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死亡的恐懼,是恐懼表現最常見的一種形式。然而很少有人會問"為什麼人會感到恐懼?"
看一看周邊人,哪一個是全然喜悅的?古人說 "泰山崩於眼前而面不改色",能做到如此的人,要不是大聖賢,要不就是有認知障礙的精神病。那麼再問一句:大聖賢如何可以做到如此?
大聖賢之心,與你我之心到底有何區別?為何他們的心似乎保羅天地之光大,似乎已經光明喜悅到容不下恐懼?
聖人王陽明,五十幾歲辭世,臨終前弟子問他有無任何事要交待,陽明先生說"吾心光明,夫復何求?"好一個吾心光明!陽明先生怎麼就最終獲得了這樣一個光明心境?面對死亡,依然坦坦蕩蕩呢?功夫即在陽明先生悟道後,一直講的兩個字上-良知!
良知為心之本體,人人皆有此良知。然如月被雲罩,良知往往已經不被世人所察。此良知,我們或可說真心。
倘若在良知上,真心上下功夫,則內在恐懼黑暗的烏雲就會被慢慢驅散,從而云霧散而光華出!以此為練,人生即便苦短,也最終體證吾心光明!
這個才是人生第一等大事!
人,似乎只有一次生命
而本心,明說了,用不磨滅。
心上下功夫吧,那恐懼根本是個虛妄!
對死亡的恐懼,是恐懼表現最常見的一種形式。然而很少有人會問"為什麼人會感到恐懼?"
看一看周邊人,哪一個是全然喜悅的?古人說 "泰山崩於眼前而面不改色",能做到如此的人,要不是大聖賢,要不就是有認知障礙的精神病。那麼再問一句:大聖賢如何可以做到如此?
大聖賢之心,與你我之心到底有何區別?為何他們的心似乎保羅天地之光大,似乎已經光明喜悅到容不下恐懼?
聖人王陽明,五十幾歲辭世,臨終前弟子問他有無任何事要交待,陽明先生說"吾心光明,夫復何求?"好一個吾心光明!陽明先生怎麼就最終獲得了這樣一個光明心境?面對死亡,依然坦坦蕩蕩呢?功夫即在陽明先生悟道後,一直講的兩個字上-良知!
良知為心之本體,人人皆有此良知。然如月被雲罩,良知往往已經不被世人所察。此良知,我們或可說真心。
倘若在良知上,真心上下功夫,則內在恐懼黑暗的烏雲就會被慢慢驅散,從而云霧散而光華出!以此為練,人生即便苦短,也最終體證吾心光明!
這個才是人生第一等大事!
人,似乎只有一次生命
而本心,明說了,用不磨滅。
心上下功夫吧,那恐懼根本是個虛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