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2
回覆列表
  • 1 # 穿越時空的老男孩

    貞節最早指有純正高潔的道德觀念的女性。後狹義指“貞節牌坊”,通常是古時用來表彰一些死了丈夫或長年不改嫁,或自殺殉葬,而符合當時年代道德要求,流傳特異事蹟的女性,為其興建的牌坊建築。最早的貞潔牌坊其實多以“節”字為主,多以古代士子為褒揚母親養育之恩為名建立;但到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末期,理學之風興盛,貞潔牌坊就逐漸以“貞”字為主,成為了又一座壓迫女性的大山。

    起初,女性在夫死後還多為自願守寡,間或有殉情而死之人,但後期大戶之家攀比貞節牌坊數量愈盛,甚至官員都以貞潔牌坊數量為自己政績明證,期間被逼守寡、甚至被活活餓死的女性不計其數。

    那何為貞節牌坊呢

    謂牌坊實際是一種古代形狀似門的高大建築,一般是由封建帝王為表彰臣子功績所建。貞節牌坊是特指為了表彰封建女性對自己的丈夫堅貞不渝,一生恪守貞節而建立的牌坊。牌坊這種東西已經完全成為歷史。偶爾你會在田間,或者有著古老歷史的鄉村中看到幾座,它們已經成為文物部門保護的物件。如今,那段女性被剝奪自由,剝奪青春,甚至被剝奪作為一個人的權利的歷史已經永遠過去,唯有那一座座巍峨冰冷,彷彿墓碑般立於世間的貞潔牌坊,還在低嘆著那段女性的青春年華被埋葬的歲月。

    貞節一詞的歷史演變

    秦漢時期其實是屬於非常寬鬆的時期,女性改嫁都是非常普遍的事情,還有大家都知道的一代梟雄曹操專門喜歡別人的老婆,他的兒子曹丕剛開始取的甄宓也是袁紹那搶來的,甚至在秦漢時期兩性關係處於一度非常“開放”的時期。為何貞潔牌坊起源於秦始皇時期呢,這要從秦始皇的父親趙姬說起,秦始皇的母親趙姬大家都知道是非常的不守婦道的,秦始皇也十分痛恨母親的這種行為,曾經為這事發配母親,殺死母親的情人嫪毐和其私生的兩個兒子。

    秦始皇后來認識了以為名叫巴青的女人,她自己出資幫助秦始皇修建長城,巴清早年喪夫,終身守寡不再嫁。秦始皇譽巴清為“貞婦”,以表彰其貞節,併為她修建了“懷清檯”,邀請她至都城咸陽安享晚年。而且,巴清還被特許“合法”擁有著一支龐大的私人武裝。

    秦漢時期,當時,在理論上有劉向的《列女傳》、班昭的《女誡》以及《禮記》的獨立成書加以倡導。在實行時,統治者還採取一些行政與法律措施。像秦始皇就曾在泰山、會稽等地刻石提倡貞節:“男女禮順,慎遵職事,昭隔內外,靡不清淨。”“飾省宣義:有子而嫁,倍死不貞。防隔內外,禁止淫佚,男女潔誠。夫為寄,殺之無罪;男秉義程,妻為逃嫁,子不得母;鹹化廉清。”並且,為褒獎巴清寡婦,秦始皇修築懷清檯,以勸導貞節

    到後來的唐代時期,男女交往較為自由,有些女子追求愛情也比較大膽,女子離婚也不收歧視。

    女性的地位雖然始終比不上男性,但是還是有一定的自由度的。可以選擇自己中意的男子結婚,對於婚姻,法律不是單單隻保護男性的權益,對於女性還是有一定的保護的。

    那麼是何時女性貞潔被強加束縛的呢

    到了宋代中期,婦女就越來越受壓迫,說起這個,我們就必須提起靖康之恥。這次的恥辱讓無數的皇家貴族和眾多的女性被俘。男性受到的傷害要小一些,而女性,卻慘遭侮辱。即便是曾經的太后,妃子和公主,都被強迫為奴為娼。

    這些恥辱讓道學家開始有了新的思考,那就是讓女性改變之前那種“重生存輕貞節”的觀念,從而成為一個“重貞節而輕生存”的新女性。在“存天理,滅人慾”的思想下,極力地倡導女子守節,寡婦亦不能再嫁,有句老話這麼說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為統治階級大力提倡。

