羽去的,卻陰差陽錯的成了劉邦的屬下,張良是南韓宗室後裔有運轉乾坤之才,卻甘願輔佐劉邦,更離譜的是蕭何曹參微一縣官吏,竟然認黑白兩道通吃的無賴劉邦為大哥,並且一心一意幫著劉邦,這些都是舉動足可以影響天下的英傑,卻甘願唄不如自己的劉邦驅使,足以說明才能為人所容易瞥見,而統御之才不容易為人發現,項羽剛好與劉邦相反,文韜雖不足,武略卻強悍,然統御之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跟隨他的有才能的基本都棄他而去,劉邦一無是處,唯一的優點就是從諫如流,能夠從大局去思考。

    另一個例子就是劉備,雖以皇室背景起事,卻以仁義著名於世,並靠仁義獲得諸葛龐統法正等英才輔佐。若是他們任何一個,無論張良還是諸葛都無法成事,不是他們缺乏才能智謀,而是那時家室淵源就是名正言順謀事的基本,作為體制內士族分子,他們不可能如冒險一博,自古書生天子除了王莽,沒有第二個!

  • 9 # 宇宙很白

    中國,應該是從炎黃作為天下共主開始,“師出有名”、“名正言順”等觀念就深入人心。春秋時期,每一個諸侯都有周天子的冊封,哪怕是秦國都是得先討好周天子的。

    而到了漢朝,儒家文化的普及,君君臣臣的概念不僅僅流行與讀書少群體,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了君臣父子的這一套理論,並深以為然代代相承。

    所以像諸葛亮、郭嘉這類讀書人,想帶頭起兵造反就得克服心裡的障礙,並且手上有獨立的軍事與行政大權(朝廷冊封),這樣才能“師出有名”。

    而三國的劉備是打著“興復漢室”的名號;曹操自己都不敢稱王,只能借天子的名義封自己為“丞相”;至於孫權開始只是繼承他哥哥的會稽太守,只不過人家手裡有兵有錢,手底下的人又大多是他老爸和哥哥的部下,自然是忠臣。

    而再看諸葛亮、郭嘉這類人,祖上沒有當過諸侯(有錢有兵有人的角色);自己心裡也從沒有自立為王的想法,諸葛亮還常自比於管仲、樂毅。

    所以這自立門戶的事情,首先要自己心裡有這個目標。然後就是身邊有便利的條件(或者是善於創造條件)。最後就是機會的問題了,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適時就是這個意思了。

  • 10 # 歷史並不遙遠

    古代有很多很有能力的人,像諸葛亮、郭嘉等等。但他們為什麼甘願輔佐他人,作為臣子而不會自立門戶呢?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古代很多有能力的人不自立門戶,就像現在那些精英人士為什麼不創業而要給老闆打工是一個道理。我認為有以下四個原因

    一、沒有自立門戶的魄力

    古代自立門戶,那就等於是造反,成功了就是一飛沖天,如果是失敗了,就是萬劫不復。這個道理那些謀士當然是懂的,因此,他們往往沒有魄力去做這樣的事情。諸葛亮是三國時一個十分厲害的人物,然而諸葛家三兄弟卻在魏蜀吳都有為官,為的什麼不言而喻。

    當老闆和職業經理人不同,職業經理人只需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而老闆卻要協調各方勢力。劉邦曾說自己在專業領域裡不如張良,蕭何和韓信,但是他卻能用好這三個人,所以他能夠成功。因此,謀士往往自己的專業能力很強,但是論用人,協調各方資源等就不僅僅是出幾條計策就能搞定的。

    歷史上大多數雄主都是十分的果斷,並且,他們也會為自己的決策買單。而作為謀士而言,他們僅僅是將自己的建言奉上,至於聽不聽就不是他所能決定的了,更別說是為失敗承擔後果。

    四、有退路

    剛才說了,亂世之中,當老大隻要出錯就是死,但是謀士不同。如果這個主公失敗了,可以跳槽到另一個勢力中去。比如三國時的毒士賈詡,先跟著董卓,然後是李、郭二將,再然後是張繡,最後歸順曹操,始終過得很滋潤。而曹操的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遼也是在呂布死後跳槽到曹操手下的。

    總結,謀士雖然智計無雙,但是卻缺乏魄力,儘管他們很聰明,能夠在關鍵時刻給出很好的建議,但卻沒有做最高領導的能力,更沒有那些雄主身上所散發出的人格魅力。因此,古代的謀士不是不想自立門戶,而是他們大多數並沒有這個能力。

  • 11 # 知常容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估計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除了上面列舉到的諸葛亮,郭嘉等人,還有比如漢初三傑的蕭何,韓信,張良都是很有能力,特別是韓信是完全有資格與劉邦項羽爭奪天下,但為什麼都放棄了呢?

