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波920
-
2 # 詩和遠方1975
我是北京旅遊一名從業者,自從去年,年初一到現在旅遊一直都停止狀態。國家旅遊局通知七月十五號啟動跨省遊,對於旅遊行業的工作者是件好事!但不會出現報復性消費,原因有四點。:
1、暑期是旅遊旺季,主要是孩子們出行的時間,但是疫情還沒有過去,只是緩解,所以家長還是會擔心安全問題。
2、即使出行來到目的地,到景區也要限流到30%,所以人不會多。
3、旅遊主要是大家有時間,有金錢,有好的心情才行。今年疫情從去年到現在大半年,各行各業都不景氣,到現在有的復工,有的還沒有復工,大家都想著怎麼多掙錢。
4、雖然說,現在國家下發檔案能跨省遊了,但是要真正落到底層還是要個過程的。
-
3 # 哥本哈根NO1
雖然在7月14日,國家出臺了旅行社有條件出省遊的政策,給了大家信心和希望。但是我認為行業復甦不會一躕而就,需要一個過程。就像一個人受傷失血過多,元氣的恢復需要時間。本人從事旅遊業多年,覺得這次疫情的打擊前所未有,恢復的時間可能會很漫長,可能還會有所反覆,報復性反彈是不可能的,恢復到原來水平起碼還要一年時間。
希望旅遊界的同仁們咬緊牙關,堅持到勝利的那一天!努力!!加油!!!
-
4 # 旅遊老編輯小靜
旅遊報復性消費已經展現,體現在,北京暑期機票預訂量全國第一。出境遊的消費力延伸到了國內遊。但是消費客單價不比去年同期。未來是否能持續不太確定。
-
5 # 山野程棚
好訊息,剛從西北帶隊回來,疫情原因,景區,旅行社,住宿,餐飲,只能苦苦堅持,景區人也不多,路上車子也不堵車。
具體會不會報復性增長,我個人覺得,應該會增長一點吧,能達到往年50%就算不錯了,畢竟政策可能隨時會變的。總比沒有增長好。
希望在大資料的支援下,大家可以暢快出遊,安全出行,不然旅遊業相關產業真的要過冬了。
-
6 # 泰山說是
疫情決定旅遊市場,疫情沒結束旅遊市場是不可能恢復正常的。
7月14號對旅遊市場來說是一個激動人心時刻,關閉了174天的旅遊市場終於可以開門了,旅遊市場的復甦需要一個過程,就目前國內疫情看,今年的旅遊市場是不可能出現報復性消費的,明年底能恢復正常就不錯了。
現在北京的疫情控制住了,香港第三波疫情突然爆發,連續幾天都是兩位數,最多的一天達到62例,香港有體制上的漏洞,北京能在一個月控制住疫情,香港三個月未必能控制住,不是香港政府不努力,而是香港的體制漏洞給了病毒死灰復燃的機會,這也是香港疫情出現第二波第三波的原因,香港疫情是中國疫情最大的隱患。
病毒什麼時候自然消失?疫情什麼時候結束?分析判斷疫情何時結束的唯一依據是100年前西班牙大瘟疫,因為這次疫情和100年前西班牙大瘟疫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這是西班牙大瘟疫唯一倖存者接受採訪時講的,西班牙大瘟疫前後持續兩年,這次新冠病毒也要持續兩年,這是自然規律也是科學,所以我們必須做好兩年的準備。
-
7 # 小柒的旅行江湖
從2006年進入旅遊圈,風風雨雨15年,第一次經歷了全國導遊待業172天的非常時期,說實話,作為旅遊從業者誰不期待報復性消費,但是實際上這樣的可能性很少,至少在年內出現機率很低,且看小柒分析:
根據7月14日《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推進旅遊企業擴大復工復業有關事項的通知》的檔案精神:恢復跨省(區、市)團隊旅遊。各省(區、市)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經當地省(區、市)黨委、政府同意後,可恢復旅行社及線上旅遊企業經營跨省(區、市)團隊旅遊及“機票+酒店”業務。中、高風險地區不得開展團隊旅遊及“機票+酒店”業務。出入境旅遊業務暫不恢復。
