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角風發作

    這也是國情所致:

    眾所周知,中國近代備受西方列強欺凌,但中國從強大走向沒落,真正的轉折點並非是鴉片戰爭,而是甲午中日戰爭。

    正是由於甲午戰爭的失敗,引發了列強瓜分中國的浪潮,不僅賠了銀子,還搭上了土地,甚至自己的主權。

    也正是這場失敗,讓中國人醒悟過來,才會出現變法派,出現義和團,出現革命派。社會生活節奏也徹底被打亂,走了太多彎路後,中國陷入了長時期的分裂與鬥爭。

    雖然不想再次回顧,但講近代史,總繞不過這場戰爭,那麼清朝究竟為什麼會失敗,又為什麼是李鴻章一個人在苦撐?

    兩千多年來,中國一直是亞洲最強大的國家,不僅地盤大,人員多,且周邊一直有幾十個藩屬國。即使進入到明末到清帝國過程,也有萬曆三大徵幹趴下日本,也有鄭成功收復臺灣趕走荷蘭人,也有清軍在雅克薩進行兩次戰爭打敗了沙俄,要知道當時沙俄的統治者可是彼得大帝,世界公認的強者。

    即使後來清朝沒落了,兩次鴉片戰爭也敗了,但並未傷及清朝根基,且當時面對的是世界第一第二的英國和法國。世界上淪為這兩個強國殖民地的國家數不勝數,就算是俄國,不也曾敗給他們。所以清朝敗給他們,並不是多少丟人的事,反而讓大清打開了國門,促進了發展。

    二次鴉片戰爭之後,清軍對外的幾次戰爭,包括收復新疆(間接打敗俄國),包括對法作戰,均取得了勝利。隨著洋務運動的開展,北洋水師也逐漸成形,實力也排在了亞洲第一,這也是大清上下不把日本放在眼中的原因所在。

    在這種情況下,西方列強是不看好日本的,誰曾想,甲午戰爭一爆發,清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潰敗,讓人大跌眼鏡。再加上清政府急於求和,終於讓西方列強看清楚了這個東方的虛胖子,從而一擁而上,掀起瓜分浪潮。

    我們站在旁人的角度思考這個問題,會覺得翁同龢太可惡了,為什麼要剋扣北洋水師的軍費?慈禧太后更可惡,花了那麼多錢修個園子,為什麼不拿這些錢去買軍艦?

    但當我們把視角放到慈禧太后身上,放在清朝廷身上後,感受就完全不一樣了:

    當時整個朝廷,不僅是皇上或太后,以及翁同龢他們,就連李鴻章本人,也是認為北洋水師就是李鴻章私人的,這是個私人武裝隊伍。

    正因為這是個私人武裝,朝廷必然不願意持續給他投入,讓他繼續做大做強,這對清廷的統治不利。同時,由於這是私人武裝,導致朝廷對北洋水師的真實戰力不瞭解,也不熟悉。

    與此同時,李鴻章一方面向朝廷炫耀,我北洋水師已經是亞洲第一艦隊。一方面又向朝廷哭窮,我北洋水師戰力還是不行,還得繼續投錢買軍艦,買裝備。

    換你是當權者,你會不會懷疑李鴻章的動機呢?

    這是其一,其次,北洋水師的建設犯了一個大問題,那就是關於用人方面:

    首先,李鴻章本人就是陸軍出身,是以門外漢的身份去組建北洋水師,其套路完全就是淮軍那一套。在北洋水師內,也是自己這一支的重用,不是自己這一支的排擠。

    李鴻章不懂海軍還無傷大雅,但水師提督丁汝昌也不懂海軍,就說不過去了,無外乎丁汝昌是李鴻章的自己人罷了。

    說到底,甲午戰爭清軍失敗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人,不管是慈禧、光緒、翁同龢,還是李鴻章、丁汝昌、劉步蟾,都有他們各自的侷限性。他們所認為的北洋水師就是一支李鴻章的私人武裝,而日本聯合艦隊,顯然已經成為了日本國家的軍隊。

    清軍靠的是關係,靠的是山頭,採用的還是封建帝制古老王國的那一套,而日本已經是一個現代化民族國家了。

    李鴻章以為船堅炮利就能取勝,就像洋務運動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卻忽視了軟體建設。海軍人才沒有梯隊,也沒有形成體系,再先進的電腦,裝個DOS系統,怎麼能發揮實力呢?

    實際上,清政府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不然也就不會有隨後的維新變法了……

    所以,並非是李鴻章一個人在扛著戰爭,而是國情,國家制度就是這樣的!

