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奈爾比威費
-
2 # 小目標300天
作為一名職場人,問出這個問題,說明沒有反思過自己,也沒有意識到自身的問題。遇到問題該不該問?從字面意思來說,遇到問題當然需要提問,需要請教,需要解決問題,但要搞清楚場景和人物關係,我們在學校經常問老師問題,老師都會給予解答,並且會認為你是一個好學的孩子,一件事物往往具有兩面或多面性,也有老師不會誇你的時候,比如高考前,你問老師我准考證能不能放同學那裡?所以,該不該問還跟問題本身有關。總結來說,遇到問題該不該問需要考慮,場景、人物關係、及問題本身三個方面。
該不該問需要考慮場景,尤其在職場中問問題也需要考慮當前所處場景,有一次我領導的上司來我們部門視察工作,其它部門經理都在場陪同,我領導也在其中,這個時候我遇到不懂的問題,該不該去問領導或是同事?
答案也不止一種,一種是十分緊急的事件,需要立刻提出問題尋求解決辦法,否則會對公司造成損失,這個時候我必須要問,否則造成損失,我可能會因此負主要責任。
還有一種,這個問題不是立刻就能解決,如果現在去問領導或同事,如果他們回答不了或者回答錯了,還在大領導的見證下,試問我的後果會怎樣?
所以,該不該問,需要考慮面對的場景,尤其是職場人需要注意這一點,有時候小問題也會引發不良後果。
該不該問,先要搞清楚人物之間的關係我有個同事,性格很外向,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習慣了立刻發問,我們部門是開放性的辦公室,職員、主管、經理之間的工位相隔不遠,每次他提出問題,同事基本都會回答。
時間一長,有的同事就很反感,回答的很敷衍,有時候主管、經理在的情況下,甚至會批評愛發問的同事,被問的同事也很無奈。
職場中,同事之間提出問題,協同解決問題是應該的,但頻繁提出問題會佔用同事的時間,平級之間不好指出,在上級看來這種頻繁發問從側面反應出一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即便提出問題的人能力不差,時間長了也會給其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對職業發展非常不利。
提出問題沒錯,錯在問題本身和學校做學生不同,老師的職責是指導學生,幫助學生學習知識,學生的問題老師有責任回答。在職場中,職場人的職責是為崗位、公司、集體負責,老闆也不例外,他人遇到問題給予幫助不是崗位的主要責任,超出一定界限更沒有義務,提出問題的人首先要擺正姿態,應該以請教的姿態。
既然領取工資,就有義務對遇到的問題負責,正確的做法,應該從這三個個方面做起。
第一,問他人前先問自己,嘗試自己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不要不假思索的把“傻問題”拋給別人。
第二,如今,資訊發達,在網際網路中應該都能找到問題的蛛絲馬跡,善於利用這種資源,幫助自己解決問題,提升能力。
第三,很多經驗型,技術型的問題需要請教他人應該放低姿態,要對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的人抱有感恩之心,過去,很多職業都有帶徒弟一說,那時候師徒關係可能維繫一生,現在更應該珍重這種關係。
-
3 # 樊亮談管理
這個問題的答案几乎是毋庸置疑的:肯定要問!
關鍵是什麼問題該問、怎麼去問、什麼時候去問?
職場上,不僅是你,還有你的同事和領導,總會遇到自己搞不懂的事情或不清楚的流程。你首先應該有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善於用最基本的網路搜尋功能來搞清問題。
千萬不要一有問題就跑去問領導和同事,否則時間久了,領導和同事不僅會覺得你很煩,更會覺得你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很差。慢慢地你就會成為那個被忽視、遺忘甚至淘汰的人。
2.掌握問問題的方法
有些工作上緊急的事情需要立即處理,這時沒那麼複雜的技巧方法,在工位轉頭問同事或去別的部門諮詢就可以了。
比如填寫報銷單,雖然網上建議很多,但每個公司規矩不一樣啊,這時必須搞清楚。
比如領導明天要開會,讓你寫一篇發言稿。文章寫完了,但還要弄一份抄送各分子公司,這紅標頭檔案格式怎麼弄?