從檔案可以解讀三個資訊:
1、疫情防控是前提。中高風險地區是沒辦法開放跨省旅遊;
2、開放之前,每個省市自治區要評估風險等級,也就是這個時間會有長短。例如江蘇放開,上海沒放開。那麼上海遊客去江蘇是可以的,但是江蘇遊客來上海不可以。旅行社會受到處罰;
3、出入境估計在2020基本上可能性不大了,因為全球疫情的拐點都看不到。
在這樣慢熱的旅遊市場開放過程中,旅遊消費者也會更加理性的報團、參團,他們也需要對旅遊目的地的風險進行評估,經過了疫情考驗,大家不會再有衝動旅遊的任性。
研學市場是旅遊的大蛋糕,隨著學生的禁止跨省遊,假期的親子游也被打上了問號。而親子游是利潤相對可觀一些的旅遊產品,如此一來,不要說報復性消費,想消費都缺失可行性途徑。
攜程平臺數據顯示,在該訊息釋出後,攜程平臺上度假、酒店、民航等各個板塊搜尋量迅速攀升,國內跟團遊、自由行瞬時搜尋量相比開放前暴漲500%。
(1)2020還有多少錢去旅遊消費?
(2)好不容易安心工作,還有沒有年休假可以用?
(3)全球疫情依然高漲,輸入性病例零星還在,可以安心去玩嗎?
(4)現在很多景區免費了,甚至半價,說明太需要遊客了,但是免費了遊客還不去說明什麼原因?
疫情憋瘋了沒錯,但是有沒有發現一大堆針對老年人的產品,99元一日遊送冰箱、送彩電,都是薅老年人的羊毛,因為年輕人對這種變相的購物遊確實反感。
而且就算報復性旅遊出現,扎堆景區的體驗感太差,超負荷的住宿和餐飲服務跟不上,與其這樣,還不如理性消費。
錢都少了,旅遊作為非必需品,如何去報復性消費?
結語旅遊市場的回暖需要一個時間點,我們一起祝福、一起努力,不管會不會出現報復性消費,我們心態放平和,疫情都過來了,春天肯定不遠了。
-
8 # 鑑酒店
要說開放跨省旅遊,會迎來報復性消費,我認為不太可能,更有可能的情況是有序的升溫回暖。理由如下:
一、雖然一直沒有開放跨省組團旅遊,但省內旅遊的業務還有在做著走。這一步也是把旅遊的能量進行了提前釋放。加上今年的五一、端午的緩衝,人們出去旅遊的心情也不會太過為迫切。
二、從形勢上,疫情防控仍在繼續,在許多人心裡,出遠門還是有心理陰影的。加上前段時間出現的疫情反覆,安全還是第一位的。
三、雖然是暑假來了,跨省旅遊組團恢復了,但是許多地方還是要求儘可能的不帶小朋友出去,以免有風險,在這樣的管控之下,暑假的旅遊應該會比較溫和的進行。
四、各大景區的預約制。各大景區按要求,由30%接待量調整至50%。但即便如此,到了景區還是有買不到票的風險,所以預約成了關鍵詞。以前是先去了再說,現在是先說了再去,景區進不去,人也不會來。以前景區裡外都暴擠的可能性很小。
五、疫情之後,賺錢是第一位。今年上半年,疫情在持續,人們的口袋也在縮水。以往有旅遊計劃的家庭,可能今年就不會安排,先賺錢再說。
六、中風險區以上的旅遊人群出不來,造成客源減少。
以上這些就是我認為暑假旅遊的現狀。雖然跨省組團旅遊開放之後,之前旅行社吸收的客源會陸續安排出遊,但真正旅遊業想要恢復起來,還需要進行時間和金錢的準備。 -
9 # 焦點
旅遊市場報復性消費,暫時不會到來。
旅遊政策保留7月14日,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進旅遊企業擴大復工復業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恢復跨省(區、市)團隊旅遊,出入境旅遊業務暫不恢復,景區遊客接待量由最大承載量不得超過30%上調至50%。
