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越遇遊記
-
2 # 菜鳥大師兄
看到題主的描述,菜鳥覺得這才是讀博的正確姿勢。但真正能夠做到博士入學一年就達到畢業條件的,這種人並不是特別多,這種人確實是讀博界的一股清流了。但我們仔細思考中可以發現,能夠一年就達到畢業條件的,前期肯定是做了大量的時間去做研究了吧。沒有前期的積累,想達到如此的程度的話,菜鳥覺得這其實並不是特別的現實,所以這在菜鳥看來,可能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了。
-
3 # 真討厭還要取名字
害,這事兒多了去了。不用想太好可以早畢業,老闆都是說話不算數的。自己打自己臉是常事。我剛讀那會兒說寫三篇journal,第一年就發了三篇。麻蛋,立刻改口變八篇。後來第二年半終於八篇了,問他可以去面試麼,他說行。我出去面試拿到了德州州立系統的助理教授。麻蛋的不讓去,系主任打電話來,老闆竟然說我不成熟,還想再帶帶我。然後就消極怠工了半年,剛好趕上他急著有人畢業拿tenure,終於讓我畢業了。反正我也不喜歡教人,到也沒受多少打擊,最後進了無腦的工業界。
-
4 # 思無涯者
我認識一位老師,她讀博第一年發了兩篇SCI一作和一篇二作,已經夠了畢業條件(學校只要求一篇SCI)。
讀博第二年懷孕生了個娃。生完孩子,博二春季學期寫了份國青基金申請書,居然又中了國青基金(委培讀博,以工作高校為依託單位申請的)。
-
5 # cheng2015guo
期刊上發論文只是博士畢業的一個條件。獲得博士學位的最基本條件是博士論文通過答辯。
別的學校不瞭解,北大清華的博士論文要求之高,盲審,答辯通過之嚴格,不是你發幾篇小論文能體會。
大部分985高校的博士論文要求也很嚴格。
-
6 # 半個西瓜dear
一年五篇sci,包括top期刊。但是我仍然感覺寫大論文比小論文困難。小論文是點子,是創新創意~大論文是系統工作~想含金量高一點,還是系統工作多做一些~
-
7 # 高校人才真經
從這個角度我們也可以看出,博士畢業設定論文條件並不利於博士的成長,博士期間不發論文,不代表沒做科研,反倒可能是在解決重大問題。所以,高校未來必須在這方面做出改變,真正從博士所做的工作來評價其博士學業水平,而不是僅僅是數論文。
-
8 # 丑角侃教育
其實對於正在就讀的博士生們來說,能夠在第一年就發表一篇論文達到畢業要求,並不是什麼大事,也不應該有什麼過度的反應。
對於大多數高校來講,博士生的最低畢業標準一般是一片SCI論文,論文的級別又根據學生所在學校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像一般院校可能只要是一篇SCI論文,不管是幾區的就可以畢業了;對於重點高校,以我所在的高校為例,需要發表一篇影響因子大於2.0的SCI論文才能達到畢業要求。
-
9 # 橙子哥141
個人覺得這種事情發生的概率太低了。如果從大二就開始進實驗室做實驗,然後直博,做材料的話可以達到吧。
達到了畢業要求,如果老闆要求不嚴格,那就爽了,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哈哈,我只是做一下夢。
讀博一般要經過一段苦日子,當然了,牛人很多,也有一年發兩篇的。我們隔壁實驗室有個做模擬的一年發了兩篇,但他老闆要求高,按因子畢業,所以那哥們也沒有提前畢業!結果雖然很重要,但是過程訓練更重要!還是希望大家按時畢業就行,我們組最長的七年,後來那個師兄畢業留在組裡師資博後,最後留在組裡,博士期間他光換課題就換了四次,也夠鬱悶的!
-
10 # 愛好廣泛小博士
我目前直博博三,無線通訊方向,去年7月中了一篇二區的Access,今年6月剛中一篇二區的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用3年的時間完成了5年的直博2篇SCI的畢業要求。開心之餘,也開始規劃畢業以後的發展:華為薪資高但強度大我不喜歡,還是想進高校謀教職。所以2篇SCI還是不太夠,接下來可以靜下心來再發兩篇高質量的Trans,為以後的就業提供便利。博士期間是人生最好的時光,智商體力都達到頂峰,任何時候都不要荒廢時間,要抓緊一切機會充實自己,這將會讓自己受益終生
回覆列表
比一般學生強不少,不過現在學校有畢業要求,課題組、導師同樣會有要求,而且會嚴格很多。對於自身而言,趁有感覺就儘量多發文章,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畢業後不搞科研的不包含在評論內)畢業後無論做博後還是進高校 科研院所,論文都是硬通貨,而且可以爭取到很好的科研經費和平臺,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