    一、思想束縛

    現在皇帝打倒了,等級也不見,所以我們可以隨便點評任何一個人,但是在古代這是不可以的。這一點深深地烙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很少有人會生出自立為帝或者稱王的想法。

    比如曹操一開始也沒有想過當魏王,只想當一個將軍,但後來時局一步一步推著他走上了魏王的道路。

    再比如孫權那怕在江東的地盤穩固之後也不敢稱王,他的吳王還是魏文帝曹丕賜的。

    項羽看到秦始皇的車隊說了一句我可以取代他,他的叔父項梁馬上制止。劉備很小時指著大樹說以後要坐這樣的車子,這是皇帝的車架,當時就被親人喝止,這是滅族之禍。

    所以這一點是作為禁忌存在的,他們想突破這個禁忌是很困難的,特別是那些飽讀詩書之人。

    二、個人的理想問題

    韓信他的理想就是想成為一個貴族,揚名天下,他就沒有想過當皇帝,所以當項羽派人來勸說他自立,他就是不願意。

    諸葛亮的理想就是想當管仲和樂毅這樣的人,想當一個能臣,這就是他的理想。你讓他當皇帝,他未必願意。

    至於郭嘉他也壓根沒有想過這件事情,否則他也不會投袁紹再跑了來改投曹操。

    三、個人能力差別

    每一個人的能力不同,同樣每一個人的能力都有缺陷。

    曾經劉邦和韓信有過這樣的對話。

    劉邦問韓信,我能帶多少兵。

    韓信說你最多能帶十萬。

    劉邦問他,那你能帶多少?

    韓信說我是越多越好。

    實際上這不是韓信驕傲,韓信的確有這樣的實力,他可以帶著被劉邦抽調完的精兵,帶著實力很弱的部隊去平定齊國,可以正面擊潰項羽精銳中的精銳龍且的樓煩騎兵。反正只要兵到韓信手中,都可以成為精銳。

    劉邦反問了他一句,那你為什麼被我抓呢?

    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言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史記·淮陰侯列傳》

    這就是能力的差距,韓信雖然在帶兵方面很厲害,但其他方面卻不如劉邦。

    類似的比如諸葛亮能力也很強,但是他在識人方面,協調各方面的勢力方面也不如劉備。當然在治理內政方面,諸葛亮比劉備強的多了。

    因為能力的差別,你能做好臣子的事情,未必就可以做好皇帝的事情。最典型的例子自然就是王莽。王莽沒有當皇帝之前的名聲是很好的,如果他沒有走出那一步,那他將會是類似於霍光一樣的人物受到後世的敬仰。

    王莽能力很強,治理天下很有經驗,按理他坐上皇帝位可以讓天下更加的太平,但事實上“新”朝的老百姓生活的並不幸福,相反是痛苦,沒有多少年就被推翻了。

    結語:

    自立門戶並不是說你光光能力強就可以了,當然除了上面的三點之外,還有比如時機,氣運,出身等等因素決定。這是一個很複雜很系統的影響因素存在。

  • 12 # 掃迪森

    現在也是一樣,許多有才華的Quattroporte和總經理都不是老闆。不是所有人都想做老闆的,有些有才幹的人甚至隱居。

    必須指正,你所列舉的兩個高管不太恰當,特別是諸葛亮。如果把他比作大企業的Quattroporte,企業在他手上走到破產的邊沿了!如果蘋果在庫克手上破產了,你會說他有智慧嗎?別說破產,哪怕是衰微了,你肯定說他阿斗!所以你就應該說諸葛亮是阿斗!