事實上,在該通知下發之前,跨省自由行和個人旅遊實際上已經放開,可惜對旅遊市場的恢復作用不太明顯,相對於團隊遊作為旅遊市場的主力軍的提振作用,還是勉為其難。
特別是通知中提到“景區接待量由最大承載量30%上調到50%。”這也是提醒景區不得滿荷經營,更不用說是超負荷運轉了。以往動輒爆棚的遊客人群,在這個時期是不允許出現的。
一是景區方面的擔憂,擔心地方部門,會核查核酸結束,會限制某些地區人員前往。比如過去是限制武漢人員,近期是對北京地區前來人員監管非常嚴格。
二是遊客方面的擔憂,遊客擔心當地防疫情況。歐美一些國家,疫情仍然嚴重,絲毫沒有放緩的態勢,國外疫情並沒有過去。境外病例輸入呈現零星化,不間斷的情況。
國內疫情得到控制,並不代表絕對安全。遊客對跨省旅遊依然小心翼翼,旅遊市場的恢復應該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這也是社會共識。
我的家庭,養成多年的暑期出去旅遊習慣今年被打破,已經取消了全年的旅遊安排。身邊像我這樣的情況很多。
遊客收入縮水上半年很多公司關門大吉,失業人口增加,很多家庭雙雙失業。全國經濟在第一季度負增長,是幾十年來的首次。
沒有錢,旅遊意願就會大打折扣。根據多年出行的經驗,即便是國內旅遊,人均沒有5000以上也很難成行。
綜合以上考慮,判斷旅遊報復性消費目前還是不會到來。相信在國慶前後,隨著國外疫情形式的明朗,國內疫情被徹底控制,或者疫苗研發成功,國內旅遊市場會迎來一個集體井噴。
-
10 # 酷妹兒圈
不是酷妹兒打擊誰,對此不樂觀,潑潑冷水,謹記: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所謂“旅遊報復性消費”,很有可能成為旅遊業的“自嗨”。
7月14日晚間,文旅部的通知下發,暫停172天后,國內跨省遊恢復開放了!很多很多的旅遊從業者忍不住的歡呼起來,旅遊業的“春天”終於來了!甚至有人喊出:壓抑的旅遊熱情將釋放,旅遊市場要做好迎接報復性消費的準備!
文旅遊部的通知,可恢復旅行社及線上旅遊企業經營跨省(區、市)團隊旅遊及“機票+酒店”業務。
這當然值得慶幸和高興,畢竟旅遊業是受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餐飲業都不能與之比。
這及時雨一般的通知,無疑是及時雨,是很多旅遊從業者的一線生機。確實是,很多旅遊業內人士已經從賣特產賣保險到賣房子來掙扎圖存了。
從可以說“悲慘世界”到生機出現,旅遊業者有理由先嗨一下。
而且,似乎一些現象也在驗證,這個“嗨”是“有根據的”。一,根據攜程平臺數據顯示,在該訊息釋出後,攜程平臺上度假、酒店、民航等各個板塊搜尋量迅速攀升,國內跟團遊、自由行瞬時搜尋量相比開放前暴漲500%,攜程旗下7000多家線下門店復工率諮詢量爆棚,國內遊客的暑假旅遊意願迅速被激發。
二,同時,暑期將至,這個時刻,跨省遊的有序恢復,可謂正逢其時,正可以數理成章的推動“報復性消費”。
三,疫情的緩和為跨省遊的恢復,創造了條件,跨省遊核酸檢測報告和隔離等阻礙幾乎降到最低。截至7月14日,全國目前已無高風險地區,北京連續8天無新增確診病例報告,全國僅剩北京4箇中風險地區。
只有基本的生存需求滿足之後,才會上升到旅遊這種精神需求。
一,“搜尋量相比開放前暴漲500%”,並不足以證明旅遊人數暴漲。
從跨省遊極小的人數到暴漲500%的搜尋量,只是因為原來旅遊人數這個參考基數太小。比如原來只有個別人,基數是10,現在也不過是5000,相比原來龐大的旅遊隊伍,還不值一提。
再說,有搜尋量,只是一個意願,化為實際行動,還有很多阻礙。
