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平江府知事

    陳慶之(484年―539年),字子云,漢族,義興國山(今江蘇省宜興市)人,身體文弱,難開普通弓弩,不善於騎馬和射箭,但是卻富有膽略,善籌謀,帶兵有方,是一位深得眾心的儒將。南北朝時期南朝梁的儒將。

    “本非將種,又非豪家”

    史書中並沒有記載陳慶之的出身,陳慶之可能是個庶族讀書人或者小官吏,公元502年,蕭衍受禪登基,建立南朝梁政權,年僅十八歲的陳慶之被任命為主書,期間散盡錢財,招集士人,常想有一天能夠為朝廷效力,41歲始領兵,以兩千兵馬大勝北魏兩萬兵馬的傲人戰績。滎陽城外,陳慶之以三千大軍,打敗敵軍三十萬。

    他一生最大的戰績,就是帶7000之眾,從梁朝的銍縣攻打到北魏首都洛陽,前後作戰47次,攻城32座,攻無不克,所向披靡。《梁書陳慶之傳》說:慶之和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所向披靡。所以洛陽城中童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公元539年十月,陳慶之去世,時年五十六歲。梁武帝以其忠於職守,戰功卓著,政績斐然,追贈他為散騎常侍、左衛將軍,賜鼓吹一部,諡號“武”,還詔令義興郡發500人為其會喪。 其長子陳昭繼承他的職位。

    參考文獻:百度百科

  • 2 # 可榮188

    陳慶之,南北朝著名將領,巜梁書.陳慶之傳》曾讚譽他"千軍萬馬避白袍",意思是看見身穿白色戰袍的指揮官縱有千軍萬馬也躲避,因他喜穿白袍,被稱之"白袍將軍"。相比史上其他有名將領,他的名聲稍有遜色,但是他的軍事成就是不遑多讓的,他也是典型的亂世出英雄的代表人物。

    四十歲之前的陳慶之是南朝梁武帝的跟班,梁武帝蕭衍酷愛下棋,陳慶之也好之,故與蕭衍成為棋友。他應該屬於棋而優則仕的另類代表。

    沉黙的前半生不代表無為,那是韜光養晦,成功的大門終為準備者開啟。

    陳慶之作為將領,幾乎沒有強項,不善射騎,但是作為統帥,卻顯示了卓越的指揮才能。

    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亂失敗,投降南朝梁武帝,武帝令陳慶之為威武將軍前去接管,從未帶過兵的陳慶之第一次率兵出戰,擊潰敵軍,回軍後率2000人護送豫章王蕭綜入住徐州,北魏將領元延民,元彧率2萬人馬抗拒,竟然被2000人的陳慶之打敗了!陳慶之一戰成名。

    安徽渦陽之戰令陳慶之功成名就。公元527年,陳慶之與北魏之戰在渦陽拉開序幕,雙方交戰數百次難分勝負,將士苦不堪言,軍中將領面露退兵之意,陳慶之聞名,即刻召開會議:我軍一年來交戰確有疲憊之態,然敵軍亦然,若退兵,敵必乘勢出擊,我方則有潰敗之災,今必拼死一戰,方可扭轉戰績。我現有密詔一封,若退兵者將嚴處。

    穩定軍心的陳慶之決定不再等候,面對敵軍13座壘城,他決定各個擊破,要神速至上。在夜幕下,他親率騎兵連克四壘城,震驚北魏,並採用心理戰術,放軍中俘虜回去散佈謠言,說渦城已被攻克,並擂鼓助威,就這樣敵軍心散亂,一鬨而散,剩餘九座壘城陸續被克,剩餘投降。

    陳慶之的戰績縱觀一生,均以少勝多,他不僅是傑出的統帥,更是一個政治家,他主張百姓休生養息,發展農村和城市生產,這與其他時代的將領相比,無疑高出一籌。陳慶之在作戰特別善於游擊戰,注重士氣,橫掃滎陽之戰中,充分得以運用。

    陳慶之是少有得到善終的統帥,他死後,梁武帝賜諡號"武"。

    南北朝時代是一個過渡時期,這段歷史都是以戰亂延續,陳慶之能夠縱橫擺闔功成名就確實難得,就連偉人毛澤東看了他戰績後連聲讚歎:再讀此傳,為之神往。能得如此高評價者,古今幾人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身高160,體重130,2萬以內的摩托車,平時通勤和偶爾短途摩旅,要買什麼車型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