  • 2 # Z58439493

    甲午海戰是間接性的中日戰爭。本意是日本出兵北韓,而北韓當時屬於大清的附屬國,論國力,大清明知不敵日本,但礙於我天朝大國之顏面,不得已而為之。

    甲午失利內外兩個因素夠成。外因的不可否認,日本發展迅猛,日漸強大。內因朝廷腐朽,翁同龢藉機排除異己。簡單說一下,慈禧要過60大壽,奈何朝廷沒有富裕銀子供其修園慶生,光緒無奈,找來帝師翁同龢,翁同龢多方搜刮,其大部分來源於北洋水師經費,北洋水師五年沒有從戶部領到一個銅板,裝備失修,炮彈奇缺,連基本演練都保障不了。(提一下,翁同龢有一哥哥,早年西北平叛,失職失利,李鴻章曾在光緒面前狠狠揍了一本,光緒大怒,定斬,後翁同龢苦苦哀求,礙於帝師情面,改為發配伊犁,二人結仇。)

    戰爭開始時,李鴻章明知北洋水師不敵日寇,所以主張避戰,利用外交手段向日本施壓,畢竟,老毛子,德國在那有著自己的利益,日本一打,大家多少都有點利益衝突。可翁同龢積極主戰,光緒也認為北洋水師花了大把銀子組建,哪能不打一下,嚴令李鴻章應戰。

    甲午海戰失利,說起來還是內憂外患造成的,李鴻章為保不全軍覆沒,率餘部逃回,奈何此時朝廷已無力再建,從此一蹶不振。

  • 3 # 使用者4500454911794

    中,日甲午海戰,即非個人戰爭,也非國民戰爭,因為,日本從來沒有向清朝發出正式外交喧戰通告,晚清也沒正式向日本宣戰,當時的日本偷襲北洋水師,其目的是進攻北韓,以北韓為跳板,入侵中國東北,當唯一威脅日本登陸北韓的就是大清裝備最近代化的北洋艦隊,當時北洋艦隊整體實力遠勝日本聯合艦隊,為了消滅北洋艦隊,日本幾乎傾巢而動,北洋艦隊只是清朝三大主力水師之一,另外兩個,福建水師,廣東水師幾乎沒有參戰!當時僅北洋水師共有各類主力戰艦二十四支,日本聯合艦隊是三十六支幾乎是日本的全部家底,如果日本全面正式向大清宣戰,如果大清做好戰爭準備,三大水師集合一處,分東,南,北,三方夾擊日本,日本勝算幾何?說白了,就是甲午海戰,就是一場流氓戰爭!當事國都沒有宣戰,明冶天皇默許東鄉平八郎偷襲北洋艦隊,光緒皇帝默許李鴻璋北洋艦隊抵抗,贏的一方,領導加官進爵,輸的一方替領導背黑鍋!日本人向來喜歡打流氓仗,跟中國(晚清,民國直到四一年才向日本宣戰但是日本也沒向民國政府正式通告宣戰,),俄國,德國(一戰),美國,全是偷襲,

  • 4 # 鬼雨齋主人

    甲午戰爭,以日本陸軍跨過鴨綠江為分解,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前一階段,確實可以說是李鴻章一個人在支撐,導致這一情況的原因有二:

    1、滿清貴族和政府保守勢力想借機削弱李鴻章的政治資本,將權力收歸滿族朝廷。

    2、對日本過於輕視,畢竟在此之前,袁世凱在北韓還是狠狠的壓制住了日本。

    但當戰爭進入第二階段以後,即日本跨過鴨綠江進入所謂龍興之地的東北,清政府還是開始了全面戰爭的準備,只可惜沒有料到日本會在一個月時間就攻下了旅順這一重要軍事基地;在全國基礎建設薄弱的清末,想在短時間進行大規模部隊集結幾乎不可能,於是便成為了添油戰術,最終失敗。各位歷史愛好者,可以看看我如下的分析:

    甲午戰爭個人認為是近代中國最應該反思的一場戰爭;其原因有三:

    1、戰前綜合國力對比,中國遠超日本,戰爭潛力遠大於日本。

    2、參戰指揮人員能力並不弱於日本。

    3、武器裝備並不弱於日本。

    可最終這場戰爭還是失敗了,失敗的原因,個人覺得也有三點:

    1、政府高層滿、漢派系鬥爭(可能有人會說當時是以翁同龢為主導的清流在和李鴻章鬥,但其實質翁同龢代表的就是滿族貴族的利益,而非國家利益)導致中國未準備好全面戰爭準備,但日本自始至終都是以全面戰爭進行準備;最終讓甲午戰爭演變為北洋淮系武裝抵抗全日本的戰爭。結局也就不言而喻。