而且,搜尋的人,很多可能是出差等業務需要,並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旅遊”消費。
二,暑期,在今年來說,可能會有旅遊意願上漲的波動,但並不是必然會有。
今年的暑期,除了疫情,還有已經顯示“危險”天威的汛期。
截至12日,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403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49%,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一。
中央氣象臺預計14日至16日,四川東部、重慶、貴州北部、湖北、河南南部、安徽、江蘇南部、上海、浙江北部等部分地區累計雨量有100~180毫米,局地可達200~300毫米。
最強時段!這波降雨影響9個省份。
江南梅雨季節,暴雨持續時間和影響區域不只是在這9個省份,這種情況下,旅遊很難讓人們安心爆發。
三,雖然全國僅有北京4箇中風險地區,但鍾南山院士張文巨集主任等專家已經多次提出,小心秋冬第二波疫情。
新冠病毒長期性存在,國外疫情形式的嚴峻,反應到中國就是輸入型病例沒有杜絕,進口渠道還有傳染的可能。
放心的出門旅遊?難!
透過表面現象看本質,旅遊本身是一種生活方式提高後的表現,而生活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好,根本上形成不了“報復性消費”。旅遊是一種消費,是需要金錢支撐的。持續半年多的疫情,嚴重打擊了經濟。人們手頭上已經沒有多少錢了。
主要的損失,是因為疫情影響,而帶來的短期經濟增長放緩,由於疫情影響,不少行業階段性停產,造成生產經營活動的停滯,對經濟增長帶來影響。主明顯的就是交通運輸、批發零售、旅遊、住宿、餐飲、娛樂以及農林漁牧等行業,這些行業佔GDP的36%左右。
經濟是一個個環節組成的鏈條,一個行業的經營停滯,影響到的是一大批相關產業人群。
根據企查查的資料顯示,截止3月25日,2020年全國共有11268家旅遊類企業登出、吊銷經營。線上旅行社百程旅行網則直接選擇了關閉清算,途牛網估價暴跌96.44%。全球最老旅行公司之一、有著178年曆史的英國托馬斯•庫克集團,在今天宣佈破產……
國內就不說了,說多了都是淚!
豈止是旅遊企業,對吧?
企業關門、停工,員工降薪,老闆破產,那裡還有錢去旅遊消費?往年旅遊消費主力大軍,已經極大的縮水。
海外疫情的蔓延,造成進出口貿易總額的萎縮,日子不好過,這是有目共睹的。
身邊很多人都在說:2020年是求活的一年,老闆們的日子尤其難過。連理髮店的老闆娘都在說,今年能維持就很好了。
不盲目樂觀,但也不是要太悲觀看待能去旅遊的散客,早就去了。自駕遊周邊遊短途遊,這樣的人群一直在一直有很多。
在旅遊目的地的選擇上,南方雨季可以不去,內蒙古大草原、新疆、寧夏青海等地區,從安全和自然風光人文風情等方面來說,還是非常適合今年的旅遊。
跨省跟團遊的放開,也必然會有一部分人開始參與進來。
一些企事業單位,銀行和醫療行業人員,退休人員,還是有意願也有能力進行旅遊消費。很多原本海外買買買的人,不能出境遊,還是有能力國內遊的。
不悲觀之處在於:經濟開始復甦,消費必然會有所反彈。不過這需要一個過程一定的時間,可能在3個月以後,也可能在明年。
一句話,有意願不代表有能力,不代表現實條件允許。客觀理智的說,旅遊業會有一定程度的復甦,大規模的報復性消費不可能。
這要突破的是持續半年多、還看不到盡頭的心理和錢包雙重關卡,豈是那麼一紙通知這麼簡單!
