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戰神3
-
2 # 利刃號
格羅茲尼巷戰是車臣戰爭的主要戰場,這次戰爭暴露出俄羅斯軍隊的問題也是蘇聯軍隊的問題,那就是長期腐敗的官僚集權主義導致的戰力並不像表面上那樣強大。當然這都是老生常談了,本文想要展示的是格羅茲尼巷戰暴露出俄軍的裝備問題,和它的組織管理相比這才是最致命的也是最難改正的。
俄羅斯全套繼承了前蘇聯的裝備體系,不管是輕型化的坦克、廉價的戰機還是數量龐大的機械化步兵,都是為了蘇聯大縱深突擊作戰而設計的裝備,大縱深作戰實際上就是蘇聯人的閃電戰,參考古德里安裝甲部隊的三號、四號坦克,俄軍主力T-72並不適合裝甲對決,它在西方現代化坦克面前過於脆弱而不堪一擊,但是每小時45公里的超強的越野機動性和每小時65公里的公路時速,說明它更適合與古德里安那樣的裝甲叢集突擊作戰。附和閃電戰設計的BTR系列步兵戰車同強調速度而忽視了防護性。
在這種情況下,俄軍將部隊開進格羅茲尼市區作戰本身就是一種錯誤,格羅茲尼是北高加索第一大城市,因為豐富的石油資源著稱於世,這裡也是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希特勒極力爭奪的能源戰略目標之一,經過前蘇聯幾十年的現代化建設這裡已經成為歐洲能源主要城市之一,因此建築的複雜程度遠遠超過納粹第6集團軍兵敗的“斯大林格勒”,更要命的是上世紀末的巷戰其實已經是坦克作戰的衰退期,第三次中東戰爭中美製M-60坦克的失敗已經說明,現代化反裝甲手段讓坦克難以生存,格羅茲尼巷戰中很多單兵導彈、火箭彈都可以輕鬆擊毀T-72,俄軍裝備的機動性優勢無法發揮。
俄軍的空軍裝備同樣不適應巷戰、攻堅戰,閃電戰強調不在小目標上浪費時間,因此空軍裝備都是以叢集轟炸為主,至於現在流行的精確制導武器,根本沒有大規模應用於格羅茲尼戰場的可能。蘇-25強擊機和蘇-24戰鬥轟炸機很難打擊建築物掩護下的目標,制空作戰強悍的蘇霍伊戰機根本找不到對手,為了不殃及無辜它和米格-29一樣找不到在巷戰中參戰的機會。這樣一來,俄羅斯地面武裝只能依靠裝甲能力有限的坦克、步兵戰車,像二戰時期的柏林戰役那樣,用士兵的生命做代價緩慢的推進,因此說格羅茲尼巷戰暴露出最大的問題是俄軍的裝備理念過時。從此以後各國陸續推出巷戰裝備,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也因此進行名為“市區行動”的巷戰改進計劃。
-
3 # 小司馬遷論史
而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與車臣的關係之間再次出現裂痕。此時的俄羅斯雖然繼承了蘇聯大量的裝備,但是整個國家都處於一種低迷的狀態,軍隊也是。
格羅茲尼巷戰就發生在這個特殊時期。在巷戰中,俄羅斯軍隊慘敗,為了贏得戰爭,俄軍付出了難以想象的代價。那麼通過這次巷戰,俄軍暴露了哪些問題呢?
一:軍隊體制出現了問題。在戰爭爆發之前,俄羅斯軍隊內部就有著大量的軍官貪腐問題,剋扣士兵軍餉,影響作戰士氣。
軍隊後勤文職官員多,作戰士兵數量少,俄軍規模雖大,但是真正的作戰力量較少。
二:作戰方式老套。在車臣戰爭中,車臣吸收了國際上大量的僱傭兵,用這些擁有豐富作戰經驗的戰士對抗俄軍。
格羅茲尼巷戰中更是如此,俄軍付出了巨大的傷亡,在城市中移動的坦克成了這些僱傭兵練習的活靶子,那些沒有裝甲保護的士兵基本上失去了反擊的能力。
並且軍隊出征時後勤工作準備不充分,導致前線戰士軍需物資緊張,同樣影響了俄軍的戰鬥力。
在車臣格羅茲尼巷戰中,俄軍雖然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是同樣也收穫到了教訓,這為俄軍後續的制度化、現代化改革提供了實戰化的經驗與要求。這可謂是吃一塹長一智。
-
4 # 琅琊利劍
俄羅斯暴露出最大的問題是太輕敵了,車臣僱傭的都是德國,法國美國的海軍陸戰隊和特種兵,他們的單兵作戰能力很強,格羅尼茲本身又是一個按照軍事堡壘建築的城市,對方只要躲在暗處,哪怕提著一把狙擊槍,都能夠把闖入這裡的俄軍打趴下。
巷戰的慘烈程度不用多做解釋,像前蘇聯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雙方的士兵甚至都是在廚房和客廳之間互相射擊,著急了也會用屍體做掩護,這和格羅尼茲情況一樣,車臣士兵直接用死去的俄羅斯士兵屍體做人肉沙包,甚至還把人頭掛在導彈上發射出去,這給俄羅斯軍人很大的心理壓力,這明顯是挑釁和侮辱。