    2、政府公信力已經岌岌可危,國民認同度在漢人區域降至冰點。甲午的戰略失敗其實是陸戰失利導致。即使經過了黃海之戰,北洋艦隊主力依然健在,對日本聯合艦隊“脆皮猴們”的威懾依然。可讓李鴻章沒有聊到是清軍陸上力量的脆弱,在短短月餘(1894年10月24日—1894年11月22日)日軍就越過鴨綠江攻下旅順口,如此神速一方面是清軍陸軍指揮官用人不當所致,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關外漢人急切想推翻滿清政府所致(在此不進行展開,可以參考闖關東的路線圖,和日軍花園口登陸所花時間)。由此導致北洋艦隊失去重要軍事基地,傷殘艦隻修理進度無法保障,同時也導致艦隊補給缺乏迴旋週期(由於中日開展,歐美各國保持中立,中方要進行軍火採購只能依託於黑市,其週期性相對較長);最終讓北洋艦隊失去了海上機動性,成為岸防炮臺。

    3、基建落後,導致陸上部隊集結難以成型。戰前由於翁同龢為首的保守主戰派對戰爭形勢的過於樂觀(畢竟袁大頭在北韓還是壓制住了小日本),導致國內清軍在佈防工作上有嚴重失誤,直至東北戰局失利;才緊急進行遼東佈防,可落後的基建卻讓後援部隊無法及時進行集結,最終遼東陸戰從原本的防守戰變為了進攻性添油戰,甲午敗局至此無力挽回。

  • 5 # 翻開塵封的歷史

    首先,早在甲午戰爭之前十年,也即是1885年的時候,李鴻章就與伊藤博文簽訂了《中日天津專約》。條約規定中日同時從北韓撤軍,由第三國教官訓練北韓軍隊,若北韓發生變亂或重大事件,兩國均有向北韓派兵的權利,且須互相知照。正是以《中日天津專約》之規定,讓日本有了出兵北韓的理由,也才導致了甲午中日之戰的爆發。

    其次,戰爭開始時,李鴻章明知北洋水師不敵日寇,所以主張避戰,利用外交手段向日本施壓,畢竟,老毛子,德國在那有著自己的利益,日本一打,大家多少都有點利益衝突。可翁同龢積極主戰,光緒也認為北洋水師花了大把銀子組建,哪能不打一下,嚴令李鴻章應戰。

    最後,甲午海戰失利,說起來還是內憂外患造成的,李鴻章為保不全軍覆沒,率餘部逃回,奈何此時朝廷已無力再建,從此一蹶不振。

  • 6 # 歷史的拐點

    這個問題分為兩部分:

    問題一:甲午戰爭是不是一個人的戰爭。答:甲午戰爭確實是一個人的戰爭。最出名的例子就是。甲午戰爭時期清朝的南洋水師向日本政府索要被俘虜的兩艘軍艦。理由是甲午戰爭為日本與李鴻章的事情,與他們無關。所以,當時的人心目中甲午戰爭是一個人的事情。

    問題二:為什麼甲午戰爭成了李鴻章一個人的事情?答:原因有以下幾點。

    這就是我認為甲午戰爭最後演變為李鴻章一家戰爭的各種原因。

  • 7 # 暗黑代理

    主要還是因為以保守派為代表的慈禧在掌權,而滿洲貴族對漢人是不信任的,因此才留下甲午是一個人的戰爭之說,畢竟滿漢相互猜忌不團結才被日軍一一擊破。

  • 8 # 使用者51239772644

    常言說的好,當官發財,當官了都是上上之上,哪個不想當祖輩世世代代當官,高高在上,為自己為利益,有戰爭你們去死吧!我當我官,跟現在的農村書記,村長,上級發扶貧款,農業款,國家出錢修鄉村路,被支書,村長分用,還要村民出錢,有幾個先頭官詳細問問農村人的心聲

  • 9 # 倚天劍201611

    沒有李鴻章,中國不會有甲午戰爭的失敗,不會有《馬關條約》的簽訂,更不會有臺灣被割佔。一箇中華民族的歷史罪人,近年來不斷被洗白,只能說歷史虛無主文何其猖獗!

  • 10 # 被命運作弄的人

    當時李鴻章的家產4000萬兩白銀,可以說和乾隆時期的和珅一個級別,在朝堂上處處打壓和他意見不同的人比如左宗棠,左宗棠收復新疆他是最大的反對者,背後沒少搞小動作,搞得左宗棠收復新疆的物資多數是胡雪巖支援的,最後胡雪巖被李鴻章抄了家,合肥肥,天下廋。這句話不是空穴來風,還有許多都說他為慈禧背鍋,這鍋是他自己自願想背,只要他甲午戰爭失敗主動辭職,慈禧應該會給他一個安享晚年的機會,擔他沒有那麼做,他捨不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跟權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限定MMA規則,5回合,那麼巔峰的泰森和小鷹誰能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