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故事背後的數史

    毫無疑問,我們在此想到的第一個人一定是誕辰139年的魯迅先生。

    理解了魯迅,也便理解了這個問題。

    有著民族魂之稱的魯迅先生實際上是一位戰士,偉大的戰士,抑或是統帥,筆墨便是他的兵工廠,寫出的雜文便是他的武器,他的筆觸往往直達黑暗現象的本質,招招見血,所以他的雜文被公認為是投槍和匕首。

    後來投槍、匕首兩個詞甚至成為了一個成語:匕首投槍——專指短小犀利而又能擊中要害的文章。

    回到問題,如何理解雜文的這一作用?

    答:篇幅短小、言辭犀利、揭露本質、一刀封喉,這便是雜文。

  • 2 # 一弦清一心2020

    魯迅先生曾把自己的雜文比作對敵鬥爭的“匕首的鋒刃”“投槍的利尖”。顯而易見,這是把雜文定義為專門揭露社會弊端,以諷刺批判為主的一種文體,這主要是與當時社會的激烈鉅變所決定的。當今社會存在各種弊端,雜文的主要功能還是匕首投槍,但絕對不僅限於此,它還可以是談人生事理自己生活情趣的一類,而我們的雜文家,也不應該像一般人所理解的,是憤世不平者,他們還是一群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既擔當著除弊的責任,也有著興利的職責,既有辛辣的一面,又不乏幽默的特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審美不行真的是設計師的硬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