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格式最早可以追溯到膠片時代。是由 Hurter 和 Driffield 在1890年發明的基於光密度法的膠片成像原理,當時的曲線名就叫 D&H 曲線,它繪製了曝光量(E)在橫軸上的對數分佈,而光密度的變化量在縱軸上表達。曲線為非線性曲線,曲線特徵為 Log 函式,所以也稱 LogE 曲線。
數字影片採用的是LOG模式,這是一種電影平臺之間的匹配格式,使用一個平坦的對數曲線來表示資料,因為形態與對數函式類似,所以叫做LOG。由於LOG的色彩空間很大,寬容度也相應變大,這樣攝影機的動態範圍就能發揮到極致。幾乎現在的專業攝影機都開始使用LOG模式拍攝高品質影像了,一些主流的微單也都開始支援log了。
LOG“平化”相機捕獲的影像資訊,具有“全動態範圍”記錄的特點。因此LOG影象看起來會很灰、很平,但其間蘊含和記錄了豐富的亮部和暗部細節。要用好LOG影象,並呈現膠片一樣的效果,就必須在灰畫面的基礎上調色,因此LOG素材必須配合和載入LUT才能正確顯示和進行電影級調色。
簡單來講:log就是把高光和陰影儘可能壓縮到畫面亮度的中間,拍攝的畫面比較灰,對比度很低,給後期調色留下了非常大的調整範圍
log 格式最早可以追溯到膠片時代。是由 Hurter 和 Driffield 在1890年發明的基於光密度法的膠片成像原理,當時的曲線名就叫 D&H 曲線,它繪製了曝光量(E)在橫軸上的對數分佈,而光密度的變化量在縱軸上表達。曲線為非線性曲線,曲線特徵為 Log 函式,所以也稱 LogE 曲線。
數字影片採用的是LOG模式,這是一種電影平臺之間的匹配格式,使用一個平坦的對數曲線來表示資料,因為形態與對數函式類似,所以叫做LOG。由於LOG的色彩空間很大,寬容度也相應變大,這樣攝影機的動態範圍就能發揮到極致。幾乎現在的專業攝影機都開始使用LOG模式拍攝高品質影像了,一些主流的微單也都開始支援log了。
LOG“平化”相機捕獲的影像資訊,具有“全動態範圍”記錄的特點。因此LOG影象看起來會很灰、很平,但其間蘊含和記錄了豐富的亮部和暗部細節。要用好LOG影象,並呈現膠片一樣的效果,就必須在灰畫面的基礎上調色,因此LOG素材必須配合和載入LUT才能正確顯示和進行電影級調色。
簡單來講:log就是把高光和陰影儘可能壓縮到畫面亮度的中間,拍攝的畫面比較灰,對比度很低,給後期調色留下了非常大的調整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