對於車臣來說,打優勢更加明顯,因為他們的軍事實力遠遠低於俄羅斯,硬碰硬肯定是幹不過的,在全民皆兵的格羅尼茲,當地人熟悉這裡的一切,稍微隱蔽一下就可以躲過俄軍的致命打擊,但是俄軍不同,他們暴露在車臣人的眼皮子底下,對準自己的可能不止一個槍口,俄羅斯可能也是仗著自己的武器準備優勢,在心理上對敵人有所輕視,並沒有對格羅尼茲好好的調查一番,盲目的進入城中,結果損失慘重。
-
5 # 落下m
第一次格羅茲尼巷戰是發生在上世紀的一場區域戰鬥(1994~1995年),交戰雙方分別是俄羅斯軍隊與車臣非法武裝及僱傭軍,地點在車臣首府格羅茲尼市區。在1994年的這場戰鬥中,俄羅斯軍隊傷亡慘重。
參戰俄軍到最後僅剩下一名軍官和10名士兵活著離開,三天時間裡坦克裝甲車輛損失超過250輛,基本上此次參與進攻的俄軍等於是全軍覆沒。在此次戰鬥中,俄軍暴露出的問題非常多,而在戰鬥中其他的影響也有一些,戰鬥失利的原因主要有:
1、俄軍在進攻格羅茲尼時並沒有做好相應的巷戰預案,這是俄軍傷亡慘重的主要原因。在蘇聯解體之前,蘇軍主要面對的是美蘇兩大陣營之間的全面戰爭,因此當時的蘇軍在制定計劃時,主要都是以大兵團、大縱深、全機械化作戰模式為主,基本上就沒有考慮過城市戰、巷戰之類的區域性戰鬥預案。
而這種作戰計劃在蘇聯解體之後,被俄軍完整的繼承了下來,也就是說在車臣戰爭期間,俄羅斯根本就沒有制定系統、詳細的城市戰、巷戰作戰計劃。
所以當時俄軍攻入格羅茲尼時,根本就看不到敵軍的陣地,車臣叛軍大多都是躲在房屋或者掩體後面對俄軍打冷槍,讓俄軍進退失據,最終被圍殲。
2、1994年的俄羅斯正處於蘇聯解體的混亂之中,這個時候的俄軍裝備保養失當、紀律渙散、缺乏訓練,戰鬥力很弱。1994年的俄羅斯剛剛經歷蘇聯解體,這個時候的俄羅斯國內環境十分混亂,不僅民眾窮困不堪,就連軍隊都缺乏足夠的軍費來維持士兵的基本生活,窮困的俄軍士兵為了吃飯甚至會賣掉自己手中的槍支,來換取一些基本的生活費。
因此當時的俄軍不僅武器裝備缺乏足夠的保養,甚至連俄軍士兵的工資都發不出來,就更不要提系統的軍事訓練了,可以說那個時候的俄軍簡直就是一群烏合之眾,根本就不適合上陣打戰。
這些這些特種部隊成員久經戰陣,作戰經驗豐富,在跟俄軍作戰中採用機動靈活的小組作戰,利用單兵輕重武器以及狙擊步槍,從各個角落發動對俄軍的攻擊,這樣特種作戰方式讓久未參加作戰的俄軍損失慘重。
知恥而後勇,俄軍在後來的時間裡反覆摸索,終於在1999年的第二次格羅茲尼巷戰中狠狠的報復了回來。發生在1994年~1995年的格羅茲尼巷戰,用鮮血給俄軍好好的上了一課,讓他們認識到巷戰在現在軍事作戰中所處的重要性,在此後的時間裡,俄軍便開始針對格羅茲尼巷戰研究對策,制定了新的巷戰特種作戰計劃。
1999年12月25日至2000年2月,俄軍吸取了上一次巷戰的教訓之後,再一次進攻格羅茲尼,在當時的俄羅斯普京總統親自命令下,俄軍調集了2000餘名特種部隊成員,採用以分散對分散,以特種兵對特種兵的作戰方式,與西方國家特種兵來了一次全面較量。
在這次戰鬥中,俄軍特種兵緩慢推進,並利用可以隨時呼叫支援的優勢,不斷呼叫空中力量以及大炮進行支援作戰,利用重火力優勢去消滅城內的敵軍。
俄軍在經過兩個多月的慘烈的搏殺後,全殲西方國家特種部隊總數超過3000人,此外還有車臣叛軍一萬多人,大獲全勝。
第一次和第二次格羅茲尼戰鬥,是世界戰爭史上的兩個重要案例,當時的世界各國都在通過這兩個案例來研究在城市巷戰問題。俄軍最後用自己的鮮血證明了俄羅斯的不可戰勝,從那時起,俄羅斯便再一次走上了與美國對抗的道路。
-
6 # 鐵男說經濟
首先俄軍作戰時依舊有著蘇聯紅軍作戰時的影子,以及俄軍兵員的匱乏和作戰士氣的低下,而且俄軍幾乎沒有進行過巷戰,同時俄軍進攻部隊還是根據二戰蘇聯時期的巷戰作戰條,例進行巷戰,並且俄軍後勤裝備以及車輛根部補給不上,而且巷戰中俄軍還是班和排的作戰方式,這正是俄軍暴露出的重大缺點。
但1973年的第4次中東戰爭以後,全世界幾乎沒有再發生過大規模裝甲部隊在平原決戰的戰例。
-
7 # 歷史的重負
和斯大林格勒一樣,精銳部隊參與最混亂的城市戰和巷戰,在廢墟里可使戰力減半,就連智障都可以背後打你黑槍,因此第二次格羅茲尼戰爭,俄軍就改變打法,軍隊完全不進去,而是從外圍開始穩紮穩打,步步推進,慢慢摧毀,極有耐心……結果反而是對方失去了耐心!