    經過前人對貞潔的極端提倡,進入清朝後,貞潔似乎成了一種信仰,非但夫死守節成了天理,未嫁夫死,也要盡節,偶爾被男子調戲也要尋死,女子完全把生命系在了貞潔上。

    清代時,京城、省府、州縣各自修建“節孝祠”,矗立大牌坊,以表彰死去的貞婦烈女,且節烈事蹟突出的,還會被寫入正史或地方史。

    這樣一來,把對節婦烈女的崇尚推至極點,成千上萬的婦女以身殉夫,或自願、或被迫,愈演愈烈,以至後來出現的女子教訓書中,也增加了大量宣揚貞潔的內容。如《女學》、《女學言行錄》等。

    據《古今圖書整合》記載,烈女、節婦唐代僅有51人,宋代增至267人,而到了明代卻高達36000人,清代時更多的嚇人,僅安徽休寧縣,就有2200多人,當時全中國人口並不多,加以還有不少女子未被記錄,這個數字還是很驚人的。

    從南宋開始,一直到清朝結束,這個思想被中國女性所背,一直沒有放下來。後來,貞節牌坊成為一個光榮的象徵,那些願意為了自己的丈夫守節的女性,可以獲得這樣的榮耀,而這已選擇,代表著女性這一生也就只能這樣來了。她們只能活在這個圈子當中,不可以躍出去。很多的人家以此為榮,有些古裝劇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各種壞婆婆為了獲得這份所謂的光榮,逼迫自己的兒媳不得再嫁,一輩子只能選擇為她的兒子守節。

    這種畸形的迫害女性的思想,就這樣存在了很多年,明清時期大概是這種思想最被認同的時候。

    守寡以示貞烈,多數是思想受到麻痺後的自願,或是迫於環境、形勢、道德的迫害,一個女子幾十年的青燈常伴,孤枕難眠,箇中痛苦,實為外人所能知曉......

    正如魯迅在《我之節烈觀》中所說:“節烈難麼?答道,很難。男子都知道極難,所以要表彰她。節烈苦麼?答道,很苦,男子都知道很苦,所以要表彰她。”

    總結

    這種思想一度成為了壓在女性身上的一座大山,在當今社會中婦女已經得到了釋放,又重新回到了人生自由,但是筆者認為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在當今社會中體現了一個女人的氣節,做一個不為金錢誘惑所動,踏踏實實,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過上幸福生活的美女女人。

  • 2 # w樂此生

    行走於中國鄉間,看到的所謂“貞節牌坊”,通常是古時用來表彰一些或死了丈夫長年不改嫁,或自殺殉葬,而符合當時年代道德要求,流傳特異事蹟,為其興建的牌坊建築。

    可以說,每一處牌坊下,不是埋葬了一個活潑潑的生命,至少也埋葬了一個女子數十年的青春。

    何為貞節牌坊呢?所謂牌坊實際是一種古代形狀似門的高大建築,一般是由封建帝王為表彰臣子功績所建。貞節牌坊是特指為了表彰封建女性對自己的丈夫堅貞不渝,一生恪守貞節而建立的牌坊。牌坊這種東西到現在已經完全成為歷史。偶爾你會在田間,或者有著古老歷史的鄉村中看到幾座,它們已經成為文物部門保護的物件。

    如今這個開放的社會,我認為一切尊重人的本性和倡導人性往真、善、美方向發展的事情都值得提倡和鼓舞。

    貞節牌坊是嚴重違反人性,偽真、偽善,偽美,這種只為“表子”不顧“裡子”的思想和形式要堅決廢除。

    現實生活中的你是否也被“愚化”,老是習慣性的、虛偽的拿起“道德”的旗幟,只顧“表子”的批判他人對真、善、美的追求?

    人的一生是隻有一次的單程票。快樂是過;倘若你非要選擇不快樂,地球也不會為誰而停止轉動!

    提倡求真務實,反對虛偽盲從。

  • 3 # 紫氣東來vlog

    貞節牌坊是父系氏族社會男權至上的一種表現形式,有利有弊,於當下女權盛行的中國已成昨日黃花,不必強求復古。當然文化是有慣性的,不排除仍有部分人視其為道德楷模。

    至於怎麼看待是自己的事,只要不違法,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年少時的喜歡真的是一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