這些問題都是必須要弄得清清楚楚的,一點錯犯不得。
但還有很多問題,你可能蒐集了大量的資料也沒有明確的答案,或者不能理解通透。比如管理的本質是什麼?怎麼和領導相處?要勝任本崗位工作,我應該怎麼做?這些問題是你在職業生涯中必須要去思考的。
最最重要的是,有時別人的一句話就可以點透這個問題的核心。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就是這個道理。
這時就要有技巧地問。
教你一招:交流式詢問。
也就是帶著你的看法和他們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聽取他們的想法。
比如和同事聊天,你可以先說說怎麼和領導相處,說出你的觀點,甚至舉一些案例。這時同事可能就會說出自己的一些看法、經歷。這樣你不就間接問了問題嗎?
人就是這樣,你跑去直白的問問題,別人不一定搭理你,但只有對他也有幫助,他就很樂意和你聊。
當然,交流中不要產生觀點的爭論。因為每個人的觀點就像他的孩子一樣,他總是會很維護,然後說你的觀點有什麼問題。我們的目的是瞭解對方的觀點,知道就好了。你要是能在別人說出觀點後肯定他、讚美他,那就更好了!
3.分清時機和場合
別人正忙的不可開交或心情不好的時候,你跑去問問題,別人不懟你才怪呢!
工作上的問題和自己深思熟慮後想要問的問題建議在三種場景下問:
(1)工作場合
如果是立即要知道的事,可以在工作場合立即問,當然要看對方忙不忙。
(2)會議
公司有很多會議就是交流探討會。
領導在上面講的吐沫橫飛,下面一點反應都沒有?
其實這也是一個很好諮詢的機會。
你可以問一些和會議主題有關的、有針對性的問題,一方面配合領導,另一方面解答自己的疑惑。最重要的是在詢問過程中,積極與領導互動,說出你思考很久的疑惑,讓領導解答。當然不管領導答的好不好,你都要有理有據地肯定。這時候領導會很有面子,虛榮心、自豪感會分分鐘爆棚。領導對你的印象也會非常好。
(3)私下
私下場合、休息時間和領導同事在一起的時候,可以問一些你真正想知道的事情,有時不一定和工作有關。方法同上。
-
4 # 川東李哥生活日誌
遇到不懂的問題該不該問?問了卻被領導同事說蠢,這也不會,之類輕蔑的話,無語。其實遇到不懂的問題要問,問了不丟人,不問弄錯了那才叫丟人。
-
5 # 歲月凱旋門
分享職場冷暖,交流職場經驗,我是歲月凱旋。如果在學校,不懂就問是好習慣,儘管老師的態度不盡相同,畢竟是交了學費,就是來學習的。而在職場上,“不懂就問”,大多是一句客套話,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沒有閒心幫你解決問題。職場上越來越不歡迎“不懂就問”了。作為職場人,要自覺做到,簡單的問題不要問;複雜的問題不要隨便問;關鍵性的問題必須要問。
所謂的全力以赴就是
拼盡全力想盡所有辦法用盡所有可以利用的資源2.小男孩第二次搬石頭,費了好大的勁兒,石頭依然紋絲不動。他想起了父親的話,於是請求父親幫忙。父親說,“你必須養成自己動手的習慣,因為等你長大了之後,除了自己的父母,沒有人會無私的幫助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小男孩想盡了一切辦法,還是無法搬動石頭,他無助地看著父親。父親反問到,“孩子,你閒著沒事兒,老想搬那個石頭幹嘛?要幹真正有意義的事。”
小故事講完了,你是不是有一些啟發?那我們再說,遇到不懂的問題怎麼辦?
