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的問題之前有回答過,還是在此老生常談。必須更正一下,其實崇禎皇帝在後期一直都想著南遷南京,以避賊亂的。而且對於南遷一事更是相當重視。
圍繞南遷問題,崇禎君臣曾前後展開了五次的朝議。這足見崇禎是極其渴望南遷。
然而,崇禎又是個相當不堅定的人,在多次商議之中,他都未曾明確表態支援南遷。原因就是,崇禎自身不希望揹負丟棄國都、放棄宗廟的千古罵名。
於是,崇禎將希望寄託於大臣們身上,希望由部分大臣提出來,並再三勸諫自己,然後自己再順水推舟的答應。這樣一來自己既可以順利南遷,日後又能將所有的責任都怪在那些提議他南遷的大臣身上。
這是一個相當自私的損招!而且崇禎過去的表現,基本上都是寡情薄恩,過河拆橋的。因此,大臣們都知道自己替皇帝背鍋沒什麼好結果。
不過,還是有少數官員願意這麼做的。但是,他們都是些品階比較低的官員,提了很快就被高階官員給否決了。這也對,那些高官可都是人精,誰都不會想替崇禎背這個黑鍋的。所以,雙方誰也不敢拍版南遷,最終白白錯失了機會……
類似的問題之前有回答過,還是在此老生常談。必須更正一下,其實崇禎皇帝在後期一直都想著南遷南京,以避賊亂的。而且對於南遷一事更是相當重視。
圍繞南遷問題,崇禎君臣曾前後展開了五次的朝議。這足見崇禎是極其渴望南遷。
然而,崇禎又是個相當不堅定的人,在多次商議之中,他都未曾明確表態支援南遷。原因就是,崇禎自身不希望揹負丟棄國都、放棄宗廟的千古罵名。
於是,崇禎將希望寄託於大臣們身上,希望由部分大臣提出來,並再三勸諫自己,然後自己再順水推舟的答應。這樣一來自己既可以順利南遷,日後又能將所有的責任都怪在那些提議他南遷的大臣身上。
這是一個相當自私的損招!而且崇禎過去的表現,基本上都是寡情薄恩,過河拆橋的。因此,大臣們都知道自己替皇帝背鍋沒什麼好結果。
不過,還是有少數官員願意這麼做的。但是,他們都是些品階比較低的官員,提了很快就被高階官員給否決了。這也對,那些高官可都是人精,誰都不會想替崇禎背這個黑鍋的。所以,雙方誰也不敢拍版南遷,最終白白錯失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