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蘭闍藝文

    一開始,數碼相機的畫素只有幾百萬。1999年,尼康釋出的初代單反相機D1只有266萬畫素,畫素還不如現在的手機。可是,畢竟單反相機的鏡頭素質特別好,266畫素派出的照片也還是可以滿足報紙、網路等新聞圖片的使用需求。那時人們還認為數碼相機只是新聞記者的相機呢,也就根本沒有“鏡頭喂不飽機身”這種說法了。

    (只有266萬畫素的尼康D1)

    人類的半導體技術進步太快了,到了2008年,佳能釋出了具有重大意義的EOS 5D Mark II。雖然一年前就有同樣畫素的全畫幅相機EOS 1Ds Mark III,不過,1系列的相機還是太貴了,5系才是大多數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能夠接觸到的。從那時起,就有了所謂的“鏡頭喂不飽機身”的說法。2012年,尼康釋出了3600萬畫素的D800之後,這種說法又甚囂塵上。

    事實上,這種說法大多是愛好者們的主觀想象與臆測罷了,任何一枚鏡頭安裝在高畫素的機身上一定是可以提高成像質量的,大部分情況下,是對焦等操作出了問題,人為造成了畫面不清晰,然後把“責任”讓鏡頭來承擔。

  • 2 # 色影無忌

    提問:**kob:記得之前D800出來的時候測試很多牛頭的解析度還喂不飽這個3600萬畫素的全畫幅,但是現在很多aps-c的畫素都2400萬畫素了,換算成全畫幅的面積的話,都5600畫素了,一些普通的鏡頭測試出來解析度還行啊,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啊?回覆:**tify :頂級鏡頭100lp/mm全副長邊36mm,長邊容納3600lp,短邊2400lp。864000x2=1728萬畫素。奈奎斯特取樣,2倍關係。需要3456萬畫素才能取樣不失真。這是頂級鏡頭的情況,差點的鏡頭60lp/mm,1244萬畫素就能餵飽(0.6的平方0.36)。所以不存在鏡頭無法餵飽cmos的情況,現實的情況是cmos的解析度現在不高,一般要達到3-4倍的取樣才能更完整的取樣空間頻率,也不容易出現交越失真。現在5DsR D810 A7rII偶爾還是會產生摩爾紋,是因為畫素密度不夠大,即取樣空間頻率不夠大,使得訊號有混疊。混疊即摩爾紋。為什麼原來低畫素要採用低通,就是為了降低原始訊號的頻率,在被cmos取樣時才不容易產生混疊。綜上所述,對於頂級鏡頭而言,不存在鏡頭喂不飽cmos的情況,相反,cmos無法滿足頂級鏡頭高解析度的要求。瓶頸在cmos。總結陳詞:高畫素就是正義。封貼!**志 :高畫素CMOS猜色難度大,影響成像解析度,因此不得不去低通濾鏡來提高解析度。因此永遠也不存在鏡頭喂不飽畫素的問題,只能說一些狗頭解析力不好。**1008 :我手上的300只鏡頭都沒有發現喂不飽的,機器有5000萬中幅,3600萬,2400萬,1800萬,1600萬全幅,2400萬半幅,1600萬M4/3.**粟 :的確很多鏡頭喂不飽2400w的c幅啊。同樣的鏡頭你在7100和610上一比就看出差距來了。餵飽喂不飽都是按照一定標準來說的,就算是解析度比較差的鏡頭在高畫素機下得到的照片解析度也比在低畫素機下強。**force :感測器是晶片,是按摩爾定律發展的,而鏡頭的光學設計顯然不可能發展這麼快。所以不可能是以當時的機身為參照設計鏡頭的,因為鏡頭的進步根本不可能趕上電子技術進步的幅度。機身效能提高當然對鏡頭要求高,但是提前發展了一百年的光學技術還是能滿足目前的機身要求的。只是從高畫素機身去除低通濾鏡表明現在的感測器解析度可能已經接近一些鏡頭的極限了。**1985 :所謂喂不飽,是鏡頭缺陷在某機身上突出的通俗說法,你不在意或者看不出,當然,對你而言,沒影響。鏡頭開發都以當時的機身為參照物,如果機身效能提高,開發出新機身比如高畫素D800,老鏡頭就有喂不飽這種可能,這也是為什麼D800出來後,尼康作為廠家推薦和機身相適應的鏡頭用意所在......這是客觀的存在,和照片有無藝術性,是不一樣的。

  • 3 # 凡客視語

    所謂鏡頭喂不飽機身,其實只是一種比較通俗的說法,實質就是鏡頭用料或做工較差,解析度不高的意思。

    隨著技術進步和商業拍攝需求的不斷提升,現在的數碼單反機身畫素也越來越高,至少也有2000多萬。所謂喂不飽機身的鏡頭,一些是解析度確實不高的狗頭,也有不少是專門針對膠片時代設計和生產的。由於膠片和數碼感光器特性不同,後者往往對紫邊等更加敏感,在數碼機身上的畫質表現不如原先的膠片單反。

    但是數碼時代有一個好處,可以對經光電轉換後採集到的電訊號進行後期處理及最佳化(比如佳能的數碼鏡頭最佳化技術),使最終成像感觀有所改善。這應該是數碼頭在數碼機身上的表現要強於膠片頭的原因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人欣賞不了搖滾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