    真正有能力的是強周的姜太公,強齊的管仲,強秦的百里奚,強吳的孫武,強越的范蠡,強魏的李悝,吳起,強韓的申不害……輪到魯肅也輪不到諸葛亮!

    咋說?諸葛亮的隆中對山寨早七年魯肅的帝王策!魯肅當都督,窮一生在岳陽練兵和維護三國鼎立的巨集觀局面而已,不曾打過任何戰爭。這叫上兵伐謀,這是富國強兵之策。

    魯肅死後,呂蒙白衣渡江,取關羽,陸打敗劉備。當真是呂蒙,陸遜厲害嗎?那是書生之見!

    黃石公說:“勝敗取決於實力”,不是36計或未卜先知!吳軍戰勝真正的原因是魯肅所建設的實力……美國打伊拉克是將軍厲害嗎?當然是因為美軍的實力!

    魯肅像是低調把企業做大做強的高管。比如大家都知道高調的董明珠,卻不知道比格力大一倍的美的。

  • 13 # 積矽步以致千里

    你這問題就想問現代有那麼多優秀的職業經理人管理大型跨國公司,那麼他們為什麼不去自己創業當老闆呢?原因如下:

    1沒有資源

    2沒有野心

    3百屈不撓的精神

  • 14 # 湘西超風行者

    沒落貴族的身份沒有自立門戶的內外資本,內因沒有群眾基礎與身份宣傳,外因沒有朝廷的人情網,三國是歷史上最重名氣和評名的國情

  • 15 # 藍天曆史觀

    能作為君主的人,都會有大胸襟和長遠的目光。謀士儘管在出謀劃策上很厲害,但目光只侷限在一池一地,缺少長遠的規劃。

    所以大部分謀士都會一輩子伴隨君王左右。不過也有例外,司馬懿就不肯本本分分的當謀士,在曹叡死後,獨攬朝中大權,最後篡奪了魏國的皇位。

  • 16 # 張藏藏看世界

    這是因為古代自立門戶,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而且自立門戶,需要更多更全面的能力。

    就好像很多廚師做得一手好菜,

    他安心做飯就好,

    非要去開個餐館,

    一旦規模上來了,

    日常運營,

    公關處理,

    種種問題,

    可不是炒菜那樣簡簡單單了。

  • 17 # 孤舟釣江雪

    輔佐他人風險低呀,主公敗了,可以另投新主,照樣被重用,過自己榮華富貴的生活。自己當老大則風險很大,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一旦失敗,除了身首異處,就是階下囚。

  • 18 # 書生悟道

    領導者,需要具備一種極強的人際粘合能力,能夠將形形色色的人聚集在自己周圍,從而發揮最強的合力。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領導者是否具備某方面卓越的專業能力,就顯得其次了。

    諸葛亮與郭嘉均智慧出眾,謀略深淵,作為人臣可謂優秀,但是作為人主就不一定能夠勝任了。

    再說諸葛亮。劉備在世時,在劉備陣營裡,幾乎沒有哪個人不能包容下來,足見人主劉備的胸懷之光。到諸葛亮接手蜀漢時,已經成長為蜀漢頭號軍事奇才的魏延,甚至都不能為諸葛亮所容,以至於在諸葛亮臨死時,還算記著怎麼除掉魏延。

    因此,諸葛亮、郭嘉等人雖然很優秀,但是更適合做人臣,而不適合做人主。

  • 19 # 牛哥農夫

    歷史上有無數個英雄,他們或而為文武百官,或而為帝王將相。這一切都要符合歷史的規律,不是你想怎樣就怎樣。

    你說能人異士為什麼就不能自立門戶,自己稱王稱帝呢?

    一,古代有忠君思想,有的人寧願一輩子為臣、為相,也不願為後輩留下亂臣賊子的罵名。如曹操、孔明等

    二,有些人適合當皇帝,有些人只能為臣子。這是各方面的條件訣定的,不是後人想的那樣簡單。

  • 20 # 甜甜的淡水魚

    其實說明白了,就是這樣聰明的人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做的做到什麼程度,就這麼簡單,如果不是如此,他們就不是聰明人,如果不是聰明人,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被大人罵怎麼辦?應該及時告訴父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