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長應以身作則,謹言愼行,時時處處作孩子的表率。父母若希望孩子成為勤奮好學的人,他們也應為孩子樹立好榜樣,決不可在孩子面前表現懶惰、厭學的態度。
二、家長應培養孩子知善、愛善及行善。父母可為孩子建立一個良好品德行為記錄表(內容包括:關愛同情、誠實有禮、謙虛服從、仁慈善良、負責尊重、勤懇節儉等),把他們的善言善行記錄下來,並給予適當的嘉許。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明白善言善行帶來的心靈上的快樂,如父母的愛惜、讚賞、獎勵、朋友的友誼等,最終目的是讓孩子養成愛善行善的高尙習慣。三、家長應培養孩子在金錢面前應有的誠實品格,孩子應清楚瞭解勞動和報酬之間的關係,絕不可因金錢而撒謊或出賣自己,失去個人的自尊。
四、家長應認識體罰只會讓孩子變得殘忍、頑固及冷酷無情。事實上,孩子犯錯是成長必然的經歷,作為家長,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明辨是非,找出錯在哪裡,以及認識犯錯後的直接相關後果。對一個測驗不合格的孩子進行體罰,是誤導了犯錯的眞正後果。最終學生可能只為逃避體罰而爭取合格,失去了應有的學習價値觀。
一,家長應以身作則,謹言愼行,時時處處作孩子的表率。父母若希望孩子成為勤奮好學的人,他們也應為孩子樹立好榜樣,決不可在孩子面前表現懶惰、厭學的態度。
二、家長應培養孩子知善、愛善及行善。父母可為孩子建立一個良好品德行為記錄表(內容包括:關愛同情、誠實有禮、謙虛服從、仁慈善良、負責尊重、勤懇節儉等),把他們的善言善行記錄下來,並給予適當的嘉許。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明白善言善行帶來的心靈上的快樂,如父母的愛惜、讚賞、獎勵、朋友的友誼等,最終目的是讓孩子養成愛善行善的高尙習慣。三、家長應培養孩子在金錢面前應有的誠實品格,孩子應清楚瞭解勞動和報酬之間的關係,絕不可因金錢而撒謊或出賣自己,失去個人的自尊。
四、家長應認識體罰只會讓孩子變得殘忍、頑固及冷酷無情。事實上,孩子犯錯是成長必然的經歷,作為家長,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明辨是非,找出錯在哪裡,以及認識犯錯後的直接相關後果。對一個測驗不合格的孩子進行體罰,是誤導了犯錯的眞正後果。最終學生可能只為逃避體罰而爭取合格,失去了應有的學習價値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