-
11 # 愛旅行爸
經過國家和人民的全體努力,新冠肺炎得到有效控制,國家旅遊局經過全面評估後,已經正式下放通知恢復跨省,跨市的旅遊組團業務,境外旅遊暫時不能恢復。
雖然有國家層面的支援,但是我覺得未必能呈現報復性消費。原因有以下幾點:
旅遊市場的不穩定因素全球疫情繼續爆發性增長,絲毫沒見峰頂的情況,多個國家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社會危機,政治危機,生存危機。我相信同住“地球村”內,誰都不能獨善其身,前有三文魚病毒讓北京一夜之間草木皆兵,後有南美對蝦外包裝含有病毒,讓人對進口食品充滿擔憂。近一週的新疆本土病例、香港本土病例的強勢爆發也更加挑動著所有人的神經與密切關注。
--END--
-
12 # 白龍茂
現在跨省旅遊市場提報復性消費是個"假"命題
文旅部正式發文,開放跨省旅遊,這個是在全國經濟二季度增速由負轉正,且還不算低的背景下出來的政策。分季度看,第二季度同比增長3.2%,比第一季度增加10個百分點。這個成績來之不易。但是,受疫情影響,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4566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1.6%。要在國外疫情輸入壓力巨大、國內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現實下,加之存在其他各種外部風險,全國2020年實現正增長,困難還是有。個人認為,要保證全年正增長,必須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範圍,這就必然要求人員科學適度流動,不適宜大規模跨省流動。跨省旅遊市場報復性消費的客觀條件不具備。
-
13 # 雲中賞雲
在觀望中等待,暫不考慮遠途遊覽,靜觀其變。多數遊客抱著觀望心理,在鄰近的省市間。
熱愛旅遊的遊客,總是想方設定尋找機會旅遊。恢復跨省旅遊,將會給一些零散遊客,適當的拉長自由行線路。旅遊市場在修復中,緩慢回升消費,是大勢所趨。
有一點完全可以相信,任何一個旅遊景區,是不會沒有遊客光臨的(包括近郊美麗鄉村)。
-
14 # 潤友
你說的旅遊市場報復性消費,無非就是將今年上半年沒有消費岀去的時間和錢彌補回來,通過下半年加大消費力度,增加旅遊次數和在旅遊景區多購物、多購紀念品。
其實,這種情況是不會也不可能發生的。原因有兩點:
一是今年受疫情的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大,人們的收入也大大的打拆扣,口袋裡掏不岀錢,有再好的心情和想法去旅遊,都會受到影響,更談不上去“報復性消費”了。
二是仍然是受疫情的影響,人們在心理上對岀去旅遊還是有一定的擔心和顧慮。比如,到一、兩千公里之外的地方去旅遊,如果是乘坐火車就需要七、八個小時甚至二十多個小時,即使是坐飛機也要兩、三個小時,在這樣封閉的環境中岀行,人們還是有一些顧慮和擔心的。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仍然會在較長的一段時間裡難以形成人們大量出遊的熱情和信心。然而,沒有人們大量的岀遊,旅遊市場就不可能出現所謂“報復性的消費”。
-
15 # 旅遊探路者
應該不會有大幅的增長,雖然慢慢放開了,但是年輕人要工作,老年人是新冠的易感人群,而且重症大部分是老年人,估計老年人還是比較謹慎。
-
16 # 北極看世界
眾所周知,疫情期間損失嚴重當屬旅遊業了。不少旅行社已經處於破產邊緣,很多導遊改行送起了外賣。而酒店民宿也隨之出現蕭條的景象。可以好不誇張的說,整個旅遊業基本上已經癱瘓。
文旅部的這個重要舉措,可以看著是國家對重整旅遊業的一個積極訊號,畢竟涉及面很寬,也牽涉到社會的穩定。當然,做出這個重要決定,是基於疫情防控全面出現好轉的態勢,同時也是提振整個旅遊業信心的保證。
但就此認為會出現報復性消費顯然有些過於樂觀了。
因我本人目前在經營一家景區的客棧,所以對此應該更有發言權。自邁入七月份之後,我客棧的入住率有了明顯的提升,但距離往年的爆滿尚有不小差距。最明顯的是學校放假後這幾天,原本期待的火爆場面並未出現。要知道,往年這個時候真的是一房難求,不光省內,僅省外來的遊客就會將擠佔一半房源。
