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一年後,隨著興登堡病逝,希特勒又當上了總統,成了集總統和總理兩個寶座於一身的人。
期間,希特勒在政治上整肅內部,廢除其他政黨,實現了納粹黨獨裁,並建立起了第三帝國,國內開始稱其為元首。
元首,詞彙源自拉丁文,是首席元老或國家第一公民的意思,羅馬帝國時代,元首有第一個發言權,往往獨攬行政、軍事、宗教和司法大權等。
當時,希特勒集集總統和總理兩個寶座於一身,獨攬了魏瑪共和國的軍政大權,用渥大維時期的“元首”稱呼,體現了希特勒在德國的實權和至高無上的地位,希特勒本人對這一稱呼應該是非常受用的。
儘管希特勒出生奧地利,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加入了德國工人黨並擔任黨主席團委員,進而成為德國工人黨元首,從發動啤酒館暴動失敗,到擔任魏瑪共和國總理,再成為第三帝國總統,可謂一步一個腳印,用非常出色的演講和口才,博得了黨徒和民眾的支援。
稱希特勒為元首,既有希特勒本人的意思,虛榮性得以極大滿足,又有被希特勒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蠱惑的黨徒和民眾的自覺行為。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一年後,隨著興登堡病逝,希特勒又當上了總統,成了集總統和總理兩個寶座於一身的人。
期間,希特勒在政治上整肅內部,廢除其他政黨,實現了納粹黨獨裁,並建立起了第三帝國,國內開始稱其為元首。
元首,詞彙源自拉丁文,是首席元老或國家第一公民的意思,羅馬帝國時代,元首有第一個發言權,往往獨攬行政、軍事、宗教和司法大權等。
當時,希特勒集集總統和總理兩個寶座於一身,獨攬了魏瑪共和國的軍政大權,用渥大維時期的“元首”稱呼,體現了希特勒在德國的實權和至高無上的地位,希特勒本人對這一稱呼應該是非常受用的。
儘管希特勒出生奧地利,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加入了德國工人黨並擔任黨主席團委員,進而成為德國工人黨元首,從發動啤酒館暴動失敗,到擔任魏瑪共和國總理,再成為第三帝國總統,可謂一步一個腳印,用非常出色的演講和口才,博得了黨徒和民眾的支援。
稱希特勒為元首,既有希特勒本人的意思,虛榮性得以極大滿足,又有被希特勒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蠱惑的黨徒和民眾的自覺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