一、簡單的問題不要問,不要給人一種弱智和笨蛋的感覺。要克服“伸手黨”的學生思維,要養成職場人的“搜尋思維”,即使對自己不熟悉的內容,也需要自己動腦筋思考,不能全靠問。象網上搜索就可以解決的常識性問題,就不要問了,這樣既佔用別人的時間成本,又給人不專業、能力差、甚至懶惰的感覺。
真正的本領不是問出來的,是靠眼勤、手勤、腿勤、腦勤練出來的,更是悟出來的。“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學藝不如偷藝高”,“處處留心皆學問”,說的都是這個道理。
二、複雜的問題不要隨便問即使遇到比較複雜的問題,也要學會獨立思考,要知道問題的關鍵環節,能夠有針對性的提出來,自己要擁有判斷是否正確的能力。職場上簡單的拿來主義不受歡迎,你必須掌握的能力,就是優先靠自己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你能夠提出真正的問題,這樣就不會引起領導和同事的反感,也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三、關鍵性的問題必須問什麼是關鍵性的問題?就是事關自己前途命運,事關自己的利益得失的問題必須要問清楚。也就是關於責任的問題、關於利益的問題要一清二楚。這就是職業判斷,當然要注意方式方法,這是一個問問題的方法藝術問題,但首先必須弄清楚,並且最好大家都清楚。
四、你該不該問問題?最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以下七個環節1.這個問題是真正的問題嗎?這個問題會影響我的工作嗎?會,這就是個問題。
2.這個問題能不能上網就能夠找到答案?能,就不要去問。
3.能不能通過其他途徑找到答案?如果能,先去嘗試一下。
4.如果一定要去問,到底要去問什麼?自己是否清楚?如果是,那就大膽去問。
5.這個問題問誰最合適?責任問題,請教領導;方法問題,請教有經驗的骨幹;一般技術性問題,請教身邊的同事。
6.什麼時間問問題最合適?最好是對方不忙的時候,不要因為自己問問題,影響了別人的工作和心情。
7.請教問題要注意方式方法。首先要謙虛,其次要認真,最後要感謝。
職場上,會遇到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你不能總希望別人給你提供答案,要學會獨立解決問題。問問題要得當,不要讓人反感。問問題,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否則你無法判斷答案的正確與否。問問題一定要講求方式方法。
-
6 # 快回家吃飯
下面就五個方面,講講我的看法:
1、區分問題的類別遇到問題,首先要鑑定問題的性質:
自己可以解決的問題遇到問題,先考慮自己解決。
現在網路很發達,在網上通過查詢,可以解決有些問題,你就自己解決。
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找到問題的直接負責人,針對性地提問。千萬不要“甲”負責的事,你問“丁”,“丁”都不知道如何解決,所以一定要問對人。
2、提問的時機提問一定要看時機,如果請教的人,正在忙或心情不好,不看時機,只顧自己的問題,一定會被厭煩。
例如你的同事剛剛被領導批評了,正在生鼓鼓的時候,你就直接跟上去問問題,一定會被頂回來。
3、提問的態度既然要請教別人,就要虛心請教,要有禮貌,沒有哪個人欠你的,所以要注意你的態度。
請教別人,多說“請問……”“麻煩……”,別人告訴你後,你要及時表示感謝,下次再有問題,他也願意幫助你。
4、問題的回顧問題解決了,要主動做筆記,不要同一個問題反覆問;還有一點,就是要學會舉一反三,你自己一定要積極思考,知道一,就要考慮三 。
例如,第一次你不明白報銷如何填寫報銷單,問過相關負責人後,填寫了報銷單。
在下一次報銷時,同樣的問題又問一次,反覆幾次後,被問的人一定會崩潰。
5、你的態度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需要別人給與幫助;那麼如果別人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也要給予幫助。這樣就是良性迴圈。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遇到不懂的問題,一定要先鑑定是否自己可以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在合適的時機,有禮貌而謙虛地提問;得到答案後,自己要積極思考;同時自己也要多幫助別人。
-
7 # 文文話世界
其實員工有問題很正常,但是如果被領導和同事說“蠢”之類的話,我們可以自己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提問的方式有問題了。
問問題之前先嚐試自己去找答案沒有人喜歡一直被問問題,提出問題之前最好自己先思考,帶著自己心目中的答案去找領導或者同事確認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這樣比起直接一個問題拋給別人的效果要好很多。