之所以出現這種不瘟不火的局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找答案。
第一、暑期之際,正值江南普遍遭遇洪澇,嚴重影響了當地人的出遊,而江南一帶地區也是中國經濟的引擎,人均消費能力強於其他省份,也是旅遊業消費的主力軍。既然主力受阻,要指望旅遊全面復甦就大打折扣了。特別是長江中下游的持續防洪緊張局面一直面臨新考驗,短期內根本不可能顧及外出旅遊。
第三、長達一百多天的疫情生活模式已經改變了很多人的習慣,那種不設防的旅遊模式已經成為過去式。對疫情的恐懼讓不少人情願錯過今年風景也不希望倒在去風景的路上。從各種關於是否出行的網上討論中就可看出,這個群體並非小眾。
第四、放假後的學生本應該成為旅遊主力軍,可由於疫情影響了課程表,很多學生不得不把暑假用於各種補習上,何況學生自身只是一個消費者,沒有一點造血功能,普通家庭也難以支撐更多學業外的支出。
第六、各景區的限流舉措。表面看,其初衷是為了保證遊客的距離安全,但不少遊客又擔心排隊過久或買不到門票影響行程而不敢前往。
第七、老年群體基本集體缺席團體遊。這個團體也是往年不可或缺的旅遊市場主力軍。情有可原,畢竟老年人的防疫能力相較年輕人,還是弱了很多。
所謂旅遊,永遠是從一個自己看厭了的風景去一個別人看厭了的風景。現在,大部分人只能繼續選擇在家門口守著那個看厭了的風景。
期待那個人來人往的時代早點降臨,這是所有旅遊從業者共同的心願,也是熱愛旅遊的中國人的共同心願,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我在這裡等著你,祖國八方的朋友。
回覆列表
疫情緩解後,何時開放旅行社團跨省旅遊是眾多遊人,尤其是旅遊行業從業者最為關注的問題.通知的下發,令人振奮鼓舞.無疑是一針強心劑.那麼,開放後的旅遊市場是否會迎來報復性消費?一時間成為關注者的焦點.就此問題談談個人的想法.我認為:旅行社團跨省遊業務恢復後,旅遊市場的現狀將會有一定的改觀,出遊的人數會有所增加,但在短時間內出現報復性消費的可能性不大.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疫情期間,人們的思想意識發生了重大轉變,防疫抗疫,重視安全的思想和大局觀念更強,,少出行,注重交通工具的選擇,不聚集不扎堆,避免不必要的人員接觸,注重個人和環境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重視公共安全一時間成為大家的行為準則和規範.現在疫情雖然得到有效控制,但是潛在的風險猶在,大家的防範意識還是很強的,所以在出行旅遊的問題上應該還是很謹慎的.一窩蜂式的出遊現象應該會越來越少.
幾個月的的停工,停產,使各行各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企業待崗放假,商家關門歇業,人們收入銳減,消費能力明顯降低,沒有過多的資金用於旅遊消費.復工復產,迅速恢復經濟,增加個人收入是疫情緩解後的頭等大事.無論時間上還是經濟能力上都是影響人員大量出遊的主要因素.
3,自然災害影響了一部分遊人的出行
今年是個多事之秋,疫情剛剛緩解,洪水又肆虐橫行,使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人民生活及旅遊環境受到影響,防疫抗洪是當前的首要任務.災情,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人們出行的步伐..
以上這些,應該是影響旅遊消費的主要因素,短期內報復性消費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疫情災情形勢的好轉,旅遊市場環境的改變,旅遊行業終究會迎來屬於自己的春天.畢竟今天跨省旅遊團業務的恢復給行業帶來了新的生機和希望.
希望回答能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