-
8 # Coco侃歷史
第二次格羅茲尼巷戰發生在1999年12月25日至 2000年2月,俄軍更是屍橫遍野, 1173名士兵死亡,甚至俄軍前線總指揮馬洛費耶夫少將也被射殺。
第二、俄軍的作戰計劃存在明顯不足,並且是建立在錯誤假設基礎上的。計劃制訂者過於樂觀,認為俄軍的能力與狀態可以有力地威懾車臣武裝,葉利欽只給了俄軍兩週的時間準備,這在作戰開始就註定了俄軍失敗的命運。
格羅茲尼的教訓可以使任何希望在巷戰環境中使用裝甲部隊的人清醒過來。但這不是對坦克巷戰能力的公正測試,如果俄軍遵循使用組合兵種的基本原則,配備充分的通訊設施和控制手段,結果可能大為不同。
該戰役使我們意識到對裝甲車乘員進行徹底的武器、戰術和作戰條令訓練的重要性。格羅茲尼之戰實際上是巷戰中使用裝甲部隊失常的戰例,如果俄軍正確地使用和掩護他們的裝甲部隊,很可能產生不同的結果。
-
9 # 攝影娛樂電影分享
你好,俄羅斯戰鬥水平低下。一個200萬人口的地區打了兩次才打贏,他完全不如小國以色列。如果車臣換成以色列的話,俄羅斯根本就打不贏。
-
10 # 明天145801721
戰爭方式最應該避免就是對手按你的理念設計去打,拳擊場上兩個不是一個體量選手對決,重要是不能按設定規則去打。所以中國現代軍事思想從毛主席時代就已經定位了,通俗說你發你的,我打我的。利用自己長處優勢打擊對方。所以第一場第二場俄羅斯軍隊吃完虧,第三場打的就很得法,例如特種部隊監聽,打擊對方首腦,利用自己長處攻擊對方眼睛,頭腦,其次後勤。
回覆列表
車臣戰爭中,尤其是格羅茲尼巷戰,堪稱俄羅斯軍隊心中“永遠的痛”。尤其是第一次格羅茲尼巷戰中,俄第131旅和第81摩托化步兵團因為草率突進被伏擊,兩支部隊幾乎全軍覆沒。即便在第二次格羅茲尼巷戰中,俄軍採取更為立體化作戰方式,仍舊付出不小的代價。在兩次巷戰中,俄軍都暴露出不少問題。戰術層面上諸如兵種協同度不夠,基層指揮員能力有限及現代化指揮系統覆蓋面過小等都已經被許多軍事專家分析過,這裡僅分析下俄軍戰略層面失誤:
第一,盲目強調攻城。兵法常雲“不屯重兵于堅城之下”,俄軍兩次巷戰中都集結十數萬軍隊于格羅茲尼城下,從戰略角度而言是兵家大忌。格羅茲尼既非屯糧之所也非通衢之地,反倒因為歷史原因被建成一座軍事重鎮,盲目強攻只會造成己方重大傷亡。
第二,攻城戰略目的制定失誤。與車臣武裝作戰,消滅其有生力量當屬第一要務。作為相對弱小一方,憑藉小股精銳堅守城池是最佳選擇。俄軍應當做的是切斷要道,在城市邊緣的小規模野戰中消滅敵方有生力量。作為優勢一方,應當避免讓敵軍有大規模巷戰機會。應待敵軍彈藥糧草消耗殆盡時再攻城,可俄軍早早就以攻取格羅茲尼為目標,陷入地方彀中。
第三,沒展開大範圍分割作戰予以配合。格羅茲尼為罕見堅城,必須做好長期作戰準備。外圍部隊應當配合作戰,切割車臣武裝各據點間聯絡,而沒有能力同俄軍展開正面對決的車臣武裝則只能龜縮到幾個堅固據點。可俄軍只是強調猛攻格羅茲尼,沒有完全切斷城內敵軍對外聯絡(第二次時在中後期完成合圍,攻城進度方逐漸加快),可謂巨大戰略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