學會找到合適提問的時間瞭解問題背後的原理也很重要如果每次只是問別人要答案,那你可能不明白這事情背後的原理是什麼,到下次遇到相似的問題時依然不會解決。所以在別人有時間並且樂意跟你解釋的時候,不妨多問問具體的原理,這樣下次遇到同樣的問題你就可以自己解決了啦。
-
8 # 漢江庸叟
人經常會遇到不懂的問題,由於求知的慾望,總想弄明白來龍去脈。在單位也一樣,想進步,想努力,求教於他人。有時候得到的是拒絕回答和蔑視。
這時候,首先要檢查自己在該單位、該行業、該專業的知識量到底有多少。
“這也不懂”是告訴你:這是一個很簡單、很普通的常識,你卻不懂,證明你是個大外行,再往下沒辦法和你交流了,講了也對牛彈琴。
單位同事和領導有你這一問,摸到你的功底了,你以後也別再問了,免得自尋沒趣。
遇到這種情況,不要生氣,也不用著急,回到家裡,關上門有針對性的開啟本專業書本,好好補課,甚至要做好筆記,爭取在短時間內突破瓶頸,實現彎道超車。
同時,把實在弄不懂的問題逐條記下,虛下心來,找一個精通業務、性格和藹的同事,拉好關係,誠懇拜師,私下求教,只要刻苦努力,要不了多長時間,就會把基本功扎牢。
那時候,你懂了,有參與權、發言權、建議權了,並且業務精通,頭頭是道,會一雪前恥,讓領導和同事刮目相看。
-
9 # 絕篇
對於有不懂的問題是應該問的,但是問問題也是有技巧的。領導也好,同事也好,不是因為你問了問題才說你蠢,這也不會的,是因為你沒有把你自己的事情做好,你不能拿整體的問題去問別人,別人才會給你這樣的迴應。我舉一個例子,你有一個問題不懂,這個時候你不能去問同事,也不能問領導,而是需要自己去思考,需要自己去找尋答案。因為你思考了問題沒有答案,就是網上找一些案例來看,給出幾條可以執行的方案。你只有拿著幾條你覺得可以執行的方案,去問同事或者領導,讓別人給出意見,只有這樣才能人家才知道你用心了,只是不知道那個方案會更好,或者自己沒有發現更好的方案。而不是直接就拿一個問題去問別人,別人也沒有義務幫助你。這是在職場上做事的技巧,你需要自己來解決問題,而不是把問題推出去。一個成熟的職場人都是需要自己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遇到一件事情自己先要思考,去尋找答案,然後把幾條看似成熟的答案去給領導看,看看自己的方案可行性是多少,有沒有更好的方案。所以你現在還不是一個成熟的職場人,你需要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只有這樣才能讓別人知道你在工作,而推脫責任。因為在職場上大家都是有工作的,你的思考別人是無法代替的,這是你需要補強的地方。
-
10 # 屏讀標杆
觀點概要:“真不懂的問題”肯定要問;而問問題被領導同事批評,問題在於:你問的問題和問的方式方法。
下面我就先拆解問題、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最後合理化建議。三個層面逐一深層次回答。
01
拆解分析問題第一層面問題:不懂的問題該不該問?這裡麵包含三個隱藏問題需要解決:什麼叫不懂的問題?如果不問怎麼辦?如果問又該怎麼問?
第二層面問題:被領導或同事說“蠢”怎麼辦?這裡面也包含三個隱藏問題需要解決:為什麼被說蠢?如何看待被說蠢?接下來怎麼辦?
02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一、第一層面的問題分析與解答
首先肯定的是:不懂的問題肯定是要“問”的!注意,這裡的問有個引號。
這個問題的根本就在於:你問的問題出了問題。還有你對“問”的理解出了問題。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叫真不懂的問題:
你的不懂的問題是什麼性質?怎麼引起的?屬於什麼範疇?自己能不能解決?有沒有先嚐試性解決?如果是下面四個情況,可以視為一個真正不懂的問題。
崗位實操新問題:就是與你的崗位職責密切相關的技術、技能及標準、流程、規範等問題,你通過網路學習或自己嘗試性解決也無法破解和處理。可以視為此問題真不懂。比如:技術工人實操、財務人員稅務處理實操等崗位知識性新問題:比如一些專業術語、系統理論等,舉例:幹人資的你第一次接觸OKR這個新概念;或跨專業剛去做財務,首次聽到邊際成本等。它是由於你專業不深或知識寬度不夠造成的。雖然查閱資料或網路,但仍一知半解,此類可以視為真正不懂的問題。工作任務指令理解不清晰類問題:就是領導對你下達的任務要求,你理解不太明白或理解的不知對錯,甚至理解的會有相反的不同結果。你拿捏不準,此問題可視為真不懂的問題公司日常運營管理類問題:在你工作中,難免會出現對公司的各類規章制度不理解、對公司的“亞文化”有時候會出現困惑。而這些在你入職培訓並未提及過,此類問題可以視為真不懂的問題。而下面這五類問題就不屬於真不懂的問題:
①公司反覆培訓過
②領導再三強調過
④不止一次出錯過
⑤基本的職場常識
有句俗語叫:生活處處皆學問,看你會問不會問。“問”的方式有很多種,不是說非得用鼻子下面這張嘴才叫問。
記住一句職場名言:職場能力都是偷來的!
