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富士康面試官亮亮
-
2 # 1234567891656345668
我認為的農業
一、在農田, 人們種植莊稼
二、在牧場,人們飼養牲畜
三、在山野,人們植樹造林
四、在水域,人們撒網捕魚
這就是農業,一種,直接利用土地資源所從事的生產活動,一種讓“土地奉獻”的產業。
我認為的農業
一、在農田, 人們種植莊稼
二、在牧場,人們飼養牲畜
三、在山野,人們植樹造林
四、在水域,人們撒網捕魚
這就是農業,一種,直接利用土地資源所從事的生產活動,一種讓“土地奉獻”的產業。
如果有人問你什麼是農業,你第一時間會想到什麼呢?是超市裡的水果,還是菜市場裡的蔬菜,甚或糧油市場的糧食?這個答案也許會隨著地域不同而有區別,但大部分答案恐怕都會集中到人上:鋤禾日當午的農民,年底討薪的農民工,街上倉皇逃竄的小販。這種近乎固化的印象,正反應了農業的一個本質屬性:農業不僅是第一產業,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網路時代,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快,用揠苗助長都不足以形容其興起的蓬勃,就像撳下按鈕點燃了煙火,剎那間一片繁華,根本沒有成長的時間。這樣一種營養過剩的態勢,就像江河湖波里爆發的紅藻藍藻,一夜之間就可以遮蔽江河。農業的緩慢與低效,一方面是農業自身的特性決定,另一方面卻是來自於思維認知。農業思維成了束縛農業發展的枷鎖,改革也就成了必然。傳統農業的優勢在於生長,瓶頸也在於網際網路、大資料、雲計算、無人機,信手拈來皆可種地。只有首先打破農業的固有思維,農業才能昌盛繁榮,農民才能文明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