“問”的方式有很多種:多用心去聽領導、聽師傅、聽同事都是如何為人處世的,是如何處理問題的!多用心去觀察觀摩領導、師傅是怎麼做的!如果可以,你可以錄音然後反覆學習和聆聽。
多聽、多看、多思、多想、多試錯等等,都是“問”。
第一層面問題解答小結:
請確定你問的問題是一個真的不懂的問題,而不是一個應該懂而卻不懂的問題。如果是該懂而未懂,那就是你不稱職或不用心。問的方式很多種,請學會變通,不只有用嘴才可以“問”。二、第二層面問題的分析與解答
我的答案是:請正確看待被領導或同事批這個既定事實,如果屬於真正不懂的問題,古人還能“不恥下問”,更何況我們還真不懂呢。
下面,我就四步解決本層面問題:
第一步:首先自我反省自己問的問題
如果屬於上面我說的五類假問題,說我們蠢是最輕的,次數多了被淘汰都有可能。
如果屬於上面四大類真正不懂的問題,且自己又嘗試過解決而無法解決。放心,繼續大膽的問。
第二步:其次反省問問題的方式方法
是不是自己問問題的時機不對?問的語氣不對?問的方式不對?等等
舉例:下面這六個情況都不是最佳問問題的方式方法
1、剛上班你就上來問問題,領導或同事肯定不舒服
2、領導或同事正在忙的時候
3、領導或同事正在心情不好的時候
4、你問問題的態度不夠端正
5、你問問題的語氣不夠謙卑
6、你的說話方式不夠藝術
關於問問題藝術講個故事,你就明白我想表達的意思。我想讓同事幫我照料一下我養的綠蘿,一般人會這樣說:姐,我最近比較忙,你能不能幫我照看一下我的綠蘿。而說話比較有藝術的人會這樣說:姐,你養的花真好啊。我咋不行呢,你看我把花都養死幾盆了,姐,要不你幫我拯救一下我這盆吧,要不又被我搞死了。
第三步:請理解批評你的領導和同事
第一,職場不是學校,不會再有像學校老師那樣手把手教你。同事教你是情分,不教你是本分。領導教你是盡責,不教你你也無可奈何。
第二,有個現象值得注意,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想當然認為自己知道的別人也會或也應該知道。這就是為什麼財務人員在工作彙報的時候,好多術語她們不解釋,而我們又不懂。原因就在於:她們認為我們應該知道。實際上,我們一點都不懂。
所以,職場都很忙請理解,我們有認知盲區請理解。
第四步:Sunny心態,優化問的問題,優化問的方式方法,繼續真不懂的還問。
第一、確保問的問題該問
第二、掌握時機
第三、Sunny心態,領導同事虐我千萬遍,我待領導同事如初戀
第四、善於溝通技巧和藝術
第五、心懷感恩,懂得感謝
03
全文總結與合理化建議
①確定問的問題值得問
②平時善於“問”:能力都是偷來的
④懂得感恩
回覆列表
作為經常被手下問問題的領導,如果我罵手下,那還是對你有期望,沒期望我都懶得說什麼了。
不得不說現在很多新人學習能力堪憂,問問題不可恥,無語的是不會舉一反三反覆問,還有的因為能快速從我這得到準確答案,連學習都放棄了直接問結果,你說遇到這種人我能不罵麼?
如果問到一個弱智問題被嘲笑,應該想想自己為啥會問出來?到底是哪兒阻止了自己對這類不值得問的知識的學習?如何獲取這些基礎知識避免再問出來被罵?
飯桶不可悲,我自己也是無師自通一路學過來的,也見識過問簡單問題在行家眼裡流露出的輕蔑,看到這種眼神我會立刻明白這個問題我應該能自學解決或者之前鑽牛角尖了,下來我絕對會把書翻爛的。
所以現在我經常對下屬說,我對於產品和業務的熟悉度,很大程度拜你們所賜,本來管理崗能直接接觸實際問題的機會少,恰好他們啥都問,逼得我拿這些案例去深入分析鑽研,最後就成專家了